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4篇

來源:文萃谷 2.64W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1

1、定義:把某個特定的物體在某個特定的物理環境中所受到的力一個不漏,一個不重地找出來,並畫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圖。對物體進行正確地受力分析,是解決好力學問題的關鍵。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4篇

2、相對合理的順序:先找場力(電場力、磁場力、重力),再找接觸力(彈力、摩擦力),最後分析其它力。

3、為了在受力分析時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況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某個物體也可以是整體。

(2)按順序畫力

①.先畫重力: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

②.次畫已知力

③.再畫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對象跟周圍其他物體有幾個接觸點(面),先對某個接觸點(面)分析,若有擠壓,則畫出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則再畫出摩擦力。分析完一個接觸點(面)後,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觸點(面)。

④.再畫其他場力:看是否有電、磁場力作用,如有則畫出。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2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的基本特徵

(1)力的物質性:力不能脱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的獨立性:力具有獨立作用性,用牛頓第二定律表示時,則有合力產生的加速度等於幾個分力產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2.力的分類:

(1)按力的性質分類:如重力、電場力、磁場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2)按力的效果分類:如拉力、推力、支持力、壓力、動力、阻力等.

(二)、常見的三類力。

1.重力: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於g,g是常數,通常等於9.8N/g.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的.

(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總是作用在物體的各個點上,但為了研究問題簡單,我們認為一個物體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體的一點上,這一點稱為物體的重心.

①質量分佈均勻的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②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可用懸線法求出重心位置.

2.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1)彈力產生的條件:

①物體直接相互接觸;

②物體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跟物體恢復形狀的方向相同.

1一般情況:凡是支持物對物體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發生形變而對物體產生的彈力;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支持面並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2一般情況:凡是一根線(或繩)對物體的拉力,都是這根線(或繩)因為發生形變而對物體產生的彈力;拉力的方向總是沿線(或繩)的方向.

3彈力方向的特點:由於彈力(支持力、壓力)的方向跟接觸面垂直,面面結觸、點面結觸時彈力的方向都是垂直於接觸面的.

(3)彈力的大小:

①與形變大小有關,彈簧的彈力F=x②可由力的平衡條件求得.

3.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存在相對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們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1)產生條件:

①接觸面是粗糙;

②兩物體接觸面上有壓力;

③兩物體間有相對滑動.

(2)方向:總是沿着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3)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即fμ=μFN

4.靜摩擦力: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有相對運動趨勢時,所受到的另一個物體對它的力,叫做靜摩擦力.

(1)產生條件:

①接觸面是粗糙的;

②兩物體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③兩物體接觸面上有壓力.

(2)方向:沿着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3)大小:由受力物體所處的運動狀態根據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來計算.

(三)、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和力的合成:一個力產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來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那幾個力的合力,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兩個互成角度的共點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表示出來。

3.分力與力的分解:如果幾個力的作用效果跟原來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這幾個力叫原來那個力的分力.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4.分解原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一個力F可以分解為無數對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個已知力究竟怎樣分解,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根據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分解.

(四)共點力的平衡

1.共點力:物體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線或作用線的延長線能相交於一點的力.

2.平衡狀態:在共點力的作用下,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3.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合力為零,即F合=0。

4.力的平衡:作用在物體上幾個力的合力為零,這種情形叫做力的平衡.

(1)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3

一、質點的運動

(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係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

(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週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係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係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週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週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衞星繞行速度、角速度、週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衞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衞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週期和地球自轉週期相同。

(4)衞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週期變小。

(5)地球衞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四、機械能

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物體在裏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

1J=1N-m

當0<=a<派 2w="">0F做正功F是動力

當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當派/2<=a<派W<0F做負功F是阻力

(3)總功的求法:

W總=W1+W2+W3……Wn

W總=F合Scosa

2、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恆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2)汽車以恆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恆定,在逐漸減小到0)

a恆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最大

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係: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

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

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達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1kg-m^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範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係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恆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於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4

第一章 力

知識要點:

1、本專題知識點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質

(2)重力、物體的重心

(3)彈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體受力情況分析

1、力的本質:(參看例1、2、3)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脱離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對應一個力,有受力物體同時有施力物體。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無中生有。(例如:脱離槍筒的子彈所謂向前的衝力,沿光滑平面勻速向前運動的小球受到的向前運動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決定了力總是成對出現:

※甲乙兩物體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時,甲給乙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它們總是同種性質的力。(例如:圖中N與N 均屬彈力,均屬靜摩擦力)

(3)力使物體發生形變,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變)使物體獲得加速度。

※這裏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產生運動的原因。對於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結合上定律就更明確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標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決定於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個不確定作用效果就無法確定,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見的力:根據性質命名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根據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動力等。

2、重力,物體的重心(參看練習題)

(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體質量一定,隨着所處地理位置的變化,重力加速度的變化略有變化。從赤道到兩極G?大(變化千分之一),在極地G最大,等於地球與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隨着高度的變化G?小(變化萬分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