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2.75W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應貫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原則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哪些

教育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已經成為教育評價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課堂教學中貫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原則,克服教師和學生從原先的“評價對象”為“評價主體”,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出發對教育活動、學習活動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有利於教師、學生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活動和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實現教學行為的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之後,評價問題隨之成為這場改革的焦點、瓶頸。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部門決定投入大量精力進行專門研究,抓住評價改革這一核心,不斷進行課改實驗。因此,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原則,轉變以往單一、集權式的評價,讓師生成為教育評價的受益者。建立有利於師生成長新的教育評價體系,是課堂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重要內容。

《課程標準》提出:學習評價的原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涵:評價內容全面化原則、評價方法多樣化原則、評價主體多元化原則。《課程標準》又指出:“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健康發展,應實行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學習評價形式,讓學生自身、同伴、家長、教師和社會等多主體共同參與學習。”因此,建構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體系,必須貫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原則。教育評價的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評價主體由單純的教育行政部門轉變為學校行政、同行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以及教師本人都可以對教育活動進行評價。

一、貫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原則必須體現“四個有利於”

(1)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情感,增強自信心,激發求知慾,保護好奇心。

(2)有利於課程標準的全面落實,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潛能開發。

(3)有利於課內與課外結合,學習與生活實踐聯繫,促進學生對生活經驗、信息資料的積累與整合。

(4)有利於調動學校、家庭、社會以及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同伴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

建構主義主張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研究,發揮首創精神,實現自我反饋。學習者每一次實現對原有認知結構的改造與重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辯證評價過程。這種自我評價有利於學習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標的明確、個性化的培養,使學生由評價客體成為評價主體,提高了學習的參與性,增強了學生的評價能力。

(1)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為教師與學生提供反饋。學會自我評價,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徵。自我評價如果使用得當,能顯著改善教學效果,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自信並幫助學生成為自主高效的`學習者。本課題研究有效自主學習的自我評價,發揮自我評價在政治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並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

(2)同伴評價。同學之間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對彼此都建立了較為全面、客觀的瞭解。因此,同伴的互評往往能反映出許多教師無法觀察到的方面。學生對他人進行評價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交流和資源共享的過程,有利於互幫互學、有利於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從而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當然同伴評價存在着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同伴間的評價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和意義。其次,缺乏正面和鼓勵性的評價,或過於注重結果評價。再次,學生為了顧及面子報喜不報憂,只講優點不講缺點。我們研究有效自主學習的同伴評價,就是要發揮同伴評價的積極作用,探索有效的同伴評價方式。

(3)老師評價。由於教師對教學過程和學生水平都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瞭解,教師始終是評價主體中的權威。教師作為評價主體,可更全面地瞭解教學過程、調控教學行為,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習。評價的目的是給學生以積極影響,因此評價要客觀、公平,防止“第一印象”等主觀臆斷,並克服以學習成績為標準的單一評價方式。

當然,以自我評價為主,我們也不應忽略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的作用。教師評價為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一種引導,而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協商、評價,可能引起各種層次和類型的價值觀的碰撞以及思維的碰撞,這有助於他們在認知層次上達到協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將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可以使評價更科學、更合理、更客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