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通用7篇)

來源:文萃谷 6.3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通用7篇)

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1

一、 説教材:感悟用智慧與心靈寫就的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國小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國小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着,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承擔了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的任務。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本文是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應該力求通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覆吟誦中領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1)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閲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互相信任,受到愛的教育。

三、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難點是: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含義。

四、教法學法:實踐自主互動平等對話的生命課堂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一羣羣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於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閲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閲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學程預設:分享精彩人生,叩響學生靈魂深處的感動

(一):激趣質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着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並不怎麼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蹟嗎?

設計理念:國小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慾望較為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説一説這是一對什麼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着,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為什麼説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訓練要求設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温暖、純淨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首先,學生彙報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接着,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透過人物描寫的句子:“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讓學生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體驗父親救子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助,在詞句品讀中感悟到:父親有着驚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

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後,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2.課文結尾説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麼這樣説?談談你的看法。

思考課文應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麼?

四、討論交流

1.課文結構:

第一段(1)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24)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2.讀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體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出重點的詞,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 (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1)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它無處不在)

(2)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1.結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瞭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母親節的具體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點評:

本課通過教學最終要讓學生深知為人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為子女,最應報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基本獨立學習了《秋天的懷念》之後,這篇課文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主要通過閲讀、思考、自學、討論、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有。同時還要將這種德育和美育的滲透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又有意識地安排了“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的教學環節,讓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母親節的具體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探究活動

以“父與子”為主題,小組合作編寫小劇本,然後排練表演。

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

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抓住文章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閲讀方法,感受父愛的偉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愛與信任。讀中感悟,讀中表達。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二、大聲快讀、整體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瞭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面不

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三、接讀課文、複述故事

操作:選定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後集體糾正;指定一二名同學複述故事的梗概。

四、小聲細品、提出問題

要求: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把自己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

五、歸納問題、小組探討

操作:老師歸納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集體探討,邊探討、邊讀文、邊記錄。老師巡視深入小組與其共同討論,要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六、整理思路、班機彙報

各組指派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七、整理筆記、反思收穫

整理自己在這節課中所提過的問題、參加討論的問題及得到的收穫。

第二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出課題

學生談生活中的幸福小事。引出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談生活中的幸福小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愛與幸福,並藉此引學生走進文本,在閲讀中感悟真愛、享受幸福。)

二、回憶課文,整體感知

1、回憶文中哪些人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説出理由。

2、地震中的這對父子的所作所為,緣自於父親曾經説過的

一句諾言,找出來(“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設計理念:由生談印象深刻的人物,引出文章的重點句子,培養學生初步閲讀後對文章重點內容的把握能力。)

三、把握重點,深入體會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找出“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句話首先出現在課文的哪一

段?

2、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父親想到這句話前後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3、透過父親的表現體會父親的心情、態度上的變化,理解“不論發生什麼,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的含義,初步感悟父親堅定的愛的新年。

3、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學習(4——11)自然段

1、父親帶着堅定的新年開始挖掘時,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樣的表現?結合課

文説一説。

2、透過這些孩子的父母的表現,體會他們心情、態度的變化。

3、還有誰阻擋父親的挖掘?他們是怎樣阻擋的?

4、播發錄象:《大地震》片段

師:此時阿曼達所在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們認為孩子還會有生還的希望嗎?

5、帶着堅定的信念齊讀——“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三)學習12自然段

1、從哪一段中可以看出父親抱着堅定的信念挖掘兒子,找到後讀一讀。

他挖了很久,沒人再來阻擋它。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到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它。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到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2、讀一讀原文,這段話少了哪寫內容?加上這些內容有哪些好處?

同桌討論後,大家一起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來理解:

(1)抓住數字和外貌描寫體會父親在漫長的挖掘過程中,憔悴不堪、極度疲憊。從救助兒子的艱辛中體會父親那堅定的信念。

2、想象父親挖掘的畫面,體會父親的偉大。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父子聽到對方聲音的激動與喜悦。

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到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生分角色讀後,學生互評。

(設計理念: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評價交流,重在提高朗讀能力。)

(五)閲讀課文,想想阿曼達所處環境裏會怎樣想,會對同學説什麼?

過度:愛、信任讓廢墟下的兒子執著等待38個小時,廢墟上的父親頑強挖掘38個小時,他們共同堅守同一個信念、一句愛的諾言。

廢墟上的父親和廢墟下的兒子圖及“不論發生什麼,我(你)總會跟你(我)在一起!”這句話。

生齊讀。

(設計理念:師運用語言進行情景創設,幫助學生想象,從中體會到阿曼達靠着對父親的信任執着等待,深刻感悟父子的愛與信任。)

(六)學習23自然段

1、藉助文中的一幅插圖,結合文章內容現象父子會説什麼?

斧子鄉間圖及下段文字: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把!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阿曼達?

(設計理念:再次感悟父親的這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跟我在一起!”給了兒子力量,讓兒子如此堅強,如此偉大。)

(七)學習最後一段

父子擁抱圖及最後一句話。引導學生朗讀,體會阿曼達父子的了不起。

(設計理念:“課文只是一個例子”,要想促進學生進行廣泛閲讀,教師有必要向學生有選擇地推薦課外的文章、書籍,把他們引向課外,這樣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情感的昇華,還能借此廣大閲讀量,激發閲讀興趣。)

教師總結:

同學們,閲讀是一個感悟的過程,也正是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這人間偉大的愛。這樣的災難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但這樣的愛、默契、信任卻源於每個家庭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正如課前,同學們談到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那種幸福的愛,正因有了這些愛的基石,災難中才會出現奇蹟。讓我們用心去感受愛,用心去給予愛,用愛創造出生命的奇蹟與輝煌。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堅強

勇敢

責任心強

富有愛心

14個孩子脱險

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父親因為有愛,堅持了3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終於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為有愛,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個小時,終於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本節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鑽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説、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自學本文中的生字、新詞。

2、通過課文的描述,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3、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父親言行的描寫,體會其愛子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放錄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國洛杉磯市的人們像往常一樣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間,山崩地裂一場災難降臨了,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內幾萬間房屋倒塌,幾萬人無家可歸,30萬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成千上萬人被埋廢墟里。就在這片廢墟中,一對父子創造了一段奇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哪個同學把這個故事的名字大聲的告訴大家;誰再來深情地讀一讀;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課件出示)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老師來考考大家,這幾個詞哪個同學會讀?

A、(指名——齊讀)

出示:洛杉磯 阿曼達 混亂 昔日 廢墟 爆炸 瓦礫

B、回想剛才的錄像,你覺得這幾個詞語當中,哪幾個詞可以從錄像中就讀懂的。

混亂:亂七八糟,這就叫做混亂 廢墟:房子倒塌後成了廢棄的地方,那就叫------

瓦礫:廢墟里面看到有許多碎的瓦片、磚塊,這就是-----

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們腦海中的幾個詞語,你看,我們學詞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聯繫上下文,還可以聯繫我們的所見所聞。讀書就是這樣,要做個有心人。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那麼在這場大地震中,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請同學們加上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完整地説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誰願意來試一試?(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

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請同學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怎麼評價這一對父子? “他們父子倆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板書:了不起)

(1)誰能説説“了不起”是什麼意思? 非常偉大,超過一般人,超出常人……

(2)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板書:父親兒子)

三、聚焦父親,感受“愛”的了不起。

1、那就讓我們先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請同學們靜心默讀課文1-12自然段,在這部分當中,有許多關於父親的描寫,請仔細看一看,從那些語句中你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畫下來,可以做上批註。開始吧。

咱們來交流交流,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真好,同學們從這麼多地方、從字裏行間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我們一處處來看。先來看看剛才這位同學説的,有很多人勸説父親,可他就是不離開,也就是課文中的這部分內容(出示課文片段)。

請同學們仔細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勸説父親?

他們分別是怎麼勸的?

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迴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麼發現?

同學們的眼睛真厲害,父親的回答就是簡單而且有點重複的三句問話。可是,父親説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説。

1、懇求2、急切3、崩潰

父親有點兒想不通,為什麼警察和消防隊長都不幫我救兒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嗎?這是一場什麼樣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勸父親離開。這些人勸阻咱們都能理解,父親的堅持你能理解嗎?

同學們,從父親這三句簡簡單單的問話中,我們讀出了他的懇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潰,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咱們一塊兒來讀一讀。老師和大家合作,就請你們讀父親的三句問話。

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麼不離開?那其實是父親對兒子的一句——承諾。 出示:“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句話你們能理解嗎?

當他看到教學樓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當人們都來阻擋他,讓他放棄時,迴響在他耳邊的依然是這句話——

當他孤軍奮戰,傷痕累累,就要倒下時,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話——

所以,當有人勸他時,他是懇求地問——

消防隊長勸他時,他急切地問——

警察來勸他時,他是崩潰地問——

一句承諾,三句重複簡單的問話,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剛才同學們交流時還談到第12自然段裏,父親挖了很長時間,也讓他讀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那我們就按照他説的,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出示句子)請全班男同學來讀讀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①、1)用心地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特別是哪個字,哪個詞深深地打動你的心?讓你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可以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説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艱難,感悟父愛的偉大。

“挖”:感受——讀——其他動作?——只用“挖”?——讀——體會到?

還有誰對“挖”字特別有感受?帶着體會請你讀。

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再父親挖掘兒子的時候,可能會有哪些動作?(搬、刨、扔)可是,這麼多動作,作者只寫了一個“挖”字,你能讀懂作者的心嗎?為什麼就只寫一個“挖”字?

是啊,一個“挖”字,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一個“挖”字,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親的勞累和堅持。這就是作者的匠心,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定格這個“挖”字,讀好這個“挖”字。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②還有哪個數字深深地打動你的心嗎?—— 36個小時

A、説體會:這位父親居然能在36小時,這麼長時間裏不吃不喝的挖掘廢墟,肯定是很疲憊,又累又餓。但他還能夠堅持下去,實在了不起。

B、36個小時是多久?(兩個白天一個黑夜,五十多節的語文課)帶着各自的體會,自由練讀,你會怎樣讀這時間的進程?為什麼?

C、在漫長的36個小時裏,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體會到了什麼?(父親的愛,堅定,疲憊不堪)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

同學們,這可是地震中的36個小時啊。也許會發生——也許會發生——

可是這位父親依然堅持挖了——36小時。

時間就這樣在推移,艱難的挖掘還在繼續,父親還是一無所獲,也許他曾經挖出了其他遇難者的屍體,可是這位父親依然堅持挖了——

我來問問,是什麼支撐着這位父親這苦苦挖掘?

是信念。承諾。深深的愛。

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歎,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師:36小時過後,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位父親。女同學,讀。

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A、哪裏有血跡?(身上、手上、腳上……到處都是)讀好這個詞

B、這血跡有可能是從哪裏來的呢?在這漫長的36小時裏究竟會發生怎樣觸目驚心的場面?讓父親變得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呢?

C、是啊,就讓我們記住這位歷盡艱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的形象。男同學,讀。

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全班,讀。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後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形象、一個動作、一段言語。請同學們來看。

(課件音樂起,陸續出現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圖片)

男兒有淚不輕彈,此刻,這個痛失女兒的男人用孤獨無助的淚水告訴我們,什麼是一個父親心中最深的傷痛;又是父親,他揹着從廢墟中挖出的兒子的屍體,艱難地行進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個,要帶兒子回家;這個嬰兒的媽媽,用血肉之軀頂住坍塌的天花板,護佑這個小生命甜甜的夢,卻只是在臨終前留下這樣的一則手機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卻一樣深。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父親的心,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是兒子還生死還未卜。這個深愛兒子的父親會對心愛的寶貝説點什麼呢?請你將淚水凝聚在筆端,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學生在音樂中寫話。

謝謝同學們深情的話語。你們的話,讓我想起這樣一首詩: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把我們環繞,這個人就是——父親。

這種愛就是堅守承諾,堅持挖掘的`,如山的——父愛。

下節課,再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這位深愛兒子的、了不起的父親,又有着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下課。

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認識8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蒐集並閲讀其他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蒐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蹟》《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説説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介紹資料: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彙報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圖片資料,並對圖片進行解説,然後談談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教師導人:是啊,地震是多麼的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94年,當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磯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9自讀課文,要求:a.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b.用“——”畫出讓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C.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穫。

全班交流:a.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b.初步彙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默讀課文,思考:a.用比較簡潔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b.讀了課文有什麼感受.c.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着提出不懂的問題。

全班討論:a.用簡潔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b.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麼感受。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複習導入。

聽寫生字、新詞。

複習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讀讀課文,將自己感動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麼感動;對不懂的詞語、句子,小組內先試着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説説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的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a.“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説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衝”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b.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①從這裏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時,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傷心,表現出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撕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裏,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着,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説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後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d.“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①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麼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在支撐這父親—— “兒子在等我”。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38個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於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e.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説過:“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於那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這種堅定的信念終於讓父子團圓。讀一讀父子之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麼?)

f.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説)。(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三、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速讀課文,誇誇這對父與子。

質疑:a.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麼反覆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同桌交流: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四、課後拓展,課堂練筆。

想一想,阿曼達被埋在廢墟中時,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試着寫一寫。

閲讀類似的頌揚親情的故事。

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講生活中的一則實例,讓學生談感受。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兒子正從自家五樓的陽台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後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麼呢?

2.揭示課題。

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生,拯救了孩子。當地震災害突然降臨時,父愛又會爆發出怎樣的力量呢?1994年,當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八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並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明確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註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穫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並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1)衝向廢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體會父親的悲痛和絕望。

(2)尋找兒子(第5──10段),抓住父親與其他父母的對比和父親與救火隊長、警察的對話,體會父親的悲傷和堅定。

(3)發現兒子(第12──19段),抓住父親與兒子的對話,體會父親的欣喜。

(4)父子相見(第22──24段),抓住顫抖了不起緊緊擁抱,體會父親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靠着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於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名同學的事情)

2.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請自由朗讀課文後,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師生交流後,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説明了什麼?(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衝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裏可以看出什麼?(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麼,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麼?(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着,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説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後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中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麼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於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説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什麼?(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於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麼?(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生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二、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蹟學習後,你有什麼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感受多深呀,回家後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説一説,或是記在日記中。

三、小練筆

請學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有的只是14個七歲的小夥伴,阿曼達和小夥伴們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想些什麼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國小科學地震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國小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所國小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着,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説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現父母之愛的,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學生準備:認真預習課文,蒐集有關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父愛的偉大,受到愛的教育。

2、初步領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來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一、情境導入,檢查預習

1、播放視頻,感受地震。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瞭解學情。

二、順學而導,感受父愛

(一)請潛心讀書,勾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做批註。

(二)學生彙報學習收穫,教師相機點撥並指導朗讀。

句段一: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學生談讀書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讀中體會父親感情的變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學生談閲讀體會。

2、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抓住寫時間的詞,體會時間的漫長,感悟句子的表達效果,並指導朗讀。

(2)透過父親的外貌描寫,聯繫上下文,想象在漫長的挖掘過程中,父親所經歷的艱辛,體會父愛的偉大,並指導朗讀。

(3)聯繫上下文,在讀中體會“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親帶來的精神力量。

(三)小結課文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愛的寫作方法。

三、讀寫遷移,感悟信賴

(一)學生繼續彙報讀書收穫,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1、學生讀寫阿曼達的句段,並談體會。

2、引導學生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和他的同學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38小時,嘗試着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

3、反饋交流。

四、緊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幸福”的含義。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子

總會在一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並聯系實際,深入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之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2、在讀中進一步領悟和學習文章的多種表達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聽寫導入,再現畫面

二、深入情景,品讀感悟

(一)勾畫出寫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變化的句子,談體會並指導朗讀。

(二)“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章中反覆出現有什麼好處?

(三)課文除了運用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還用了哪些寫法?

三、角色寫話,昇華情感

父親經歷了38小時艱辛的挖掘,兒子和夥伴們經歷了38小時的漫長等待,父與子終於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個得救孩子中的父親或母親,或是曾經勸説過這位父親的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你想對這對父子説些什麼呢?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父母之愛的文章。

(二)談一談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愛。

(三)總結抒情,引發深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