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文課上如何激發學生興趣的課題研究計劃

來源:文萃谷 1.15W

篇一: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語文作文課上如何激發學生興趣的課題研究計劃

《語文作文課上如何激發學生興趣》課題研究計劃

一、 課題的提出

1、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作文教學一直是國小教育中的難題,長期以來困擾着國小語文教師,並制約了國小語文教學的改革,影響了國小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縱觀國小作文教學的現狀,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得不令人憂慮,諸如“假”,説假話,寫假事;“大”,小孩兒説大人話,毫無童心童趣;“空”,內容空洞,不實在,不具體;“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寫別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沒有個性和特點,幾乎是從一個模式裏走出來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與學生生活、學習嚴重脱離,學生無內容可寫,形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作文時學生多半是無病呻吟;作文教學存在着“文學化”、“成人化”的傾向,使學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漸失去對作文的興趣;作文教學存在着隨意性及無目的、大操練的傾向,缺乏一定的訓練序列。由於國小生年齡小,缺少一定的社會經歷,“豐富的作文內容”成了制約作文教學改革的瓶頸。

語文教師有責任釋放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寫作潛能,開拓視野,找回寫作的樂趣。人教版在編寫時特別注重習作教學,把習作作為單獨的一課來安排是一個創舉。探索人教版國小語文習作教材的教學有效策略,研究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研究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找到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步發展的有效途徑,有深遠意義。

當代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的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切聯繫時,才是有效的。教師要善於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能夠樂於表達的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學生作文提供豐富、有趣的內容。通過恰當的習作訓練,又能得以強化和提高,這也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研究,培養學生的習作樂趣,勤於表達的能力。

2、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科學的教育理論

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經有了快樂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説:"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心理學家表明: 學習本來是一個伴隨終生的自娛的過程,生命就是在這種自娛的過程中打開所有的器官,不斷吸取利於生命成長的養料。

(2)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國小生的作文興趣來源於“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在這種情緒下,作文課堂教學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3)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國小生習作目標有這樣的表述—一“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1—2年級)”;“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3—4年級)”;“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5—6年級)”。我們從“有興趣”、“樂於”、“自信心”、“願意”、“分享快樂”等詞中,看到了新課標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應該説,達到了這些要求,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最理想的境界。

愛因斯坦曾説過:“教師的最高藝術是用富於獨創性的教學方法去傳授知識,並給學生帶來快樂。”多種途徑的作文教學能夠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寫作興趣、材料來源、認識深度等有關問題,從而提高寫出“文質兼美”文章的能力;可以促使學生養成有針對性地多方獲取信息資料,進而分析解決問題的嚴謹治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識和探究能力。

二、作文教學的原則:

激發興趣是國小作文教學的永恆主題。如同嬰兒牙牙學語,最需要的不是母親“語法”的講解,而是母親心領神會地去鼓勵和表揚一樣,在國小這一學生作文起步的階段,教師首先要做的應該是象德國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説的“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以實現《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強調的讓國小生“易於動筆”,“樂於書面表達”,對作文“有興趣”的目的。要達到這個效果,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四原則:

一 、生活性原則——讓學生作文貼近生活,因生活而美麗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無物,內容空洞,沒有時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師讓作文的主體——學生遠離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師不要把學生限制在單一的讀書學習上,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向生活靠攏,融入生活,多參加各種活動,體驗生活中的各種情感,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作文就是應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為

真情而寫,為興趣而寫,為交際而寫,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而寫。同時,讓學生作文題目不受拘束,允許他們自由選擇,寫自己關心的、相信的和想説的話。當生活豐富多彩了,作文也就會“美麗”起來。

二 、激勵性原則——讓教師的賞識成為學生作文的動力和快樂

同樣一篇學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處與用賞識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閃光點,留給學生的感受和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讓學生越寫越沒意思,看到的總是自己的缺點,而後者卻讓學生作文的興趣越來越濃,哪怕他的作文並沒有什麼進步。“誠於嘉許,樂於稱道”,應該是興趣培養的加油站。

三 、讀寫互動性原則——讓閲讀融入學生的心靈,因閲讀而美麗

假如讓繁重的課業負擔剝奪了學生閲讀課外書的時間和條件,加上教師在閲讀教學中的機械講解與灌輸,學生就會疏遠排斥閲讀,必然造成“讀寫分離”。當學生不能從閲讀中獲得快樂,也就不能去體驗“作文”的快樂的。只有讓閲讀融入學生的心靈與精神世界,他們才會產生表達的需要與激情。要做到此點,首先教師要把閲讀課上得生動有味。其次,教師自己也要喜歡並堅持閲讀,並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另外,教師不妨也寫“下水作文”,讓學生從師生交流中體會作文的快樂,產生作文的慾望。

四、實用性原則——讓學生把作文“用”起來,在“用”中興趣盎然

傳統的作文教學,除了個別學生的作文能被當眾閲讀或刊登外,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是寫了讓教師或幾個優秀學生改後就完事了,成了一個封閉的沒被“用”起來的東西。雖然當前的作文教學已比較重視對“作”、“改”、“評”的研究和實施,但是依然很少在“用”上下工夫,即便“用”起來也難以做到面向全體,這樣又怎能讓大多數學生感興趣呢?因此,教師應該創設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把作文“用”起來,這就必須在“相互交流”與“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讓每個學生每個月出一張手抄報,把自己積累的作文、日記、讀書筆記等編出來。讓每一組每一星期出一張“組報”,每半個月出一期黑板報,文章都從小組成員中選出來,並定期將所有的手抄報在班級裏展出交換閲讀。另外,每天早自習或課前抽幾分鐘按座位{每次兩三位}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滿意的部分念給大家聽,讓大家互相評賞。還可以進行全班作文互相傳閲、修改及寫評語活動;同學之間互相寫信,給親朋好友或老師寫信、寄作文;逢年過節,還可以把自己作文裏的“精言妙句”抄錄在賀卡上贈給別人等等。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寫”以致用的目的,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和興趣去感受作文帶來的成功與自豪。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通過對提高國小生作文興趣的多種有效途徑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動筆。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師作文教學觀念的更新,樹立整合的大作文觀

。重新定位作文教學中的教師角色,正確把握國小生作文的特點,提高教師理解國小生作文心理的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教師方面:

(1)、更新作文教學觀念

1. 正確把握國小生作文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稱國小生的作文為“習作”。習作,重在一個“習”字,它強調國小生的作文就如同繪畫的寫生一樣,是一種練習。而截然有別於“創作”,要求不宜過高。柴向陽老師關於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話:“國小生可以寫不好作文,但決不能怕作文??在國小階段,教師如能通過教學,讓學生愛上寫作,就己經是很大的成功。”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光盯着結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蘆”,而應該想方設法激發起學生寫話、習作的興趣,所要做的應是“儘可能地減少束縛,儘可能地給學生更多的表達的自由,多引導,多激勵,少限制,少指責。”

2.正確理解國小生作文的心理

“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強:國小語文文學教育)教師不要以指導的名義,讓學生成為‘被裝在套子裏的人’。我們應該熟諳學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於減輕這種差異造成的錯位現象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

3.樹立整合的大作文觀

對學生來説作文能力的習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學是循序完整而統一的,從國小低年級的寫話到國小高年級的習作,到中學的寫作,是一個整體,對學生個體來説則是漸進的過程。

二、重新定位作文教學中的教師角色

教師再不是置身於作文之外者,也不僅僅是寫幾篇範文的指導者,而應和學生一道體驗生活,一道寫作文,成為學生的合作者。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學生商量應該怎麼寫更好。通過有針對性的點撥,使學生明確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麼説別人才能聽得更明白。這樣做,學生心情是開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學生方面:

1、心理上

(1)、培養寫作的動機:

拉西曼説:“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等於在打冷的鐵。” 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 就要引導學生認識作文不光是考試獲好的成績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學習,生活的需要,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學生只有認識到寫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的作文行為才會是自覺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寫作的心理動力才能被激發起來,才能產生高度的作文熱情,自覺地去發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覺地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辯證地思考,主動練筆。

(2)、開放寫作的心理

兒童具有謬斯天性,他們會按着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表達,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和體會兒童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兒童化的語言,真正解放兒童的手腳,讓他們寫真話,寫出自己的話。

兒童具有興趣選擇心理。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體驗,常常是在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心理驅動下進行的,而且他們觀察的視角也是一種“孩子”的視角。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寫下來,就是對兒童寫作興趣的保留和延續。

(3)、榜樣引領,名家故事啟迪

每個人都有“見賢思齊”的心理,因此名人效應是有很大的鼓動性的。對於國小生,他們對於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種崇拜的心理,會以他們為追求的目標和行為的榜樣。因此給學生介紹一些作家或詩人的事蹟,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的興趣。

2、寫作形式上:

(1)開放閲讀作文

“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所得的感受也難免不盡相同。閲讀的立體情感反應因讀者而不同”,是並不鮮見的現象。清代詞人譚獻也説:“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這種閲讀活動中情感反應的千差萬別,為學生的閲讀作文提供了理論支持,也使閲讀作文的實現有了可能。可以説閲讀作文為學生開闢了一塊眾説紛紜之地,更好地讓他們傾吐自由之聲。開放閲讀作文,就是立足於學生個性的理解,採用續寫、評論、補白等方式,給學生一個內容的憑藉,為學生提供一個台階。

(2)記錄型作文

討論記實、觀察記錄、訪談記錄、調查報告等等,都同屬於記錄型作文。作文內容是外顯的,是有形的,學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侷限於課堂,以它靈

篇二: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計劃

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計劃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向陽學校 李豔

一、課題的提出

語文課文藴含着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情感教育是教師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教師在尊重學生情感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在情感教育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挖掘情感因素,採用適當方法撥動,震撼學生的情感之弦,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因此,研究本課題其意義與核心概念就在於淨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建立一個生愛學、師樂教的良好教學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二、實驗假設與理論依據

(一)實驗假設

由於情感教育具有滲透性,能夠通過語文教學將文中所承載的情感溶進學生的血液,成為學生的情感。我們通過研究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對學生起到的薰陶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可以調控學生的情感。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有助於學生內化情感,並在情感的滲透和驅使下去發現美,感受美,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淨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建立一個生愛學、師樂教的良好教學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二) 理論依據

1、人文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分為技能、認知和情感三個主要方面,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情感活動是心理整體技能的基礎和動力,教學的各個環節必須考慮學生情感、態度等認為因素,其事情幹問題放在教學過程的首要地位。

2、發展教學理論強調,教學進兒童的一般發展,不僅僅侷限於人世能力的發展,要求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教育他們學習方法,讓學生過豐富的他點生活、情感、機制品質都得到發展。

3、近一年的實驗以及有關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和研究,都已3表明,良好的環境和科學的教育明顯有力兒童心理素質的發展,特別是兒童的心理品質,心理能力爭處於形成的過程中,之以科學,系統的心理品質,心理能力培養,就能鞏固有效地促進個性的完善,人格的健全。

4、解讀國家新課標標準義務教育之處:目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並沒有吧教育二字落實實處,片面強制學校教授知識的能力,你了育人,從而出現了許多問題,而與育人也正是新課題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正確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一綱領性文件,歷史性地將心理素質作為國民素質之一,這就賦予了教育者幫助學生提高情感素質的歷史使命,又在中x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對學生心理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要求教育工作者,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培養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標

1、與語文教學相關的問題。

2、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誘發情感共鳴,傳達情感,增加情感體驗,塑造健康人格。

3、通過課堂教學的研究、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資料蒐集、整理、分類形成論文。

4、推廣本課題在教學中的應用。

四、研究的內容

與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相關資料的蒐集,與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相關資料的分類,課堂教學情感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和生活中誘發情感共鳴,塑造健康人格。

五、具體做法

1.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讀與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引導學生在讀自己與他人的習作中,發現自己與他人習作中的“閃光點”,欣賞習作,培養習作興趣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在欣賞中互相學習,感悟表達。

2.每完成一篇習作都要引導學生修改。培養學生樂於修改的良好態度和興趣;培養學生在自我修改與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對學生的修改及時作出評價。

3.培養學生對欣賞與修改的興趣,還必須與寫作指導教學緊密結合。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表達真情實感;注重學生的觀察、思考、想象,鼓勵學生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素材和語言材料。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闢習作園地,展示學生作品,組織或讓學生自行向報刊雜誌投稿。

4.採用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

5.建立學生習作檔案,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採取形成性評價與定性評價的方式。

6.培養學生對習作的欣賞與修改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在各學科領域轉變。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勤于思考,樂於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與處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係,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六、研究的對象、方法、步驟

(一)研究的對象

以中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實驗的前一階段,以五年級二班3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個案分析、文獻。

(三)研究的步驟(計劃週期為一年)

1、準備階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

在理論學習、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確立課題內容,聘請有關專家進行指導設計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思路,填報科研課題申報表,成立課題研究工作小組。

2、實證研究階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並按方案實施,圍繞本課題組織校本教研活動,並對每一時段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不斷充實實施方案。

3、總結階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彙總、結題、完成結題報告。

篇三:國小語文課題研究學期計劃

南坪中心國小語文課題研究學期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南坪中心國小語文組《“三重並舉”提高國小閲讀教學的實效性研究》課題方案的步驟安排,結合本校的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努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為不斷豐富學校辦學內涵,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課題研究,制定本學期課題研究計劃。

二、研究目標:

1.以理論學習為切入口,不斷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

2.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不斷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增長教師的專業智慧。

3.以教學反思、撰寫教育論文為着力點,不斷調整教師的專業心態,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4.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管理、指導,確保課題研究的預期性目標的實現。

三、具體措施:

1.開展理論學習,不斷豐富專業知識。

本學期,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閲讀教學方面的相關理論,寫好讀書筆記,並開展專題研討活動。讓課題組成員做到確有收穫,從而不斷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

2.落實課堂教學,提升專業能力和專業智慧。

本學期,要進一步落實課題研究課,要求課題組成員根據計劃安 1

排,實事求是地抓好課堂教學,認真研究如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怎樣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發展個性;如何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發展能力;改變以往課堂教學的弊病與不足,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以朗讀、感悟、積累為閲讀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實現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積累語言的目標,把提高朗讀感悟能力作為重要環節,真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探索出適合學生髮展的有效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抓好課題由實踐到總結研究事宜。 上課的老師要撰寫好自己的教學設計(電子稿)、教學思路和教後反思;聽課老師認真做好並及時上交聽課記錄,召開課題組會議,交流總結,討論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及研究方向。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進行有機地結合,多一種意識,多一種實踐,多一點思考,多一份總結,我校的課題研究必能做出成效。 4.撰寫相關教育教研論文。

每位課題組成員要積極關注課改發展,關注學科教學的現狀,根據平時的學習與實踐,對當前的教育現象進行剖析與思考,撰寫相關的教育論文。

5.完善課題工作的檔案管理。

根據學校的要求,堅持做到“完成一件工作,留下一個足跡”的原則。將本學期的成果整理、彙總,並分析、研究、總結、提煉,收集數據,寫出研究報告,做好中期驗收工作準備。通過各種有效手段,積累實驗工作的第一手資料,為下一階段課題工作提供借鑑和幫助。 2

篇四:國中語文小課題計劃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發現問題的過程、個人條件、學生現狀調查)

語文教學的“以讀為本”的觀念已深入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心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讓學生充分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在讀中悟,同時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使學生們的情感得到昇華。

在語文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一節課40分鐘還是老師講的多,學生讀的少,一個簡單的問題都需要老師反覆的引導,學生只是被動的聽,根本感受不到課文的情感;在課堂上學生讀課文時,沒有進行品讀和感悟,學習情緒浮躁,雖然課堂上我也要求學生感情朗讀。但是,學生的朗讀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完全脱離了文章所藴含的感情。

在我們本冊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不僅是中學語文的重要教學目標,而且也是學生感受文章感情,獲得語感訓練的重要手段。針對八年級學段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特意提出研究《中學語文教學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這一課題。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

1、朗讀方式的有效選擇和運用。

朗讀方式不是單一的,包括朗讀、默讀,個別讀、齊讀,表演讀、研究讀等等,而感情朗讀應該説是朗讀的最高層次要求,但它絕對不

是能夠一蹴而就的,需要其他朗讀方式的奠基性訓練,最終達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目的。

2、本課題主要研究國小語文有感情朗讀,達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目的。

3、通過多種朗讀方法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改變以往課堂教學的方法,改變了過去的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科學的教學理念,視朗讀教學尤其是情感朗讀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命脈,最終實現了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目標。通過課堂感情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也都有計劃、有過程、有步驟、有目標的。把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真正使學生的情感朗讀能力不斷地提高。

1、調查分析法,通過問卷、走訪、座談等形式,瞭解目前我班學生的感情朗讀現狀和自己在指導朗讀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的研究建構意義。

2、行動研究法,立足於自己的教學實踐及他人的課堂,分析存在的問題,尋求相關的解決策略。做到邊實踐,邊思考,邊總結。首先要讓學生有讀的興趣,讀的慾望,只有有慾望才能願意去幹,只有有了興趣才能樂意去幹,激起學生的興趣,才可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才能確保其會主動地學習。其次在朗讀中要讓學生進入課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內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範讀激趣法 教師以清新、流利、包含情感的語氣範讀課文。學生在老師的朗讀中充分感受課文的意境,體會文字的美妙。一種對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出讀的慾望。

4、語言激趣我們班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熱情上,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所以在朗讀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講求語言藝術,不吝惜表揚,多給學生些激勵性的話語,在朗讀課文前,教師可創設各種活動適當點撥一下學生的激情:“咱們比一比,看誰是個優秀的播音員。”在學生朗讀完要及時給予肯定。諸如:“讀的真棒!”“讓人聽得都醉了!”孩子在表揚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師的愛。以後在朗讀方面一定會更加努力。

5、重視資料積累,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6、經驗總結法:重視資料積累,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四、預期研究成果

改變以往課堂教學的方法,改變了過去的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科學的教學理念,視朗讀教學尤其是情感朗讀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命

脈,最終實現了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目標。通過課堂感情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也都有計劃、有過程、有步驟、有目標的。把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真正使學生的情感朗讀能力不斷地提高。

本課題主要研究培養我班學生情感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子讀中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從而達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目的。 主要解決的問題是:

1、 找出國小生在情感朗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運用多種感情朗讀的方法,提高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

3、總結出一些成功的經驗。讓學生能在讀中感悟,讀出思想,讀出情趣,讀出意境。

篇五:國小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一、指導思想

學生説寫的能力間接地代表學生的語文素養。開展本課題研究旨在讓一線教師能深層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圖,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能促進學生髮展的説寫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題將在主課題的引領下着重開展第一學段利用插圖學生説寫方式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實效性,要為提高第一學段學生説寫的能力多踐行,深思 .

具體工作:

1、 加強理論學習,提升理論素養

本課題組組長帶領成員認真學習課題方案,明確課題研究方向,深入瞭解課題研究方法,結合實際,紮實有效地開展研究。另外本課題組成員每人訂一份跟語文教學有關的雜誌,開展“分享閲讀”(組員閲讀到好的文章作好記號推薦給其他組員閲讀),定期組織學習交流,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

2、 制訂研究方案,紮實研究工作

緊扣課題組研究的規劃思路,制訂切實可行的本學期研究計劃,明晰研究思路與方向,密切聯繫實際教學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3、 確定研究重點,提高研究實效

本學年重點研究項目及方向為“認真研究蘇教版第一學段語文書中插圖,發掘訓練點,提高學生説寫能力”,本課題組成員計劃以第一學段中的典型課例為突破,進行研究總結。

4、不斷總結經驗,實現資源共享

各課題組成員在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要勤于思考、善於動筆,不斷提煉研究經驗,本學期至少要完成一篇“藉助插圖進行説寫訓練的經典課例”或“案例分析”,並爭取發表或獲獎。各課題組成員要主動積極維護課題網站的正常運轉,要把各自研究的動態和成果及時在網上呈現,以實現資源共享,以讓本課題起到一定的輻射作用。

三、日程安排:

1.制訂本學期課題組研究計劃。

2.課題組理論學習(學習新課程標準中關於學習方式的有關章節)

3.制定課題組成員本學期研究課安排表。

4.課題組成員上、聽、評研究課。

5.課題組理論學習。(分享閲讀,主題: 學習新課程標準中關於學習方式的有關章節 )

6.課題組成員上、聽、評研究課。

7.課題組理論學習。

8.撰寫與課題相關的論文和案例。

9.課題組觀看優秀教學錄象,並對錄像中課例進行點評。

10.課題組理論學習。

11.課題組沙龍暨研究反思活動。。

12.課題組理論學習。

13.本學期課題研究情況反思與總結。

14.收集、整理相關研究工作材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