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歷史大學聯考模擬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2.2W

很多文科生在複習文綜的都會覺得歷史這門科目比較難,海南的學生知道怎麼複習歷史嗎?其實做模擬題也能有效鞏固好歷史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大學聯考模擬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海南歷史大學聯考模擬題及答案

  歷史大學聯考模擬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6小題,每小題1.5分,共5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峙局面最終形成的標誌是 ( )

A.二戰的結束 B.杜魯門主義的推出

C.北約的成立 D.華約的成立

2.右圖反映的信息有 ( )

①美蘇關係緊張 ②蘇聯欲與美國“平起平坐”

③戰略優勢在美國 ④美蘇爭霸威脅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影響較大的局部戰爭之一。關於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至今仍是眾説紛紜。下列觀點,最有可能為我國現在史學界所接受的是朝鮮戰爭 ( )

A.是金日成主謀並發動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發動的

C.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李承晚發動的內戰

D.是當時國際形勢和朝鮮半島內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4.美在朝鮮和越南進行的戰爭都是 ( )

①利用當地分裂局面插手別國內政 ②打着聯合國旗號實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並派兵直接參戰 ④藉機對中國進行武力威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獨立的阿拉伯國和猶太國。聯合國做出這一決定的主要歷史依據是 ( )

A.猶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並建國 B.猶太人在二戰中的悲慘遭遇

C.英國曾發表“貝爾福宣言” D.猶太人的聖地在此地的耶路撒冷

6.巴以矛盾導致中東地區長期動盪,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當前在聯合國框架下解決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則是 ( )

A.以土地換和平 B.按宗教地區分治

C.大國協助解決 D.聯合國託管耶路撒冷

7.歷史上常見某次戰爭的結果醖釀着另一次戰爭的起因。下列幾組戰爭有這種因果關係的是( )

①普法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②中日甲午戰爭與抗日戰爭

③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④第三次中東戰爭與第四次中東戰爭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關於歷次中東戰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第一次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失敗而告終

B.第二次中東戰爭的導火線是1956年埃及將英、法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C.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和敍利亞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敍利亞發動大規模戰爭,打響“十月戰爭”

9.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入侵併佔領科威特,接着又宣佈吞併這個鄰國,一時間世界輿論大譁。與該事件相關的表述錯誤的是 ( )

A.該戰爭是二戰後參戰國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戰爭

B.在戰爭中美國實施“沙漠盾牌”計劃空襲伊拉克

C.伊拉克欲謀取地區霸權發動了這場戰爭

D.戰爭期間聯合國作出了積極努力

10.一位當代中國學者認為從文明演進角度看,兩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和聯合國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這主要指這兩個全球性國際組織的 ( )

A.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維護 B.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追求和平的願望

C.遏止了世界戰爭的爆發 D.使世界各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1.圍繞以下《外交大事記》的一塊展板,四位同學展開討論,其中觀點正確的是 ( )

外交大事記

1981年底,中國明確表示肯定和原則支持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的維和行動,並開始繳納有關攤款。

1986年,中國政府應邀派人前往中東實地考察了“停戰監督組織”。

1988年,中國成為聯合國維和特委會成員。

1990年,中國首次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觀察員,積極參加在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甲:中國發展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國家關係 乙:中國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活動 丙: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丁:為中國經濟建設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12.“二戰”後,反戰和平運動呈現出新的特點,其中不正確的是 ( )

A.在內容上以反核運動為中心

B.在範圍上遍及世界各大洲,具有真正的全球性質

C.在組織上由分散走向統一,由國內走向跨國行動

D.在方式上只限於遊行示威

13.“九鼎既成,遷於三國。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説的“九鼎”之所以被廣泛重視並在夏商周流轉,主要因為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憑據 B.國王祭祀的重要禮器

C.青銅工藝水平高的標誌 D.王朝統治權力的象徵

14.《禮記•王制》中説:“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徒有數。喪祭器用,皆有等宜。”文中所反映的是

( )

A.宗法制度 B.禮樂制度 C.君主專制制度 D.分封制度

15.斯塔夫裏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説:“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於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於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 主要是指 ( )

A.世卿世祿確立 B.社會性質的變化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中央集權制建立

16.自秦漢以來我國地方官制演變的基本趨勢是 ( )

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  ②削弱相權加強君權

③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完善  ④逐漸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監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秦統一後,“廢封建,立郡縣”,確立專制集權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續到明清。“分王子弟,以為屏藩”,是歷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緣分封長期存在説明 ( )

A.分封制有利於政權長期穩定 B.血緣分封是中央集權的基礎

C.分王子弟是皇權的一種體現 D.周代制度受到歷代政權推崇

18.“漢朝早期,統治者試圖在周朝鬆散的政治聯盟和秦朝嚴格的中央專制間走一條中間路線。”材料中所説的“中間路線”是指 ( )

A.郡國並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舉制度

19.元和年間(806年-820年)給事中(官職名)認為皇帝關於減少內外官俸錢的詔令不妥而封還詔書,最終給事中的意見被皇帝採納。這表明 ( )

A.給事中為中書省屬官,有起草詔令的權力

B.給事中為尚書省屬官,負責執行皇帝詔令

C.給事中為門下省屬官,具有封駁審議的權力

D.給事中為門下省屬官,具有行政決策權

20.“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分治大藩,縱皆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這段話意在宣揚 ( )

A.科舉制度 B.文官制度 C.行省制度 D.內閣制度

21.明朝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皇帝不滿內閣票擬發回重擬時,如內閣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

A.明朝內閣的權力高於皇權 B.內閣事實上成為決策機構

C.明朝皇權較前代有所弱化 D.內閣對皇權存在一定製約

22.元朝的行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裏,……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這表明元朝的行省 ( )

①僅是地方行政機構,只有行政權②是中央派駐地方,管理地方的機構,具有多種權力

③是加強君主專制的一種形式④行省權力很大,代表中央行使權力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省”這一行政建制在中國古代各時期有不同的職能,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

A.秦朝開始設立三省作為中央機構 B.唐朝的三省分別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權

C.元朝以行省作為常設地方行政機構 D.明朝以軍機處取代中書省的職能

24.右圖所示為《唐書》所載830名進士的出身分佈比例,

由此可見,唐代科舉制( )

A.為選拔士族子弟而設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縮小了人才選拔的範圍

D.兼顧多個階層但不完善

25.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曾這樣評價當時中國的君主專制:“中國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政府與其説是管理民政,毋寧説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體現這一論斷的是 ( )

A.實施行省制度 B.廢丞相,權分六部

C.設立內閣制 D.增設軍機處

26.蘇格拉底認為雅典“用豆子抓鬮的辦法來選舉國家的領導人是將社會的命運委之於缺乏真知灼見的人們手中……”。上述材料反映了蘇格拉底 ( )

A.看到雅典民主的弊端 B.主張實行代議制

C.對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D.主張恢復君主制

27.在古希臘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詞由“人民”(demos) 和“統治”(kratos)複合而成。這説明,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強調 ? ( )

A.公民的廣泛參與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審法庭判決? D.全體居民均享有民主權利

28.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對貴族的鬥爭中取得勝利,最重要的社會因素是 ( )

A.平民開展暴力鬥爭 B.代表平民利益的領袖不斷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債奴 D.平民中新興工商業者力量壯大

29.古羅馬《民法大全》規定:“……不得基於懷疑而懲罰任何人。……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脱懲罰。”這反映了古羅馬民法 ( )

A.肯定證據 B.主張重罪輕罰 C.縱容犯罪 D.維護貴族利益

30.代議制是一種間接民主的形式,其主要特徵是 ( )

A.選舉和議會立法 B.政黨和三權分立

C.君主立憲政體 D.民主共和政體

31.翻開美國曆史,包括克林頓在內,共有九位美國總統曾在美國眾議院被提案彈劾。其中包括泰勒、強森、克里夫蘭、胡佛、杜魯門、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頓,民主黨和共和黨領袖都未能倖免。它體現出了美國政體的重要原則是 ( )

A.中央集權 B.分權制衡 C.兩黨制 D.聯邦制

32.2010年6月23日,美軍駐阿富汗最高指揮官麥克里斯特爾抱怨自己與白宮的不和,稱總統“膽小懦弱”,最終被奧巴馬解職。由此表明美國 ( )

A.總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B.總統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力

C.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D.極力維護區域和平

33.伯利克里認為,我們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稱為民主制,是因為權力不掌握在少數人手裏,而是由全體人民掌握。假如某年雅典全國人口約20萬,自由民約為16.8萬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萬人,外邦人約3萬人,奴隸約l萬人。能夠表現伯利克里觀點的是 ( )

A.雅典的所有官職向所有的成年男性公民4.5萬人開放

B.4.5萬名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會上擁有發言權和表決權

C.16.8萬自由民擁有公民權

D.除3萬外邦人和l萬奴隸之外的約16萬人擁有表決權

34.1688年,一羣英國貴族説,“改變晚宴規則的時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們被換掉了,但不是通過流血的方式。”按照他們的方式,英國 ( )

A.結束了王權專制 B.君權收歸議會執掌

C.建立了責任內閣制 D.下層人民的權利得以保障

35.在國際戰爭中失敗往往引起國內的革命運動,這方面的例證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普法戰爭 C.拿破崙戰爭 D.英國內戰

36.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出現許多叱吒風雲的大國、強國,比如戰國末期統一中原的秦國,18世紀確立霸主地位的英國,19世紀以來不斷崛起的美國,19世紀末確立亞洲強國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來日益強大的中國。它們的發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驚人一致。他們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奪

C.制度創新 D.民主強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37題8分,第38題12分,第39題16分,第40題10分,共計46分。)

37.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但是局部戰爭和軍事衝突卻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 艾森豪威爾政府決定,要對全球任何角落的所有共產主義新苗頭斷然予以迎頭痛擊。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在1954—1956年間所採取的“冷戰”政策要求,美國應當對幾乎所有可能出現共產黨挑釁的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做出軍事反映。

材料二 “二戰”以後,中東地區的國家一度分成了兩個壁壘森嚴,陣線分明的集團:蘇聯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敍利亞、黎巴嫩、民主也門等國;美國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國。

材料三 1995年,越南戰爭時期美國決策人物之一、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評價這場戰爭説:“無論是我們的人民,還是我們的領袖,都不是萬能的。……我們並不擁有天賦的權利,來用我們自己的.理想或選擇去塑造任何其他國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許多地方,我們仍然在重複着類似的錯誤。”

(1)“二戰”後的局部戰爭主要是西方國家和霸權主義發動的戰爭以及新興民族獨立國家之間的戰爭。閲讀上述兩則材料,結合二戰後的國際形勢簡要説明這兩類戰爭發生的共同原因。(2分)

(2)舉例説明,20世紀90年代後美國“仍重複着類似的錯誤”的表現。 (2分)

(3)二戰以來局部戰爭和軍事衝突此起彼伏,但並沒有演變為新的世界大戰,為什麼?(4分)

38.(12分)

材料一 元光元年,漢武帝“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漢舉賢良,自董仲舒以來,皆對策三道。……當時未有黜落法,對策者皆被選,但有高下爾。此後,郡國每歲薦舉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為官,成為定製。

——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黃初元年,魏文帝採納吏部尚書陳羣的建議“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識鑑者為之,區別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

材料三 隨着門閥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開皇年間被隋文帝廢除,改為主要通過察舉選拔官員。唐人楊綰雲:“隋煬帝始置進士之科,當時優試策而已。”科舉由應試人於一定時期,投牒自進,按科應試,共同競爭,試後有黜落,中試者舉用之,然後為真正考試。……秀才、明經等科是由察舉轉化而來,進士科為新設科目。

——鄧嗣禹《中國科舉制度起源考》

請回答:

(1)據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國古代選官標準的演變。(6分)

(2)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科舉制的特點和政治影響。(4分)

(3)從漢至元時期,我國選官制度不斷髮展完善,其政治根源是什麼?(2分)

39.(16分)閲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 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餘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

材料二 梭倫規定,國家的官職應先由各部落分別投票預選候選人,然後就從這些候選人中抽籤選舉。……梭倫又創立了一個四百人議會。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衞法律的職責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議會(貴族議會)。這個議會仍舊是憲法的監察人,它監督最大多數的和最重要的國家大事。 ——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其一:你們這些財物山積、豐衣足食而且有餘的人,

應當抑制你們貪婪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執一隻大盾,保護兩方

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佔據優勢。

其三:我制定法律,無分貴賤,一視同仁。

按照正義,人人各得其所。

——梭倫

材料四 某國憲法的若干條文:

第十五條 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於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 建議並公佈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八條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並可命令他們退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張傳璽的觀點(2分),結合所學知識説明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4分)

(2)據材料二,指出梭倫調整政治機構方面的措施,(2分)從材料三可以看出梭倫試圖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則是什麼?(2分)

(3)根據材料四説明該國的政體及其特點。(4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認識。(2分)

40.閲讀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英國的工業革命一爆發,法國就意識到不得不緊緊追上。所以法國在19世紀面臨着雙重革命……從結果看,法國做得相當不錯,到19世紀末,法國的國家制度問題終於得到解決,工業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歐洲第二個工業化國家。

——選自錢乘旦《英國通史》

材料二 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後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於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是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具有重大意義,而法國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開啟的標誌。

——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法國在19世紀面臨着雙重革命”指的是什麼?(2分)

(2)“19世紀末,法國的國家制度問題終於得到解決”具體指什麼?(2分)

(3)從現代化視角來看,材料二所指美國革命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為什麼説“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後果”?(4分)

(4)材料二中“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是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歷史大學聯考模擬題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D D A A D D B B D D D B D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A C B D A C D D A A D A A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B B B A B 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37題8分,第38題12分,第39題16分,第40題10分,共計46分。)

37、(1)二戰後,美國勢力空前膨脹,為稱霸世界,實行“冷戰”政策,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抗,在“冷戰”旗號下,美蘇竭力對其他國家加以控制,甚至不惜發動侵略戰爭,成為局部戰爭不斷的原因。(2分)

(2)表現: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未經聯合國安理會同意,發動對南聯盟的大規模空襲;2003年未經聯合國授權,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2分)

(3)二戰後形成的美蘇兩級格局,一方面互相爭奪,危機不斷,另一方面又竭力避免直接碰撞,避免戰爭的發生。世界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有利於抑制戰爭的爆發。聯合國在維護和平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二戰後反戰和平運動的發展,有力制約着戰爭。和平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潮流。(4分)

38、 (1)演變;由以德行為標準,到以門第為標準,直至以考試成績為標準。(6分)

(2)特點:自由報考,分科考試,按成績取捨,一定程度上體現公平、公正原則。(任意三點2分)

影響:有利於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2分)

(3)中央集權制度不斷髮展、完善,管理國家的水平不斷提高。(2分)

39、(1)觀點:中央集權制度符合古代中國國情。(2分)

依據:以農耕經濟為主;中國地域廣闊;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需要。(4分)

(2)措施:從公民中抽籤產生國家公職人員;設立四百人會議。(2分)

原則:公正、公平、中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3)政體:德國的君主立憲政體。(2分)

特點: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餘(或答君主是實,立憲為虛)。(2分)

(4)認識:政治文明(或政治制度)具有多樣性(或多元化);

政治制度必須適應本國國情。(2分)

40、參考答案

(1)雙重革命:政治革命(或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2分)

(2)解決:通過1875年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共和制;(2分)

(3)解決民族獨立和確立現代政治體制問題;(2分)

因為美國革命的許多方面直接影響到法國革命,如《獨立宣言》對《人權宣言》的影響、共和制度被法國借鑑等。(2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