《養花》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4.93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養花》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養花》教學反思

《養花》教學反思1

《養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中講述了“我”養花的情形,從中感受到養花既須勞動,有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抒發了“我”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語言樸實感人,文章結構明晰,再加上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基礎,因此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基本上都能自主學習了。

文章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一句直接點明瞭作者從養花當中得到的樂趣。“有喜,有笑,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視為養花的樂趣,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內,我們都好理解。可“有憂,有淚”怎麼會成為養花的樂趣的呢?課文到這裏似乎充滿了矛盾。這也正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所在。然而這一難點在學生的質疑中解決了。

“課文中説養花的樂趣,可卻提到‘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麼一回。三百棵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雨,鄰家的牆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這是不是不扣題?”將問題拋給學生,很快學生就通過讀文,討論解決了:

全家幾天沒有笑容是因為他們很傷心,難過。從“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中,感受到的。死了一些花居然還去仔細清點一番,詳細瞭解死了多少棵,多少種;居然全家人都好幾天不開心,足見他們的傷心程度。那是因為什麼而使得他們如此傷心呢?一切都緣於對花的.喜歡。通過這個看似傷感的小插曲,全家人強烈的愛花惜花之情更是不言自明瞭。就像跟你親如夥伴的小狗與你家的某隻雞受傷了,你會有不同的感受一樣,心疼正是因為心中有愛。

養花有喜有憂,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樣才是有趣的人生。套用一句老話: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本味啊!無憂只喜,無淚只笑,生活就變得了無味道了。再加上,老舍就愛種那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鬥的”花草,這就正是作者為人處世的態度——他知道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奮鬥。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不管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他都一樣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鬥。

《養花》教學反思2

《養花》一文講述了作者老舍養花的情形,從中感受到養花既須勞動,又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抒發了老舍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中作者傳遞的不僅僅是“養花之樂”,還處處洋溢着作者的“愛花之情”、“育花之理”,以及熱愛生活的感情,這些情感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相應成趣!同時,在字裏行間,還藴含着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等。

在反覆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教學思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重點抓住這樣一個環節展開:文章怎樣圍繞着養花的樂趣安排材料的?

教學片段:

(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説説老舍先生為什麼養花嗎?

板書:愛花,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二)講讀“為什麼養花”(第1、7自然段):

1. 説説你怎麼理解“樂趣”這個詞語?課文幾次提到養花是一種樂趣?在文章的什麼位置?

2. 出示句子,讀一讀:

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3. 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為什麼養花,第七自然段總結養花有什麼樂趣;開頭與結尾相互呼應)

4. 默讀第1自然段

思考:這些句子是怎樣體現“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A. 指名回答

B. 根據句子之間的關係,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本段內容。

5. 自讀第7自然段

A. 思考:是怎樣總結出養花的樂趣的?

B. 指名回答

C. 根據句子之間的關係,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本段內容。

3、過渡:中間這幾部分會寫什麼呢?(具體寫養花的樂趣)

4、通過指導第2自然段,歸納概括自然段內容的方法。

5、自主研讀第3—6自然段。

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我考慮學生雖然能夠感受到老舍先生在寫養花的樂趣,但這些內容學生有的自己能夠歸納出來,有的歸納不出來,如何指導他們歸納每段的段意,從而按自然段來編寫提綱是我教學中的重點。理解“獲得知識之樂”和“付出勞動之樂”是課文的難點。

為了達到教學效果,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篇課文是圍繞着“養花的.樂趣”來寫的,那麼我應先讓學生首先有個明確地認識,即每個自然段都圍繞着這條主線展開。所以在教學伊始,我就安排學生抓住一頭一尾兩次提到的“養花的樂趣”的句子,來體會文章的主線。通過比較這兩句的異同,從而讓學生領悟到頭尾的相互照應,確立課文中間的內容是具體説明養花有哪些樂趣的。再通過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理解“獲得知識之樂”,歸納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幫助學生自學後面的內容。

但通過教學的實踐,這樣的設計還是有許多問題的:首先就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不夠明確,教學始終是在按照我的教學設計,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再次就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句子的意義上,反覆的分析某個重點句,肢解了文章的整體性,佔用了大量的閲讀時間,使整節課的閲讀量沒有達到要求。

通過總結這節課的得失,我改進教學方案,初步的設計是教學的主線不變,抓住兩次“養花的樂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指導,掌握歸納段意的方法;加強朗讀體會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課文整體內容理解難句,再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減少無效的提問,組織學生主動把讀文章的發現感受談出來。教學不是簡單的傳承,不是外在的告訴,我還將從課文本身、課後練習以及學生實際入手,細緻研究教學設計,實現“有感情的朗讀”和“深入理解的讀”,使語文課更加生動有效。

《養花》教學反思3

一、通過朗讀,體會養花拳樂趣。

第一節,一邊朗讀,一邊找出敍寫作者愛養花的詞句。第二節,通過引讀,瞭解作者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鬥的花草的原因。第三節,抓住摸着門道,花草養活了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要求想象作者寫這些詞句時是什麼樣的神態、心情。

二、引導剖析,領悟養花的.樂趣。

第四節是全文重點,要求輕聲讀課文,説段意、分層次,講層與層、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辛勤辛勤操勞,有益身心。接着引導學生剖析:作者有腿病,養了那麼多的花,還要搬進搬出,是不是自討苦吃?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個真理是怎麼得來的?這個真理又給我們哪些啟示?

三、運用類比,理解養花的樂趣。

第五節,啟發學生類比聯想,列舉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設身處地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第六節,討論老舍先生有的是稿費,菊秧被砸,全家都幾乎沒有笑容,究竟值得不值得?老舍生前特別愛養菊花,經常與友人交換品種,羣花放時,常常邀請好友飲酒賞菊,那麼他辛勤培植的菊花被砸,心裏該是一種什麼滋味呢?再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事情,進行比照,體驗作者愛花的情趣。

四、總結全文,全面領略養花的樂趣。

第七節把分析課文與總結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回味養花的樂趣。

《養花》教學反思4

本文是總複習中的一篇文章,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帶領同學們通過反覆誦讀,去體會作者看似平淡的字裏行間,欣賞作者遣詞造句中用詞的準確,感悟作者的語言魅力。特別是文中的一個否定句和一個反問句,採取了將句子進行比較,如:將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與多得些知識是一件好事,進行比較;將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與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進行比較,體會到文中的否定句和反問句更能表達出作者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去體會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使學生受到語言薰陶,紮實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國小語文教材12冊中的《養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篇有名的散文。文章講述了老舍先生的養花實踐,在養花的過程中感受

到了養花帶來的樂趣,抒發了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從文章的.思想,結構,到語言的表達,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範文。但是,在我班教學進行初讀課文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這篇課文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語言,整篇課文如同在報流水賬,似乎與同學們心目中的名家名篇相差甚遠。

在理解完課文內容後,我又專門選取一個自然段(第四段),去感悟整段文字是如何條理清晰,層次井然地進行敍述的,再到全文的每個自然段都寫得很有層次,不僅是自然段,而且全文同樣前後順序安排的清楚得當,都按一定的順序寫,使文章清晰明白。

通過分析討論,同學們明白瞭如何去遣詞造句,如何去安排好文章的材料,如何有條理地進行敍述。看似報流水賬的文章,實則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語文的學習,還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其中積累好詞好句很重要,我找到概括老舍養花樂趣的這一重要的句子鼓勵學生把它背下來,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通過學習這樣一篇優美的散文,把“雙基”的訓練在課堂上紮紮實實地落實,還能起到指導學生寫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後指導學生寫小練筆,(你有什麼愛好?又是怎麼做的?等)模仿文中的格式,口吻去寫,使同學們的寫作能力又有了一定的提高。

《養花》教學反思5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尋着讓閲讀教學最大功效的服務於學生的寫作的課堂教學模式,併力求使課堂教學別具特色。在《養花》一人一課教學時,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形式:

1、抓住中心問題,統領全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先讓他們談談自己養花的感受,從而引入課文。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兩次“這多麼有意思呀”展開教學。讓學生仔細讀文,找出兩次“這多麼有意思呀”分別是作者在什麼情況下説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麼。帶着這個問題,學生認真的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中找到答案:第一次是因為作者摸着了養花的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着、開花,讓作者覺得有意思。第二次是因為養花可以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有益身心,勝於吃藥,所以作者覺得有意思。這也正是給作者帶來的樂趣所在。

2、找方法,突破難點。文章中有一處是學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課文的第6自然段,寫花死了,作者很傷心。既然傷心,怎麼還能説是養花的樂趣呢?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提出疑問,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夠聯繫上下文,有的學生能夠聯繫以往讀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學生能夠聯繫作者的人生經歷及生活態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養花就要經歷這些,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樂觀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聽了學生的回答,我知道他們是真正讀懂了課文。

3、在課堂上,我也用了較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人生態度的教育。“文章不是無情物”,本文就是通過寫養花中的.喜怒哀樂,來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我一邊講授內容,一邊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要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使學生們對生活都能充滿信心。

4、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理解作者養花的情趣,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首先,我問他們,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由此學生的思想開始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都能説出自己的愛好。我又問他們,你為什麼喜匯所做的事情?你從中得到了什麼感受?由此,學生談出各自喜歡做的事的原因。他們通過自己身上的事的認識和感悟,再走進文章,老舍先生為什麼喜歡養花?他從中獲得了哪些樂趣?

通過這種對比和遷移的教學手法,一方面使學生通過自己對生活的認蝕瞭解作者的生活體驗,能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一方面也引發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真正地參與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學們能把自己的生活樂趣同

老舍先生的養花生活進行對比,把自己的故事也寫成文章,並從小時當中感悟到了一個人生的道理。一是達到了理解課文的目的,另一方面讓他們學會了從小事中總結經驗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養花》教學反思6

《養花》一文講述了“我”養花的情形,從中感受到養花既須勞動,又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抒發了“我”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課堂上,我花了較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人生態度的教育。本文就是通過寫養花中的喜怒哀樂,來表現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我一邊講授內容,一邊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要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使學生們對生活都能充滿信心。

教學只有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才能被學生所認同,所喜愛,才能對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讓學生在獲得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的引領。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表達。既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特體驗,又因勢利導,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理解感悟上的難點進行了點撥。同時鼓勵學生自覺地將角色語言帶進課堂,提高了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養花》教學反思7

這是老舍的名篇,層次分明,文字雋永。

這一課的學習,我從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也是全文的總結段開始入手。“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有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找到總結句後,扣住“樂趣”二字,進入課文:課文中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樂趣?學生從每個自然段中去概括,瞭解到作者寫了增長知識的樂趣、鍛鍊的樂趣、分享的樂趣,但説到第六自然段時,他們都不説了。我一再追問“還有嗎?”於是這時有人在下面小聲説:“傷心的樂趣!”我捕捉到這個小小的聲音,把它放大,並補充了一句:“如果在下一個單元考試時,如果你在寫搭配時,寫下‘傷心的樂趣’我一定給你一個大叉!”孩子們開始笑。這時,邱博輝衝出了一句:“我覺得沒錯吧,課文中説‘有笑有淚’,這個淚不就是傷心嗎?”通過一番碰撞,大家都認同了文中第六自然段中所説的“難過”也是養花的樂趣之一了。“為什麼難過與傷心也是一種樂趣呢?呆會我們學完課文,再來討論這個問題。”我順勢引着他們進入了課文的品讀。

在品讀第六自然段時,孩子們談到了作者通過幾個數字的列舉,寫出了一家人的.心疼,也寫出了大家對花的喜歡。課前留下的難點在學生的發言中沒有被突破。在小組交流結束後,我又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有笑有淚’,笑當然是樂趣,但是你是怎樣理解‘淚’也是樂趣的?”學生的回答始終圍繞着因為傷心,所以會更加小心,或是會更加小心,這樣會把花養得更好來體會這種“樂趣”,最後,我打了一個比方:大家喜歡爬山,可是如果每一座山都像一個大長方體一樣,沒有山谷,沒有巔峯,沒有一點兒起伏,你會喜歡看嗎?人的一生也是這樣,只有有喜有憂,有得意,有失意,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生動,也才會讓我們人生的體驗更豐富。”説完後,我看到有些孩子有些迷茫的眼神,我突然明白,學生的生活閲歷限制了他們對這番話的理解,所以對這一點,我沒有作過多的要求,我想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長,當他們以後再有機會讀到這篇文章時,自然而然就能理解了。

《養花》教學反思8

《養花》是一篇關於養花的教學文章,通過講解植物的生長環境、養護方法,幫助讀者更好地養護花卉。在閲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有一些反思。

首先,我認為這篇文章對於初學者來説過於簡單,缺乏深入的講解。文章中提到的養花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大多數人都已經知道,而對於一些更深入的問題,如花卉的疾病防治、花卉的繁殖等,文章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因此,如果讀者想要更深入地瞭解養花的知識,還需要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學習。

其次,我認為這篇文章缺乏實用性。文章中提到了一些關於養花的基本知識,但是並沒有對具體的花卉進行介紹和分析。由於不同的花卉具有不同的生長環境和養護方法,因此如果讀者想要養護某一種特定的花卉,這篇文章並不能夠提供太多的幫助。

最後,我認為這篇文章的`語言表達較為簡單,缺乏文學性。文章中的語言較為平淡,缺乏生動的形容詞和修辭手法,因此讀起來比較枯燥。如果能夠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來介紹養花的知識,文章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會更強。

總之,雖然這篇文章對於初學者來説是一篇不錯的入門教材,但是如果想要深入地瞭解養花的知識,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同時,如果能夠通過更生動的語言表達來介紹養花的知識,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讀性會更強。

《養花》教學反思9

《養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講述了“我”養花的情形,從中感受到養花既須勞動,又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抒發了“我”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者開頭強調腿病如何嚴重,接着卻講“我可得感謝它們”,讓人懸念驟起:“為什麼要感謝它們?與腿病有什麼關係?”接下來一氣呵成的敍述,讓人不難看出,“看”“寫一會兒”等詞語的反覆,表面覺得單調與乏味,實際上,這種機械的勞動“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同樣,下文的“腰痠腿疼,熱汗直流”顯然不是作者故意渲染勞動的痛苦,而是突出苦中有樂的樂趣。片段最後點明瞭中心,意味深長。作者本可以説“這就是真理”,卻以反問句來收尾,因而使語意更明確,感情更強烈。教師應相機抓住文中一些重點句子適時引導、點撥,反覆朗讀,使生情感得到昇華,讓淺顯的道理銘刻於學生心中。

在學生的作業中,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甚至十遍八遍地更正仍然不見效。例如《養花》一課中出現的“既須勞動,又長見識”中的“須”,很多學生就與“需要”的“需”混為一談。教學中,我問學生,作者為什麼不用“需”,而用“須”。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們不但明確了兩字的異同,而且進一步體會到了老舍用詞的準確。更可喜的是,在後來的作業和考試中,同學們都能準確地使用這兩個字。

《養花》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整篇採用了先分後總的寫法。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齊讀總結段,然後引導他們根據總結段找出相應的段落。就這樣,學生們輕鬆地從大體上理解了課文。

在課堂上,我也花了較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人生態度的教育。“文章不是無情物”,本文就是通過寫養花中的喜怒哀樂,來表現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我一邊講授內容,一邊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要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使學生們對生活都能充滿信心。

另外,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理解作者養花的情趣,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首先,我問他們,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做是事情是什麼嗎?由此學生的思想開始活躍起來。因此,每個學生都能説出自己的愛好。我又問他們,你為什麼喜歡你所做的事情?從中你得到了什麼感受?由此,學生談出各自喜歡做的事的原因。他們通過自己身上的事的認識和感悟,再走進文章,老舍先生為什麼喜歡養花?他從中獲得了哪些樂趣?

通過這種對比和遷移的教學手法,一方面使學生通過自己對生活的認識來了解作者的生活體驗,能使他們更深入的`理解課文;一方面也引發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真正的參與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學們能把自己的生活樂趣同老舍先生的養花生活進行對比,把自己的故事也寫成文章,並從小事當中感悟到了一個人生的道理。一是達到了理解課文主題的目的,一是讓他們學會了從小事中總結經驗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養花》教學反思11

國小語文教材12冊中的《養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講述了老舍先生的養花實踐,在養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養花帶來的樂趣,抒發了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在帶領學生精讀文章前,我把教學的重點定為1。:領悟作者是怎樣圍繞養花的樂趣來安排材料的。2。體會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產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反思本課的教學過程,有如下體會。

一、課前預習有針對性。

在國小階段學生已經閲讀了好幾篇老舍先生的作品,如《貓》,《林海》,《草原》,對老舍先生以及他的作品風格已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在這一課教學前,我只是讓學生課下去回顧老舍先生的生平,重温他的作品,並沒有像原來那樣花大量時間對作者進行全面的介紹。讓學生針對這篇課文中的內容,提出疑問。預習中學生對課文第4自然段中提到的老舍先生的腿病提出了疑問,這也正與文章內容有關。於是我便鼓勵學生去查找資料瞭解他腿病的有關情況,為準確的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抓住中心問題,統領全文。

在第一課時我就引導學生理請了作者的思路,明確了課文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先讓他們談談自己養花的感受,從而引入課文。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兩次“這多麼有意思呀”展開教學。讓學生仔細讀文,找出兩次“這多麼有意思呀”分別是作者在什麼情況下説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麼。帶着這個問題,學生認真的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中找到了答案:第一次是因為作者摸着了養花的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着,開花,讓作者覺着有意思。第二次是因為養花可以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有益身心,勝於吃藥,所以作者覺着有意思。這也正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所在。

三、找方法,突破難點。

文章中有一處是學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課文的第6自然段,寫花死了,作者很傷心。既然傷心,怎麼還能説是養花的樂趣呢?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提出疑問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就能夠聯繫上下文,有的學生能夠聯繫以往讀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學生能夠聯繫作者的人生經歷及生活態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養花就要經歷這些,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樂觀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聽了學生的回答,我知道他們是真正讀懂了課文。

四、課後練習,突出重點。

為了更好的理情文章的思路,我在理解課文後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老舍先生以()為主線,先概括的説明我(),再分述(),最後點明中心()。通過這道題,讓學生在精度課文的基礎上再一次理清文章思路。在本課教學的最後,我還啟發學生説出自己的愛好,並且按照:“我喜歡(),它可以(),可以(),還可以(),這就是()帶給我的樂趣。”這樣的形式來説説。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留意生活,產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五、存在的問題。

1.本課的教學,對文章中一些語句和詞語體會還不夠深入,如第三自然段的“像朋友似的關切它們”應該讓學生説説作者是怎樣做的;第四自然段的搶救花草,應該讓學生想想當時的場面,或者做一做動作,體會體力勞動的不容易。2。理解體會語句的方法還是不夠多樣。應該多尋找一些適合於學生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多注意這些,在教材的理解上多下功夫,嘗試運用更多可行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

《養花》教學反思12

一、落實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教師在這節課中根據教材特點安排了《藝術與人生》的活動實踐,使學生在嘗試扮演的言語實踐活動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人都樂於參與學習,參與傾聽表達。同時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作業練習等,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

二、正確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雖然教學是以活動促學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但並沒有脱離語言文字的學習,而是在引導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交流、運用,同時鼓勵學生自覺地將角色語言帶進課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有效地發揮了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絲毫包辦代替,機械控制,而是讓學生充分地表達。既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又因勢利導,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理解感悟上的難點、疑點、誤點進行了點撥。

四、注重了對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確導向。

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明確的思想教育的訓話,而是在學生理解語言的實踐活動中步步引導。通過體會課文中所藴含的`豐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薰陶感染。

五、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學。

教師從一進入課堂便與學生平等而坐,面對面地以朋友的身份進行交談。學生不感到壓力與緊張,只覺得有自我表現的輕鬆與自由,使課堂時時充滿着活力,即使在後半節的教學中教師也始終以鼓勵的語言對待每個孩子,所以學生的個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

《養花》教學反思13

《養花》是國小語文六年級教材“綜合複習”中的第一篇課文,老舍先生用樸實的語言寫了養花過程中的真實感受,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情感。

參考“綜合複習”的使用説明及練習提示,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認字、理解詞語的方法。

2、檢查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的能力。

3、自讀自悟,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4、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並能表達其中的樂趣。

在這節課中,我以飛花令引入課題,孩子們在誦讀描寫花的詩句中開始了學習,接着交流了作者的相關資料,尤其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語言樸實、幽默,生活氣息濃厚,藴含的哲理耐人尋味。課文是個很好例子,引着孩子們去發現和感悟生活中的.許多細小的美。

課件使用,音樂的播放,增強了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孩子們在讀書中感受到作者對花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這節課中我還使用了結構圖來幫助孩子們梳理文章脈絡,導圖的方式可以延伸到其他章節的學習中,這樣,孩子們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的系統,進行歸類和分析。

《養花》教學反思14

《養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講述了“我”養花的情形,從中感受到養花既須勞動,又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抒發了“我”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養花》是國小課本的傳統篇目之一,作為名家名篇,研究這課的老師自然不少。大多數教學設計總是以“感受養花之樂”作為中心話題,以“找樂趣——談樂趣——讀樂趣”為教學思路,這種教學的不足是:

首先,忽視了對老舍先生的愛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為老舍先生愛花情深,才有了養花之事和養花之樂,脱離了愛花之情來談養花之樂,恰似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就樂趣談樂趣,學生的思考呈開放性,但流於瑣碎、零散,缺乏整體感和層次性。

第三,如何理解“憂和淚也是一種樂趣”成為難點。

在反覆閲讀中,我漸漸感受到作者傳遞給讀者的不僅僅是養花之樂,文中處處洋溢着作者的愛花之情,兩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相應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豐富的情感去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些豐富的情感——“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這也是一種樂趣呀!同時,在字裏行間,還藴含着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等等。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們明確了學習思路:體會愛花之情——理解養花之趣——體驗育花之理。“愛花之情”是“養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礎;“育花之理”是“愛花之情”和“養花之趣”的提高與發展。

《養花》教學反思15

《養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趣》。這篇文章充分發揮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寫作特點。其“形散”表現在,從“我愛花,也愛養花”入手,大致寫了老先生選花、養花、賞花的事兒,其中又穿插了養花的目的、養花的傷心事,最後落腳在“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繼續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上。隨心而發,隨性而為,沒有一個特別明朗的脈絡結構,而且第一段的“我愛花,也愛養花”和最後一段的“養花的樂趣”兩句是學生尋找中心句時容易混淆的兩個句子。總之,中心不明確、脈絡不清晰。其“神不散”又表現在圍繞一個“愛”字,寫老先生愛花、愛養花的.一系列有關的事,字句平實,卻處處見老先生高雅的養花之樂。

在教學《養花》時,我的第一課時目標設定了4個:

1、檢查生字、課文的預習;

2、理清課文脈絡結構;

3、瞭解文章中心思想;

4、品讀選花的段落。

都順利地完成。這節課被陳主任聽課,課後她提出問題:六年級的學生學語文,除了基本的語文知識與能力,還應當有精神與文化的滋養,不然語文學習就太流於表面。也同時提出了修改建議:在第二課時,抓住最末段的“憂”與“淚”深入理解為什麼“憂”與“淚”也會成為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對生活的深入思考與理解。

在第二課時,在“從哪些語句可見老舍先生愛花、愛養花”這個大問題下,刻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搬花搬得筋疲力盡也“有意思”,為什麼菊秧被砸死也能讓我們感受到老舍養花的樂趣。在這兩處的鋪墊下,最後一段出現“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時,學生很自然就理解了:因為愛,所以喜悦憂愁、歡笑淚水都是難得的快樂。

當學生的感情體悟深入到這一層,他們在生活中享受自己的樂趣時,成功了自然歡喜,遭受挫折了,也能有一定的承受和應對的能力了。學語文,容易在知識的層面簡單,不要忽略在精神與情感的海底去深刻,切記切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