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六篇

來源:文萃谷 1.3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六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複習人民幣的面值、單位,掌握化聚,在“付錢”與“找錢”的過程中能初步應用。

2.與生活實際相聯繫,使學生能夠認標價籤,如:“1.50”、“5.00”、“0.50”等。

3.在活動過程中,自然滲透估算意識,並使學生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指導思想:

本活動通過學生自辦商場,並親身扮演營業員和顧客,在實踐過程中,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的緊密聯繫,增進對數學的瞭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並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適用年級:一年級

活動前的準備:

讓扮演營業員的學生從校辦商店裏借來一些商品,瞭解價格,並做好記錄,便於活動後如數歸還。

為每件商品做好標價籤。

在活動室佈置好商場。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人民幣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運用這些知識,到商場裏去買東西,好嗎?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人“商場”(活動室)。

讓營業員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二、知識積累,認識標價籤

1.在買東西之前,我們可以先逛一逛商場。在逛商場之前,你想了解些什麼?

學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教師根據情況作適當介紹。

2.營業員向同學們介紹各種標價籤的認識方法,如整元的是:5.00;幾元幾角的是:1.50;整角的是:0.50,等。

3.練習:

老師也有幾張標價籤,看看你們認識嗎?

橡 皮0.80

文具盒

4.80

圓珠筆2.00

三、瞭解行情,滲透數學思想

l.準備逛商場。(滲透估算思想)

逛商場的時候,可以通過看標價籤,先了解價錢,再估計一下你的錢夠不夠買?夠買幾樣?

2.填表。(滲透統計的思想)

我們還可以把商品的價格記錄在表格中,通過算一算,看看自己要花多少錢?再看看,剛才你的估計對不對?

教師示範填表。

(附表,課前印好發下):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比和比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義及性質,會化簡比和求比值,會解比例。

2.經歷比和比例的複習,體驗對比、歸納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歸納整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簡比等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複習導入】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識?

學生逐一説出一些知識後,教師揭示課題。

  【歸納整理】

1.複習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出示表格,通過提問進行填空。

引導提問:

什麼叫做比?舉例説明。各部分名稱是什麼?

什麼叫做比的基本性質?舉例説明。

什麼叫做比例?舉例説明。各部分名稱是什麼?

什麼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舉例説明。

(1)組織學生議一議,並相互交流。

(2)指名學生彙報,彙報時注意舉例説明,並進行集體評議。

(3)學生彙報後,教師板書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麼用處?

指名學生回答。

練習:解比例:

一人板演,其餘做在草稿本上。

2.複習比、分數、除法的關係。

提問:比和分數有什麼關係?

比和除法有什麼關係?

出示表格:

比、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組織學生認真填寫表格,並議一議,相互交流。

用投影儀彙報學生的完成情況,並進行集體評議。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

教師舉例:5∶6==()÷()

由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做在練習本上。

3.複習求比值和化簡比。

出示習題:化簡下面各比並求比值。

請四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做完後集體訂正,請同學們説一説求比值與化簡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簡比與求比值的不同之處

(1)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填寫表格。

(2)學生互相議一議,互相交流。

(3)指名説一説,並進行集體評議。

教師板書:

4.複習比例尺。

(1)什麼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後,教師板書:=比例尺

(2)説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體意義。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1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

組織學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指名説。(多點一些基礎較差的人説)

(3)鞏固練習。

①求比例尺。

一條綠化帶長350m,在平面圖上用7cm的線段表示。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求實際距離。

在比例尺是的地圖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離是5cm。求AB兩地的實際距離。

學生獨立作業後再集體訂正。

答案:①1∶5000②400km。

  【課堂作業】

教材85頁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獨立作業,然後再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了吧。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同桌之間相互説一説。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假如沿着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規範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着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裏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説明

本節課複習的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知識,注意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複習課的數學課堂鮮活而精彩。

1.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絡。

複習整理重在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並梳理成知識網絡,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由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點眾多,各概念之間的聯繫十分緊密,學生容易混淆,因此嘗試讓學生回憶相關知識點,列出複習綱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別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表面積和體積的意義等知識進行整理,建構知識網絡,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注重知識間的融會貫通。

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要將長方體和正方體所有的知識點一一進行練習,那麼顯然題型過多,題量過大,不利於知識間的比較。因此,本節課在練習時利用“魚缸”這個素材,把一個個知識點系統地貫穿起來,讓學生圍繞“魚缸”這一情境提出相關的問題,並加以解決。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貫通,還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直接引入,回顧知識

1.直接揭示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及確定位置的複習。

2.整理知識點。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關於長方體、正方體及確定位置的相關知識點。

②概括出各知識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儘量做到簡潔明瞭,便於記憶。(提示:可以用圖表法、樹形圖法或列舉法表示)

(2)小組交流,要求:組長和組員相互介紹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識點。比較一下誰整理得簡潔明瞭,便於記憶。

(3)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投影展示)

長方體和正方體

確定位置必備的要素:確定觀測點和方向,同時還要量出距離和角度。

設計意圖:複習本節課的重要目的是知識的綜合化,因此,複習時要注意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並構建知識網絡。

⊙歸納整理,系統複習

1.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怎樣整理才能讓人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異同與聯繫呢?

(1)學生小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構建知識網絡。

(1)關於表面積、體積和容積,你都知道些什麼?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嗎?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

(2)學生獨立整理。

(3)展示交流,構建知識網絡。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整體感知

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分散在一至六年級,本課是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通過整理和複習,進一步認請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的本質,在複習中把知識條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較完整知識結構。

由於本課涉及的意義和法則的內容均是舊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力戒重複舊知,而把重點應放在知識整理,運用歸類,比較等方法,達到最佳效果,難點是對四則運算法則本質特點的高度概括。

針對本課意義、法則、文字,表述內容較多,整理和複習時要多學一些典型實例,通過具體實例來整理複習意義和法則,既能減輕不必要的思維難度,又能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環境中探索知識的奧祕。

另外,整理複習課不同於其它新授課的課堂結構,往往是複習和整理渾然一體,在複習的同時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學內容:教材P90、91、92,練習二十16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

2。歸納整理整數、小數、分數計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律。

3。總結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4。總結驗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能力,比較異同能力,形成知識結構能力。

2。運用法則熟練、靈活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認識事物本質。

教學重點:

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整理四則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對四則計算算理本質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幻燈片。

教學步驟

一、複習舊知識,歸納知識結構

1。四則運算的意義。

(1)舉例説明四則運算的意義

根據下面算式,説一説它們表示的四則運算意義:

[用具體實例説明四則意義,不僅避免死記硬背,而且還能喚起學生記憶,使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2)觀察表格。

請同學觀察課本90頁表格,看一看,整數、小數、分數的哪則意義相同?哪則意義有擴展?學生回答。

(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意義相同,減法意義相同,除法意義相同,只有乘法意義在小數和分數中有所擴展)

(3)你能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則意義之間的關係嗎?

  學生表示為:

[通過看錶格,指出知識的異同點,通過畫圖式,弄清知識間相互聯繫,從而使學生對同一層面的相關知識,有了更深的縱向認識,弄清了橫向關係,形成了知識網絡。]

2。四則運算的法則。

(1)加法和減法的法則。

①出示三道題,請分析錯誤原因並改正。

學生回答,它們的錯誤分別是:數位沒有對齊,小數點沒有對齊,沒有通分。

②三條法則分別是怎樣要求的?(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分母相同時才能直接相加減)。

三條法則的要求反映了一條什麼樣的共同的規律?能用一句話概括嗎?(相同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或相減。)

[學生進入高年級,要不斷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的辯證思維能力,不斷加以總結和概括,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①出示兩道題:

對照上面兩題,口述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再把上面兩道題改編成小數乘除法計算:1。422。3、4。1821。23讓學生在整數計算的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②通過上面計算,你發現小數乘法和除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後,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有什麼不同,(小數乘、除法還要在計算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説一説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分數乘法和除法比較又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相似點是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不同點是分數除法轉化後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數。)

3。口算

(1)計算後説一説各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寫)

37。51。03 (積是三位小數)

8。70。3 (商是整數)

3。1315 (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要除到小數點後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總結口算中容易出錯的情況,有利於提高口算正確率]

(2)完成課本92頁的口算,教師用秒錶計時。

4。法則中的特殊情況。

(1)先把結果填在課本92頁上。

(2)請同學們根據a與0的運算,a與1的運算和a與a的運算分類。學生分類後如下:

第一組:a+0=a a—0=a a0=0 0a=0

第三組:a—a=0 aa=1

5。驗算。

(1)根據四則運算的關係,完成課本92頁的等式。

(2)根據這些關係,説一説對加、減法或乘、除法的計算進行驗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完成課本92頁的做一做第2題。

二、綜合練習

1。練習二十第一題。讓學生説出計算根據,複習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性質。

2。課本95頁第二題。讓學生總結一個非零的數乘以比1小的數或比1大的數後積的變化規律。

3。課本95頁第三題。讓學生口述出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除以一個分數,再轉化成乘以一個整數的口算過程。

4。課本95頁第五題。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進行了整理和複習,總結了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及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細心、認真,養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四、課堂作業課本95頁第四、六兩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説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徵,那麼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一)指導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裏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餘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裏.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並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彙報實驗結果(課件演示:圓錐體的體積1、2、3、4、5)

①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②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③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髮現:

圓柱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

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

V=1/3Sh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二)教學例1

1、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

3、思考: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

(1)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4、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釐米,高是8釐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從兩個方面談: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應用)

四、隨堂練習

1、求下面各圓錐的體積.

(1)底面面積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徑是4釐米,高是21釐米.

(3)底面直徑是6分米,高是6分米.

【板書設計】

圓柱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