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彙編八篇

來源:文萃谷 1.6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彙編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口算除法(第1課時)

教學內容:P1例1、例2

教學要求:會口算簡單的一位數除多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組題

30÷380÷820÷260÷690÷3

6÷38÷86÷26÷63÷3

二、展開

1.例1

(1)提出問題學生嘗試:口算36÷3

①你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直接算。

②想一想:區別在哪裏,有聯繫嗎?

(2)彙報:你是怎樣得出結果的?(板書學生的算式思路)

(3)評價:選擇另外方法計算,通過比較,得出

較簡便。也可以直接這樣想:36÷3=12(強調高位算起)

2.自己編類似的題目,口算説出得數。

3.從學生編題中抽取十位上的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

(1)學生嘗試練習,説各種方法。

(2)歸納方法:

4.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9÷324÷456÷7

90÷3240÷4560÷7

900÷32400÷45600÷7

(2)算算,填填。

40÷2=□90÷3=□70÷7=□80÷4=□

8÷2=□6÷3=□7÷7=□4÷4=□

48÷2=□96÷3=□77÷7=□84÷4=□

5.鞏固

39÷326÷242÷255÷5

88÷893÷348÷476÷4

87÷356÷430÷291÷7

6.光榮題:從自編題中找出一位數除三位數。

693÷3説出口算方法。

三、作業:課堂練習

四、教學後記: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複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使學生在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靈活選擇簡便算法。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39頁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複習指導

1、複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複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3、複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142頁第6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2、完成第142頁第8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頁第7題

第四課時

複習內容

複習空間與圖形

教材第139、140頁7、8、9、10題,第142、143頁9、10、11、12題

  複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能夠根據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正確地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1、做教材139頁第7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2、做教材139頁第8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3、做教材140頁第9題

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寫出答案,並集體交流

4、做教材140頁第10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複習指導

1、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143頁第9、10、12題

 第五課時

  複習內容

  複習簡單的統計

教材第140頁第11題,第143、144頁第13、14題

複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眾數的含義,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40頁第11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二、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三、全課總結(略)

四、作業:教材第144頁第14題的問題。

( 1 )兩個分店銷售額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 3 )二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數學第六冊第115頁的《對稱現象》。

2、説教材編寫意圖

這節課內容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和現實題材,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軸對稱圖形做好準備。

3、説教學目標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主導思想。根據以上分析及課標要求,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的實物或圖片,知道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

能力目標:經歷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對稱現象,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判斷對稱現象。

情感目標: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4、説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難點:認識對稱現象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使學生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的特徵,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為難點。主要將採用“觀察發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説學生

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是他們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及初步認識的簡單圖形,如學生已經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是學習對稱圖形的知識基礎。對稱這一概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還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學生也看見過,對三年級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動心理和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操作進行教學。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觀察發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

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創設問題情境,把教材內容與電教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新知慾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踐等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針對新課程教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首先要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意識,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其次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採取的手段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動手操作,驗證討論,讓學生帶着教師給出的問題邊自學,邊思考,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

3、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和圖形讓學生觀察、操作,既有利於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對對稱圖形的認識。

四、説教學程序

總體思路 :“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訂為“初步感知——實踐驗證——操作應用”努力構建操作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

1)、初步感知

引入: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大家要善於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知識,胡老師就從生活中學會了一個魔術,大家想不想看老師表演一遍?(想)(魔術:印花)

老師把白紙貼在黑板上,用毛筆在紙上畫一幅畫,然後將紙對摺,提問:請同學們猜一猜現在會產生什麼現象?(兩邊一樣的畫)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幅畫,你發現了什麼?(兩邊一樣)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印花”魔術的方式引入新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後讓學生初步瞭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這種特殊現象,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是“兩邊一樣”。

2)、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像這種沿着中間這條條摺痕對摺後,兩邊一樣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下面請同學們隨老師一起去看一看。

(大屏幕展示常見的對稱現象,學生欣賞。)

像我剛才所看到的這些兩邊一樣的現象,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對稱現象。(揭示課題:對稱現象)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觀察大量的現實生活的對稱現象,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生活中存在許多這種對稱現象,通過學生的“看”,引出對稱現象的“兩邊一樣”同時揭示新課。

2、折一折:

請同學觀察老師給帶來的兩隻蝴蝶圖片(一隻對稱的,一隻是殘缺的),它們是不是對稱圖片呢?(一隻是,一隻不是)為什麼?(有一隻是兩邊一樣,有一隻兩邊不一樣)

那麼我們又怎麼知道蝴蝶左右兩邊是不是一樣呢?(沿着中間這條線對摺,看能不能重合)

請同學先説一説沿哪條線分開,蝴蝶兩邊一樣,然後請同學上台動手摺一折。

我們通過對摺,看兩邊能不能重合,能重合的就説明兩邊是一樣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的。

提問:請同學看一看這兩隻蝴蝶,你更喜歡哪一隻?(對稱的哪隻)為什麼?(因為它對稱的)為什麼喜歡對稱的?(因為對稱的很美)

(板書:美)

我們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很美,同學們一定要愛護它們,不要隨意破壞我們美麗的大自然。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為了驗證學生的觀察是否正確,學生剛才通過“看一看”看出對稱現象是兩邊一樣,通過兩隻蝴蝶進行對比來看,然後讓學生通過對摺,看是否能夠重合,從而驗證學生的觀察出“兩邊一樣”的正確性。同時通過兩隻蝴蝶的對比,引出對稱美,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學生要愛護大自然。

3、判一判。

師:我們學過很多的平面圖形,請同學來判斷一下哪些平面圖形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對稱圖形?(出示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等)

請同學上台折一折,看兩邊是不是一樣,能不能重合?

得出: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是對稱的。

(教師將對稱的圖形紙貼在黑板上)

本環節在學生認識了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後,讓學生應用對稱現象的特徵檢查我們生活中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是否是對稱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找一找

同學們知道了怎樣來判斷對稱現象,下面請同學來找一找我們校園裏的對稱現象。

(1)出示校園操場圖

學生觀察,並從中找出對稱現象,並説一説沿哪條線分開兩邊一樣。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圖形或物體都是對稱的,你能找一找嗎?請同學之間相互説一説。

(學生討論,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再請學生説一説。)

(教室兩邊的窗户、坐的凳子、黑板、人的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伸出的雙手等)

師:同學們,伸出你的手,它們是對稱的嗎?你能用我們的手做出一些對稱的動作嗎?

(學生比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如:學小兔、舉雙手、做有趣的舞蹈動作等。)

師:同學們,對稱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同學們剛才所説的對稱現象,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對稱現象?(對稱很美)

本環節是讓學生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現象,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生活中大量存在對稱現象,並讓學生體會到因為對稱美,所以生活中才會有這麼多的對稱現象。

5、做一做。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都是那麼美麗,我們要學會利用對稱,美化我們的生活。下面請同學隨老師一起來動手製作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呢。

(1)畫

先將紙對摺,將一張複寫紙夾於中間,任意在紙上畫一幅畫,請學生猜想打開後會產生什麼現象?(兩幅一樣的畫)

請幾名學生上台動手畫一畫。

(2)剪

先將紙對摺,先用筆畫一些簡易圖形,然後沿邊線剪開,得到一些對稱圖形。(如衣服、花瓶等)

請學生上台剪一剪。

(3)折

學生拿出老師先發的紙,自己動腦折出一些美麗的對稱物體來。

選擇優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並做出評價。本環節設計了“畫”、“剪”、“折”三種簡單的製作對稱圖形或對稱物體的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和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之中,同時又應用於生活。

五、課後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同學們開動腦筋,做出了這麼多美麗的對稱物體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什麼問題?

(我知道了什麼是對稱,我認識了生活中許多的對稱現象)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今天我們不但感受到了對稱美,而且還能創造對稱美。其實呀,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同學們注意去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

1、遵循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

2、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3、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

回到課前引入的話題: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同學們注意去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數學知識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

六、板書設計:

為了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利於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對稱現象

印花

印花

兩邊一樣——美

板書設計主要體現本課的知識重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對稱現象的特徵是兩邊一樣,更着重體現出對稱的美。

  七、全課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紮根與生活,又運用與生活。教學中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實踐,親自體驗,主動探索,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展。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第一關:奇妙的寶塔

1、出示題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觀察與發現:

讓學生觀察前三個算式的因數與他們的結果有什麼特點。

3、運用規律快速説出答案: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迅速説出第四個算式的答案。請學生自己出類似的算式並説出答案。

二、第二關:奇怪的142857

1、出示題目:142857分別乘1、2、3、4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組內計算,並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乘5、6的得數。

三、第三關:神奇的9

1、出示題目:99×99= 999×999= 的得數有什麼特點。

2、小組內計算,並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數。

四、第四關:尋找神祕的數

1、出示題目:

2、小組內計算,並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説明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對常用的質量單位也有初步的瞭解,但是由於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且大部分學生對質量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要想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基於上述情況,本設計關注了下面幾點:

1.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學具,並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動中,獲得有關千克的豐富體驗,從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注重對實踐過程的指導和實踐結果的總結。

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注意實時調控和指導,使學生的實踐更有層次,目的性更強;在每項操作之後都幫助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生成。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盤秤

學生準備

鹽 牛奶 黃豆 回形針 花生米 軍棋 2分硬幣 蘋果 雞蛋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觀察主題圖,找出有關信息。

提問:(1)圖中淘氣和小鳥分別在做什麼?

(2)淘氣和小鳥分別有多重?

(3)誰的體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髮現:淘氣的體重是30千克,小鳥的體重是50克,淘氣比小鳥重。

小結:淘氣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小鳥的體重用“克”作單位,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這兩個質量單位。

⊙探究新知

1.認識秤,學會讀數的方法。

(1)瞭解學生知道的秤。

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標示的淨重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例如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麼辦呢?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麼地方見過?(課件出示各種秤)

請學生説一説在生活中見過的秤,比如學生可能通過看圖,看電視,逛市場見過盤秤、枱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等。

(2)瞭解讀數的方法。

出示盤秤,提問:你知道圓盤上的刻度數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嗎?如果指針指向1,表示托盤上的物品有多重?

學生觀察盤秤上的圓盤,知道一個大格表示1千克。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千克”。

2.動手實踐,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1)稱一稱。

以小組為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質量,知道兩袋鹽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請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把兩袋鹽放在手裏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蘋果,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的質量是1千克,然後用秤來稱一稱,驗證自己的估計。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

預設

生1:2瓶礦泉水大約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約是1千克。

生3:10本數學書大約是1千克。

(5)體會幾千克有多重。

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後用手掂一掂。(蘋果、洗衣液、白菜等課前準備好的物品)

(6)抱一抱。

彙報自己的體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環節,學生依次體會到了1千克、幾千克、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對於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大有益處。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練習。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

教學重點:

掌握除加混合運算中的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誰是你們最親最愛的人?(媽媽)每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媽媽總會陪伴在我們身旁,媽媽那如花的笑臉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三八婦女節剛剛過,你們有沒有送禮物給媽媽啊?(沒有)讓我們也去花店配一束美麗的鮮花送給媽媽,好嗎?

設計意圖:用詩意的語言輕輕撥動學生的心絃,讓濃濃的母愛緩緩地流入學生的心田。帶着對母親的愛,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學生會更主動。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 觀察情境圖,説説圖畫上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教師放手,學生先獨立解答,在小組合作交流,最後指名板書彙報。

引導學生觀察綜合算式,你是怎麼計算的,有什麼規律?

同桌互相説説: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

引導邊看圖邊思考,為什麼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因為必須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 小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價格該怎麼算?

3. 指明讓學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 説一説有減法又有除法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讓我們再看看其它花的價格吧!

指明讀題(2):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錢?

四、課堂總結

思考回報:

1.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該怎麼解決

2. 在一個算式裏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五、佈置作業

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板書設計:

買鮮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錢?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比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學習瞭如何求比值之後安排的一個實踐活動測量樹、旗杆、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都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因此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

量量比比 發現規律

通過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學生懂得什麼叫影長、如何測量影長並體會和發現在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在此基礎上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議議做做 應用規律

這一部分,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交流,整理出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並用此方法,實際測量校園裏的一棵大樹的高和樓房、旗杆的高。當然,如果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是不會得到準確結果。因此必須突出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各種目標物影子長度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索掌握影子長度與目標物實際高度之間的比例關係。

2、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3、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1.播放動畫片《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片段

(故事簡介:一個炎熱的下午,長工們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爺家門外的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巴依大老爺出現了,非常蠻橫地要大家出100個錢買下樹蔭。聰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貪婪的用心,決定將計就計,教訓他一下。於是大夥湊夠了100個錢給了巴依,巴依心滿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圓圓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潔的月光照在大樹上,大樹長長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爺的院子裏和屋頂上。長工們在阿凡提的帶領下,湧進巴依的家裏,有的還爬上了房頂。巴依嚇壞了,急忙趕大夥出去。這時,阿凡提説:樹蔭是我們花錢買下來的。樹蔭移到哪裏,我們就跟到哪裏。你要想讓我們出去,就得給錢。巴依大老爺只好認輸求饒,不僅退還了100個錢,還答應再也不阻撓大夥在樹蔭下乘涼了。)

師:故事看完了,你們覺得阿凡提怎麼樣?

生:聰明機智,敢於同巴依大老爺作鬥爭,為窮人謀幸福

師:可是,故事並沒有結束。巴依大老爺不甘心就此認輸,一直在尋找着報復的機會。過了幾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門,巴依便帶着幾個打手來到了樹下,把乘涼的長工們攆到一邊,然後命令打手們把大樹砍倒。附近只有這麼一棵大樹,枝葉茂密,正是長工們避暑的唯一去處。長工們紛紛懇求巴依大老爺不要砍樹,這下正中了他的詭計。只見巴依眼珠一轉,奸笑了兩聲説:不砍樹也行。只要你們哪個人能説出這棵大樹有多高,條件是不準爬上樹去量。不然的話,你們還是湊足100個錢再來這兒乘涼吧!長工們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裏很着急,大家多麼希望此時阿凡提能出現在這兒呀!

[評:用《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故事引出課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趣味性。筆者認為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學。]

二、找尋規律,巧解難題

師:聰明的同學們,你們願不願意開動腦筋,給大夥出個點子,幫助長工們粉碎巴依大老爺的詭計呢?

1、積極思考,各抒己見。

①學生分組討論,指名發言。

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爺不注意時偷偷爬上樹,放下一根和大樹一樣高的繩子,量量繩子有多長,大樹就有多高;

生:可以把幾根竹竿綁成一根長竹竿,豎在大樹旁,如果和大樹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長度就行了;

生:利用影子。在太陽照射時,當我們的影子與我們的身高相同,説明大樹的影子也與大樹的高度相同,馬上測量大樹的影子。

生:趕快派人去找阿凡提

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張大樹和一樣東西的照片,看看大樹的高度相當於這樣東西的幾倍,然後量出這樣東西的高度,大樹的高度就是它的幾倍。

生:在氫氣球下扎一根很長的塑料繩,把氫氣球放上天,當它與大樹同樣高度時,量出塑料繩的長度。

[評:這一環節中雖然有的同學出的點子並不符合巴依老爺的要求,有的點子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結果也不甚精確,但卻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積極大膽地動腦、動口、動手的慾望,不但維持了學生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更是較好地滲透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仔細觀察,找尋規律。

①剛才老師聽到有一個同學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個事件其實就是因樹蔭(也就是樹的影子)而起,我們看看,能不能想個辦法,還從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樹的高度呢?

②(課件出示)一幅畫面:父子倆迎着夕陽,走在人行道上,身後投下一長一短兩條影子。

師:觀察一下,你發現什麼?

生:父親個子高,影子就長;兒子個子矮,影子就短

③課前老師也讓同學們測量了長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長度,並將測量的結果填在了這張表格(P78表格)上。請你講一下自己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各組彙報本組的測量數據,可能各不相同。)

師:為什麼同樣長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長卻不同呢?

説明:因為各組測量的時間(比如説有的同學是上午量的,有的則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點可能不同,所以同樣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長也在發生變化。

④觀察。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測得的三組數據,哪個同學能説一説影子長度與實際高度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⑤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得到:在同一時間,物體實際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長。並通過嘗試計算,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評:在學生己有學習和生活經驗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和學習數學,真正體現了現代素質教育的思想。]

3.利用規律,巧解難題。

①師:同學們已經發現了影長與物體高度之間的關係,怎樣利用這個關係幫助長工們解決難題呢?

②學生討論,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逐步演示下面過程:

在大樹旁垂直豎一根1米長的竹竿,同時量得竹竿的影長為0。5米,大樹的影長為2。8米。根據以上數據,請學生分組算出大樹的高度是多少米。看看哪組同學用的方法最多?

③各組同學彙報本組的解題方法與思路。

方法一:因為竹竿長度是其影長的2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其影長的2倍。

列式為:2。8(10。5)

方法二:因為竹竿影長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樹影長也是其高度的1/2。

列式為:2。8(0。5l)

方法三:因為大樹影長是竹竿影長的5。6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

列式為:1(2。80。5)

方法四:因為竹竿影長是大樹影長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樹高度的5/28。

列式為:l(0。52。8)

方法五:

[評: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合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繼續探索,深入實踐

1.師:同學們真的動了腦筋,連阿凡提都表揚我們了,看:

(課件出示)阿凡提衝着大家一豎大拇指説:六(*)班的同學,亞克西!。

師:看到巴依耷拉着腦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學們高興們?

是啊,我們用智慧幫助長工們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陰謀,的確值得的高興。

2.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場上任選一個目標物,如旗杆、籃球架等,測量出它的影長,算出它的實際高度來。

準備工作:

①小組為單位,開始分工

②在實際測算過程中思考:有沒有更巧妙的測量方法?

3.實地測量、記錄、計算

4.情況反饋活動總結

各小組彙報測量及計算結果允許有小小的誤差,若出入較大,幫助查找錯誤原因並現場糾正。

[評:新課標指出,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本節課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融為一體。]

四、激勵評價,問題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活動和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你是怎樣知識的?你學得開心嗎?

回家後,選擇你喜歡的、個頭巨大的物體,測量並計算出它的高度。

[評:課堂總結不但關注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還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對學生的一生髮展有奠基意義的數學才是有價值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和比較的過程,學會辨認對稱圖形。

2、經歷多種感官多種形式的參與,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能找出對稱軸。

3、經歷剪、拼、畫,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對稱圖形的特點。

教學準備:練習紙、圖形紙、剪刀、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優美的草地上有許多蝴蝶。

2、你覺得這幅畫怎麼樣?蝴蝶怎樣的?

3、我們今天要從數學的角度來研究它!(課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來,又展開)

二、認識對稱圖形

1、老師帶了很多圖形,看看有哪些圖形。

2、拼一拼。從上面的圖形中,你能不能選兩個拼成下面的圖形呢?

A、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B、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這些圖形外,你們還能不能拼成同類型的其它圖形?

D、學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對不對,我們先來看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

生:一樣;對摺會重合……

4、看看我們同學拼出的圖形,有沒有不是同一類的?(驗證)

5、得出名稱

像這樣的圖形,讓我們給他取個名字。(對稱圖形)

對稱圖形有什麼特點?

6、聯繫生活找找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製作對稱圖形

師: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真多。現在我們就來製作一個對稱圖形。我們要製作一棵小松樹,有什麼好辦法?

生:畫一畫(怎麼畫?)畫半棵/直接剪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展示學生作品,你是怎樣剪的?

只有這樣剪,左右才是對稱的,我們就把這條摺痕叫做對稱軸,對稱軸的左面和右面形狀是一樣的。(課件展示對稱軸)

你能畫出這條對稱軸嗎?

四、判斷對稱圖形,畫對稱軸

1、仔細觀察,判斷這些圖案是不是對稱圖形。説一説驗證的方法。

2、畫出對稱圖形的的對稱軸。

3、畫正方形和圓的對稱軸(機動)

五、多種形式,自主聯繫

1、上面的圖形對摺後會是下面的那一個,用線連一連。

2、上面的圖形展開後是下面的那一個,用線連一連。

3、臉譜欣賞。(出示一半,讓學生想象完整的臉譜,再呈現)

六、課外延伸,豐富知識。

對稱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廣泛的應用。我們一數學百花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