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上冊試題及參考答案

來源:文萃谷 3.67K

高二的歷史考試不僅考察對基本史實的記憶,還要設涉及分析相應的史實問題,對此,我們的學生必須要加強試題的訓練,學會運用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月考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二歷史上冊試題及參考答案
  高二歷史月考試題

一、選澤題(2*25)

1. “父前行,子踵後。路遇長者,斂足拱手。尊長在前,不可口唾。”這是在敦煌發現的唐宋時期少兒啟蒙讀物中的句子,它反映當時 的教育

A.鼓勵兒童活潑機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學相長 D.注重儒家倫理道德

2、關於中國畫,現代畫家潘天壽先生説過,“水墨濃濕得體,黑白相用,乾濕相成,則百色駢湊,雖無色,勝於有色矣;無色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與該創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3、2010年9月30日 《南方日報》刊文稱:“如何給這些孩子(外來務工子女)一張安穩的書桌,讓他們像城市的孩子一樣接受義務教育,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課題。”其實中國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並提出瞭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或主張,這就是 (  )

A.有教無類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存天理,滅人慾 D.經世致用

4、漢武帝採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裏的“儒術”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學 B.正統的孔孟學説

C.糅合了道家、陰陽家等學説的儒學 D.儒家學説與權術

5、《春秋繁露》中寫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應天制禮作樂之異,人心之動也,二者離而複合,所為一也。”該主張的主要目的是

A.藉助天意來宣揚大一統和加強君權 B.為三綱五常學説提供理論基礎

C.鞏固儒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D.將哲理引入儒學促使其思辨化

6、錢穆説:“從漢代起,我們可以説中國歷史上的政府,既非貴族政府,也非軍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個‘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條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黃老之學被推崇

C.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D.程朱理學的盛行

7、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指出:“理學並不僅僅是對前秦和兩漢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它部分是對傳統的重新發展,部分是全新的創 造。”“全新的創造”是指(  )

A.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學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學發展形成新的理論體系

C.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並且凸顯人性的尊嚴

D.強化了儒家綱常倫理道德並藉此維護封建專制統治

8、.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提出,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黃宗羲則説:“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為萬民,非為一姓也。”這兩種思想

A.都具有批判君主專制的意義 B.都曾被奉為官方學説

C.都反映了經世致用的學風 D.都提倡為民請命的責任擔當

9、有人説:“古代西方什麼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國什麼都不禁,獨獨禁人的本能。”假 如你同意他的觀點,那麼你的論據是

A.人文主義 民貴君輕 B.因信稱義 天人感應

C.人文主義 “存天理,滅人慾” D.因信稱義 致良知

10、.黃宗羲是浙東學派的創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對黃宗羲思想的評述,正確的有(  )

①猛烈批判君主專制,促進明清之際思想活躍 ②矛頭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啟蒙色彩 ③衝擊了儒學的正統 地位,同時又發展了儒家思想 ④雖未能從根本上動搖儒學統治地位,但成為近代進步思想先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君權神授”,黃宗羲認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對此,以下説法正確的是

A.孟子、黃宗羲都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

B.三種主張都與當時的社會狀況密切相關

C.三種主張都遭到當時統治集團的輕視

D.三種主張都反映了社會轉型時期的劇變

12、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德斯寫道:“德行/住在難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這人性之巔。”下列觀點與該句最為契合的是

A.“人是萬物的尺度” B.社會秩序建立在約定上

C.“美德即知識” D.信奉聖經,獻身上帝

13、智者學派是公元前5~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教師的統稱 。他們以雅典為中心,周遊希臘各地,對青年進行修辭、論辯和演説等知識技能的訓練,教授參政治國、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由此可見,當時的希臘( )

A.諸侯割據,城邦民主制發達 B.社會劇變,政治派別眾多

C.思想民主,人文色彩濃厚 D.中央集權,重視思想統一

14、文藝復興時期,眾多的文藝作品大都描繪了修士和修女們在野宴中縱情聲色的情景。這些作品在當時的主要目的是:

A.宣揚了對現世生活的追求 B.宣揚了理性主義

C.旨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   D.成為革新文藝創作的主流

15、(2015•四川省成都市二診•10)有人説意大利是“近代歐洲的兒子中的長子”,能為其提供依據的是,意大利( )

①是近代人文主義的發源地 ②是地理大發現的開拓者

③是代議制民主的誕生地 ④是近代經濟因素的出現地

A.①⑦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馬丁•路德主張每個基督教徒都有權讀《聖經》和理解《聖經》,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主張在當時的效果是

A.將人們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

B.從神學的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

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羅馬教皇實現了權力上的平等

17、 “信徒和上帝,猶如兩個相愛的戀人,他們之間不需要第三者。”此話最有可能出自

A.薄伽丘 B.莎士比亞 C.馬丁•路德 D.康德

18、當代史學家西斯•馬丁在《思想的進步史》中説,與文藝復興運動相比,啟蒙運動在許多方面都有明顯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現在 (  )

①以“理性”為核心 ②抨擊教會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權學説 ④將鬥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 啟蒙思想家康德説:“啟蒙運動這樣一件大好事,它必定會把人類從其統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擴張計劃之下拯救出來……隨之而來的啟蒙了的人們對於自己已經充分理解到的好處所不可避免地要採取的'一種衷心的同情,就必定會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來,並且甚至於會對他們的政體原則 發生影響的。”這一言論説明

A.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B.思想的啟蒙是政治變革的前奏

C.啟 蒙思想必定動搖君主專制統治 D.啟蒙思想是社會變革的主要條件

20、盧梭説:“設計一種人類的集合體,以用集體力量來保障每一個加盟的個體和他的財產。在這一集體中,個體雖然和整體聯繫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聽從自己的意志。”這一材料表明他主張

A.國家權力應相互制約與平衡 B.人不應視他人為自己的工具

C.實行資產階級的開明君主制 D.利用社會契約保障人民權利

21.將粘土上刻成一個個單字,燒硬後用於排版印刷。印完 一版,單字可以卸下以備再用。此項技術最早記載於

A. 《史通》 B. 《農政全書》 C. 《農書》 D. 《夢溪筆談》

22、 四大發明中,歷史最久遠的是( )

A、造紙術 B、印刷術 C、指南針 D、 火藥

23、四位學生在做研究性學習時,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西方歷史影響為題,各命制了一個小題,你覺得適宜的是 ( )

①大漢的文明傳承——紙改變了西歐的文化進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針③火藥——蕩平歐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鋭利武器 ④印刷術——古希臘的智者運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4、 培根説:“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面貌和狀態:第一種在文化方面,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培根所説的第一種東西是我國古代的( )

A.印刷術 B.造紙術 C.古典文化 D.儒家學説

25、 “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能夠印證此話的是

A.二府三司、火藥、交子 B.交子、指南針、活字印刷術

C.火藥、理學、通判 D.造紙術、理學、指南針

二、材料題

26.閲讀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董仲舒對儒家思想作了發揮,他宣揚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兒子,即天子,代表天統治人民。因此,全國人民都要服從皇帝的統治,諸侯王也要聽命於皇帝。這叫做“大一統”。

材料二

請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麼?(2分)

(2)材料二圖一中所指“五經”的具體內容是什麼?(5分)

(3)綜合分析材料二中兩幅圖所反映出的漢代教育的歷史信息。(2分)

(4)材料 一和材料二是什麼關係?(2分)

27.閲讀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 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提出了相當接近民主制度的設計,以為君民之間,不是主從尊卑,政府是為民而設。地方發展,猶如諸侯,有相當的自主權。學校是議政的場合,其所議定,由地方長吏付之實行。這一構思,儼然是代議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許倬雲《歷史大脈絡》

材料二 民主與科學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統治而成長起來的;在中國為揭露明朝的極端皇權政治曾經活躍起來,但不像西方由文藝復興、啟蒙思想一直髮展下來,而在清朝以強悍的少數民族統治而停滯了。直到鴉片戰爭後,在強敵壓境的資本主義刺激下才開展起來。

——《陳旭麓學術文存》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際中國思想發展的時代特色(2分),指出該現象出現的根源。(2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西思想發展的不同之處(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12分)

28.閲讀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你們不能只追求榮 譽和享樂,要知道,知識才是美德。你們不能只注意金錢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們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財產,而首先要改善你們的心靈。金錢不能買到美德,美德卻能產生一切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我的教義。

——蘇格拉底

材料二 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陽明《傳習錄》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格拉底演講的背景。(2分)

(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蘇格拉底和王陽明思想的異同點。(6分)

29.閲讀材料(13分)

材料一 歐洲文藝復興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鄉在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決非偶然,它們顯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與制度的變遷》

材料二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和藝術家發現有可能用多種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學同基督教信念、對人的信任和對上帝的信任結合起來,或者至少互相容納起來。彼得•蓋伊在《啟蒙運動》一書中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説是很少見的……神聖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築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

——阿倫•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材料三 啟蒙運動時期體現出一個顯著的特徵:人們熱切地從各個層面來審視宗教信仰。雖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擊,抨擊者本身卻潛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學……人們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礎,運用啟蒙運動的基本方法和觀念來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學者充分運用理性、比較分析和歷史研究的方法……確實,18世紀下半葉,法國啟蒙運動開啟了使法國社會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運動,但他們對待宗教 的態度只是啟蒙人士所持的多種宗教觀中的一種。啟蒙運動的一個特點是強烈地要求實行宗教寬容。

——摘編自彼得•賴爾等編《啟蒙運動百科全書》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分別是什麼? (6分)

(2)根據材料二、三,分別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和18世紀的啟蒙學者對待宗教的態度。(7分)

  高二歷史月考試題答案

一、單選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A C A C B D C C B C C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B B D D C A A B

二、材料題

26.(11分)

(1)宣揚“君權神授”,實行“大一統”。(2分)

(2)《詩》《書》《禮》《易》《春秋》。(5分)

(3)漢武帝以儒家“五經”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使教育為儒家所壟斷。(2分)

(4)材料二是為實現材料一的“大一統”而在文化教育方面採取的文化專制政策。(2分)

27.(18分)

(1)特色:反對君主專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2分)

根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2分)

(2)不同:中國:走向停滯;西方:不斷髮展。(2分,回答中西思想主張具體差別不得分)

中國原因:經濟上,中國自然經濟形態的穩定性和保守性,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政治上,君主專制統治空前強化,扼殺了新生政治力量的成長;思想上,僵化、封閉的思想文化體制,排斥了非正統的思想文化。(6分)

西方原因: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不斷髮展,奠定了近代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政治上,民主政體由英國擴展到歐美主要國家,提供了思想文化發展的政治保障;思想文化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不斷推動着近代思想文化的發展。(6分)

28.(8分)

(1)背景:雅典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希望重建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城邦制度。(2分)

(2)相同點:都強調人的道德修養,教導人們求“善”。(2分)

不同點: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道德行為應以知識為基礎。王陽明認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人心中。(4分)

29.(13分)

(1)社會歷史條件:意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古典文化遺存豐厚;德意志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羅馬教廷的精神控制與經濟掠奪;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典型的君主專制激發了資產階級的強烈反抗。(6分)

(2)文藝復興時期:反對神學對人的束縛,利用基督教;將古典思想、哲學與基督教相結合;宗教是作品的主題(或作品中有很多宗教內容)。(4分,任答兩點即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