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通用11篇)

來源:文萃谷 2.41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通用11篇)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1

明燈是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路標,它給人希望,給人指引前進的方向。今天,捧起《閲讀年選》,《點燃最後一盞明燈》吸引了我的眼球。什麼時候要點燃最後一盞明燈,這最後一盞燈會給人們帶來些什麼呢?帶着這些問題,我細細品讀其中的.兩則小故事,令我大飽眼福,回味無窮。

許多時候,許多事情,我們總瞻前顧後,左右徘徊,猶豫不決,因而往往錯過時機,成功失之交臂。就比如故事中的農民,遇到了大旱,滿田的稻子幾乎顆粒無收,家裏已經揭不開鍋了。這時,家裏還剩下幾擔谷種。家裏人提議將谷種碾了作糧食充飢,可那農民堅決不同意,他認為那是他們未來的希望,萬萬吃不得……農民看似留住了希望,可結果呢?那幾擔穀子分毫未動,全家老小卻都餓死了。這不就是在告誡人們:與其對遙遠、縹緲的未來絞盡腦汁,還不如踏踏實實地走好眼前的路,度過當下的難關。

如果你是故事中陷入漆黑一團的迷宮中的人,點完了九盞燈,仍然找不到出路。想必很多人也會贊同文中乙的想法——不點燃最後一盞燈,但我想那答案是肯定的——永遠走不出迷宮,但只要點燃最後一盞燈,繼續耐心地尋找,或許就有可能找到出路!

所以,動用那些儲備的谷種,你就會好好活下去;點燃最後一盞燈,你就有可能找到出路。毫無疑問,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必須講究現實,持之以恆!點燃最後一盞燈吧,也許它會給我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因為有時活在當下便是一種大智慧!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2

如果要奪去我的生命,那麼我會在這之前流下一公升眼淚。

一公升的眼淚並不是害怕生命結果膽怯流下的,而是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堅強勞力生存所流下的淚水。堅忍地活下去。

畢竟,人生總有不如意的事,這是天將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根骨,餓其體膚,才能成就給你的`任務。當雅也得了小腦萎縮症,這個不能治好的病時,上天把這大任於她。於是,雅也沒有自暴自棄,在這條原本灰暗的路上,在這人生,帶來七彩的光芒。

死去也許完事了,但是活在當下才更加需要勇氣,把這份勇氣灌輸在社會每一個人,把別人帶來希望,才是活在當下的價值。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3

幸福是什麼?不幸又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答案。幸福與不幸本就沒有絕對的定義,也沒有多麼嚴格的分界線,幸福與否,只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你怎樣安排自己的想法。

她,已經92歲了,身材嬌小但儀態自若,並略帶幾分矜持,她每天早晨都在8點鐘穿戴完畢,頭髮做成時髦的樣式,面部的化粧也是十分的精心完美,而她實際上已經雙目失明。

今天,她要被送進一家養老院。她70歲的丈夫前不久去世了,他不得不住進養老院。

她轉動步行器進入電梯,護士對她的房間進行了一番描述。“我真喜歡!”她説道,流露出的熱情簡直和一個8歲的孩子得到一個新的小狗一樣。

“瓊斯夫人,您還沒有看到房間……”

“這和看不看有什麼關係。”她回答,“快樂是你事先決定好的。我是否喜歡我的房間並不取決於傢俱是怎樣安排的,而是在於我怎樣安排我的想法。我已經決定喜歡它。這是我每天早晨醒來後做的決定:我可以選擇接受變化,並且在種種變化中尋找最佳;我還可以選擇擔憂那些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假如……我有五條簡單易行的'幸福法則:1、心中不存憎恨。2、腦中不存擔憂。3、生活簡單。4、多點給予。5、少點期盼。

讀完瓊斯夫人的這一席話,我才明白:原來,幸福很簡單,有金錢不等於你幸福,殘疾了也並不是所謂的不幸。如果你想擁有幸福,只需由自己來安排,在這一天中,你打算快樂的學習、工作,亦或是沮喪的埋怨工資太少,學習太累;你打算接受你所處的環境,並知足無所欲,亦或是憎恨上天的不公,經過努力與痛苦的拼搏在人人仰慕的地方落點,“痛苦並快樂的活着。

每一天都是一份禮物,讓每一天都成為快樂的源泉,給予別人幫助,原諒他人之錯,不想明天未來,幸福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4

看到《活在當下》的這本書名,我就對它很感興趣了。很想去閲讀它的衝勁了。

這本書的作者芭芭拉?安吉麗思博士是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們如何找尋自我、成全真實、完成自己的人生意義,那就是要學會抓住真實的剎那,“活在此時此地,活在當下”!一直以來自己沒有想過生命會有多長,對自己總是不滿意了。總會埋怨什麼。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有時候感到害怕,總覺得自己好可憐了。可是讀了《活在當下》,我知道人的一輩子,肯定有很多時候是一個人,要學會坦然去接受,包容自己的不足,去思考生活了。困境始終會過去,陽光總在風雨後了,暫時的離別是為了以後長相廝守的準備。我時常會做白日夢,也看過像夢幻的電視劇,雖然已過做夢的年齡。這原來是處於困境時都會本能的選擇逃避和尋求安慰。不管你是自我發泄還是找人扯蛋,這其實都是某種形式的“不在當下”,是一種逃避。看看上班高峯擁擠的地鐵裏,那一個個猶如木頭人般的面孔,喘不過氣來,你會明白,即便你可以讓自己的精神飄蕩的無比遙遠,但你的身體卻只屬於此時此刻此地,無處可逃!

“活在當下”不是讓人對過去不反思,對未來不計劃,而是對過去已發生的事不做無意義的計較,對未來會發生的事不做無謂的擔憂,全神貫注於眼前的一切。下一刻未必比此刻更美好,沒人可以預知未來,但可把握今天,把握現在,所以要活着心愛當下。如果你不是活在當下,你會失去許多和你擦身而過的機會。雖然事先的行動計劃是我們做所有行動的要素,但是,當你做這件事時,別計劃着另一件事,而當你計劃着這件事時,也別做着別的事。不管你想或做什麼,都應該好好把焦點放在你所想或所做的'事情上。當學習的時候,就全神貫注的學習;當你工作的時候,就把心思放在手頭的工作上。當你玩的時候,就玩個痛快了。千萬不要學習的時候,就想着玩,玩的時候又想着學習了。畢竟一心二用的人還是很少的。真真切切去感受,去體驗你當下的生活。

活在當下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只要好好地度過每一刻每一秒就行了。你的人生將不會後悔了。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5

我是一個不太願意看書的人,但是我對《活在當下》這本書一點也不反感,看起來像看故事一樣,全書分為親子篇、父母篇、師生篇、夫妻篇。分享人生的各個階段温馨而美好的故事。

過度的追求自己無法承受的東西,而不計後果的追逐,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自己和自己的後代,畢竟一個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弊的一面,當你享受完後必須去解決它的弊面。人門越來越麻木的認為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是必經的,都是自然的,他們不會再擔心,不會再憂慮,慢慢的麻木的一切報應都還給了自己。深刻的體會: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可得到了才明白那並不是我們一定要得到的。我們一直以為成功就會快樂了,可是當站在成功的台階上時我們卻覺得那麼的失落。什麼東西能使我們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做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快樂的時刻多久出現一次?很久我怎麼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很快樂?那種很心甜的幸福感,不過是很短暫的瞬間。快樂真的如書中所説,是不能計劃的,不是你經過努力之後就能得到,而是要你在生活生命中用心時刻的體會。那是一種心態的調整,也許在繁瑣的生活工作中,你體會的也是另一番快樂。有多少個白天,就有多少個黑夜,一年之中,黑夜與白天所佔的時間一樣長。沒有黑暗就顯不出歡樂時刻的光明,失去了悲傷,快樂也就無由存在了------心裏學家容格。多麼貼切的`話,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快樂,兩面性的事物才會體現出異面的彌足珍貴,物以稀為貴,如果沒有悲傷的承託快樂也就沒那麼的重要,因為我們都很麻木,以為一直擁有的也就不會那麼在乎,久而久之也就棄之,喜新厭舊的尋找新的愉悦。你覺得要不停的做事。是的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希望工作是充實的忙碌,我不喜歡悠閒的工作,那樣讓我感覺不安,也就如書裏所説的:空洞、空虛。我無法一個人在家不打開電視電腦,我無法一個人在房間裏對着天花板靜默。我甚至無法再早晨起來後,再安靜的躺回牀上去,也許我真的如書裏説的我體會到的真實剎那不夠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什麼也不做,才能在生活裏為真實的剎那留出一點空間。難道這就是所謂每個人都要停下手中的活,給自己一些時間靜靜的反省。慢慢的體會自己的種種。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6

我曾經讀過像《哈佛家訓》之類的書。一個個故事雖然短小但意境深遠,感人肺腑。今天,我找到了一本《活在當下》。是李焯芬著的。它能給我很多啟示,領着我體會愛的偉大力量。這就是《活在當下》。

這本書分為幾塊大的內容。有講孩子童年的,也有講父母的,也有講老師的,還有夫妻的。

孩子童年和父母大多是講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把下一代教育好。細節上,內容上,也從中反應出一些當代家庭遇到的事,比如父母工作忙,沒時間回家陪孩子。孩子希望父母多回到家裏陪陪自己。《給孩子一小時》、《最漂亮的媽媽》就是典例。

關於父母與孩子間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誠信。這內容的故事佔了較大篇幅。“上釣的大鱸魚”、“爸爸的説話”、“小童的入場費”、“生日快樂”。都是捨棄了看似是很大的利益,但實際卻是在誠信面前不堪一擊的一些所謂利益、好處。在人生路上,誠信是一比無比寶貴的財富。

還有,父母對子女深切無私的關愛。像“母親的祈願”中講到兒子得了癌,母親天天請求把病轉移到自己身上。母親因此得病。兒子好不容易哄着給自己和母親做了檢查。結果母親得了胃癌,兒子只是咽炎,不是癌症。母親跪地:“謝謝菩薩成全!”原來,母親天天求菩薩,還在黃紙條上寫紅字:菩薩顯顯靈,母命換子命,然後焚燒請願。

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後面還有關鍵的教我知識的恩師。書中接下來的就是講恩師的。“茅草層教室”講述了老師在危難時刻先救出了其他孩子,再救自己的`孩子時已來不及。後來被救的孩子回到當地執教的事。還有最重要的是老師給予學生的莫大的鼓勵。造就了今後的一個個人才。

最後是講夫妻的,相信以後會有更好的體會。

《活在當下》。會教你該如何活在當下,用淚代表這本書的一種愛。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7

最近讀了一本書《活在當下》,很受啟發,我一直認為人活着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心態,一種健康的心態。這樣就會榮辱不驚,得失不計,任憑風雨襲來,勝似閒庭信步。每個人都喜歡追求完美,但怎樣才是真正的完美?往往都是事與願違。我們必須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是順境、逆境,都是對我們最好的安排。心若如此,我們才能爭取主動,逆境轉變為順境。人生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要面對現實,保持一顆平常心態,認真地生活,不因順境而昏然,不因逆境而頹廢。

馬克思説過這樣的'話: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着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着改變;順境中感恩,逆境中仍存喜樂,這樣才會活的灑脱,才會在生活中始終充滿自信。現實生活中我常常把這樣的一句名言作為自己的方向,“温不增華,寒不改棄”。朋友們,讓我們共勉共勵!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8

最近一位認識不久的朋友推薦我翻一本書《活在當下》...是一本概括人生哲學的書集。雖然目前我還只看了三輯但文章説理字字精湛,句句透切,令我震撼,深思其中,當然...受益匪淺。

回顧...一路走來的前半生,不是在痴情過去就是在擔憂未來,唯獨沒有認真地,專注地感受當下的生活。雖説我也明白..人生沒法重來,畢竟,昨日已成歷史,已經過去的事情我們無法再改變什麼,儘管有太多的遺憾和追悔留在了過去。人總是有一個很奇怪的情況,就是會粉飾記憶。當現實遭遇到不如意時,人往往會追憶往昔,在追憶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忽略掉過往的不快,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跟現實對比,越發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失望。書上指這種現象是源於人類的自我保護本能,這種本能雖然可以使人很快忘記痛苦,但是卻可能讓人無法正視現實。

如果放任自己追憶過去,就會讓人陷入虛幻與現實糾結的空間中。過去,我已經把太多時間浪費給了迷惘,空虛....無聊逐漸成了我生命的底線。日子一天天的`過,心中的那個夢想早已經慢慢變得模糊,只剩下一絲絲的不甘心,不甘心當生命終結的那一天,人生就只剩下遺憾了。

或許我真的還能改變...人生處處是起點,真的不可以始終再糾結於過往,即便過去的日子裏幾經波折,還有許多蹉跎的歲月,但過去既然是錯誤的,失敗的;為何不乾脆把昨日畫上一個句號,活在當下....就從這一刻開始,重新規劃人生,追求未來,開始全新的旅程。已然成為事實的事物,過多的介懷只會令自己停滯不前,失敗過,沮喪過....應該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引以為鑑,讓其成為今後人生道路上的警世鐘長鳴耳畔。我堅信人生不會因一次失敗或幾次挫折就滿盤皆輸,即便是曾經迷航只要能及時覺醒,找到正確方向,人生便會有許多種未知的選擇,一切皆有可能。

我要努力改變....就在當下!改變自己便能達到勝利的彼岸,不再讓剩餘的生命留有遺憾。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9

正如書的題目所説“充實內心活在當下”。

人們總是貪得無厭認為自己的生活不夠好。雖然有了更多對物質上的追求,但是卻忘了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什麼。很多人不滿足不快樂,是因為他們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沒有的東西上,總是覺得自己擁有的還不夠多。我們要學會享受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不要一味的追求物質上的東西。正如黃美廉博士所説:“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如果人們都知足自己現在的生活,不在抱怨自己所沒有的,那麼人人都將得到快樂,都將收穫意想不到的成果。

有的人總是認為自己的時間很充足,卻不知道在外形中浪費了很多時間。牢牢記住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明天擠出一小時的時間去做一些你認為值得去做的'事,那麼一年你就不被人多出了大約十五天的時間,一生中你就比被人多活了大約三年的時間。好好把握自己的時間,不要虛度年華來作踐自己。每天充實自己今天的生活。正如這本書所説“決戰每一天,昨天的成功並不保證今天的勝利,昨天的挫折也不一定就導致今天的失敗”。享受每一天的人是個聰明的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不願從小事做起的人,又怎麼可能能幹成大事呢?任何一件事都要從小事做起。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説的真是一點都沒錯啊!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10

不忘過去不畏將來——讀《活在當下的力量》有感1000字:

有時候總會聽到一句口頭禪“心態最重要”。所謂心態好,其實是一種不糾結於昨天不憂心於明天,而只好好把握今天的那份坦然與灑脱。不快樂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抱憾抓住不放,對明天還沒發生的事情擔心操心掛心。其實只活在當下,才更容易感到快樂,因為把昨天的和明天的事都先放下了。“每晚睡覺前,原諒所有的人和事。”大概説的也是這個理兒。

這週末剛看了一部綜藝節目,這期的主題叫“沒有上進心,有錯嗎?”其中最欣賞一位辯手的觀點:“真正的上進心,其實是活在當下的人。”之所以欣賞,或許是在心底默默的認同吧。因為現在的我,個人理解的上進心已經不是給自己定個三年目標五年計劃一定要去完成,隨着年歲見長,漸漸覺得好多事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正如“武漢,每天不一樣。”為了減少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機會,我覺得過好每一個今天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活法不代表就沒有上進心,而是在既定的時間內每天讓自己學習進步一點點,和昨天的自己比更優秀更成熟了,這也不失為一種上進。只要我還不曾頹廢的自暴自棄,我就是在上進。總之,活在當下隨遇而安的感覺其實也挺不錯的.。

再回到這本書上來,第二章“抓住今天,儘可能少的依賴明天。”讓我聯想起一首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首詩正是在提醒我們今日事要今日畢,不要指望無數個明天,所以活在當下在這裏是一種工作的態度——高效而盡責。

第九十一章“放下完美主義,不要太過苛求自己。”盡善盡美是每個人都想實現的目標,完美主義某種意義上其實是一種“毛病”,現在反而覺得殘缺美才更觸手可及般真實。做事如此,為人亦如此。沒有一件事可以做到完美,只是總結與教訓中一次次更趨近於完美。沒有哪個人可以做到完美,只是在認識交流中多看優點忽略缺點。迴歸自己更不可能做到完美,相反是在一天天中發現自己的諸多不完美。所以活在當下是一種認識自我的態度——時時自省接納自己。

第九十五章“生活不能裝的太滿,多給自己留些空間。”這點很適用於女孩兒,除了吃喝玩樂,剩下的就是不停的買買買,於是衣服多的沒處放,可到了要穿的時候,又發現當季怎麼沒有衣服穿了呢。有個來源於日本的詞彙“斷舍離”如今比較流行,簡言之就是及時清理捨棄那些不太用得着的東西。同理,心裏如果裝了很多昨天的事,自然就沒有空間裝今天和明天的事。所以活在當下在這裏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釋放才會快樂。

活在當下優秀讀後心得感悟 11

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院裏的落葉。清晨起牀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説:“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説:“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惟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庫裏希坡斯曾説:“過去與未來並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惟一‘存在’的是現在。”一天早餐後,有人請佛陀指點。佛陀邀他進入內室,耐心聆聽此人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存疑的各種問題達數分鐘之久,最後,佛陀舉手,此人立即住口,想知道佛陀要指點他什麼。“你吃了早餐嗎?”佛陀問道。這人點點頭。“你洗了早餐的碗嗎?”佛陀再問。這人又點點頭,接着張口欲言。佛陀在這人説話之前説道:“你有沒有把碗晾乾?”“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煩地回答,“現在你可以為我解惑了嗎?”“你已經有了答案。”佛陀回答,接着把他請出了門。 幾天之後,這人終於明白了佛陀點撥的道理。佛陀是提醒他要把重點放在眼前——必須全神貫注於當下,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要點。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面,也沒有未來拉着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張力。

這就是使生活豐富的'惟一方式。除此之外的人們都是“貧窮”的。他們也許擁有世界上所有的錢,但他們是“窮人”。世界上有兩種窮人——富有的窮人和沒有錢的窮人。充實的感覺和對物質財富擁有的多少關係不大,它往往和你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品質、生命的喜樂、生命的特性有關。而所有這些東西只有通過靜心才可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當下”給你一個深深地潛入生命水中,或是高高地飛進生命天空的機會。但是在兩邊都有危險——“過去”和“未來”是人類語言裏最危險的兩個詞。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當下幾乎就好像走在一條繩索上,在它的兩邊都有危險。但是一旦你嚐到了“當下”這個片刻的甜蜜,你就不會去顧慮那些危險;一旦你跟生命保持在同一步調,其他的就無關緊要了。對你而言,生命就是一切。當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你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對這一生覺得了無遺憾嗎?你認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嗎?你有沒有好好笑過、真正快樂過?想想看,你這一生是怎麼過的:年輕的時候,你拼了命想擠進一流的大學;隨後,你巴不得趕快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接着,你迫不及待地結婚、生小孩,然後,你又整天盼望小孩快點長大,好減輕你的負擔;後來,小孩長大了,你又恨不得趕快退休;最後,你真的退休了,不過,你也老得幾乎連路都走不動了……當你正想停下來好好喘口氣的時候,生命也快要結束了。其實,這不就是大多數人的寫照嗎?他們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為生命擔憂,為未來做準備,一心一意計劃着以後發生的事,卻忘了把眼光放在“現在”,等到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才恍然大悟“時不我予”。

佛家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到底什麼叫做“當下”?簡單地説,“當下”指的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認真去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這一切。你可能會説:“這有什麼難的?我不是一直都活着並與它們為伍嗎?”話是不錯,問題是,你是不是一直活得很匆忙,不論是吃飯、走路、睡覺、娛樂,你總是沒什麼耐性,急着想趕赴下一個目標?因為,你覺得還有更偉大的志向正等着你去完成,你不能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現在”這些事情上面。不只是你,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有人説“我明年要賺得更多”,有人説“我以後要換更大的房子”,有人説“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後來,錢真的賺得更多,房子也換得更大,職位也連升好幾級,可是,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而且還是覺得不滿足:“唉!我應該再多賺一點!

職位更高一點,想辦法過得更舒適!“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會覺得快樂,不僅現在不夠,以後永遠也不會嫌夠。忘了真正的滿足不是在”以後“,而是在”此時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費心等到以後,現在便已擁有。假若你時時刻刻都將力氣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你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一位作家這樣説過:”當你存心去找快樂的時候,往往找不到,惟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於周圍的事物,快樂便會不請自來。“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綺麗的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畢竟,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現在“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人生箴言:許多人喜歡預支明天的煩惱,想要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説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