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補差

來源:文萃谷 8.3K

實踐證明,任何一個教學班,由於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個性素質的不同,從而決定了學生的認知過程、認知結果也不相同,便形成了“好、中、差”三類生,後者在學習中出現困難,通稱為“學困生”。我認為,有的放矢的“補差”方法是“分層教學,分類輔導”。這一方法源於“因材施教”的原則。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瞭解到學困生的差距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這些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零亂,缺乏系統性。第二,識記的知識有誤或不完整,導致錯誤的應用。第三,不會用聯繫的觀點展開思維,使認識過程產生障礙,這樣常此的不良循環,阻礙了學困生觀察力、理解力、記憶力的提高,從而導致成績的落後。

淺淡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補差

那麼,如何採用“分層教學、分類輔導”進行“補差”呢?

一、激發興趣,喚起求知慾,樹立自信心。

學困生不是隻有“差”,而沒有優點和特長的;學困生往往不是因為笨,而是由於缺乏對語文知識學習和掌握的興趣或克服困難的毅力。因此,在語文教學與輔導中,要對學困生仔細觀察,挖掘其學習語文方面的閃光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抓住恰當時機去加以鞭策、激勵,讓他們樹立自信心的教學。如:在語文教學中,對口齒伶俐、聲音宏亮的學困生,抓住其具備較好朗讀條件的優勢進行朗讀輔導訓練,使學困生能出色地朗讀課文,贏得同學們的讚許;對書寫認真、字跡工整的學困生,進行書法技巧指導,使其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體,贏得同學們的欽佩……積極地去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分層教學,分類輔導,使其特長得以充分發揮與展示。這樣,學困生就會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到成功和收穫的快樂,於是積極地參加“教與學”的各項活動,以“一技”帶動其全方位語文能力的提高。這種學習興趣的產生,就使學困生在語文學習中慢慢地瞭解什麼是積極因素、什麼是消極因素,做到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喚起強烈的求知慾。

二、彌補缺欠,強化基礎,提高能力。

由於學困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認識能力有缺欠,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學困生往往抓不住學習要領,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學中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積極思維達到理解和掌握的同時,為了強化學困生的“感知—理解—記憶”的認識過程,必須對學困生進行易混淆字詞的區別、重點語句再理解、寫作技巧再分析等方面的'教學;為了檢驗學困生“恢復—提泉應用”的認知結果,安排查缺、補漏、改錯的教學內容,進行以有針對性的複習為主線,選編與差生能力相適應的練習與之相配合的教學與輔導,既給絕大多數學生以提醒,又強化了學困生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逐漸達到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如講讀《馬説》一文後,為了反饋差生掌握的情況,進行區別“駢”與“拼”、“粟”與“慄”的訓練;理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食”與“一食或盡粟一石”中“食”的含義的訓練;反覆朗讀課文的訓練,強化了學困生的理解力。隨着學困生的“缺、漏、錯”的逐漸減少,完整、準確的知識便會在學困生的頭腦中紮根,從而變“差”為中,進而為“優”。

三、注重啟發,細心引導,做好銜接。

“補差”只停留於查缺、補漏、改錯是遠遠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中還要培養和提高學困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能力。只有使學困生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聯繫,協調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學好語文。

由於學困生對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和慾望,也能比較準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了,但新舊知識總是零亂的,孤立的貯存在頭腦中,在進行“恢復—提泉應用”的認知活動時,出現知識點不分主次、不知該用哪一個的現象或產生沒學過的念頭。為了避免學困生進行過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學困生由於多次無效的思維所造成的倦怠情緒,教師要進行注重啟發,細心引導的教學,抓住新舊知識的相關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講解,讓學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去判斷推理。在深入淺出的分析中,不僅使學生達到解疑的目的,而且還能讓學困生把已有的知識形成網絡,融匯貫通。如講“句子和句子成份”一節,講到“大多數句子是由短語帶上一定語氣語調構成”時,為了助於學困生的理解和掌握,設計了“短語的概念、組成及類型等有關聯知識的複習內容,為學困生檢驗自己已有知識的準確性提供機會,便於差生對識記有誤的知識及時糾正,混淆的概念得到澄清。學困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複習了舊知識,使知識體系進一步系統化了。再如:教學《記一輛紡車》一文,為了讓學困生也能深刻地領會作者通過以“懷念紡車”為線索,按邏輯順序組織材料,來反映延安軍民“與困難作鬥爭,其樂無窮”的精神境界的主旨,重點講讀了記紡線勞動的語段,以“初學編織毛衣者到成為熟練能手的轉變過程”為例,運用類比法啟發,學生形象地掌握了只有技術作保證,才能有勞動姿勢的優美,只有進行熟練的勞動,才能有勞動技術的改革,只有技術不斷的改革,才能在勞動競賽中獲勝的邏輯事理,便十分容易地體會到作者以紡線需要技術,紡線有幾種姿勢紡線的技術改革,紡線的勞動競賽的邏輯順序組織材料的妙處,切實理解散文的所謂的“形散”。經過這樣的教學與輔導,學困生觀察就更加敏鋭了,準確了,記憶時也會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學困生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的相應提高也為他們的想象提供了豐富的材料,這樣,其學習差距也就大大縮小了。

由此可見,運用“分層教學、分類輔導”方式教學,可以切實地調動學困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學困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能力,確保語文整體水平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