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前四句賞析

來源:文萃谷 1.58W

導語:《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將進酒前四句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將進酒前四句賞析

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願醒/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前四句賞析

《將進酒》題意為請人飲酒,本為漢代樂府鐃歌十八首中的一首。關於此題郭茂倩曾解釋説:“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樂府詩集》卷十八)李白寫作樂府古題時一般要顧及此題古義及題材傳統,此詩也是如此。從表面上看這首詩確是寫“飲酒放歌”的,但其中熔鑄了詩人自己的感情,成為十分鮮明地表現詩人個性特點的著名詩篇,一千多年來為世人所傳誦。

開篇四句是兩組排比句,以“君不見”開端,彷彿天風海雨迎面撲來,鬱積在詩人胸中的激情噴薄而出,用以抒發他因飛光流馳,時不我與所引起的無窮悲慨。詩人以奔騰咆哮的黃河起興。“黃河之水天上來”,似乎黃河還不夠宏偉,而須想象它從天而下,極言河水落差之大,用以形容黃河流速之疾及其不可阻擋的氣勢,並令人想到一去不復返的時間。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時間流馳,如“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但沒有任何詩句有此宏偉氣魄。然後點出“高堂明鏡悲白髮”,看來“明鏡”亦有情,它以青春為喜,以遲暮為悲。“朝如青絲暮成雪”,用此以形容人生的短暫,把人生之可悲形容到極端。這種悲哀是強烈的,但並不給人以衰颯之感,因為悲慨的抒發是以黃河從發源到入海這個上天下地無限廣闊的空間作為背景的,它給讀者的藝術感受首先是豪邁奔放的氣勢,在這種不同凡響的自然形象襯托下,悲哀只能是巨人的悲哀,與“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之類的傷感和歎息迥然異趣。

流光飛馳,華年易逝,古往今來的敏感詩人無不有此感喟。詩人屈原因為日月流逝而想到“恐脩名不立”,而李白似乎要頹放一些,“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説得直率而斬截,表示自己要在感官享受中打發時日。其實此二句只是快意一時的豪語。這正如《古詩十九首》中的“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在歧路,坎坷常苦辛”是沉淪下僚者所發出的憤激語一樣,這鼓吹享樂的豪語也是憤激語。詩人何嘗“得意”?達官顯宦志得意滿之時是不必大談“人生得意”的,李白之所以揀起這個話頭,正因為他處在失意之中。所謂“得意”,乃是幾個老友相逢,互相傾訴衷腸,縱酒狂歌,大發牢騷而已.這正是詩人百無聊賴心境的反映。“須盡歡”指要盡情享受此短暫的歡樂,也就是這次飲宴要一醉方休。“莫使”句是用雙重否定句代替直陳,以表現勸酒時的熱烈。當此良辰美景,賢主嘉賓齊會之時不舉杯痛飲還等待什麼呢?於是可以想見賓主舉杯,笑語騰喧的熱烈場面。宴會上詩人可能揭露他在長安目睹的統治者種種醜態,也許暢談山中煙霞,嚮往求道歸隱……突然筆鋒一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高談闊論,狂歌縱酒原是為了平息自己內心難以壓抑的痛苦,取得暫時的麻醉,但內心的隱痛,酒酣耳熱之時,卻最易湧上心頭。他想到自己所受的冷淡和欺騙,想到統治者對自己嘲弄與輕視,難道自己真是永遠失敗了嗎?不,詩人不會承認這一點,他自信而又自豪地唱出了這氣勢磅礴的詩句。這兩句詩表現了詩

人對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屢遭失敗之後不肯屈服的倔強性格。它不僅是時代的最強音,對後世人們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千金散盡”還表現出詩人重情誼、輕金錢的風格。李白“曩者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千金又算什麼呢?當然,詩人相信千金復來,不是夢想“青蚨飛來,眉眼莞爾”,而是相信自己的價值。金錢是身外之物,但它可以換得眼前的歡樂,而可以快意當前的,則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詩句又是李白獨有的豪邁風格。須知唐代宴會上一般不用整羊整牛,李白這樣寫,意在顯示豪邁的氣概。“三百杯”也是竭力誇張飲酒之多。不過,在唐代一般喝的是米酒,酒精濃度很低,這也是不可不知的。以上是第一段,從感慨人生短暫寫到宴飲的歡樂。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詩人興致越來越高,他不僅自己開懷暢飲,而且也竭力勸友人。由於酒興高漲,心中興奮,於是詩的句式縮短了,節奏加快了。這幾句雖僅寫詩人勸酒,但宴會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的情景宛若目前。

飲酒已達高潮,自然轉到放歌。“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唐代宴會上的吟詩放歌,很為普遍。杜甫在戰亂中回到羌村,在與鄰居父老飲宴時還説:“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何況在浪漫風氣很盛的天寶初年呢?“傾耳聽”以下是詩中之詩。“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鐘鼓”,代表音樂,古代貴族宴會時須奏樂。“饌玉”,指精美的食品。“不足貴”,不值得羨慕。這裏再次表明詩人期於用世不是“汲汲於富貴”,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當這些不能實現時,他只能“但願長醉不用醒”了。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中醜惡現象的厭惡,也反映了詩人在理想不能實現時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後無路可以走”(魯迅語)李白在當時是少數清醒者之一,他對現實的問題及危機都有一定的認識,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杜甫在懷念李白的詩中説“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韜晦於醉鄉不就是一種佯狂嗎?“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悲憤語,而“聖賢”往往寂寞於生前也是嚴酷的歷史事實。“寂寞”指不為時人所理解,杜甫在《夢李白》中説:“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李白在當時雖為許多人傾慕,真正理解他的卻很少,以致後來弄到“世人皆欲殺”的地步,這怎麼不使他嚮慕那些在醉鄉得以全身留名的古代“飲者”呢?詩人對“飲者”的讚頌也是對黑暗現實的抗議,因為現實社會已經不能容納任何清醒的人了!從“岑夫子”到此為第二段,這段從飲宴的歡樂寫到詩人對現實的感受,感情由高昂歡快轉向憤慨悲涼。“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詩人由歌詠“飲者”聯想到陳王曹植,這位風流倜儻、年少多才的貴公子兼詩人使李白感情為之一振。他選擇了曹植與遊俠少年行獵歸來歡宴於平樂的場面來描寫這位翩翩公子的風采。此典出自曹植《名都篇》,詩中描寫了遊俠少年(包括曹植自己)如何被服鮮麗,如何以不凡的身手走馬射獵,最後,他們“歸來宴平樂,美酒壯鬥十千。”曹植用這快意一時的宴樂來平息他因受到猜忌“懷抱利器無所施”所產生的痛苦與憤懣。李白用曹植一擲千金買酒取醉的豪情來安慰自己,感到自己和他有相通之處。可是,“主人為何言少錢”,在舉座歡宴時“主人”提出“少錢”似乎有些煞風景,這一跌宕正好為詩人抒寫自己的豪情“蓄勢”,於是迸出“徑須沽取對君酌”,反客為主,不必考慮什麼錢,把酒打來,先喝個痛快再説。“主人”二句使得李白天真直率近於狂的風格躍然

紙上。當然,詩人也不是慷他人之慨,他緊接着説:“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喚美酒。”“五花馬”指馬之色作五色花紋的駿馬。“千金裘”,價值千金的皮裘。“將出”,拿出。用裘馬換酒照應前面所説的.“千金散盡”。這裏不僅可以看到詩人的豪邁性格,也可看出他追求一醉的迫切,其目的則是“與爾共銷萬古愁”,此時詩人狂放已極,已忘掉了一切世俗的禮法。前面對友人還用“君”相稱,尚未沉酣,這裏已經“忘形到爾汝”了。最後全詩歸結到“同銷萬古愁”上。這個“愁”不是一般的愁,乃是古往今來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通感的愁。這個“愁”除了包含對人生短暫的慨歎外,主要指功名不立,歲月蹉跎,時不我與。這個“愁”壓迫着古往今來許許多多人,幾乎每個時代的詩人都採用這辦法求得暫時麻醉,這個愁的確是“萬古愁”。由“陳王昔時”句到此為第三段,感情由振奮、狂放轉到悲憤,從而結束全篇。

應該看到從初唐到盛唐,是封建社會比較解放的時代,經濟上繁榮,政治上基本穩定,用人制度也比前朝合理,為知識分子登上政治舞台開闢了道路。因此唐朝開國以來知識分子十分活躍,大多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才華橫溢、抱負遠大的李白則更是如此,而且李白不想做小官,而是想“奮起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做策士,為帝王師,當然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唐初就有布衣馬週上書,三命召見,卒登宰輔的例子。可是隨着統治階級日趨腐朽,這種布衣參政的可能性則越來越小了,而李白畢竟是盛唐時代長成的士人,他的胸襟氣度是受了時代影響的,因之他的理想與自信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李白曾一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但只被看作是點

綴昇平的詞臣,不久又被讒放歸。長安之行打掉了李白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此時他的痛苦與憂憤,比起以前的懷才不遇的悲歎來要深廣和複雜多了,其中包含對統治集團的絕望,和既不肯與之同流合污也不願獨善其身的複雜情感。這首詩正是這種複雜感情的集中反映。

《將進酒》是一首抒情詩。李白抒情詩打破了傳統的温柔敦厚的詩教,詩中所表達的感情多是十分強烈的。詩人善於用力透紙背的語言把強烈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例如説愁,“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寫恨,“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寫高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此詩也是如此,寫人生短暫之可悲,暢飲抒情之可貴,對於未來的自信與絕望,飲酒產生歡樂與悲哀……這些有的是互相矛盾的,但詩中一律把它們推到極端,並表現得淋漓盡致,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此詩豪邁奔放,感情充沛而富於變化,悲歡交迭。但此詩的歡樂只是悲憤的變奏,具有王夫之所説“以樂景寫悲”的效果,給讀者的感染極深刻。又,此詩以酣暢淋漓的筆墨,變化莫測的筆法反覆表現自己內心的痛苦與矛盾,既有黃河奔騰萬里、直瀉東海的氣勢,也有黃河九曲、千折百回的波瀾;其句式錯落,七言為主間用雜言,音韻流暢而富於變化,凡此均與詩中所表達的感情和諧一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