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柳絲長原文翻譯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2.49W
更漏子·柳絲長原文翻譯及賞析1

  更漏子·柳絲長

更漏子·柳絲長原文翻譯及賞析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

雪香濃,檀暈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曉粧遲。尋思殘夢時。

譯文註釋

譯文

柳枝細長,桃樹嫩葉小小,這靜寂的深院啊,終日沒有人到來。日光淡淡,濃綠的樹叢籠罩着漠漠輕煙,幾聲黃鶯啼叫劃破了深院的沉寂。

雪白的肌膚透出濃濃芳香,眉旁粧暈消褪,只有枕頭上枝梢疊壓的繡花,依舊嬌豔美麗。春日撩起的思緒沉重,晨無心梳粧,仍獨自痴痴地尋思着清晨殘夢的記憶。

註釋

更漏子:詞牌名,又名《付金釵》《獨倚樓》《翻翠袖》等。此調有兩體,四十六字者始於温庭筠,唐宋詞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調。又屬商調。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詞,無別首可錄。 比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爐香》、《更漏子·柳絲長》等。

流鶯:圓潤婉轉的鶯鳴。

雪香濃:雪白的肌膚透出濃香。

檀暈少:婦女眉旁淺赭色的粧暈消褪了。

殘夢:殘存的夢的記憶。

賞析

這首詞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戀。詞的上片描寫庭院中的景物,下片轉入居室內部,直接描寫女子的外貌和內心。全詞以閒雅的筆調和深婉的情致,抒寫了春日閨思的情懷,創造出一種純美的詞境。

上片寫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寫春雨綿綿灑在柳絲上,灑在花木叢中的情形。獨處空閨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觸動其心緒,何況是在萬籟俱寂的春夜。因此,當她聽到從花木上掉下來的雨滴之聲,猶誤以為是遠方傳來的計時漏聲。可以想象,思婦由於對遠人的眷念時刻縈繫在心,無法釋然。故而心緒不寧,度日如年。那雨滴之聲就像是放大了的漏聲,對她來講就格外地刺耳。柳絲、春雨等本是濃麗之景。但在這裏只是用來暗示思婦淒涼的心境,增強對比的效果。

“驚塞雁”三句則進一步渲染思婦的這種心理感覺。人忍受不了這夜雨之聲的侵擾,那麼物又如何呢。在思婦的想象中,即使徵塞之大雁,宿城之烏鴉,甚至是畫屏上之鷓鴣也必定會聞聲而驚起,不安地抖動其翅翼。這幾句是移情於物的寫法,以驚飛的鳥來暗示思婦不安的心情。“畫屏金鷓鴣”乍一看似突亍鏗由室外移至室內,由聽覺變成了視覺。其實,描寫靜止的鷓鴣慢慢變得靈動起來,這種錯覺正好襯出思婦胸中難言之痛苦。

下片轉入居室內部,直接描寫女子的外貌和內心。先寫她被鳥聲喚醒,尚未起牀時的情況:“雪香濃”,言其肌膚潔白似雪,濃香馥郁;“檀暈少”是説經過了一夜睡眠,她臉上的脂粉已然淡卻;“枕上卧枝花好”,是説女子起身離枕,露出了枕面上刺繡的斜枝花卉,並且以花比人,言其貌美。接下來,描寫女子心事重重的慵懶之態。“春思重”是點題之筆,是閨情這類題目的核心所在,當寓含“悔教夫婿覓封侯”之意;“曉粧遲”,晨起無心梳粧,當寓含“誰適為容”之意;“尋思殘夢時”,所夢為何,毋須明言,但引她尋思,必是好夢,然而,夢境雖好,奈其殘破何,又奈其虛幻何!收束之句,委婉含蓄,韻致無窮,最見筆力。

全詞突出運用對比和反襯的手法。從全詞來看,上片描繪春光美麗,下片卻寫閨中的女主人公臉色憔損,春思重重,遲遲不起。景與人的對照,形成強烈的矛盾和不和諧。這正反襯了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從上片來看,外界是一幅有聲有色充滿生機的春景圖,深院裏卻是“無人到”的冷冷清清的寂然無聲的境界,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反襯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從下片來看,龍腦香所散發的香氣製造了客觀的温馨氛圍,而女主人的主觀卻是“春思重”,“曉粧遲”而且臉上光色少了。主客觀對照又是極不和諧,又反襯出“春思”的深重,所以儘管龍腦香濃,卻提不起女主人公的精神來。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宋哲宗元祐初,詞人已經到了晚年,獨自一人深處閨房,為了描寫自己內心的閨思之前,故寫下了這首《更漏子》。

更漏子·柳絲長原文翻譯及賞析2

  更漏子·柳絲長 唐朝

温庭筠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更漏子·柳絲長》譯文

柳絲柔長春雨霏霏,花外傳來連綿不絕的更漏聲。這聲音驚起了塞外大雁,在那城頭上宿眠的烏鴉也甦醒,就連那畫屏的的金鷓鴣好像也被驚醒。

薄薄的香霧透入簾幕之中,美麗的樓閣池榭啊再無人一起觀賞。繡簾低垂獨自揹着垂淚的紅色蠟燭,長夢不斷遠方親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腸?

  《更漏子·柳絲長》註釋

更漏:古人用銅壺滴漏來計時,將一夜分為五更。

子:曲子的簡稱。

漏聲:指報更報點之聲。

迢遞(tiáo dì):遙遠。

塞雁:北雁,春來北飛。

城烏:城頭上的烏鴉。

畫屏:有圖飾品的屏風,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擺設。

金鷓鴣(zhè gū):金線繡成的鷓鴣,可能繡在屏風上,也可能是繡在衣服上的。

薄:通“迫”,逼來。

惆悵(chóu chàng):失意、煩惱。

謝家池閣:豪華的宅院,這裏即指女主人公的住處。謝氏為南朝望族,居處多有池閣之勝。後來便成為一共名。韋莊歸國遙詞中有“日落謝家池閣”句。

紅燭背:背向紅燭;一説以物遮住紅燭,使其光線不向人直射。

  《更漏子·柳絲長》賞析

這首詞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戀。

上片寫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寫春雨綿綿灑在柳絲上,灑在花木叢中的情形。獨處空閨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觸動其心緒,何況是在萬籟俱寂的春夜。因此,當她聽到從花木上掉下來的雨滴之聲,猶誤以為是遠方傳來的計時漏聲。可以想象,思婦由於對遠人的眷念時刻縈繫在心,無法釋然。故而心緒不寧,度日如年。那雨滴之聲就像是放大了的漏聲,對她來講就格外地刺耳。柳絲、春雨等本是濃麗之景。但在這裏只是用來暗示思婦淒涼的心境,增強對比的效果。“驚塞雁”三句則進一步渲染思婦的這種心理感覺。人忍受不了這夜雨之聲的侵擾,那麼物又如何呢。在思婦的想象中,即使徵塞之大雁,宿城之烏鴉,甚至是畫屏上之鷓鴣也必定會聞聲而驚起,不安地抖動其翅翼。這幾句是移情於物的寫法,以驚飛的鳥來暗示思婦不安的心情。“畫屏金鷓鴣”乍一看似突亍鏗由室外移至室內,由聽覺變成了視覺。其實,描寫靜止的鷓鴣慢慢變得靈動起來,這種錯覺正好襯出思婦胸中難言之痛苦。

下片描寫思婦所居之室內情形。在蘭室之內,爐香即將燃盡.香霧漸漸消散,但卻依然能透過層層的帷帳。在這樣精緻雅潔的環境裏,思婦的心態卻只能以“惆悵”兩字來概括,可見其悽苦。這裏“謝家池閣”泛指思婦居處。由於這些華堂美室曾經是思婦與離人共同歡樂的地方。現今獨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覺就迥然不同。“紅燭背”三句則進一步描繪了在這孤寐無伴的夜晚。百無聊賴的環境下思婦之情狀。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綿綿不絕的離情,如何才能尋覓離人的蹤影。只有吹熄紅燭,放下帳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擾,進入夢鄉。然而“夢長君不知”,這又是一種多麼可悲可歎的情景。

全詞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婦寂寞淒涼的心理狀態,深沉細膩的感情世界,幾乎都是從具體的物象中反映出來的。

《更漏子·柳絲長》鑑賞

這首詞是一首抒寫女子春夜相思愁苦的春怨詞。詞的上片寫女子春夜難眠的情狀。作者由景寫起,以動寓靜。柳絲亦如情絲,細雨亦濕心田,如此長夜,思婦本已難眠,卻偏偏總有更漏之聲不絕。“驚”“起”雁、烏,更驚起獨守空房的相思女子。寂寞中聽更漏聲,彷彿石破天驚,甚至連畫屏上的鳥都已被驚起,女子的朦朧情態一掃而空,惆悵更重。上片寫景似乎單純,但處處都可見情,“驚”“起”的氣氛籠罩全片,為下片的敍寫情懷做了極好的鋪墊。

詞的下片直接寫人,以靜寓動。香霧雖薄卻能透過重重的簾幕,正像相思的惆悵揮之不去,驅之還來。過片三句寫盡了閨中女兒悵惘寂寞的心思。最後三句説,任紅燭燃盡,把帳帷落下,本以為可以不再聽、不再看便不再思了,未料想,相思卻入夢,只是夢裏有君君不知啊!下片寫人兼寫境,以女子的心境來寫女子的環境,實際上暗中寫出了“君”的無情和冷漠,由“君”的“不知”更寫出了女子的“惆悵”和悽苦,是以情視景、以景見意的寫法,委婉含蓄。

全詞動中有靜、靜中寓動,動靜相生,虛實結合,以女子的情態反映相思之情的無奈和愁苦,語輕意重,言簡情深,含蓄藴藉,曲致動人,是婉約詞的風格。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庭筠工於造語,極為綺靡,《花間集》可見矣。《更漏子》一首尤佳。

胡元任雲:庭筠工於造語,極為奇麗,此詞尤佳。《花間集評註》引尤侗雲:飛卿《玉樓春》、《更漏子》,最為擅長之作。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更漏子》與《菩薩蠻》同意。“夢長君不知”即《菩薩蠻》之“心事竟誰知”、“此情誰得知”也。前半詞意以鳥為喻,即引起後半之意。塞雁、城烏,俱為驚起,而畫屏上之鷓鴣,仍漠然無知,猶簾垂燭背,耐盡淒涼,而君不知也。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驚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樂者自樂。

更漏子·柳絲長原文翻譯及賞析3

更漏子·柳絲長原文

作者: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

雪香濃,檀暈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曉粧遲。尋思殘夢時。

更漏子·柳絲長譯文及註釋

譯文柳絲柔長春雨霏霏,花叢外漏聲不斷傳向遠方。塞雁向南歸去令人驚心,雜亂的城鳥尋覓着棲巢,望着畫屏上對對金鷓鴣令人格外傷感。

薄薄的香霧透入簾幕之中,美麗的樓閣池榭啊再無人一起觀賞。繡簾低垂獨自揹着垂淚的紅色蠟燭,長夢不斷遠方親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腸?

註釋1、更漏:古人用銅壺滴漏來計時,將一夜分為五更。

2、子:曲子的簡稱。

3、漏聲:指報更報點之聲。

4、迢遞(tiáo dì):遙遠。

5、塞雁:北雁,春來北飛。

6、城烏:城頭上的烏鴉。

7、畫屏:有圖飾品的屏風,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擺設。

8、金鷓鴣(zhè gū):金線繡成的鷓鴣,可能繡在屏風上,也可能是繡在衣服上的。

9、薄:通“迫”,逼來。

10、惆悵(chóu chàng):失意、煩惱。

11、謝家池閣:豪華的宅院,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處。謝氏為南朝望族,居處多有池閣之勝。後來便成為一共名。韋莊歸國遙詞中有“日落謝家池閣”句。

12、紅燭背:背向紅燭;一説以物遮住紅燭,使其光線不向人直射。

更漏子·柳絲長賞析

全詞以閒雅的筆調和深婉的情致,抒寫了春日閨思的情懷,創造出一種純美的詞境。上片以輕倩妍秀的筆觸,描寫室外美好的春景。起首三句描繪柳絲長長、桃葉細嫩、深院空寂的景色,烘托春日寂靜的氣氛。“無人到”上加一“斷”字,便有怨意,為結處寫情作了鋪墊。歇拍三句寫院中的景物:淡淡的紅日照進院子裏,濃綠的樹叢籠罩着漠漠輕煙,傳來了流鶯三兩聲鳴囀。一“淡”字,寫出春天初陽的特色。空中水氣瀰漫,故太陽淡而無光。綠煙,指草木間的煙靄。末句以鶯聲反襯深院的寂靜。過片三句,轉寫室內的情景:閨中人雪白的肌膚透出了濃香,臉上淺紅色的嬌暈也消褪了,那繡枕頭上、低壓着枝梢的花兒十分美好。雪,喻女子瑩白的肌膚;檀暈,淺紅色的粧暈。上兩句暗示閨人一夜獨眠,輾轉不寐,故粧殘暈少。“枕上”句,隱喻閨人之美,故見枕上花枝而益增棖觸。三句語淺情深,含蓄藴藉,深婉曲折,頗為耐人尋味。結拍三句,春思,猶言春情、春愁,指閨人春日的情思。“曉粧”句,意與温庭筠《菩薩蠻》“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相近,而情韻似更勝,真能寫得出“尋思”的神理。春日裏,閨中人閒愁深重,起牀後也遲遲不願去梳粧獨自尋思清曉的殘夢。這三句含而不露,無限幽怨盡不言之中。詞中人夢境的內容,作者沒有道破,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和無窮的回味。

更漏子·柳絲長原文翻譯及賞析4

更漏子·柳絲長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

雪香濃,檀暈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曉粧遲。尋思殘夢時。

翻譯

柳樹垂下了長長的柔蘭,桃樹吐出了小小的'嫩葉,這靜寂的深院啊,終日沒有人到來。淡淡的虹日撒下了飄融煦光,濃綠的樹叢籠罩着漠漠輕煙,偶爾傳出的三兩聲困潤覓轉的鶯鳴,劃破了深院的沉寂。

她雪白的肌膚飄溢出濃濃的芳香,屬旁淺糟色的粧暈消褪了,只有枕頭上枝梢疊壓的繡花,依舊嬌豔美麗。春日撩起的濃重閒愁,使挖瞧起後也無心梳粧,仍獨自痴痴地尋思看清晨温孽的殘夢。

註釋

更漏子:詞牌名,又名《付金釵》《獨倚樓》《翻翠袖》等。此調有兩體,四十六字者始於温庭筠,唐宋詞最多。

流鶯:圓潤婉轉的鶯鳴。

雪香濃:雪白的肌膚透出濃香。

檀暈少:婦女眉旁淺赭色的粧暈消褪了。

殘夢:殘存的夢的記憶。

賞析

上片描寫庭院中的景物。柳絲已長,桃葉尚小。“深院斷無人到”一句,既説庭院的寂靜,也表女子的孤獨;而着一“斷”字,則含意更加細微繁富,既延伸了寂靜的時間長度,也開始透露了女子的哀怨情緒。

“紅日淡,綠煙輕,流鶯三兩聲。”明點“紅”、“綠”二字,照應開頭寫柳、寫桃的暗表兩種顏色;寫到鳥兒,卻又把黃鶯的“黃”字隱去,改作“流鶯”,以表其來來往往快速飛動之狀態。描寫春天景物,筆法極盡交錯變化之能事,真可謂匠心巧運了。加上了動態,加上了聲音,終於把庭院裏的春光寫足,而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不可忽略“流鶯三兩聲”一句在詞中的重要作用。請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鳥的叫聲,更加反襯出庭院的寂靜,這是“鳥鳴山更幽”的道理;第二,從全篇的結構上説,是鳥聲喚醒了春閨獨宿的女子,下片接着描寫女子醒來以後的情況,可見,鳥聲起到了把上下兩片連接在一起的作用。

下片轉入居室內部,直接描寫女子的外貌和內心。先寫她被鳥聲喚醒,尚未起牀時的情況:“雪香濃”,言其肌膚潔白似雪,濃香馥郁;“檀暈少”是説經過了一夜睡眠,她臉上的脂粉已然淡卻;“枕上卧枝花好”,是説女子起身離枕,露出了枕面上刺繡的斜枝花卉,並且以花比人,言其貌美。接下來,描寫女子心事重重的慵懶之態。“春思重”是點題之筆,是閨情這類題目的核心所在,當寓含“悔教夫婿覓封侯”之意;“曉粧遲”,晨起無心梳粧,當寓含“誰適為容”之意;“尋思殘夢時”,所夢為何,毋須明言,但引她尋思,必是好夢,然而,夢境雖好,奈其殘破何,又奈其虛幻何!收束之句,委婉含蓄,韻致無窮,最見筆力。

全詞突出運用對比和反襯的手法。從全詞來看,上片描繪春光美麗,下片卻寫閨中的女主人公臉色憔損,春思重重,遲遲不起。景與人的對照,形成強烈的矛盾和不和諧。這正反襯了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從上片來看,外界是一幅有聲有色充滿生機的春景圖,深院裏卻是“無人到”的冷冷清清的寂然無聲的境界,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反襯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從下片來看,龍腦香所散發的香氣製造了客觀的温馨氛圍,而女主人的主觀卻是“春思重”,“曉粧遲”而且臉上光色少了。主客觀對照又是極不和諧,又反襯出“春思”的深重,所以儘管龍腦香濃,卻提不起女主人公的精神來。

創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初,詞人已經到了晚年,獨自一人深處閨房,為了描寫自己內心的閨思之前,故寫下了這首《更漏子》。

賞析二

這首詞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戀。

上片寫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寫春雨綿綿灑在柳絲上,灑在花木叢中的情形。獨處空閨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觸動其心緒,何況是在萬籟俱寂的春夜。因此,當她聽到從花木上掉下來的雨滴之聲,猶誤以為是遠方傳來的計時漏聲。可以想象,思婦由於對遠人的眷念時刻縈繫在心,無法釋然。故而心緒不寧,度日如年。那雨滴之聲就像是放大了的漏聲,對她來講就格外地刺耳。柳絲、春雨等本是濃麗之景。但在這裏只是用來暗示思婦淒涼的心境,增強對比的效果。“驚塞雁”三句則進一步渲染思婦的這種心理感覺。人忍受不了這夜雨之聲的侵擾,那麼物又如何呢。在思婦的想象中,即使徵塞之大雁,宿城之烏鴉,甚至是畫屏上之鷓鴣也必定會聞聲而驚起,不安地抖動其翅翼。這幾句是移情於物的寫法,以驚飛的鳥來暗示思婦不安的心情。“畫屏金鷓鴣”乍一看似突亍鏗由室外移至室內,由聽覺變成了視覺。其實,描寫靜止的鷓鴣慢慢變得靈動起來,這種錯覺正好襯出思婦胸中難言之痛苦。

下片描寫思婦所居之室內情形。在蘭室之內,爐香即將燃盡.香霧漸漸消散,但卻依然能透過層層的帷帳。在這樣精緻雅潔的環境裏,思婦的心態卻只能以“惆悵”兩字來概括,可見其悽苦。這裏“謝家池閣”泛指思婦居處。由於這些華堂美室曾經是思婦與離人共同歡樂的地方。現今獨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覺就迥然不同。“紅燭背”三句則進一步描繪了在這孤寐無伴的夜晚。百無聊賴的環境下思婦之情狀。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綿綿不絕的離情,如何才能尋覓離人的蹤影。只有吹熄紅燭,放下帳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擾,進入夢鄉。然而“夢長君不知”,這又是一種多麼可悲可歎的情景。

全詞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婦寂寞淒涼的心理狀態,深沉細膩的感情世界,幾乎都是從具體的物象中反映出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