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彙總

來源:文萃谷 9.04K

雖然我們學生是升到國中才開始學習歷史,但是國中的歷史課本都不難,主要學習的都是比較淺顯易懂的知識,都是為以後高中學習打基礎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必背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彙總

  八年級歷史知識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時間:1900年

2.目的: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3.經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動侵華戰爭。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4.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①《辛丑條約》主要內容:A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賠款最多的一次),以海關等税收作擔保;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説明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C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D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②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是怎樣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簽訂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簽訂

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簽訂

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屬於:地主階級洋務派)

4.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5.主張(口號):師夷長技(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後期:以求富為口號)。

6.洋務派的主要活動:

①前期創辦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後期創辦民用工業(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籌建三支海軍(南洋、北洋、福建);

④興辦新式學堂(第一所新式學堂是京師同文館)。

7.性質: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8.破產標誌:甲午中日戰爭中,威海衞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9.失敗原因:沒有觸動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評價: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戊戌變法(性質: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1.背景:民族危機的加重(表現為:《馬關條約》簽訂);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2.時間:十九世紀末的1898年(舊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誌)、頒佈《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6.失敗原因:一是脱離羣眾,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二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播,具有愛國和進步作用。

8.啟示:説明資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國中歷史基礎知識

經濟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2.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南宋時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3.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製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緻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6.宋朝的海外貿易發達,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9.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為多;南宋多吃魚肉。宋代時,北方以麪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3.宋代缺馬,人們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乘轎出行。那時交通比較發達,“邸店如雲屯”,形容旅店業的興旺。

4.隨着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欄”。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5.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從此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記述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4.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元朝時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國家的統一)

表現:許多漢人來到邊疆,為那裏的開發作出貢獻;邊疆少數民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已經同漢族沒有什麼區別;形成一個新的少數民族——回族。

作用:促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國中歷史知識重點

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都城咸陽。

2、中央專制集權制度的建立及其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在地方,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 36 個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為後來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2)經濟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錢(圓形方孔錢);同時,還統一度、量、衡;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為加強思想控制,又實行“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損失。

(4)鞏固、開發邊疆: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用來抵禦匈奴族的入侵。開發越族地區,開鑿靈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一)。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漢通西域

1、漢武帝(是西漢的鼎盛時期)的“大一統”的措施:

(1)政治上:頒佈“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破格錄用人才(如董仲舒、衞青等)。

(2)經濟上:把地方 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説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從此儒家學説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這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5)軍事上:派衞青、霍去病打敗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脅。

(6)民族關係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了基礎。

2、漢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兩漢時期,人們把今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西漢:

①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央與西域的聯繫。

張騫為溝通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做出了貢獻。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馬、地毯等傳入內地,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西域,促進了西域經濟的發展。

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轄西域事務,保護往來的商旅。 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從此,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東漢: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經營西域。

(4)歐洲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166年,大秦(古羅馬)安敦王朝的使臣來到東漢。

三、絲綢之路

西漢張騫通西域後,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從西亞轉運到歐洲,這就是有名的“絲綢之路”。

説明當時中國已與歐洲建立聯繫,當時的中國被稱為“絲國”。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

絲綢之路經過地區古今地名對照:

古代:歐洲 ← 西亞 ←今新疆境內 ← 河西走廊 ← 長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