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在語文課堂中學會傾聽

來源:文萃谷 9.82K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明確提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學生要學會文明地進行溝通和社會交往,首先要學會傾聽。那麼,如何培養和訓練低年級學生的傾聽能力?我談談個人的一些做法:

如何讓孩子在語文課堂中學會傾聽

  一、低年級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

1.做好示範,做個忠實的傾聽者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瞭解的第一步。優秀的教師無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傾聽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學生交流閲讀感悟的過程中,我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全身心地聽學生説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説話的習慣,給學生養成傾聽習慣,樹立了可感的榜樣。

2.營造安靜和諧的傾聽氛圍

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噪音、光線不足、環境雜亂等都會對傾聽產生不良影響,因而我教室的佈置、課桌椅的擺放、地面的整潔、學習園地等佈置都有利於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傾聽。營造充滿師生情感的課堂,使孩子們不知不覺地樂在其中。當孩子們認真傾聽,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種問題時,就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這時候的孩子們笑得是多麼的甜。蘇霍姆林斯基説:“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低年級的教材中,引入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我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把課件引入課堂、編排課本劇等,同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誘發學習興趣。藉助文章題材,或以故事導入新課,或讓學生看圖講故事,再根據故事情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故事貫穿教學始終。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於整個教學中。

3.激發傾聽興趣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傾聽對於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説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獎勵和遊戲最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

(1)獎勵傾聽,形成氛圍

記得在給學生們上的第一堂語文課上,我“一不小心”説錯了一個詞,一個女孩又輕又急切地説“老師錯了!”正是這句話給了我一個良好的機會。當我把一張美麗的貼畫貼在她的額頭時,全班同學都表現出無比的驚訝和羨慕。於是,我告訴學生:傾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我把一個大大的“聽”字寫在了黑板上,學生們驚歎“好大的聽字!”是的,我要把這個大大的“聽”字寫進孩子們的心中。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從不停止對學生傾聽的獎勵,我都採取各種獎勵措施,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一種向上進取的氛圍。到了學期末,憑“傾聽習慣卡”領取獎狀和獎品。同時,獎勵也注意及時性、公正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成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才能保證學生傾聽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2)讓學生在遊戲中傾聽

兒童的生活離不開遊戲,傾聽雖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麼一點遊戲的成分,學生的興趣就驟然而起了。例如“貓捉老鼠”──就是讓學生從老師所讀的一些詞語中找出一個不同類的。因為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學生們聽起來就特別來勁。再如“傳悄悄話”──教師對第一個同學説一句話,然後由他依次傳給最後一個同學,最後一個同學再將這句話説給老師聽,如果沒有説錯,可以獲得“小小郵遞員”的獎章。總之,只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許多引起學生傾聽興趣的方法。

  二、結合語文教學,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傾聽能力

1.優化傾聽內容

在語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就應該提供給學生良好的傾聽內容

(1)優化教師講課

語文課堂,與“聽”密切相關,教師的講課是否精彩,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傾聽興趣。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具備:趣味性和條理性,巧妙利用學生的傾聽注意力。首先,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講課思路上。設計的思路要既精闢簡潔,又新穎有趣,這樣就一定會引導着學生時刻都會像脱韁而去的小野馬們跟着自己一步步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其次,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學的重難點上。課堂上,對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強化,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還要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適時地組織幾個活動高潮,不斷地多角度多層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親歷中體驗。如《從現在開始》一課,我一開始便以獅子大王的身份出現,讓學生把自已想象成童話中的一個小動物,感受貓頭鷹和袋鼠所下的命令是否合理,學生模擬小動物“白天休息,夜裏做事。”、“要跳着走路”,通過體驗,學生不由自主地叫起苦來,把心裏的不滿、埋怨、擔心都表現出來,這時學生理解“叫苦連天”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輪到小猴子當萬獸之王時,讓學生想一想心裏怎麼想,學生滔滔不絕地説出了自己的擔心,整堂課讓學生經歷了一次“萬獸之王”的競選,緊張、激烈而又快樂。最後,在集體表演課文時,學生自發地歡呼起來,這既是表現課文內容的需要,更是表達了他們的心聲,為這樣的課堂而歡呼。這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認識事物,體驗感覺語文魅力,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集中。

(2)優化學生髮言

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現代心理學已證實,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及注意點分佈情況也不同。學生們傾聽的`最多的還是同學的發言,為了保持學生的傾聽耐性,我提醒學生做到:在老師沒有點到自己發言時,不急躁,耐心聽別人發言。同時,對學生的發言也作適當處理。第一、指名發言的技巧課堂上,一雙雙高舉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師只能有所選擇的叫幾個同學發言。雖然指名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但也有一定的學問。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指名學生讀新課文,就可以先讓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讀一讀,這樣既可以讓傾聽者感受語言美,又可以讓那些朗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多一點學習的機會。第二、適當協助發言低年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是很強,在發言時經常會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其他在聽的學生因為聽不懂,也就聽不住了。我及時通過提醒、誘導來協助學生髮言,這樣既可以幫助發言者樹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傾聽者的注意力。

2.在口語交際中,着力培養學生的傾聽注意力。

人的成長其實就是一些習慣的累積。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各方面的影響,而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因此,在口語交際中,還要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傾聽的情緒體驗,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從而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1)採用適合學生口味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傾聽注意力口語交際的活動形式、活動程序不當會影響學生的傾聽。如口語交際課《春天的畫》,有位教師讓學生帶着自己喜歡的畫進課堂。整節課都是設置了許多表面看來豐富多彩的活動,但更多的學生在同學發言時或播放課件時,沒能認真傾聽、觀看,而是在小組裏悄悄地討論起自己帶來的畫,學生等不及最後一環節──欣賞畫。這節課教師顯然沒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心理需求設計恰當的活動程序。同樣一節課,另外一位教師是這樣做的:課一開始,教師就讓學生拿出帶來的畫,在小組裏邊欣賞邊討論。而後,組織學生放好畫,在班上交流:你剛才做了什麼?談了什麼?怎麼談的?學生從畫的內容、顏色、風格談到畫名的來歷等。縱觀這節課,教師只設計了兩個活動環節,但卻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包括髮言、傾聽與應對)。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了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愉悦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提高口語交際水平。又如設計《未來世界》説話課,課前讓學生動手畫科幻畫,展示在黑板上。課中,範例引路,讓學生明確説話要求,然後讓學生分組練説練評。最後開展“未來世界”説話比賽,由學生當評委。這樣學生“我要説”的慾望呼之欲出,“我要説好”的競爭意識油然而生。聽者當然也津津有味。

(2)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豐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們永恆的話題,教師應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拓展時空,再現多彩生活的一時、一事、一物……讓孩子們觸發靈感,激發興趣。我在上《打電話》一課時,有意設置了這樣幾個情節:①放學時,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②爺爺生病了。一大早我們全家都趕到了爺爺家,還沒來得及請假……③下午排練節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業是什麼……遇到這些情況該怎麼辦呢?教師讓學生扮演角色“打電話”。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稍作引導:如果對方不在家呢?給家長和老師打電話與給同學打電話有什麼不同?這樣,藉助生活,引發話題,循序漸進,點撥引導,不僅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文明行為和習慣,而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3)讓學生動手操作,把自主探索的權利還給學生

如《我會拼圖》一課,學生拼什麼圖,我沒有劃框框,而是啟發、鼓勵學生用這些大小不一的紙片拼出一個個充滿童趣、想象、與眾不同的圖案。有一個學生拼出的小狗,頭上多了一個半圓,同學們看了都莫名其妙。在交際時,有的同學就向他質疑。他説:“我拼的是小狗。因為小狗的頭癢了,它用腳去抓癢。小狗頭上多的那個半圓是小狗的腳。”同學們聽了都恍然大悟。這位同學的想象多麼新奇,多麼合理啊!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個人的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3.在閲讀活動中,嘗試提高學生的傾聽品評力。

傾聽品評能力是指傾聽者對傾聽內容進行欣賞、理解、判斷、創新等處理,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結論的能力。只有提高學生的傾聽品評力,學生的傾聽能力才能從本質上得到提高。

(1)朗讀評價──讓學生在傾聽中欣賞:要想把一篇課文讀好,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我們教師中又有幾個能把課文讀得無可挑剔的。所以我決不過高要求於低年級的孩子。在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評價時,應當更偏重於欣賞:你覺得他那裏比你讀得好?你還想他再讀哪一句給你聽聽?當然,也應該適當提一點建議:讀得夠不夠流利?有沒有多字、漏字,等。

(2)熱點討論──讓學生在傾聽中理解、判斷:新課程的語文教材充滿着童趣,因此孩子們容易產生一些有趣的爭論。例如,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一個學生説:小動物的尾巴真好!人怎麼沒有尾巴呢?於是,我就讓學生自由討論,有的學生説“人是有猴子變來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尾巴了。”有的説“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掛在樹上盪鞦韆”“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跤了!”我聽了並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只誇他們説得好。其實,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他就一定會認真去傾聽和思考,並能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