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原文,翻譯,賞析

來源:文萃谷 1.08W
柳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柳原文,翻譯,賞析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鈎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譯文:

柳林外傳來輕輕的雷鳴,池上細雨濛濛;雨聲浙淅瀝瀝,滴在荷葉上發出細碎之聲。不久小雨即停,小樓西角顯現出被遮斷的彩虹。我們靠倚欄杆旁,直等到月亮東昇。

燕子飛回門前,窺伺着飛到畫樑問;我從玉鈎上放下門簾。牀上竹蓆紋路平展,好像清涼的水波,卻無波紋湧動。牀頭放着水晶雙枕,她的金釵從發上墜下,橫放枕邊。

註釋:

①輕雷:雷聲不大。

②闌干(lán):縱橫交錯的樣子。

③月華:月光、月色之美麗。這裏指月亮。

④畫棟:彩繪裝飾了的樑棟。

⑤玉鈎:精美的簾鈎。簾旌(jing):簾端下垂用以裝飾的布帛,此代指簾幕。

⑥“涼波”句:指竹子做的涼蓆平整如不動的波紋。簟(diàn):竹蓆。

⑦水精:即水晶。

⑧“傍有”句:化用李商隱《偶題》:“水文簟上琥珀枕,旁有墮釵雙翠翹”。墮(duò):脱落。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夏季傍晚陣雨過後,一時之情狀,畫所難到,得未曾有。

詞的上闋寫室外景色,輕雷疏雨,小樓彩虹,雨後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斷虹明”三字和“月華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極美的境界。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柳蔭外、池塘上,陣陣驚雷後,下起了一陣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葉上,簌簌作響。詞人未曾提及柳的遠近,然而無論遠近,雷都是來自柳的那一邊,雷聲被柳樹阻隔,聲音愈來愈小,故是輕雷,隱隱隆隆之致,有異於當頭霹靂。夏雨潑灑在池上,而雷聲此時已經停止了,惟聞沙沙颯颯,乃是雨聲獨響。此處一個“碎”字用得巧妙,細膩表現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中相撞發出的聲音。荷聲者,其葉蓋之聲也。奇又在“碎”,夏季陣雨是轉眼即逝的,而因荷承,故聲聲清晰。此為輕雷疏雨,於一“碎”字盡得風流,如於耳際聞之。

詞上片前二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柳外池塘雨打荷葉的夏日風光圖。柳蔭外、池塘上,陣陣驚雷後,下起一陣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葉上,簌簌作響。此處一個“碎”字用的巧妙,細膩表現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中相撞發出的聲音。夏雨來得及、去得快,“小樓”以下三句寫雨後情景。小樓西腳,一道彩虹下,“待得月華生”。這表明她曾長時間佇立在那兒。她或許在等待情人到來,從彩虹生直至月上東山。

下片描繪了一幅美人夏日 睡覺圖,據詞意當是寫第二天情景。小樓繡閣,玉鈎放下、帷簾低垂,女主人公閣內鼾睡。只見她躺着的涼簟紋理平整,不見折皺,而她頭上的釵鈿則垂落在水晶枕旁。詞人巧妙地從燕子的視角,將女主人公夏日晝寢的畫面描摹得惟妙惟肖。

“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夏雨來得急、去得快,“小樓”以下三旬寫雨後情景。雨勢本來就不洶湧,一會兒天就放晴了。小樓西角,一道彩虹掛在天空。斷虹之美,令人難以名狀,詞人又只下一“明”字,而斷虹之美,斜陽之美,雨後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已被“明”字描摹得淋漓盡致。“明”乃尋常之字,本無奇處,但細思之,卻表現瞭如此豐富的意境與層次之美。虹一彎,忽現雲際,則晚晴之美,在此時顯得更加妙不可言,無可着筆處乃偏偏有此斷虹,來為生色,來為照影。閨中女主人公出現了,她倚着小樓欄杆,看彩虹落下,“待得月華生”。這表明她曾長時間地佇立在此。她或許在等待情人到來,從彩虹生直至月上東山。

下闋寫室內景象,以精美華麗之物又營造出一個理想的人間境界,連燕子也飛來窺視而不忍打擾。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鈎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旁有墮釵橫。”下闋詞的意境在“月華生”的基礎上再上一層。小樓繡閣,玉鈎放下、帷簾低垂,女主人公閣內鼾睡。寫到闌干罷倚,人歸簾下,天真晚矣。涼波以比簟紋,已妙極,又下“不動”“平”,竭盡全力渲染清幽處的悲涼。結尾兩句是人物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豔而不俗。水精枕,加倍渲染畫棟玉鈎,是用華美的物件以造一理想的人間境界(水精即水晶)。而結以釵橫,詞人此處,神理不殊,先後一揆。人巧妙地從燕子的視角,將女主人公夏日晝寢的畫面描摹得惟妙惟肖,繡閣的靜謐精美,不附會本事,這自是一幅閨閣妙畫,若附會本事,則本篇雖涉豔情,卻也表現清雅而自然。

柳原文,翻譯,賞析2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譯文及註釋

曾逐東風拂舞筵(yán),樂遊春苑斷腸天。

你曾經隨着東風輕拂歌席舞筵,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遊苑中游玩。

東風:指春風。舞筵:歌舞的筵席。樂遊:樂遊原的省稱,也叫樂遊苑,在唐代長安東南,今陝西西安市郊。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又為何肯捱到秋天來啊,現在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肯到:會到。清秋:明淨爽朗的秋天。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你曾經隨着東風輕拂歌席舞筵,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遊苑中游玩。

又為何肯捱到秋天來啊,現在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註釋

東風:指春風。

舞筵:歌舞的筵席。

樂遊:樂遊原的省稱,也叫樂遊苑,在唐代長安東南,今陝西西安市郊。

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

斷腸:銷魂。

肯到:會到。

清秋:明淨爽朗的秋天。

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

創作背景

李商隱的《柳》大致寫於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李商隱在被柳仲郢闢為節度書記後的幾年離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詠柳詩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發感慨。此詩即為其中一首。

賞析

對比手法 1.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後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你看,在士女如雲的樂遊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舞女在熱鬧的舞筵上結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清秋”“斜陽”“秋蟬”點染了環境的淒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歎之情。全詩句句寫柳,卻不着一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大抱負,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機的春柳。然而由於黨爭傾軋,詩人一直過着一種沉淪的生活,詩中經歷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歎身世的真實寫照。 2.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士,懷有“欲迴天地入扁舟”的遠大抱負,然而由於黨爭傾軋,長期沉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歎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歎處世的生動寫照?

“逐”有隨着之意,用了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説柳枝追隨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生機可愛。

春日柳長,迎風擺動,但詩人並沒有直接描寫,而是賦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風吹柳動,卻偏要寫成柳逐風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讓人聯想到那迎風而動的柳條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綠裙,左擺右搖,煞是好看。可謂將擬人手法運用得深入無痕。

第四句兩個“帶”字也分明是將柳寫作人。兩句連起來讀,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你怎麼願意在清秋之日,既帶着昏黃的斜陽,又帶着悽鳴的寒蟬呢?詩人把斜陽照柳,秋蟬鳴柳反説成“帶斜陽又帶蟬”,這一反,卻將柳的形象凸現出來了。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係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説”是聽見別人説,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讚賞。“來當”句是説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葱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着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彷彿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繫,緊隨不捨,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裏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着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柳原文,翻譯,賞析3

淡黃柳·詠柳

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一樹料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絮己為萍風捲葉,空悽切。

長條莫輕折,蘇小恨,倩他説。盡飄零、遊冶章台客。紅板橋空,湔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

古詩簡介

《淡黃柳·詠柳》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弱柳初秋,一派悽切悲涼之景。下片借柳託恨,抒發無限樓空人去,孤苦無依之感。作者借景抒情,以秋天的蕭瑟,表達自己內心的悲涼之感。

翻譯/譯文

三眠柳還沒有休息,秋天就突然降臨了。樹梢上掛着餘暉,樹上寒蟬幽咽。經過灞陵離別,飛絮已經飄落水面成為浮萍,落葉被風吹卷,空留下悲涼悽切。

不要輕易折斷柳枝作離別,因為離別的怨恨還要由它來訴説,那些在章台遊玩的人來來往往,如同飄零的柳枝一般。如今送別的紅板橋上空空蕩蕩,遊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經離去,只留下清曉的風伴着殘月。

註釋

①三眠:三眠柳,即檉(chēng)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枝條在風中搖曳,時時伏倒。《三輔故事》:漢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②灞陵:即霸陵,漢文帝之墓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李白《憶秦娥》:“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③蘇小恨:喻與情人離別之悵恨。

④倩:請、請求。

⑤遊冶:追求聲色,尋歡作樂。章台:此處指妓樓舞館。宋晏幾道《鶴鴿天》:“新擲果,舊分釵,冶遊音信隔章台。”唐韓翊以《章台柳》詩尋訪柳氏,詩以章台借指長安,以章台柳暗喻長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後人遂將章台街喻指娼家聚脣之所。

⑥紅板橋:紅色木板的橋。詩詞中常代指情人分別之地。

⑦湔(jiān)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典出《北齊書·竇泰傳》。竇泰之母有娠,期而不產,大懼。有巫曰:“渡河浦裙,產子必易。”泰母從之,俄而生泰。後成為古代之風俗,謂女子有孕到河邊洗裙,分娩必易。又,唐李商隱《柳枝詞序》雲:洛中裏女子柳枝與商隱之弟李讓山相遇相約,謂三日後她將“濺裙水上”來會。後以此典借指情人或情戀之事。

創作背景

該詞創作時間,創作背景不祥,根據最後一句“紅板橋空,湔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的詞意“遊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經離去,徒留曉風伴殘月”推測,該詞可能是寫給作者妻子或者沈宛的,極有可能是為其妻所寫。

賞析/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開始,點名時節,“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時令為初秋時分,一個“乍”字刻畫出了秋天的突然而至,為寫離別之苦展開鋪墊。此處雖然沒有寫道離別,也沒有刻畫離別,但卻從一個“乍”字,就凸顯出了離別的傷感。“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傷感蔓延開來,離別便順理成章地牽引出來,夕陽西下,在樹梢上的太陽,更顯得日落西山的迷茫。而後面一句, 則是直接描寫柳條變得枯黃,柳葉凋零,柳絮早已化作浮萍隨風而逝,秋天真的到來了。“絮已為萍風捲葉,空悽切。”納蘭兀自悲切,感傷這季節的無情和人世間無情的變更。

而到了下片,納蘭卻表現出一種温情脈脈的情緒來,他輕柔地寫道“長條莫輕折。”不要輕易地折斷柳條訴説離別,離別雖有遺憾,但只要不告別,內心便依然充滿温情。而後一句“蘇小恨,倩他説。”則是在寫一代名 妓蘇小小。蘇小小的愛情故事悽婉動人,離別是這個故事的主題,納蘭用蘇小小的典故寫出自己的惆悵與傷感,他達到了託物抒懷、借景言情的目的。而後的兩句,自然也是圍繞離別而寫:“盡飄零遊冶章台客。紅板橋空,湔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詞寫到這裏,頗有幾分柳永的風範,但納蘭更顯得乾脆,既然紅橋之上,離別已經無法挽回,那麼就乾脆道別了吧。就讓自己與這曉風殘月,獨自相守,為離去的人祝福。這首詞寫出了詞人悲涼的心境。

該詞詠秋初之柳,作為詠柳之作,納蘭以寫景開始,以抒情終結。蒼涼的景色中透露內心的悲涼。在萬物調零的秋天,詞人在一片美景中悲哀地感傷,整首詞的情致極為悽婉,是首上乘之作。

名家點評

張秉成《納蘭詞箋註》:“此首所詠是為秋初之柳。上片寫弱柳初秋,一派悽切悲涼之景。下片借柳託恨,無限人去樓空、孤苦無依之感。讀之令人蕩氣迴腸。

柳原文,翻譯,賞析4

【越調】小桃紅

楊果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歡花飲。到如今,西風吹斷迴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註釋]

迴文錦:東晉前秦才女蘇惠被丈夫竇濤遺棄,織錦為“璇璣圖”寄濤,錦上織入八百餘字,迴旋誦讀,可成詩數千首。竇濤感動,終於和好如初。後人因以“迴文錦”代指思婦寄給遠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參考譯文]

碧綠的湖面上籠罩着柳蔭,人的倒影在明淨的水波中映浸。經常浮現在記憶裏的是年時節下花前的暢飲。到如今,夫妻離散無音信。羨慕那成雙成對的鴛鴦,比翼齊飛到蓼花深處,人卻是鴛夢已殘,無計重温。

  賞析

這支小令寫思婦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陰陰”是説:想起綠樹成蔭的湖畔,折柳送別的場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別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亂了影像。“常記年時對飲”是想象,意思是説:想起我們一塊對坐飲酒,好不愜意。“到如今,西風吹斷迴文錦”意謂:念目前,夫妻離散,心中無限悲痛。最後三句“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的大意是:羨慕身旁飛過的鴛鴦,看別人成雙成對,只覺得一場殘夢般,蓼花深深。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説這是全詩最美的三句。

這首小令從寫景領起,寫湖水清碧,岸柳陰陰,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碧湖”與“湖上”是兩個詞組,作者有意重用一個“湖”字,而不説“碧湖岸上”,與其後“陰陰”的疊詞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種婉轉低迴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現湖水的清純,迴應“碧湖”,但更主要的是從湖景帶出“人影”,由寫景向寫人過渡。“人影”至少能給讀者提供另外兩種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陰陰”襯托出其人的孤獨,而碧湖澄波的寧靜氣氛則反現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靜;二是指湖中的採蓮女,因為這首《小桃紅》是從江南採蓮的意境生髮的。若取此解釋,那麼主人公所憶的“對花飲”的對象,也是一名採蓮女子。而“語譯”釋“人影”為遊人之影,則是與下句“常記”相承,所謂觸景生情。

設想柳蔭下游人笑語歡飲,且男女相雜,於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時對花飲”的回憶。“對花飲”通常意義就是對花飲酒,但“花”在詩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習常用法。這才使我們意識到曲中主人公為一名男子。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這裏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紅》:“採蓮湖上棹船回,風約湘裙翠。一曲琵琶數行淚。望人歸,芙蓉開盡無消息。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立意乃至佈局都與本篇驚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則同樣是一目瞭然的。中國的詞曲作家都善於用簡略的暗示來節省介紹人物的筆墨。

回憶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顯示了現實的無情。“如今”與“年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迴文錦”表現出了主人公與“年時對花飲”的對方的戀愛相思關係,而這三字本身已寓離散之意,何況“西風吹斷”,兩人的音書聯繫也中斷了。作者不直説情人遠去,恩愛斷絕,而以“西風吹斷迴文錦”為暗喻,是藝術語言的需要,也表現出一種諱言傷痛的惆悵情味。於是,由觸景生情,又進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見景生感。

“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這“殘夢蓼花深”又非一種斷言可以括盡。我們取“殘夢”為鴛鴦之夢,似較得詩人之旨。這三句全述“鴛鴦”,以一個“羨”字統領,一方面説明了主人公渴望愛情幸福的強烈,連鴛鴦的“殘夢”也在被羨之列;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主人公對命運現實的絕望。一對鴛鴦飛入蓼花深處並頭酣眠,是連貫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雖是服從曲律句式的需要,卻也表現出主人公在剋制傷痛、傾訴願望時的一種掙扎感。

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為人物悲劇命運和悲劇心理的強烈反襯,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詩律》)。曲中處處表現出對悲哀的剋制,含痛於喉,同時也因此表現出一種悱惻低迴的風調。這種風調及其表現的手法都近於婉約詞,而“到如今”、“羨他一對,鴛鴦飛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語言。以曲為載體,以詞為筆法,這正是詞曲嬗變時期的常見現象。

柳原文,翻譯,賞析5

原文:

醉桃源·柳

千絲風雨萬絲晴。

年年長短亭。

暗黃看到綠成陰。

春由他送迎。

鶯思重,燕愁輕。

如人離別情。

繞湖煙冷罩波明。

畫船移玉笙。

譯文:

千萬條柳絲迎着風雨沐浴着晴日,年年站在長短亭旁目睹旅客來去匆匆。從暗黃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綠陰濃重,經歷了春來春往的整個過程。鶯、燕在柳絲間纏綿徘徊不斷穿行,恰似長短亭上人們依依難捨、含愁相別的情形。環湖柳色綠如煙,映襯得西湖水波明淨。一葉畫舟在水面上划動,載着幽幽一曲玉笙的樂音。

註釋:

[1]年年長短亭:指年年柳樹都在亭邊送人遠行。

[2]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春天來時,柳條為暗黃色,春天去時,柳條為碧綠色。

[3]繞湖煙冷罩波明:指柳樹沿西湖環繞。

賞析:

這首詞詠柳。作者因古來就有折柳送別的習俗,遂將柳擬人化,借柳以詠離情。上片寫驛道旁、長亭邊的柳。這是人們祖道餞別之地,這裏的柳年年歲歲為人送行,年年歲歲迎送春天,成了離情別緒的象徵物。下片轉寫西湖煙柳。這裏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時時注目於湖面搖曳的畫船,聆聽着船上悠揚的笙歌,感受着男女遊客們的鶯思燕愁,於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間離情別緒的負載物。

柳原文,翻譯,賞析6

原文:

曾逐東風拂舞筵,

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帶斜陽又帶蟬。

譯文:曾經追逐東風,猶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遊原中游玩。怎麼會到深秋的季節,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註釋:①斷腸天:令人銷魂的春天

賞析:

對比手法

1、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後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你看,在士女如雲的樂遊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舞女在熱鬧的舞筵上結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清秋”“斜陽”“秋蟬”點染了環境的淒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歎之情。全詩句句寫柳,卻不着一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大抱負,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機的春柳。然而由於黨爭傾軋,詩人一直過着一種沉淪的生活,詩中經歷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歎身世的真實寫照。

2、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士,懷有“欲迴天地入扁舟”的遠大抱負,然而由於黨爭傾軋,長期沉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歎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歎處世的生動寫照?

“逐”有隨着之意,用了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説柳枝追隨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生機可愛。

春日柳長,迎風擺動,但詩人並沒有直接描寫,而是賦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風吹柳動,卻偏要寫成柳逐風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讓人聯想到那迎風而動的柳條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綠裙,左擺右搖,煞是好看。可謂將擬人手法運用得深入無痕。

第四句兩個“帶”字也分明是將柳寫作人。兩句連起來讀,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你怎麼願意在清秋之日,既帶着昏黃的斜陽,又帶着悽鳴的寒蟬呢?詩人把斜陽照柳,秋蟬鳴柳反説成“帶斜陽又帶蟬”,這一反,卻將柳的形象凸現出來了。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係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説”是聽見別人説,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讚賞。“來當”句是説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葱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着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彷彿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繫,緊隨不捨,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裏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着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柳原文,翻譯,賞析7

五柳先生傳

魏晉: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及註釋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環堵(dǔ)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裏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他的住宅旁邊種着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很少説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説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裏人。許,處所。詳: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後另立別名稱字。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不求甚解:這裏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會。欣然:高興的樣子。嗜:喜好。親舊:親戚朋友。舊,這裏指舊交,舊友。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説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或:有時。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經。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堵,牆壁。蕭然,空寂的樣子。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指衣服破爛。穿,破。結,縫補。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盛飯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經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jí)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

讚語説:黔婁的妻子曾經説過:“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話大概説的就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黔婁:戰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著名的道家學,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弔喪,黔婁的妻子稱讚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慼慼:憂愁的樣子。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其言:推究她所説的話。茲: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儔:輩,同類。觴:酒杯。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説中的上古帝王。據説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裏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他的住宅旁邊種着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很少説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説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讚語説:黔婁的妻子曾經説過:“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話大概説的就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註釋

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裏人。許,處所。

詳: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後另立別名稱字。

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

不求甚解:這裏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

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會。

欣然:高興的樣子。

嗜:喜好。

親舊:親戚朋友。舊,這裏指舊交,舊友。

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説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或:有時。

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經。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

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環堵(dǔ):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堵,牆壁。蕭然,空寂的樣子。

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指衣服破爛。穿,破。結,縫補。

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dān),盛飯的圓形竹器。瓢(piáo),飲水用具。屢:經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黔(qián)婁:戰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著名的道家學,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弔喪,黔婁的妻子稱讚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慼慼:憂愁的樣子。

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

其言:推究她所説的話。

茲: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儔(chóu):輩,同類。

觴(shāng):酒杯。

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

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説中的上古帝王。據説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

創作背景

對於《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於少年和作於晚年兩種説法。王瑤根據蕭統的《陶淵明傳》的敍述認為,《五柳先生傳》作於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學者林雲銘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後所作。

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

1、以:(1)因以為號焉 以:把。以為,以之為。

(2)以此自終 以:憑藉。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詞,他

(2)葛天氏之民歟 之:助詞,的

3、言:(1)閒靜少言 言: 説,説話(動詞)

(2)黔婁之妻有言 言:言語,話(名詞)

4、如:(1)晏如也 如:……的樣子

(2)親舊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其:句首語氣詞,表推測

(2)親舊知其如此 其:代詞,指五柳先生

古今異義

1、每有會意:古: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 今: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確指出的意思。

2、親舊知其如:古:<名>舊交,舊友 。今:<形>過去的,過時的。

3、不求甚解:古: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今: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時。 今:或者。

5、贊曰:古: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稱讚,讚美。

6、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古:處所。今:允許,許可。

7、造飲輒盡:古:往,到。今:製造。

8、頗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當地。

詞類活用

1、詳:亦不詳其姓字。

2、親舊:親舊知其如此。

3、樂:以樂其志。

4、酒:性嗜酒。

典故運用

宅邊有五柳樹:從“榆柳陰後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好讀書: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後,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所以又寫道:“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簞瓢屢空: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説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於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黔婁:戰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鍾,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有言”,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二十四孝圖·黔婁·嘗糞憂心: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説:“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裏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主旨歸納

通過對五柳先生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來用以自況的文章,抒發了陶淵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讚語。

正文部分又可分為四小節。第一節自開頭至“因以為號焉”,交代“五柳先生”號的由來,開篇點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五柳先生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五柳先生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説,“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他看中五柳樹的原因也許五柳先生宅邊並無桃李,只有這麼幾棵柳樹,這與後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為號也就顯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節自“閒靜少言”至“欣然忘食”,寫五柳先生的稟性志趣。接着寫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閒靜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實面貌。因為不追求榮利,五柳先生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閒,也就靜,用不着喋喋不休。但這種閒靜少言,並不等於五柳先生沒有志趣。但這一節主要是寫其“好讀書”而善讀書。但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與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有關。五柳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和那個時代的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節自“性嗜灑”至“不吝情去留”,寫“五柳先生”的飲酒嗜好。作者強調他的嗜灑是出於天性,而非門閥之士的放蕩縱酒,自我麻醉。但嗜灑與家貧又是矛盾的,他不慕榮利,不能擺脱貧困,便“不能常得”到酒。這説明他不因嗜酒而失節。至於親友請他吃酒,他卻毫無拘束,一去即飲,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與認真,並沒有當時所謂名士的虛偽與矯情。飲酒是他在那種時代環境裏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種方法。

第四節自“環堵蕭然”至“以此自終”,寫“五柳先生”的安貧與著文。他雖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卻安然自得。這正是他安貧樂道的表現。而“常著文章自娛”,不入塵網,則是他讀書“每有會意”的結果。並且,“忘懷得失”又是他“不慕榮利”的'性格使然。這些既與前文相照應,又收束了全篇。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敍述以後,第二部分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讚語。這個讚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陶淵明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後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既表達了他對上古社會淳樸風尚的嚮往之情,又説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理想的隱士。同時也是對世風日卜的黑暗現實的鍼砭與嘲颯。

柳原文,翻譯,賞析8

  冬柳

唐代:陸龜蒙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譯文及註釋

柳汀(tīng)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水邊成行的柳樹斜對着我的窗子,衰敗的枝條,零零落落地堆積在江岸邊上。

柳汀:柳樹成行的水邊平地。

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這時寒風吹過,把柳樹的枯枝吹斷,驚起一雙雙正在江邊棲息的寒鷗。

譯文

水邊成行的柳樹斜對着我的窗子,衰敗的枝條,零零落落地堆積在江岸邊上。

這時寒風吹過,把柳樹的枯枝吹斷,驚起一雙雙正在江邊棲息的寒鷗。

註釋

柳汀:柳樹成行的水邊平地。

簡析

此詩的一、二句寫柳的地理位置和衰落形態,是靜景。詩人住在郊外,不寫自己的窗剛好對着一行柳樹,而寫柳樹對着詩人的門窗,顯得新奇別緻。三、四句轉而寫動景:霜風勁吹,枯枝斷落,鷗鳥驚飛。詩人用精煉的筆墨,描繪出一幅鮮明的畫面,有聲有色,形象十分生動,讓人感受到冬天早晨江邊的寒洌、冷清。全詩不僅立意構思新奇別緻,而且題材也不襲故蹈常,讀者在鑑賞時應特別注意這一寫作特點。

柳原文,翻譯,賞析9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原文

長夜難明赤縣天, 百年魔怪舞翩躚, 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 萬方樂奏有于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注:

【浣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1950.10) 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詞語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音樂學校)裏曲子的名稱。

赤縣:指中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介紹戰國末騶(zou鄒)衍的説法: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百年魔怪舞翩躚: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時起,外國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者開始侵入中國。他們和他們的走狗在中國橫行霸道,好似羣魔亂舞。

人民五億:五億各族人民。

一唱雄雞天下白:此句是由“雄雞一聲天下白”演變過來的,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致酒行》。原句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于闐:新疆吾維爾自治區西南部縣名,1959年改於田。當地人民以能歌善舞著名。這裏借指新疆文工團所表演的音樂歌舞節目。萬方:古人稱國族為方,《易經》有"鬼方"。樂奏: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中誤植為《奏樂》。

興會:興致、興趣。

白話譯文

舊中國的天黑夜茫茫,一百年來妖魔鬼怪肆意狂歡,五億各族人民卻無法團圓。

雄雞終於高鳴祖國得了光明,東西南北盡歌舞其中還有新疆人,詩人們欣喜唱和興致無邊。

賞析:

這是一首揭露舊中國的黑暗現實、讚美新中國民族大團結的史詩,是舊時代結束、新紀元開始的雄偉鐘聲。全詞首先從聯歡晚會的熱烈景象觸景生情,聯想到舊中國的悲慘情景;然後筆鋒轉而頌揚國慶晚會上的濃烈氣氛,喻示了新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共創繁榮局面的美好前景。

上闋是對舊中國長期黑暗統治的揭露與批判。“長夜難明赤縣天”,赤縣神州千百年來陷入暗無天日的黑夜中,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這黑夜何時是盡頭?誰能拯民於水火之中?這一聲慨歎藝術地再現了多災多難的中國人民不甘屈辱不甘滅亡的心聲,即使長夜難明,也要團結鬥爭,一個“長”字,一個“難”字,盡訴作者的沉重心情。

“百年魔怪舞翩躚”,翻開血淋淋的近代史,從1840年至1949年的百餘年中,中國人民的苦難是空前的,既深受八國聯軍的侵略蹂躪,又遭遇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和殘酷統治。這些“洋鬼”“土鬼”羣魔亂舞,把中國的天空污染得更黑更暗。中國隨着《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一次又一次地割地賠款,已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特別是少數民族,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下,更是慘不忍睹。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一起又一起屠殺、鎮壓少數民族的血腥事件,正是魔鬼橫行猖獗,人民受苦遭殃。中國的悲劇已到了頂點,人們的怒火與反抗呼之欲出。

“人民五億不團圓”,在這樣的現實中,各民族四分五裂,過不上安定的生活,五億中國人不能團聚在一起。由於帝國主義入侵,軍閥割據,中國的大好河山已被瓜分得支離破碎,國已不國了。再加上日佔區“搶光、燒光、殺光”的殘害,國統區捐税繁重、特務橫行、物價高漲、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情狀之悲慘,難以窮盡。雖短短三句,卻已把舊中國的黑暗、苦難藝術地再現出來,使我們更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各民族人民應攜手並進,共創祖國美好未來,只有國家強盛了,人民才會“團圓”。

下闋,詩人的思路返回到了眼前盛典上的歡樂場面。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國慶節,表現出了人民歡樂、祥和、幸福的新生活,展示了新中國光輝燦爛的前景。“一唱雄雞天下白”,是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倒裝。雄雞一聲長鳴,報道中國大地已經天亮了,而“唱”字更高亢、激越,彷彿是從人們心底噴出來的激情,道盡了人們擺脱漫漫長夜、迎來紅日曙光的歡樂心情。説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力量是偉大的,從建立工農武裝,到二萬五千里長徵,從抗戰勝利到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最終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昂首看天,覺得天格外晴朗,人民當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洋溢在字裏行間。

“萬方樂奏有于闐”,各民族在祖國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歡樂的樂章,這其中包括新疆兒女的甜美歌聲。這一句詞寫各族人民歌頌中國革命的勝利、歌頌新的生活,使我們想象到新中國百廢俱興、人民安居樂業的美麗畫面,于闐之歌只是這幅長卷上的一角。由此我們更可以想到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盛況、舉國歡慶的良宵盛會、新中國開創中國歷史嶄新局面的亙古奇觀……所有這一切,怎能不讓詩人靈感泉湧,欣然命筆呢!

“詩人興會更無前”,這裏的詩人不僅指柳亞子,也指詩人自己,更泛指全國的文藝工作者,詩人的興致是以前所沒有的。一方面説明詩人應感知新生活、歌頌新生活,是對包括柳亞子在內的文藝工作者的肯定與勉勵,另一方面説明詩人堅信未來的中國將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偉大和壯麗,堅信新中國的繁榮昌盛、安定團結也是前所未有的。

這首詞上下兩闋巧妙運用對比手法,極其鮮明地寫出了新舊社會天上人間的反差。上闋寫舊中國,下闋寫新中國,而上下兩闋又互相呼應,作者以舊社會的黑暗反襯新社會的“天下白”,以羣魔亂舞反襯各族人民的歡慶歌舞,以舊社會的四分五裂反襯新社會的民族大團結。這樣強烈的對比不能不震撼人心。

柳原文,翻譯,賞析10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説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翻譯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齡女郎在蹁躚起舞。

早就聽到不少人讚美柳樹風流至極,如今看到了,正當婀娜多姿時。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橋邊,眼看柳色要被隔斷,跨過橋向長堤延伸,我的心也緊隨不捨。

柳樹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飄浮着,飛舞在青樓酒旗之間。

註釋

章台:漢代京城長安的街名。街旁多柳,唐時稱為“章台柳”。

從:任從。

掩映:遮掩映襯。

郢:戰國時楚國的國都,即今湖北江陵。

參差:柳條垂拂繁茂的樣子。

見説:聽説。意謂聽到別人對柳的讚賞。

來當:今天自己見到的時候。

婀娜:與“風流”都是寫柳絲的風流極致,嫵媚多姿。

橋回:橋向旁彎曲。

堤遠:長堤向遠延伸。

意相隨:柳枝傍堤而去,遂意相隨。這句既寫柳絲,也寫出詩人對柳的眷戀不捨。

忍:豈忍。

花如雪:柳花似雪。

青樓:古代歌舞宴飲的館樓。

鑑賞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係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説”是聽見別人説,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讚賞。“來當”句是説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葱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着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彷彿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繫,緊隨不捨,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裏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着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詩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清代王士禛説:“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脱,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帶經堂詩話》)此詩全篇八句,純用白描,篇中不着一個“柳”字,卻句句寫柳。而且,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象是在寫人,字裏行間,彷彿晃動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愛。她也許是詩人的友人,也許就是詩人的情人,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分離了。詠柳即詠人,對柳之愛憐不捨,即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與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離,正是此詩藝術表現的巧妙之處。馮浩説此詩“全是借詠所思”(《玉溪生詩集箋註》),大旨是不錯的。

賞析

詩題《贈柳》實為“詠柳”,是詩人先詠後贈。

首句“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囊括了從京城長安到江濱江陵的各路柳色。這柳色從南到北,無處不在,綺麗千里。“從”、“更”二字以遞進式的表達,點明瞭春意正鬧,柳樹生機勃勃。“掩映”、“參差”二詞便是在寫柳色的明暗交接,柳條垂拂,如此繁茂動人。

頷聯“見説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描繪了柳枝嫵媚動人.春風拂過,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態引人遐想。詩人用“見説”表現了人們自古以來對柳色的熱愛有加,又用“來當”表達對此時美景的欣賞之情,

頸聯首句“橋回行欲斷”意在描繪詩人尋柳的場景。詩人目光被這一春柳色深深吸引,這柳色一路牽引着他來到橋邊,堤畔的柳樹煙霧籠罩,朦朧動人,一眼尋去,卻見這柳色快被隔斷。詩人跨過橋去,轉身回行,再次沿着這河堤尋着美色,乃至終於不見這柳色。“堤遠意相隨”則是在説詩人眼中雖已望不見柳,但彷彿還是能見那如煙似夢的柳色向遠方延伸。

尾聯“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指詩人心繫柳色。緊緊相隨,直至柳絮如花、青樓酒旗處。“忍”透露出詩人對春柳盛極之時的痛惜之情。儘管花飛如雪甚是美麗,但到繁華盡處就只剩凋零了。這一句深切刻畫出詩人的愛柳之情及對春柳的痛惜之意。

本詩前四句從廣闊背景提筆,以生動的筆調描繪出了春天柳色的秀麗可人、嫵媚柔長;後四句創造出優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盡,頗為耐人尋味。觀摩全詩,此詩既是在寫柳,也是在寫人。李商隱此詩正是巧在此處,似此似彼,亦即亦離,借詠寄思,是詠物詩的化境。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宣宗大中元年即847年,詩人自長安赴桂林途中作。題為贈柳,實是詠柳。運用擬人法,將‘‘柳’’當作人來描寫。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係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柳原文,翻譯,賞析11

南歌子·柳户朝雲濕

柳户朝雲濕,花窗午篆清。東風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翻譯

綠柳簇擁的院落,清晨空氣清新濕潤,雕花窗內香爐升起的煙裊裊如雲。東風吹得輕柔,天氣十分晴朗,我在貪戀海棠花的嬌色中度過清明。

新燕住進了剛壘成的泥巢,絲籠中緊鎖着舊日的鶯鳥。一陣音樂傳來卻難以進入心中,難道是琵琶彈奏得不好、聲音太難聽?無奈在愁緒滿懷的人聽來,都是斷腸的悲聲!

註釋

柳户朝雲濕:指歌妓的居處。

午篆:一種盤香。

壘潤棲新燕:新燕在剛壘好的新窩裏棲息。

把做:當做。

鑑賞

此詞也是代言體,寫一個歌妓對其相好男子的懷念。上片寫這個歌妓獨居青樓的寂寞和她對舊相好的懷念。下片睹物生感,先是以“新燕”之樂反襯“舊鶯”之苦,接着又以琵琶所奏樂音在她聽來都是斷腸之聲的主觀化描寫,反映出這個女子獨處深閨難續舊歡的無限愁思。

柳原文,翻譯,賞析12

贈柳圓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竹實滿秋浦,鳳來何苦飢。還同月下鵲,三繞未安枝。

夫子即瓊樹,傾柯拂羽儀。懷君戀明德,歸去日相思。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秋浦滿是竹實,鳳凰來到這裏怎麼還會飢餓?

還同月下的喜鵲,繞了三圈都沒有找到可以安然棲息的枝條。

夫子你就是瓊樹,傾斜下垂的枝條庇護。

敬仰你的高尚品德,別後會日夜把你思念。

註釋

(1)陸機《詩疏》:鳳凰,非梧桐不棲,非梧桐不食,非醴泉不飲。

(2)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瓊樹:即瓊枝。以謬琳琅軒為食,鳳凰食之。

(4)謝靈運詩:傾柯引弱枝,攀條摘蕙草。

賞析:

詩的開頭用鳳雛依梧桐而棲和啄食竹實的典故,説明秋浦地方政績得人心,自己對此地很留戀,接着又用曹操詩強化這種感想,然後把話題轉向柳圓,表達自己的心願。巧妙用典和就典故發議論切入現實,是這首詩的特點。晚年的李白飄泊在江南,也許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環境,曾有不少誇讚地方長官的詩,常常會將古人的德、言、行隨手拈來用入詩中,卻並不是累贅繁瑣,不妨礙思想的流暢表達,其中既有詩人藝術技巧高超熟練之處,也有暫為人下的無奈。

柳原文,翻譯,賞析13

岸柳可藏鴉。路轉溪斜。忘機鷗鷺立汀沙。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雲遮。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心事在天涯。幾日不來春便老,開盡桃花。

翻譯

岸邊的楊柳青翠茂盛,野鳥在那裏藏其行蹤。鷗鷺站在溪邊覓食與世無爭。近在咫尺的鐘山被雲霧遮蓋,時隱時現顯得朦朦朧朧。

對着水面整理我的烏紗帽,水中可以看到我兩鬢稀疏花白的倒影。故鄉被金人佔領,我的心情為此悲傷沉重,可無奈我人遠在天涯無力可用。時光如梭,幾日未來春天就已過盡,原來含苞欲放的桃花,眼下竟然已經殘敗凋零。

註釋

岸柳可藏鴉:指已近暮春,濃密的柳條可以讓野鳥築巢。

咫尺:距離很近。

鐘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蘇南京市東。

烏紗:即烏紗帽,官帽。有時也為平民所服。

兩鬢蒼華:兩鬢已有了白髮。

創作背景

《景定建康志》卷一八載:“節使吳公琚遊清溪。有詞呈野亭馬公,野亭跋其後雲:‘秦淮海之詞,獨擅一時,字未聞;米寶晉善詩,然終不及字。若公可兼之矣。辛酉季春,承議郎充江南東路轉運司主管文字馬之純謹書。”’據此可知,此詞是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年)吳琚遊覽清溪時所作。

賞析

上片以敍景開頭,晚春時分,漫步在靜靜流淌的小溪邊,岸上的柳樹已經繁茂得可以遮擋住停歇、嬉戲的鳥兒。順流而下,突然小路一轉,清溪斜在面前,呈現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忘機鷗鷺停立在汀沙上。其實,鷗鷺哪裏有什麼“忘機”的境界,分明是將情懷寄託於此。據《莊子·天地》載,灌圃者説:“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意思是存在機詐權變的心計就會喪失純樸潔白的品質,以致心神不靈,這是為天道所不容的。莊子應該是最早也是最徹底的一位認為“回到自然”才是恢復或解放“人性”的思想家,人在日益被“物”所統治,被自己的財富、權勢、野心、貪慾所統治。所以,中國文人要達到“不物於物”的精神境界,忘機鷗鷺便成為人們美好追求的化身。

下片筆鋒一轉,思緒回到了現實,以水為鏡,重整鳥紗,更是振奮精神,但水中映射的身影卻又一次使他陷入沉思,兩鬢灰白,時比一去不復返,當時的壯志情懷竟一時無處舒展,心有不甘,但年華已老,鬱悶、幽怨之情無以言表。人生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詞人望着眼前的春景,不禁感慨幾日不來便覺晚春已至,怎耐得桃化也開了呢。恐怕並不是”春色老”,而是心已老、人已疲了。桃花不知人意,花開花謝自有其理,而文人此時感物傷懷多足閒仕途不順,無法報效國家而致。

這首詞語言平實,感情真摯。以景抒情,以景寓情,是詞人常用的寫作方式,作者很好的運用了此法,表達感傷的心情。

柳原文,翻譯,賞析14

贈柳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説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古詩簡介

《贈柳》是唐代傑出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詠柳詩。全詩八句四十字。此詩作為贈人之作,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別的情懷。

翻譯/譯文

從長安(章台為長安街名)到大江之濱的江陵,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蓬勃生機,秀色千里。古今之人對柳的風姿讚賞,我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柳樹體態輕盈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我的目光,心為柳所繫,緊隨不捨,柳花怒放,像雪一樣在空中飛舞,撲動着青樓的酒旗。

賞析/鑑賞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係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説”是聽見別人説,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讚賞。“來當”句是説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葱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着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彷彿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繫,緊隨不捨,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裏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着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柳原文,翻譯,賞析15

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迴人靜,侵曉瀟瀟雨。

翻譯

長亭路上,槐樹碧綠,柳色如煙,恨(我)走得匆促, (漫長的道路提示我)我們已經分別。綿綿的愁思讓人覺得一日長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回首遙望高高的城垣,已經被暮雲遮斷,視線的盡頭是何處呢?

天色將暮的時候,解下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憶起愛人臨別前的千萬句細語叮嚀 。 一寸柔腸中藴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與我相伴,午夜夢迴醒來正是夜深人靜,拂曉之時,窗外春雨瀟瀟。

註釋

青玉案:詞牌名。這首詞步賀鑄《橫塘路(青玉案)》韻作。

長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別用。

取次:草草,倉促,隨便。

永:長。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人:心上人。

一寸柔腸:是行者想到心上人。

衾:被子。

侵曉:天漸明。

創作背景

惠洪青年時曾為縣小吏,因庭堅喜其聰慧,教他讀書,後來才成為海內名僧。庭堅流放過湘江時,惠洪曾入舟陪送,時達一月,足見交情深篤。為了與庭堅兄弟唱和,也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懷人之作。

上片主要寫行者與居者離別時的情景。在槐、柳夾道的長亭路上,可恨就這樣地草草分別了。離別已堪恨,“此別匆匆”就更添人恨。這個“恨”字乃一篇主旨。別後定是“日永如年愁難度”。而當此乍別之際,“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人何處”,尤人情所不能堪。這三句化用唐人歐陽詹“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意,“目斷人何處”一句,明點心事,更覺感情深摯。

下片轉入行者對居者的思念,又主要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居者。首句寫行者在日色將暮時歇馬解鞍,寓居旅舍。客館寒窗,孤寂中又追憶起情人臨別時千萬句叮嚀囑咐的話語。“千萬句”,極言離別時對方叮嚀話之多,真可謂“語已多,情未了”,句句包含着無限深情。“一寸柔腸情幾許?”柔腸多指女性的纏綿情意,如李清照《點絳脣·閨思》雲:“柔腸一寸愁千縷”。“情幾許?”語氣是反詰,語意卻十分肯定。情多少?情無限!結尾“薄衾”三句,如果理解為是行者在旅舍中獨宿孤枕,徹夜難眠,也不是講不通;但這樣一來,詞意就直露平淡。惠洪是很會寫言情詞的,宋人許頡《彥周詩話》曾稱其“善作小詞,情思婉約,似(秦)少遊,至如仲殊、參寥,雖名世,皆不能及”。所以把末三句理解為行者在旅舍中思念遠方女子,想象她此時也一樣在相思的煎熬中思念着我。這樣講,意趣就大不相同了。自從自己走了以後,她一個人獨守空閨,薄衾半温,孤枕難眠。春宵峭寒,又是薄衾,難以抵禦自然界的寒氣;又是獨宿繡幃,內心更充滿了寒意。無人相伴,好夢醒來,再也睡不着了。夜深人靜,聽着窗外瀟瀟雨聲,“徹曉瀟瀟雨”,表明女子在撩亂人心的風雨聲中,一直到天亮也沒有再睡着。這樣,詞從對面寫來,不但文勢曲折深婉,而且表達的感情也倍深一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