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觀後感13篇

來源:文萃谷 1.59W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師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師觀後感13篇

大師觀後感1

用80後台灣導演陳正道自己的話來説,懸疑片才是他的最愛,中間拍愛情片更多的是為了職場、票房的考慮(大意),畢竟,陳正道的處女作《宅變》就是一部取得票房佳績的驚悚片。當然,到了大陸拍電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審查尺度跟台灣偽“行政院新聞局”不可同日而語,陳正道也得因應不同的電影環境做出變化。

《催眠大師》雖然有徐崢這位喜劇明星擔綱,但其實是一部懸疑片,催眠這東西吧,很忽悠人,不過真要改編成電影,還真得費一番功夫。縱觀世界影壇,把催眠拍的很好的電影,還真是鳳毛麟角。早年間那部《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可以算一部,不過那還是表現主義默片時期,近世以來日本人拍過《催眠》系列,也是有一定受眾的懸疑片系列,不過影響力不特廣泛。

催眠是一個特定的心理學概念,具體的含義我搞不太清,我想絕大多數普通觀眾也跟我一樣,再説了,拍電影嘛,沒必要搞得那麼科學嚴謹。總的來説,催眠就是催眠師通過特定的手段讓催眠對象進入催眠狀態,從而讓其袒露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甚至行為舉止都聽從催眠師安排的手段。催眠這種題材搞得不好很容易就淪為山寨,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趕腳,應當説,《催眠大師》在這一點上做的很不錯,陳正道拍了很多廣告、MV,畫面精美,在劇本創作時也參考了心理學專家的看法,因而在催眠師的塑造上頗有心得——監製、主演徐崢的表演也很不錯,再輔以莫文蔚、呂中等人,自然錯不了。

催眠不能直接用,但讓人進入某種虛幻的精神領域的橋段,很多電影都用過,往極端裏説,催眠也無非是腦控的一種方式。於是乎,《黑客帝國》《禁閉島》《盜夢空間》都可以與“催眠”勾連起來,甭管忽悠了一個什麼背景,進行精神控制的核心要素是一樣的。而《催眠大師》特意為被催眠者營造了特定的場景,這跟《入侵腦細胞》又有異曲同工之妙。電影就是靠視覺語言説話的,催眠之後的場景當然需要美術精心打造,這一點年輕的陳正道導演做的尤其不錯。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國內居民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心理諮詢、催眠什麼的其實都有巨大的需求,不過這些心理治療無疑需要及其專業的水準支撐才行,時下媒體上廣泛出現的一眾“心理諮詢師”不少都是廉價的三腳貓,並無醫師執照。我身邊有不少朋友也飽嘗心理疾患困擾,他們還在國內名列前茅的幾個大都市裏工作、生活、尋求心理諮詢,但一來二去的,卻對國內的心理醫生水平不敢恭維,久而久之也對國內心理醫生喪失了信任感,這對他們的病情無疑會雪上加霜。

別看就是説話,這種“話療”卻是治療心理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或多或少的現代人都有點心理問題,“話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真有憋屈的,千萬不能放棄話療。

大師觀後感2

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片、懸疑片看多了緣故,還是什麼其他原因,《催眠大師》我看了一點點,倒也猜出些劇情來了。以至於電影院裏其他人都在感歎結局竟然會是那樣,我沾沾自喜猜測都對。不過這樣趣味性也就差了許多啦。比如之前小李子的《禁閉島》,看了大概20多分鐘就基本猜出整部電影都是得了精神病的男主的瞎想,因為片子裏的提示太多了……《催眠大師》亦是如此。都被猜出大概劇情了,懸疑性必然大大降低。

比如開頭徐瑞寧在車上的神情、精神恍惚,就感覺有問題。他在見了任小妍後在廁所打電話,水漫得廁所到處都是時他明顯很緊張,還鬆開襯衫釦子,這裏已經很明顯的不對勁了,他一定有什麼和水的淵源,恐水,焦慮,而且有病。之後在催眠中被任小妍推下水池,基本就能確定是男主有病,大大的病,有人在治療他。果不其然……後面就是證明猜想。唯一超出猜測的就是這居然不是催眠中的催眠,而是兩個平行催眠。因為徐瑞寧的治療室光線實在暗,樓梯啊牆上的螺旋圖案啊鍾啊都顯示着不正常,所以影片一開頭我就覺得這莫非跟《盜夢空間》一樣其實男主進了催眠而不知。誰知最後這一切都是正常的,遺憾!

片子敍述方式就是先順着講故事,慢慢進入高潮,矛盾體現,再在最後一下子爆發,把所有問題都一下子解決,讓觀眾恍然大悟。有點像《孤兒怨》。不過《催眠大師》的敍事還是有點混亂,可能是導演編劇故意讓觀眾琢磨不透吧,虛虛實實的,別想理清,只要知道有人在治療男主就夠了。不過對我來説,理不清劇情,比如女主的催眠哪些真哪些假,實在太難受。

支撐劇情的情感線,怎麼説呢,太西式,不太符合現實,我不喜歡。也完全不能理解男主為什麼那麼自責,他並不負主要責任啊,女主難道就沒有錯?從開頭那中年婦女的有關“原諒”我就噁心地一身雞皮疙瘩。像那個結局,兩人站在陽台,不知道要表達什麼,畫蛇添足。我覺得劇情到教授解釋清楚一切就夠了,衝突矛盾結局都有了,你後面陽台講話沒有任何存在必要。()可能是我情感淡薄,不能體察世間人情百態。想要製造催淚效果,所以用了很多煽情語句,以及背景音樂,但在我看來過猶不及。我不想討論內涵,懸疑片本來就只是看劇情,不是討論內涵的。編劇有點太想面面俱到了。

總而言之,這部片子還算過關,不會浪費票錢,劇情看得挺過癮,不會想睡覺。剪輯啊畫面啊一些配音啊也很給力的。如果滿分10分,給7.5左右。

話説徐崢的電影都挺有意思,以後有他的片子我都會去電影院看看,愛情片小妞電影除外,哈哈。

大師觀後感3

中國有一個老話,也是一個老原則,叫“勸和不勸分”。可這依然阻擋不了節節攀升的離婚率、悔婚率、逃婚率。顯然,婚姻在當下已經夾雜了不易察覺的疾病。絕大多數都市人,都有急需治癒的疾病。當有病的人處於不完美的婚姻中,究竟該勸和還是勸分,就成了一個問題。俞白眉監製,陳暢、於中中執導,賈乃亮、王曉晨、代樂樂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喜劇《複合大師》便大膽地涉及到了這些社會病症。他們甚至大膽地表明態度:有些婚姻是不應被祝福的。

和很多電視劇類似,本劇的核心角色是一個團隊----複合事務所。團隊中有複合大師、技術大師、工藝大師、心理大師等各司其職的奇葩高手。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客户複合,縫補破裂的愛情或婚姻。如果按照一般的觀劇經驗,這個團隊應該是無往而不利的,也就是説,無論你劇情設計得再曲折,客户再奇葩,至少結局應該是接一單成一單滴。可是這部《複合大師》卻第一次打破常規,團隊所接的單並不是每一個都成功的。也就是説,雖然都是happy ending,但並不是每一個happy都以形式上的複合為準。有的複合是以內心相融為註解的。

別以為這不是什麼大事,要知道本劇所選取的客户案例,本身就十分大膽。地下戀、忘年戀、跨國戀,這些在現實中能讓親屬羞於見人的敏感愛情,都被編劇取材過來了。而且本劇並不僅僅是停留在編故事層面,他們探究的是這些愛情或婚姻背後,人的問題。因此,片中有很多社會上新湧現的症候羣:媒體壓力、拜金主義、人冷感症、選擇恐懼等。其中有些是大家常見的,有些則是大家不常見的。比如這個人冷感症,你可能不清楚它的學術定義,但是看了劇就會發現,原來這種人在你身邊還真不少。

當把愛情或婚姻的破裂分成了事件和人兩個層面時,我們會發現解決的方法也就被分來了。當然了,作為一部多維度喜劇,複合事務所的藥方的確有夠奇葩、有夠刺激。比如他們對拜金主義小綠茶的治療,就特別特別地狠。不過治療過個體的病症後,他們秉着“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原則,還得對愛情的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畢竟你的對象有病,往往你也很有責任嘛。她的病,沒準兒就是你的病引發的後遺症呢。

於是,當主創參考了58本心理學、哲學、文學、社會學、藝術學等領域的專業書籍後,他們終於得出了標題中那個“大逆不道”的結論:並不是每一樁婚姻都是應該被祝福的。其實當人的病症無法痊癒、當兩個人在一起並不能共進退、當婚姻變成了一個枷鎖和負擔的時候,婚姻中的雙方是可以選擇做出改變的。劇中那些未能複合的情侶和夫妻,只是形式上的未臻完美,但內心上的諒解和寬容,反而令他們收穫了更多。呃~~ 這部戲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拿去做家長逼婚的擋箭牌吧?那可就誤解囤兒的感悟咯。

大師觀後感4

我第一遍看《催眠大師》,覺得情節有點繞:什麼時候X(徐瑞寧,醫生)通過什麼方式催眠了R(任小妍,病人。還有隱藏身份是顧潔,後簡稱G),什麼時候又是G/R催眠了X?

觀影后,我試着梳理電影情節,然後陷入了一個疑問中:G一開始就趁其不備而催眠了X,所以X一直在催眠狀態中,但是處在被催眠狀態中的X醫生又有幾次催眠了R,那麼被催眠的是現實中的G,還是X想象中的R呢?換個問法就是,G在故事中是被催眠了,還是説G一直沒有被催眠,那個被催眠的R只是X腦中的一種幻象?

1、若G是被X催眠了,可以推論出:一個處在被催眠狀態中的人可以催眠他的催眠主。有點不可思議吧!被催眠了的人還可以反催眠別人?

2、假設“被催眠了的人還可以反催眠別人”成立,以此為基礎,可以看到的局面是:G和X先後催眠了對方,他們曾都是處於被催眠狀態,可是,被催眠狀態是一種受控狀態,既然兩個人都是這種狀態,那麼到底是誰控制誰呢,或者説這個時候還存在控制與被控制的區別麼?另外可以看出,X催眠G/R是鏈接式的,前後兩次催眠的關係是並列先後關係;而G/R催眠X則是嵌套式的,前後兩次催眠的關係是包含關係。那麼,在X兩次催眠R的時候,他沒辦法打破G一開始佈下的外層嵌套的催眠狀態麼?從電影中的情節看,他沒有辦法打破。所以,假設前提“被催眠了的人還可以反催眠別人”成立,那麼我們可以推論出:被A催眠了的B還可以催眠A,且在被催眠狀態中的A還可以繼續保持對B的催眠。簡而言之就是,他們同時催眠對方,又同時被對方催眠,他們同時控制了對方,又同時在被對方控制?!

3、假設“被催眠了的人還可以反催眠別人”不成立,也即一直處於被催眠狀態中的X其實沒有催眠過現實中的G,則推論是:G其實是被自己催眠的。那麼,為何她催眠了X之後還要催眠自己呢?只能猜測是:G催眠自己是為了配合處於被催眠狀態中的X的催眠治療,讓X佔一定的主導地位,從而沒發現自己已被催眠了的事實。如果G確實自我催眠了,這意味着“催眠師可以用不同手段先後催眠別人和自己”,同時意味着“被自我催眠了的人還可以維持對別人的催眠”,但是如果這還成立,那它一方面證明了催眠技術的強大,另一方面也證明了G有着無比強大的心智力量——既催眠了別人,又催眠了自己!

4、雖然電影中提到針扎和老師的預防機制佐證了G被催眠的可能,第一種答案不是完全沒有依據,但是若要保證這種答案的正確性,則神祕莫測的催眠技術或者超常厲害的G是必備前提。

大師觀後感5

催眠大師裏面到底進行了哪些催眠?真的可以實現嗎?換句話説,人被催眠時也可以説謊嗎?

催眠大師裏,按電影説法,徐對任/顧(以下統一稱顧)進行了恍惚催眠,三次,其中第三次顧差點兒交待了男盆友是徐殺的。而顧的老師為了避免這一極端情況,提前給顧催眠説在遇到極端情況時顧會失語然後看見她。

顧在第一次被徐催眠前做了讓徐失去印象的恍惚催眠,撥鍾。

第二次在催眠過程中利用刺破的手指保持清醒而通過交談引導徐進入清醒催眠,掉入水池。第三次清醒催眠我個人覺得是恍惚催眠範疇,利用水杯晃動,使徐限入回憶從而突破其意志屏障請求被原諒。

顧的老師提前做出的催眠屬於心理暗示範疇,即在顧的心理防線上加固,相當於《盜夢空間》裏的保險箱,在被開鎖的情況下自動跳轉到別處,比如把保險箱整個換成一片草原就木有鎖了。即如果看見1+1,則自動換算為我們去盪鞦韆吧,而不是回答等於2。

徐在自殘行為發生後,也對自己做了自我催眠,通過看自己的教學案例電視進行自我催眠。結果就是形成了層層包裹的自我暗示防禦,所以一般的催眠術對其無效。就像一個穿了很多層衣服的美女,脱啊脱啊脱不光。最麻煩的是這美女還會搏擊啊親,把別人脱光了,利索的把前面脱的三件穿回來不説順便還穿上別人的五件,太讓人憂桑了。

我個人理解的催眠術,相當於電腦的數據庫調用,看底層數據的,這些數據原本就在我們的大腦裏,只是桌面不反應~

而催眠師通過一種算法可以搜尋到合適的數據,並且顯示到桌面上,讓事主看見並且可以修改;也有的在搜尋過程中直接修改掉了,表現為事主被控狀態。

而數據庫本身是可以虛擬或者作假的。所以人被催眠的時候可以説謊,即提供給催眠師一個虛擬的並非本源的或者克隆並修改過的數據庫。或者像前面顧老師做的那樣,自我催眠暗示,提供場景切換。

同時在國外針對目擊證人的催眠發現,在催眠狀態下,人可以回憶起大於清醒狀態下的各種事情,並且有誇大描述的傾向。比如清醒狀態下看見一個人走過,會説看見過,記不得長什麼樣子,是個男人。而在催眠狀態下,會説出走路的姿勢還會加上帶有個人情感色彩的判斷,比如左腳比右腳重,眼神很猥瑣神馬的。

催眠師有職照的,心理諮詢師的一種資格證書。有二成的人因為信息接收故障或者意志力堅強,不會或很難被催眠。

通常催眠師會通過音樂、香氛等多種手法結合着用,被催眠者越信任對方,越容易被催眠。

以上為個人意見,本人非催眠師,答案不具學術性。by林菲

大師觀後感6

我看《複合大師》的時候,一直沉浸在電影視感裏無法自拔。當時映後交流會,大編劇俞白眉説,如果電影《分手大師》是個大姐姐,《複合大師》則是更調皮、好玩的小弟弟。的確,聽名字《複合大師》就像和“分手大師”打擂台,源取現代都市的一個又一個鮮明故事,揭開了快節奏生活中病態的情感狀態,有人需要修補破裂的愛情,有人需要丟掉不合適的鞋子,重新上路。

記得以前讀《三聯生活週刊》,雜誌的最後一頁連載着朱德庸的漫畫《我們都有病》,輕鬆活潑的筆觸畫出了百味人生,初看覺得搞笑,細思卻充滿了哲學的味道。電視劇《複合大師》用同樣的路數,把現代生活中的愛情,拍出了令人尋味的氣質。

愛情,在文人筆下是聖潔的詩,是牀前的明月。可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卻把愛情演繹出百轉千回的顏色。明星“隱戀”,相守8年的愛情,如何給愛人一片明媚的天空?名利也好,誤解也罷,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坦白的勇氣。放下心中的藩籬,才會擁有海闊天空的美好。而物質女生的愛情,在充滿搞笑的計中計裏,終於看明白自己的心。外表如同象牙塔的豪門,只有走進去才會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有趣又好看的故事,就像串起來的糖葫蘆,酸酸甜甜充滿驚喜。你也不知道會在哪一集遇見你自己的愛情問題,得到一個耐人尋味的啟示。

特別值得説,《複合大師》三觀奇正,充滿了生活的正能量。無論“複合大師”還是“分手大師”,雖然兩個機構時常打擂台一較高下,但都沒有受到利益至上的誘惑。複合大師面對情感的個案,一定要在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之下,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適合“複合大師”。有道德底線的修復情感,也給很多追劇的妹子們傳遞出正確的愛情觀和婚戀觀。對於形形色色的情感故事,《複合大師》並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進行批判,而是探尋愛情本來的樣子。明星也好,拜金女也罷,還有天生人冷感症的爸爸,包括那些幫助別人的情感顧問,形形色色的人造就了不同屬性的愛情,愛情需要用心付出,而不是複製套路。

一部電視劇,給人心靈的觸動,很容易讓人忽略各路明星演員的光環。這部俞白眉監製,賈乃亮、王曉晨、代樂樂、樑超、張超、吳亞衡、屈菁菁等主演,陳赫、閆妮、鄧超等大咖客串的劇作,演出了大都市的時尚、光鮮,還有五光十色的性感。

偌大的城市,對於那些獨自闖蕩的年輕人,最容易孤獨,也最渴望愛情。《複合大師》是一款情感治癒系的良藥,它讓你看透愛情這東西,也給你展現愛情的美好甜蜜。就如同故事裏的人,每個人都會遇到情感問題,每個人都需要對人生的思考,對愛情的解讀。在愛情這條路上,沒有普遍適用的套路,只是捧着一顆真誠的心,成長、前進。

大師觀後感7

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探討着部電影:

1、為什麼心理醫生徐瑞寧不能治療好自己的創傷?

2、顧潔如何幫助徐瑞寧治療心理問題?

從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徐瑞寧一方面是一個優秀的心理醫生,幫助很多人解決了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卻嚴重的自殘行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裂人格呢?這個要從他經歷的創傷性事件來説,他的創傷事件就是自己酒後駕車出了事故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但問題是親人和朋友死了,自己卻活了下來,對此,他感到深深的自罪。別人安慰他説:這不是你的錯。這讓他更加感覺就是自己的錯。別人説:你已經盡力了!他自己卻知道自己並沒有盡力!而這件創傷事件隨着時間的流逝漸漸從徐瑞寧的意識中淡忘了,但是記憶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到了潛意識當中。科普一下,什麼是壓抑。壓抑最早被弗洛伊德提出來,是防禦機制的最常用的一個。當某件事或情感不被當事人所意識接受的時候就會被壓抑進潛意識,但並不意味着事件的消失,而是被暫時的儲存,當被激活的時候就會重新跳出來。徐瑞寧表現在現實中的症狀就是:恐水、自殘這些分裂的人格。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説我怕黑,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怕黑。所以我們看到徐瑞寧一方面表現的優秀而自信,另一方面卻有嚴重的分裂症狀。徐瑞寧不能夠原諒自己害死了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所以內心情感一直被壓抑着,活在自責之中。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沒能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第二個問題:顧潔如何治療徐瑞寧,如電影所説,徐本身是一位

優秀的催眠師,對各類催眠療法瞭如指掌,採用常規催眠對他是無效的。那麼怎麼辦?方教授最後的解釋很到位。先不斷地打擊他的.自信心,在他最薄弱的時候將其催眠。我們看這個局是怎麼來設置的。

首先,方教授告訴他這個病患有陰陽眼,增加了一些神祕,之後打電話給沈立,她也警告徐最好不要接這個案例,但是這更加增加了徐的治療慾望:我不允許自己的病患進去跟出來是一個樣的!而顧潔則拋出了幾個超自然的故事,而使用的方法就是:暗喻。第一個玻璃彈珠的故事暗喻的是死亡,葬禮。第二個肇事司機的故事暗喻的是:車禍、生日(3月3號),車牌。看似徐瑞寧在通過不斷的科學解釋來反駁,其實也是顧潔在不斷地植入信息的過程。當時機成熟,徐準備催眠任小妍的時候,任小妍為了不被真正的催眠暴露身份,於是採用了牙籤來刺激自己回到意識中。醒來後説了一句:一片大水池!這是個反催眠,在催眠狀態下的徐也處在注意力集中地情境中,所以被任小妍輕易催眠。

大師觀後感8

常言説的好“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中國人自古就有合而歡分而苦的向善、且反對破壞情緣的美好初衷,甚至是美德。反倒是現代社會中,浮躁與焦慮的負能量,越來越破壞着人們對情感以及家庭甚至是愛情的美好憧憬。

電視劇《複合大師》堪稱以另類視角,以歡快的節奏,以非典型治癒系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個現代都市人羣中分合聚散的人生百態之故事。讓身患城市症候羣多年的你我和他/她,終於能在歡聲笑語、糾結苦淚中,看別人的故事,感受自己的生活,在共鳴連連的情緒過後,想想該如何治癒自己,療傷身邊的人,與相愛、相守的她或他,複合永遠!

賈乃亮的男一角色,太符合全劇肆意搞笑的輕鬆氛圍,“複合大師上身”,沒有神器高科技,沒有神奇魔法,有的卻是對感情的真誠以待的基礎上,種種技巧加巧妙的伎倆,製造巧合,並讓真愛和真感情,都能衝破生活與壓力,以及種種誤會的謎團遮蓋。事實上,劇集中讓你會心一笑或讓人引發思索的橋段甚至謎團,仔細想來,現實中有太多共通之處。倘若都能如複合大師以及其團隊這般,敢於面對和直言,所有的不開心,所有的不甘心,都會迎刃而解,人人都會有嚮往的美好的happy-ending。

看這部劇最大的感受就是,拋棄了狗血劇情,不講温情浪漫的現代人,其實最可怕的是種種城市症候羣的危害。仔細想想,事業工作,家庭愛情,甚至親情和好友同事之間,每個人大多都遭受過種種病態一般的困擾,甚至多年難以自解自救。例如,人冷感症、拜金主義、選擇恐懼症、隱婚、情感焦慮等等等等。在《複合大師》這部劇中,不止這些愛情病症在劇中通過角色間的演繹以及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得以體現並放大。還有更多如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正經歷的甚至難纏的遭遇。

已婚的也好,戀愛中的也罷,平常百姓的愛情生活,還有吃瓜羣眾們熱衷的明星的感情世界,都在劇中得到了比較深刻的表現。難逃婚戀中的你我看起來,自是感受良多。特別是複合大師的團隊,一會兒巧計連施,一會兒瘋狂搞笑,讓本就百態人生的情感故事和種種病態,在治癒中歡笑不斷,輕鬆許多。

而全劇在俞白眉和賈乃亮、樑超、王曉晨和代樂樂等一眾創作者間碰撞出的關於愛和歡樂的火花當中,在“分手PK.複合”的一場場“相愛相殺”鬥智鬥勇中,在大格局、多衝突,人設亮眼,情節曲折的苗頭,從開播之初便讓人可見一斑的節奏裏,人們隨着複合大師的腳步和才華,展開了一場治癒之旅。漸漸地,人們會發現,包括複合大師在內的你我,人人都是複合大師,人人都是治癒自己和愛人的良藥,不是嗎?

大師觀後感9

貨幣,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熟悉於她於生活是這樣的接近,陌生於她於生活中的變化莫測。

她在今天人們的心中,彷彿是空氣、是水、是陽光,是陪伴人一生的東西。那麼她到底是什麼呢?地球的生命是45.6億年,人類的生命是250多萬年,她的生命是五千多年。她在米索布達米亞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亞細亞海邊的貝殼裏,她在太平洋島的石頭上,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項鍊裏。她陽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讓自由成為自由, 讓財富成為財富;她冰冷,定義了今天的格局,讓慾望成為慾望,讓戰爭成為戰爭。如果將人類的250萬年壓縮成24小時,那麼她伴隨人類不足三分鐘。人們知道她從哪裏來,但不知道她到哪裏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貨幣!

貨幣的出現,改變了生活的經濟方式,使社會進步。

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貨幣只對有形物品進行丈量定價。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出現過布錢、刀幣、圓錢、五銖錢、通寶、制錢、銀兩、銀元、銅元以及犧牲品類金銀幣、谷帛幣和紙幣,種類繁多,形制多樣,幣材廣泛,堪稱世界貨幣之冠。由於貨幣的出現,加速經濟活動進程,大家不必要為了買米而拉只羊去交換。

説到中國的貨幣,交子在歷史中,是最有歷史地位的。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發行於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鉅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户”。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户,鋪户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捲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兑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分鋪。由於鋪户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後來交子鋪户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真正成為了紙幣。從商業信用憑證到官方法定貨幣,交子在短短數十年間就發生了脱胎換骨的變化,具備了現代紙幣的各種基本要素,將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的歐洲遠遠拋在後面。

貨幣,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愛來有人恨,愛她的便利,恨她的多變。

大師觀後感10

對於豐子愷這個人我以前連姓名都沒怎麼聽説過,一開始放的時候還以為他是某些著作的作者,看過一些才明白,他的確是著作的作者,但他是個畫家。

他真的是個大師。

他的畫工極強。豐子愷16歲時離開家鄉到杭州開始求學之旅,他看作如“父親”一般的老師李叔同評價他説從未見過進步如此快的學生,而在經歷過數年的流離生活之後,與老師相約定要繪製的《護生畫集》更是記錄着百姓的生活,寥寥數筆類似於兒童畫的畫冊將其中的精神傳遍中國,“連文盲也能看懂”。

他用精神凝實了國人。中國,作為一個缺少宗教與信仰的國家,在人民翻身做主之後很容易變為一盤散沙,而豐子愷用他的筆,他的墨,在一頁頁畫紙上烙印着真、善、美。他要用這些去代替宗教信仰所產生的作用,以這樣的精神將億萬國人的意志一環一環相扣在一起,共同以這些精神守護這片大地上的真、善、美。同時,他深深地敬愛着他的老師,也就是已拜入佛門的弘一大師,豐子愷繼承了這位高僧對普世蒼生的態度,這樣的精神,在他的一幅幅畫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得心胸比任何人都要寬廣,更為博大。他是一個美好的人。豐子愷一生都沒有對任何人的仇與怨,他的本願,是以慈愛的胸懷去對待任何一個人,不分身份、民族,但如此一個美好的人的生活卻是飽含着慘痛,他用他的畫,一路記下了的不是人民生活得慘狀,而是一幅幅簡單卻又祥和,但又不時夾雜了一些悲劇之美的作品—--一代大師,懷着慈愛之心,經歷慘痛人世,最終將自己的精神昇華,懷着慈悲之心,盡觀人世炎涼。

他分得清青紅皂白。年輕時的留學日本令他對日本印象深刻,他很看好《源氏物語》,耗盡畢生沉澱,將這本著作譯作了中文。在那時,這麼做的壓力是相當大的,人們還沉浸在被敵國侵略,親友死傷無數的悲痛之中。但他又何嘗沒有經歷過這一切啊!但他身為一個藝術大師,深諳一部著作對中國的精神的崛起所帶來的益處,在眾人鄙凝的目光下,將這部著作現於中國。這種擯棄民族仇恨而客觀看待一件文學藝術品的魄力,豈是兩三讚詞所能比擬的!

“莫言千頃白雲好,下有人間萬斛愁。”不論何時,豐子愷都沒有忘記祖國過去所蒙受過的恥辱,他以他的真善美,反覆繪製着祖國的未來,以美好的明天代替復仇的怒火,作為點燃希望的火種,使中國再度屹立於世界的舞台上。

這才是一代大師。

大師觀後感11

徐瑞林(徐崢飾)正打算結束一天的診療時,發現當日還有一位患者任小妍(莫文蔚飾)在等候着他。陰陽眼是纏繞着任小妍的魔咒,她所説的故事似是而非,但並不能説服自負的心理醫生。診療的過程中,破綻、線索、幕後黑手在記憶深處被挖掘重組。自以為在催眠時,卻陷入更深層的循環中。徐瑞林倒下的那一刻,觀眾才恍然大悟——誰才是真正的“病人”。

這是個講述救贖的故事。一生有很多遺憾和後悔,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記憶,可能會沉澱成心頭利刃上面壓下來的大石塊。

徐瑞林是完美主義者,是一個正常的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災難時慌亂了,求生了,放棄了。他無法原諒自己的那種背叛,是對愛人和摯友無法同生共死奮力一搏的遺憾。從沉下去的汽車裏游出的那刻,他看見明明還有一線生機的愛人手指微動,卻還是毅然地遊了出來。良心、愛心、信心這些準則讓他從自責到自殘。

"不能被原諒”,就是壓在徐瑞林心中的那條詛咒。

原諒,就心理而言是一種對現實的認可,是將擰巴是事情理順。

當現實在記憶中還原,人才能活在一個順理成章的環境裏。這裏的“現實”是被大眾認可的現實,不針對“你永遠活在我的心裏”這種現實。不能接受現實的情況,是人對潛意識的否定。記憶能夠被篡改,意識會發生扭曲。當這些在哪裏出現錯誤的時候,終一瞬,你會突然發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因此,當徐瑞林認識到自己的愛人摯友再也回不來了,他是真的愛他們,他們“會”原諒自己的時候。他尋求救贖的本能,讓自己選擇了相信這一切。糾結愛人和摯友是否會真的原諒徐瑞林的失誤?我們無從問起,真相也永遠沒有真相。這種原諒,並不是徐瑞林尋找到他人的諒解。而是他最終,自己願意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贖的。

看到這一點曙光,才有了本文開頭的第二個答案。在徐、任之間,究竟是誰最開始實施催眠。答案是他們的老師。

徐瑞林的失誤,不僅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這場事故中喪生。求得任小妍的原諒,讓任對其進行治療是成功關鍵的地方。為了在催眠中不被發現,任小妍在最開始就已經被他們的老師實施過一次催眠,一旦觸發到可能泄露此次治療的節點,她就會清醒過來。

鬼片在此劃上句號走向科學人性的康莊大道。

任小妍最後説了這句:沒有人能原諒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諒自己。

確實,你犯了錯,別人不原諒你是本分。

人之所以為人,是在心底給自己保留了一線生機。唯一能原諒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放棄最後的救贖,就是無盡的深淵。

大師觀後感12

雖然本片不是徐崢導演,但身為總製片和男一號的他,給本片帶來了徐崢的風格。

徐崢應該是成天都在研究好萊塢影片,這從他在《泰冏》裏就能看出來。其實做為商業片,好萊塢那一套親情、愛情、友情牌是最穩妥也是最好編劇的,中國導演總是想在一部影片中講很多方面,結果造成每一方面都講得不好,不倫不類、突兀,基本上每一位被稱作大導演的國內導演都出現過此類敗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當然不屑老美那簡單的思維,但也要各位大導們把劇情編圓了再拍吧,再説了,老美還不是能出《搏擊會》、《盜夢》這種片子,誰也不比誰不能編,只是需要機緣而已,逆勢而為事倍功半。徐崢就很明白這個道理,《泰冏》模仿《宿醉》、《預產期》,《催眠大師》借鑑《盜夢》,都獲得了成功,當然前者因是喜劇,所以票房肯定高過後者很多。

《催眠大師》基本能算作禁閉空間的影片,男女主角的對話和回憶將整個故事串聯起來,也許對於習慣看美片的人會覺得此片恐怖有過,懸疑不夠,心理描述過於誇大,但對於國產懸疑片來説,這部片卻可以算作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至少,整個故事編圓滿了,雖然到最後大多數觀眾都猜到了結局,但結局的那一段回憶卻是如此温情,you must love me。愛你的人希望你愛他,但真正愛你的人卻希望你能愛自己,這才是對逝去之人的安慰。

徐崢的演技在此片裏被髮揮到無限大,你都能從大影幕上看出他對演出過程的享受,喜歡糾結於體驗派和表現派的我認為,徐崢的演技已達到兩者合一的境界,也許,之前的內地演員中,也只有葛大爺達到過。

另外,莫文蔚的表演真讓我大敢驚訝,雖然她靠那雙大長腿給加了不少分,但她將那個從陰陽眼的高傲到內心支撐的崩塌,再到由客為主的幹練演繹得非常精彩,而她與駱的愛情也令人唏噓,而徐崢和胡靜這一對就怎麼看怎麼不舒服,這也證明了帥哥靚女的愛情確實有看頭些。

中國電影人是編不出類似《盜夢》和《搏擊會》此類片子的,但《催眠大師》很聰明地避開了一層套一層的嚴密邏輯學,從開始就走恐怖路線的見鬼故事,更容易被國人接受,而後半段非常聰明的筆峯一轉,便輕鬆地解釋了之前的一切,沒有突兀,沒有做作,非常完美。

其實,本片在莫文蔚的夢境中應該再有所擴展,那門後的東西倒底是什麼,我們直到片末也不知道,徐崢在經受內疚折磨的同時,我認為莫也並不好受,畢竟,如果那晚她和他們一起離開,也許便就不會發生那件事情。

大師觀後感13

《分手大師》有着明顯的話劇風格。事實上,俞白眉原創的《分手大師》原本就曾經以話劇的形式多次上演和排練,代樂樂、瞿穎都曾經出演過“葉小春”。現在只不過是鄧超把它搬上了大銀幕,嬌憨的楊冪成了“葉小春”。

但,依舊脱不了話劇的痕跡。雖然鄧超要求楊冪在表演前,千萬不要去看以前的《分手大師》話劇版,但是貼上“鄧氏喜劇”標籤兒,鄧超版的《分手大師》更像是“鄧氏話劇”。而在上映之前,作家陸天明,也就是陸川他爹對《分手大師》的激烈表態,現在想想,似乎更像是一種高明的炒作。至少,他成功把許多人吸引到了電影院裏;起碼,我們要看看《分手大師》究竟是怎麼個“下作卑賤”、“糟蹋國產電影”、“噁心”,以至於陸天明要喊孫儷“你管不管你家鄧超”。好像,的確,這真的是一部“賤兮兮”的電影。賤兮兮的梅遠貴,賤兮兮的唐大師,賤兮兮的老六,賤兮兮的老黑,還有賤兮兮的表演;但不過也正像是鄧超説的那樣,我以前又沒導演過電影,我不賤誰賤,我有資格賤,我以後還要更賤一點;鄧超的粉絲們更忠城,直接喊出了:“鄧超,你越賤,我們越愛你!”所以,這部賤兮兮的電影,你看起來會覺得很輕鬆,因為導演都不怕別人説這是一部賤兮兮的電影,你看起來還有壓力嗎?你也可以以賤兮兮的心態來看這部電影,你就會有一種無底線的賤兮兮的放鬆心態,全場下來纏綿不絕的笑聲證明了這一點。其實,生活已經很累了,有這麼一種可以讓大家放鬆心態的電影,也的確是一種不錯的業餘選擇。生活向左,電影向右,你給她講道理,她給你講江湖;你給她講江湖,她給你講法律,就“醬紫”。皆大歡喜。不過老實説,徐靜蕾、趙薇,甚至是郭天明都導電影了,憑藉鄧超的才華,完全可以走一種叫好又叫做的風格路線;“鄧氏喜劇”這種風格,和他平常的表演反差其實挺大,讓人一時接受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事兒。好歹,他至少帶給了我們生活的的快樂,哪怕是偽裝出來,那兩個小時的時間裏,你也的的確確開懷大笑了。一味的堅貞或搞笑,都是一種病。

《分手大師》貫穿的快樂裏,總還有一種“笑中有淚”的存在。葉小春(楊冪飾演)似乎在負責這種功能,梅遠貴(鄧超飾演)所有圍繞葉小春賤兮兮的舉動,到了最後,也成了一種男女情愛的飆淚表演。記住他的愛,記住他的賤兮兮,記住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在賤兮兮地愛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