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1.56W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_篇一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這一段文字來自課文《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是我國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説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也同樣重要。

《桃花心木》的教學設計是把語文教學最根本的,詞語的教學放在基礎,使文本本身得以迴歸。這是我所嘗試的,文學自身的一種迴歸的理念。我以為,只有把語文教育放在它本身的基礎之上,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到它樸實而有價值的自然狀態,保持它對文學素養的理解的原生態。這樣的實踐,只有當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到它語言與心靈的本位之後,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獲得龐大的分母。才能在具體的教育中,幫我們把孩子的基礎砸實、打牢,然後,促進他們的思想飛躍和發展。用好語文。我是按照這樣的理念設計的,也是依照這樣的理念執教的。

本文也正是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的'很好課例,現在大多數孩子但都不能接受挫折,有一點點困難就逃避,這樣的一種心理,這樣的一種狀態,怎能更好的成長呢?“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嗎。所以結合文字,結合生活,對文章的感悟就在明白不過了。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_篇二

《桃花心木》是我國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説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藴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本課教學我緊扣目標,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 讀課文,抓主要內容。

林清玄的散文吸引讀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善於從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讀了課文學生不難説出,本文主要講:作者看到種桃花心木的人一些與眾不同的舉動,經過與他的一番對話,悟到了一個人生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二、 抓住線索,突出重點進行教學。

種桃花心木的人有哪些與眾不同的舉動呢?學生讀文概括出:一是澆水的時間不定,二是澆水的水量不定。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然後在讀課文中找出答案。學生很快找到種樹人的話,回答了我的問題。並且能加上自己的感悟,我隨機板書。這一部分本預計反覆朗讀,讓學生明白種樹的目的所在,為下文理解育人道理做鋪墊,但由於我的疏忽,沒有反覆朗讀,導致學生理解不夠透徹,給下文的理解造成障礙。

接下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找到我聽了種樹人的話受到了什麼啟示,理解不確定的意思,理解獨立自主的意思,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生活中會遇到那些不確定因素,你會怎樣鍛鍊自己的獨立自主的?然後反覆讀文。這一部分學生理解的比較透徹。

三、 迴歸課題、體會寫法。

本單元要讓學生體會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於是,我引導學生迴歸課題——桃花心木。以物命題,意圖何在呢?意在寫桃花心木讓人知道,人也要會在不確定中生活尤其重點體會課文以“桃花心木”為題,不是單純地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樹與人的形象疊印在一起,以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借物喻人的方法。然後再擴展,回顧以前學習的文章,説説文章是什麼物喻人的。學生談到了《白楊》談到了《梅花魂》,並且能夠説出文中喻人的道理。由此,説明學生明白了借物喻人的真正含義。

這節課雖然在授課當中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不過這次從備課到講課我都收穫到了很多,我想我以後一定會多參加這樣的教學活動,多學習,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_篇三

《桃花心木》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説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在備課的時候發現這是一篇內容非常簡單,但道理深刻的文章,因此在設計課程的時候重視了第二課時的用墨。第一課時,初步瞭解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同時藉助同步練習冊來完成學生的基礎部分的知識的學習。進行的很順利,在這一課時中尤為體現的是分層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老師也充分的將分層教學滲透到了自己的教學中。第二課時,主要完成的是課文內容的分析和道理的感悟。設計課程的時候,我採用了“以學定教”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的閲讀了課文並且將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畫下來並作批註,在這個過程中讓我看到了孩子們幼小心靈中的感悟,有些孩子的感悟讓我一個成年人都感歎,真棒!但是在後面的分析的過程中教師的用語不夠精煉,而且過渡語不是很順暢。

從整節課來看,預設和生成的東西都很順利的完成了,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長時間的和學生在一起之後我們有了一定的默契,這種感覺甚至在自己的課堂中也隨處課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