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年級語文《在夢的遠方》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19W

教學目標

關於七年級語文《在夢的遠方》的教學設計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學會從把握重點語句入手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理解和關愛他人,感悟母愛,讚美母愛,從而打開自己真實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本文故事情節簡單,語言清麗,理解母親的感情是教學的重點,畢竟母愛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對於這一點,可作為教學重點來講解。

教學難點

七年級學生對生活、對事物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因而在本文教學中,閲讀不會有大的語言障礙,但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態度,教給學生認識生活的方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從而正確理解本文中的“夢”到底是什麼。此處可作為本文的教學難點。

教學設想

1.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和交流。

2.運用“讀—悟—賞”語文教學模式和多媒體電教手段,進行教學。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預習要求

1.母愛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恆主題。查找有關母愛的`文章、詩詞佳句。

2.回味母親為自己正在做或是已做過的事情,揣摩母親的心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母愛話題導入:當代散文家餘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迴歸也道盡了漂泊。”

母愛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親,志向消沉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遊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願;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2.檢測預習(歷代文人母愛詩作)。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歷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要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悦,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澱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捲,碧野晴川,處處洋溢着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着媽媽温暖的雙手,望着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情思湧動。在孟郊筆下,飽含母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

唐代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悽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髮,寫成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悽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流下千秋之淚。

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里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飲淚,親朋相送,淒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覆回疑。

”悽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人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一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

二、作者簡介(創設情境)

欣賞作者林清玄的肖像圖片,一方面引出温文爾雅的林清玄自信堅強的一面及其烈的個性、遠大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引出其創作風格,以此為本文教學作鋪墊。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17歲開始發表作品,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1973年開始)。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温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

林清玄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本人長得沒有文章漂亮。他頭一次在大陸與讀者見面時,林清玄自我介紹説:“想生在盛唐,成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為台灣八小家;想長到一米八,不料只長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發’;想長得像陳曉東,但很多人都説我長得像達摩或十八羅漢;我兒子説,爸爸,你快成偉人了,因為《世界偉人傳》上的偉人大多是禿頭。”

三、整體感知——“讀”

1.教師提示:採用自由讀、抽查讀、推薦讀等形式,走進作品中,使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與作者產生共鳴,自己受到感動。

2.學生進行交流,口述故事事情節,以鍛鍊學生“説”的能力。教師給予肯定鼓勵,達成共識。

3.讀完後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文中寫了哪些“我”與母親的事情?請用語言概括出來。

(2)你認為文中所寫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母親?怎樣理解“這一世我覺得沒有白來,因為會見了母親”這句話?

(這一環節,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為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奠定基礎。)

四、自主感悟——“悟”

1.四人一組合作研討,教師巡迴指導,並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

2.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

(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學生沒能提出,教師可加以補充。)

問題大致是:

1.不同的人,人生的態度也不同。阿土和阿呆的故事給了你什麼啟發?

提示:此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體悟母親講的故事。“有很多夢是遙不可及的,但只要堅持,就可能實現”正是這一故事所藴含的哲理。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像“阿土”和“阿呆”這樣的人物,讓學生聯繫實際討論,正是引導學生要有“夢”,更要堅持。

2.課文標題為“在夢的遠方”,那“在夢的遠方”到底指什麼?

(此環節可以討論,並允許不同意見共存,但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來思考)

五、賞析比較——“賞”(視情況而定)

1.你的“夢的遠方”是什麼?

2.觀察寫作:讓學生觀察(回味)母親為自己正在做的或者是做過的事情,揣摩母親的心理,寫出母親的言行、神態、心理活動等,打開自己真實的情感世界。

3.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最崇高、最美好的。請同學們設想自己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後以“媽媽,我想説愛您”為題,説一段話。

4.比較閲讀。

(1)《夢的遠方》習作

(2)欣賞歌曲《母親》(閻維文演唱)

六、總結歸納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着我們,請珍愛這份情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滿懷信心地去描繪人生絢麗的圖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