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

來源:文萃谷 1.43W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1

1、理解詞語的語境義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

一是搞清楚詞語的本意,二是分析這些詞語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內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魯迅《阿長與〈山海經〉》)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懼而顫抖;震驚”聯繫上下文,它強烈地表現了“我”被深深感動的情感;從而説明了阿長的熱心對“我”成長的意義的重大。

2、理解某句子的含義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義,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詞語,明白句子的表層含義,再結合上下文或主旨,並聯系句子的修辭、表現手法等,用通順、明白的語言把深層含義詮釋出來。

(2)分析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以從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等來進行。

在文章開頭,內容方面上:(議論、抒情句)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結構方面: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記敍文),或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記敍文)等。

在文章中間,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等;結構方面:承上啟下(過渡);概括分論點(議論文)等。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昇華)主題(記敍文);歸納總結論點(議論文);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等。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2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閲讀考點與答題技巧-借代的表達效果

現代文閲讀考點與答題技巧-借代的表達效果

説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説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這種修辭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借代的作用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裏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治者想名垂後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借代的運用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③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説,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例③是特徵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例④是標誌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三、具體代抽象。

例如: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⑤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裏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體。

例如: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例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五、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⑦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例⑦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鬥的人們。

借代與借喻的區別

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

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係,一般地説,這種關係還是相當密切的;

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人們不過根據它們之間具有的相似點,通過聯想把它們聯繫起來。

【遷移突破】

請寫出以下各句中的借代詞所代表內容

1.她靜靜地在金黃的草地上坐着,臉上竟有「彩霞的顏色」。

答:

2.衣索比亞是個窮困的地方,到處都是「襤褸的衣、光赤的腳」。

答:

3.半生的漂泊與歷練,使他煉就了一雙「鋭利的眼睛」。

答:

4.昨晚,在「沉睡的森林裡」,我彷彿又看見了童年的那隻風箏飛揚。

答:

5.我深深地感動於海的「咆哮」與「無言」……

答:

6.「這條波光潾潾的綵帶」,流過幾萬里,流過幾千個世紀。

答:

7.不停地敲打着、探聽着,「樹醫生」始終不會退休。

答:

8.鐵幕裡的人民窮盡一生,無非只希望能看見「飛翔的白鴿」。

練習答案

1、生動、愉快的神色

2、窮人

3、洞察力

4、童年時光

5、海的狂暴和温柔

6、河

7、啄木鳥

8、和平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3

為了幫助參加大學聯考的同學更好的複習考試的課程,語文網整理了現代文閲讀實用答題技巧,供考生參考。

現代文閲讀(3題9分)

現代文閲讀有9分。我們要求同學答題前,都要默想一下現代文閲讀之口訣。即:問什麼答什麼,怎麼問怎麼答;就近找答案,儘量抄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據;一篇文章看開頭和結尾,一個段落看第一句和結尾句。

當然,至於如何看句子之間的關係,如何看過渡句過渡段,什麼承上啟下,什麼鋪墊烘托,還是要理解的,平時腦子裏還是記一些有關文章理論的術語。

一般論述類和説明類文章的閲讀(9分)

考綱陳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1)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結構,把握文章思路。(3)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一】:依據文體特徵讀懂文章

(1)根據文體特徵讀懂文章。一類是以社會科學為研究對象的一般論述類文章(學術論文),主要運用説明的議論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涉及到經濟學,教育學,文化學歷史學,語言學,美學等,且內容多為介紹學術論點及其分論點,論據,背景和意義。一類是以自然科學為對象的科技説明文,主要運用説明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多為介紹新科技新發現新認識,主體文字若干段落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背景,構造,原理,特點,現狀,發展,評價(優點缺陷)及其研究應用前景。(根據文體特徵,可邊閲讀邊猜測下文內容,提高閲讀速度。)

(2)注重整體閲讀。逐段閲讀,標出各段的中心句子,並在頭腦中大體複述各段內容。最後在找到全文説明對象(議論對象)的基礎上整合文意。

【二】:選擇題的解答

明確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遊戲,命題者改造原文設置錯部分定語或狀語(複句的部分分句),從而改變句意。

(1)設誤的常用五種方法:添:添加定語或狀語,刪: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換: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調: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

(2)仔細辨別干擾項邏輯錯誤,特別關注選項中處於定語或狀語位置的類似詞語是否等值轉換:

㈠偷換概念: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詞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點關注:

a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b表範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

㈢混淆時態:(已然與未然)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㈤正話反説:即肯定和否定顛倒。

㈥順序錯亂:時間先後錯位,邏輯事理先後錯位,空間位置錯亂。

㈦顛倒因果:"因"與"果"錯位;或"條件"與"結果"錯位。

㈧強加因果:即兩件事無因果關係,卻強行説成有因果關係。

㈨無中生有:即原文無此信息。

㈩答非所問:即選項回答的不是題幹中的問題,或沒有答全題幹中問題的幾層意思。

另外,別讓以下幾點成為答題盲區:

(1)記住:不能只看選項本身的錯對,注意選項是否答非所問;(2)記住:題幹中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3)記住:有的選項要選最佳答案,而非正誤選擇;(4)記住:題干涉及幾層意思,選項中則要答全幾層意思。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4

(一)答題基本知識:

1.閲讀:注意整體閲讀,注意抓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文體特徵意識(散文和小説,新聞和傳記的文體特徵概述見後);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係);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句以及標題)

2.審題:從題幹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幹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題區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審題時注意:

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

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

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如問:為什麼對作者來説這是一次短暫而愉快的旅行?則:(1)題眼(答題重點)是:短暫而愉快;(2)要點(回答的內容)應包括:短暫和愉快兩點;(3)設問的角度:以這作陳述對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應為:兩個句子,且構成並列關係。

3.答題:規範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⑴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於文中或或從文中提煉);⑵選擇並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大學聯考閲卷採點給分)(二)常用寫作手法(技巧)(加橫線的為大學聯考常考手法)

第一類:表達方式:記敍、描寫、抒情、説明、議論

第二類:表現手法:對比、襯托(反襯),變換人稱,聯想想象,象徵,類比,虛實結合渲染烘托

第三類:結構方式:前後照應、鋪墊,過渡(承上啟下)、設置懸念、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製造波瀾,特定線索、記敍順序(順敍、倒敍、插敍),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等),

第四類:修辭手法:比喻、反覆、對比、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借代:

第五類:描寫手法:

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三)基本題型題(非探究型和評價型)及解答思路

題型1: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表現力

A.語句的含義題: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

B.語句的作用題:要回答該句子在文章結構與內容主題兩個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應標題(開篇點題);⑵渲染氣氛(定下情感基調);⑶埋下伏筆

⑷設置懸念;⑸為下文(中心)作輔墊;⑹總領下文;2文中句:⑴前後照應,⑵承上啟下(過渡);⑶總結上文;開啟下文;⑷為下文作輔墊

3文末句:⑴總照應開頭或標題,結構緊密;⑵卒章顯志,揭示中心;⑶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題型2:整理文章思路並歸納文章的內容

本題重在弄清文章是怎麼寫的和寫了什麼:文章各段説的是什麼內容,是從哪些角度説的;段與段之間是什麼關係(相併,相承,相屬),它們之間是如何照應的,又是如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各段與中心的關係)。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轉合的行文思路看出來了,把文章的領起段、過渡段、中心段、歸旨段、結語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脈絡層次與主要內容就在你眼前了。

▲敍述性文體的線索:看時間的變化,看空間的變化,看情感的變化,

看故事情節的變化,看事物發展階段的變化。

▲論述性文體的結構: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

▲説明性文體的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題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見前四大類13小類).這裏主要舉例説明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擬人:化物為人,拉近距離,親切自然;便於對話,交流情感。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敍事透闢,條分縷析;語氣強勁,抒情強烈。

7.反覆:突出思想,強調情感;承上啟下,層次清晰;多次強調,增強感染力。

題型4: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歸納主旨

解題思路:⑴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敍、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⑶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⑷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重點與難點:

重難點一: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辯明文體,選準角度.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理清行文思路,並分析其內在邏輯關係、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並列、對照、總分、層進作切分;説明文體,緊扣説明對象,根據其特定的説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物發展,或按事理邏輯來劃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呼後應句(包括文中反覆出現的文句)

技巧3:審辨標誌性詞語。可以作為標誌性詞語的有:A順序詞,B關聯詞,C指代詞,D範圍詞,E類別詞,F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覆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

技巧4:(1)從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視具有前後銜接、勾聯、照應作用的語言標誌;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②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律:議論文常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説明文常採用總分總式或並列式結構來説明問題。

重難點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將文章的整體內容和文章的主題中心用簡明的語言表述出來。

1.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有文體特徵意識:論述文,論題、論點(分論點)是主要信息,論據和論證是次要信息;説明文,説明的對象、説明的內容和對象的特徵(特點)是主要信息,説明的方法及運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層分層意識: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係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係.同一關係取其一;相屬關係取其屬相併關係取其和主次關係(偏正關係)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體意識: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才能全面準確。語言組織方法主要有:

(1)採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

(2)採用合併法: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容合併起來;

(3)採用提煉法: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係,把握其內容的重點,選擇主要內容;

2.分析歸納中心意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尋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標題即是中心,有的開頭點明中心,有的結尾揭示中心。

(2)合併各段內容,概括中心意思:尋找各段中心句,合併各段主要內容來提煉概括。

(3)採用整體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沒有主旨句,須將全文各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提煉。

重難點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是指作者對某具體事物的主觀傾向,或贊同或反對,或喜愛或憎惡,帶有鮮明的個人主觀色彩。其表述因文體而有差異。有的直接説出,有的則分散在字裏行間,若隱若現。在具體的分析概括時,首先要抓住文體特點,其次,要抓住一些標誌性詞句,如認為、覺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思想、主題。分析的具體做法是:

① 統觀全文,篩選出能直接體現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句子;

② 從材料的中心內容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③從作品的表達方式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提高現代文閲讀效率,並非一日之功,但探求閲讀文章的一般規律,培養臨場閲讀習慣,訓練答題技巧和方法,對正確理解、綜合分析、鑑賞評價文章是大有裨益的。筆者試以近幾年大學聯考現代文閲讀題為例,談談解答此類試題的幾種方法和技巧。

1、縱觀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讀一篇文章如果沒有着眼於全篇的目光,沒有整體把握的意識,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益。因此,閲讀效率的提高取決於對文章內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確把握。 那麼,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其次還要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的註釋等,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測文章的主旨,明確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這樣解題就心中有數了。

2、理清脈絡,劃分層次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再解答後面的問題,就如順風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這方面下功夫,走馬觀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於解答後面的問題,結果是欲速則不達,不僅費時費力,還容易答錯。

3、檢索範圍,準確摘取 良好的閲讀素質不僅體現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還體現在對局部的確認。閲讀時,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裏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係,瞭解行文思路。閲讀題一般是從選文裏有可能被學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編成各種形式的問題,用來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從選文裏找,只要認真揣摩上下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夠摳出來的。當然,有時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語句太長,不合答題要求,或語句含有不合題意的其他信息,這就要根據題意對選出的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表述。

4、綜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閲讀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答案意思説出來,且往往有字數限制。這種題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題目難度也大。解答此類試題,要吃透答案的內容要點,吃準表述的範圍、角度和方式,用規範的語言表達。

5、認清手法,明確作用 現代文閲讀,命題者常常從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方面出題對考生進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明確它們的修辭作用,對理解和鑑賞文章很有幫助。近幾年大學聯考現代文閲讀大致考查瞭如下幾種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反襯、對比、反覆、排比、象徵。

現代文閲讀做題方法歸類一、表達方式:記敍、描寫、抒情、説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敍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敍順序:順敍、倒敍、插敍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敍述方式:概括敍述、細節描寫

十二、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説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説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説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説。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敍文、小説),埋下伏筆(記敍文、小説),設置懸念(小説),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敍文、小説);深化主題(記敍文、小説);照應開頭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説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段意的歸納

1.記敍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説明文:回答清楚説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説明(介紹)+説明對象+説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

語文閲讀理解題解題方法歸類語言的特點 樸實自然、清新淡雅、明白曉暢,絢麗明快、,含蓄藴藉、言近旨遠、意境深遠,簡潔明快、生動形象,

二、表現手法: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象徵、對比、烘托、襯托(正襯、反襯)、聯想、想象、用典、以小見大、欲揚先抑鋪墊、伏筆、設置懸念、前後呼應、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承上啟下、詳略、倒敍、插敍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結構特點等。例1:題:運用怎樣的寫作手法,如何理解作者當時的感受?【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作者對現狀的不滿,對那無畏勇士的呼喚渴望之情。】例2:《指導書》P88《壺口,壺口》第(4)題:本文運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要説明。【象徵(或:託物言志)。文章借奔湧不息等生動可感的壺口黃河水流形象,象徵了人們團結一致、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敍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敍順序:順敍、倒敍、插敍、補敍《指導書》P70例:題:怎樣的敍述手法,好處?採用倒敍手法,使文章充滿懸念。】①順敍:按照客觀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敍事。 條理清楚,次序井然,文氣貫通。②倒敍: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敍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敍述。其賞析思路如下:通過把倒置在文章的前面+突出了的主旨+使文章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敍;通過把倒置在文章的前面+設置懸念,引人入勝+使文章富於變化,避免文章平鋪直敍。 ③插敍:是在敍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敍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後再接着敍述原來的內容。插敍的內容應能對中心內容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豐富內涵)。其賞析思路如下:通過對的補充敍述+交代了情況+解釋了的原因;通過對的補充敍述+交代情況+與形成對比+突出了 記敍的線索?《指導書》P70:記敍的線索始終是貫穿全文的一條脈絡,體現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

A、物線:即以某一件有意義的具體實物為線索。如《小橘燈》以小橘燈為線索。

B、事線:即以中心事件為線索。例如《故鄉》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統領全文。(我在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感。)

C、人線:即以人物為線索(或以人物的某一特徵),如《背影》

D、情線: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如《荔枝蜜》《挖薺菜》等。

E、時線:即以時間順序為線索。

F、地線:即以地點的轉移為線索,如《桃花源記》以武陵人的行蹤為線索。

如何找文章的線索:

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體裁和內容是寫人敍事寫景狀物的記敍文,還是抒情散文;表現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

②注意文章的標題,有的文章的標題直接提示文章的線索,特別是標題是事物名稱的。

③有時文章中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從頭至尾反覆出現。

④有時候用議論和抒情來顯示線索。如《我的老師》多次用議論抒情的句子來表達對蔡老師的回憶、依戀、思念之情。

⑤有的文章還同進具備兩條線索,如《藤野先生》《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有明線和暗線)

六、不同敍述人稱的好處?《指導書》P72-73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給人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第二人稱:增加親切感,就像面對讀者娓娓而談一樣,無形之中拉近了讀者的距離。第三人稱:以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的身份來進行敍事、描寫,因不受時空限制而更自由、更顯客觀公正。

七、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八、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直接描寫);襯托,對比,景物烘托(間接描寫)

九、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

十、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以靜襯動),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正面(直接)描寫,側面(間接)描寫,正面側面相結合,白描,細節描寫,粗筆勾勒,繪聲繪色(聲色結合),以美景襯哀情,哀景寫樂

十一、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

十二、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指導書》P88

十三、説明方法:引用、舉例子、列數字、列圖表、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下定義、分類別、摹狀貌等

十四、小説情節四部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十五、小説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環境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題:文中多次寫到了雪,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1.寫出了環境的惡劣,襯托出父親的艱辛;2.襯托出父愛的純潔、美麗和偉大;3.雪的美也反襯出買柴人的冷漠和市儈習氣。】對景物描寫的作用毫無頭緒時,結合該段內容、文章主題去思考。引號的作用:表引用;表強調;表特定稱謂;表否定或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説。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結構方面,內容方面內容可具體為某情感,深化為主題)1、文首: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由轉到開篇點題,點明主題(中心);渲染氣氛(記敍文、小説),埋下伏筆(記敍文、小説),設置懸念(小説),為下文作輔墊;2、文中: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點明主題(中心),抒發感情,表明(觀點),襯托(句子本身的意思) 某個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有什麼作用?

【運用細節描寫 ,突出了某某的的品質,使人物形象更生動、更豐滿、更感人。】3、文末: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敍文、小説);點明中心(畫龍點睛)(記敍文、小説);深化主題(記敍文、小説);(留白)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 賞析句子:(修辭、內容、情感)的表達效果例1.《學導練》(九上)P6《雨》第5題:年復一年,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餵飽了結實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莢,喂足了圓滾滾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請從修辭、內容、情感三個方面對此句作簡要賞析。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表達效果):(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例1.賞析句子,品味其表達效果:筆走龍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長夜閃電。【運用比喻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節奏感強,富有感染力,表現出書寫者慷慨激昂的心情和壯志凌雲、精忠報國的性格特點。】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例: 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並談談它的作用。【主要運用反問修辭手法,強調保持純潔之心的重要性,它能讓藝術充滿動人的魅力。】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如何理解?深刻含義?(有什麼用意?)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例3.九上《學導練》P8第9題:誰不喜歡春天,鳥落滿枝頭/像星星落滿天空這個比喻句的深刻含義是什麼?【鳥落滿枝頭,周圍的環境肯定十分寧靜;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現在晴朗的夜空,星光雖密集,卻無喧鬧之感;將前者比喻成後者,反襯出心靈的寧靜、閒適、自由,形象地揭示了光明的美好。】如果句子例4.《指導書》P85第(3)題乙:夜晚再黑,也壓不過雪的白。深刻含義?【人生再大的不幸(困難,磨難),只要我們擁有純潔的心靈,我們就能樂觀面對,就能戰勝不幸。】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説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例1.在這個驛站裏,迎送它們的是母親的手指,也是那枚剛毅的頂針。把剛毅換成堅硬,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剛毅既寫出了頂針堅硬的質地,也突出了母親生活中堅持不懈(或堅強、堅毅等)的品質。而堅硬則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提取信息(概括)1.記敍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2.説明文:回答清楚説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説明(介紹)+説明對象+説明內容(特點)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5

現代文閲讀

如何讀懂議論類文章

注重整體閲讀,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並在頭腦中大體複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構的句子,並用筆劃出稱代詞、關聯詞、標誌詞。閲讀題目,找出選枝相對應的區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應證。

整體解題技巧

將題幹中否定陳述轉換為肯定陳述。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幹,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將稱代內容替代稱代詞,使稱代詞與稱代內容保持一致。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後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後、誇大與縮小、部分與全體的區別。

正常錯誤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顛倒因果,強加因果,胡亂劃分。

概念詞語理解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劃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聯繫詞語的本義,抓住語境義。

句子理解題

答題技巧:理清複雜句子的結構關係,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分析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分辨先後順序。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幹要能構成因果關係。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徵。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6

同學們在複習時對現代文閲讀感到困難。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內容多,抓不住重點;二是考題的變化大,找不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規律。其實,現代文閲讀的內容在相關的大學聯考説明中寫得很清楚,即主要考查認讀、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鑑賞、評價能力。

具體到考查的題目,可以簡要概括為“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三大問題。這些問題既從文本的內容、思想考查,又從作者的寫作動機、手法、表達效果以及讀者的感受和感悟來考查。所以,基本的題類是存在的。抓住基本題類理順思路,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複習方法。

  含義理解題類

這類題目,主要考查詞句或句子的理解,是命題的起點層次,難度較低。

[例]長期以來,人們對人與人、一對一的爭鋒對抗一直津津樂道,如古羅馬的角鬥士,拳王阿里的三次衞冕戰。如果這種對抗發生在兩位英雄之間,帶有某種“巔峯之戰”的意味,觀眾們一定更會為之如痴如醉。(上海春考卷)

考題:“巔峯之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分析]這道題是考查詞語在段落中的意思。回答時,要考慮語境的特點,而不能孤零零地解釋詞語。“巔峯之戰”含義的答案是“最高級別的對手之間的較量”。

[解題思路]將段落語境特點和詞語字面含義有機組合。

  原因篩選、組合題類

這類題目主要考查“原因”的篩選、組合,也包括條件、意圖等內容的篩選、組合。文本中的有關詞句,是進行篩選、組合的依據。難度中等。

[例]戰勝電腦,其實就是戰勝人腦。實際上,任何人工智能技術都是如此。即使電腦戰勝了人腦,也是人類創造力的新標杆,這於“人類的尊嚴”毫無損害。

當F1的傳奇冠軍舒馬赫以200多公里的速度衝線時,沒有人會覺得,這部F1賽車損害了同樣以速度和技巧稱冠的劉翔的威名。我們已經看透了汽車,看透了這背後其實是置身於駕駛艙中車手之間的對抗,進而為之歡呼。那麼,即使(世界冠軍棋手)克拉姆尼克可能再也無法戰勝電腦,我們同樣也應該為之歡呼。(上海春考卷)

考題:文中説“即使克拉姆尼克可能再也無法戰勝電腦”但“我們同樣也應該為之歡呼”。説説“為之歡呼”的理由。

[分析]設計的題目從結果或結論生髮而來,答案都藏在前文的“因”之中。

[解題思路]由結果部分反溯上文,尋找原因;剔除不屬於原因的內容;將不隱含的語言明確化、清晰化。

  開放式題類

所謂開放式題,是從題目與文本的關係來看的。可分為延伸式和遷移式兩大類。延伸開放題與文本的關係較緊密,遷移開放題與文本的關係較遠。因為“開放”,解答時變化較多,難度也因此而較大。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7

解題思路:

1、確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敍議論説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同

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知識儲備: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人的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託感情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插敍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敍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敍後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

説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説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注意表達的語言:記敍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麼缺點或者何對象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麼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麼觀點。説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説明(介紹)了什麼對象的什麼特徵(特點)。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8

“能閲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這是語文學科考試《大綱》中對現代文閲讀的總體性要求,具體考點包括3個能力層級共9項內容。大學聯考命題在檢測現代文閲讀能力時,共有兩種題型兩個大題,即在第一卷客觀性選擇題中檢測社會科學類或自然科學類文章的閲讀能力,共有4個小題12分;在第二卷主觀性試題中檢測文學作品的閲讀能力,共4個道題,18分。要想在現代文閲讀題上拿到比較理想的分數,我們認為除了平時多閲讀勤思考多練習,還得掌握一些解題技巧,並且靈活運用。

首先,樹立整體閲讀意識,力爭從宏觀上把握文本的大體意思。如從文本的標題入手明確文本的表現對象,並且多方設問:本文的表現對象是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對象的?表現對象的什麼?為什麼要表現這一對象?作者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從尾註或夾註入手,力爭大體瞭解文本的寫作背靜,或者與文本有關的情況等。從題乾的設問,特別是文學作品閲讀的多項選擇題的選項入手大膽推測文本的表達技巧和大體內容,以進一步驗證前面的推斷。例如,廣東省20xx年秋季的大學聯考試題第五大題《説樹》,從標題入手,我們知道文本是以樹為表現對象的,第一段主要內容和第二段開頭部分文字是從鄉情(或對故鄉的感情)角度來表現的,第一段的末尾處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表現的,第三段主要是對與樹相關的經歷(探索樹的精靈)的回顧,第四段是從樹與人生與藝術的關係角度來表現的。那麼,作者為什麼要表現樹呢?從第四段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出來:表現樹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表達對藝術的認識。從多項選擇題的選項尤其是E項中,我們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點;至少,我們可以想到文本可能表現的是這一主旨。這樣,我們在動手做題之前,對文本就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是下一步準確解題的保證。

其次,樹立問題意識,速讀文本。所謂問題意識,不是我們在平時學習或閲讀中的那種質疑,而是認真審題,明確題乾的設問。心繫這些問題,迅速閲讀文本。這一步的閲讀,是以段落為單位的,是對文本大致上的瞭解,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推敲理解。為了迅速把握語段的大體意思,我們可以通過捕捉段落主旨句的辦法大體瞭解語段的意思。一般來講,段落的主旨句,要麼在段首,要麼在段尾,要麼在段落的中間;當然,有的段落是沒有主旨句的,這就需要自己通過整合來概括。對社科類文本和自然科學類文本,我們還應該在捕捉段落主旨句的前提下,善於提取主旨句中的關鍵性詞語,因為寫作這類文章的人更加註重文章結構的嚴謹性和表情達意的準確性,如同做學問那樣作文章,緊緊圍繞關鍵性的詞語具體解釋,或深入闡發,一步一步,一板一眼,邏輯性是非常強的。就大學聯考命題來看,特別是第一卷中“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客觀性選擇題,大多也是圍繞着關鍵詞來設題的,如20xx年秋季全國大學聯考河北等六省卷的第7題,就是考查對第一自然段的關鍵詞——“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理解,青海卷的第7題考查對第一段的關鍵詞——“茶馬古道”的理解,天津卷第7題考查對第一段關鍵詞——“技術跨越發展”的理解。

在閲讀過程中,我們還要隨時進行整合,即將意思相同或從不同角度表現同一意思的內容迅速整合到一起,形成表意完整的語意板塊。從閲讀的目的上説,此步的閲讀依然屬於整體感知,而不屬於精讀,更算不上研讀,所以,一般來講,我們還不能動手做題。從閲讀的時間分配上看,完成此項工作,大體上是三四分鐘。

此外,準確確定閲讀區間,即牢牢鎖定答題的範圍。例如,前面所舉的例子,第18題題目設問:“從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為什麼欣賞冬天的樹?”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關注文本的第二段,特別是本段的最後幾句話,也就是把目光牢牢鎖定在這個範圍內。經過篩選並提取信息,我們確定正確答案應包括兩層意思,即作者喜歡冬天的樹的直接理由是“冬天的樹,更見體態魁梧或綽約多姿之美,是線結構之美。”本質上的更深刻的理由是“冬天的樹充滿強勁的筋骨,是樹之精靈的世界,是人之精靈的世界。”

在解答主觀性表述題時,我們還應樹立“賦分”意識,即根據試題的分數來大膽推斷答案大體上可分為幾點來表述,如4分的題一般可分為兩條來表述,6分的題可分為三條來表述。事實上,標準答案也是按照兩條或三條來確定答案要點的。在組織答案時,可以採用摘錄式方法,即文本中如有現成的答案,如高度概括性的又能準確解答題目設問的句子,就可以直接抄錄;可以採用重組法組織答案,即從所確定的閲讀範圍內提取能夠回答題目設問的關鍵性詞語,然後用我們自己的話連綴起來;可以採用自撰式方法組織答案,特別是那些含蓄性語句的理解的題目的答案,一般來講,文本中沒有現成的概括性的語句,有時甚至連關鍵性的詞語都找不到,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組織答案。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9

大學聯考現代文閲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着畏難心理,歷年大學聯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為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為,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閲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閲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閲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裏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閲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複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閲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敍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緻”二字準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説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敍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為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啟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藴涵着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閲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準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為乞丐了。

抓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大學聯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説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麼?”如果我們在閲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大學聯考現代文閲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着畏難心理,歷年大學聯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為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為,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閲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閲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閲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裏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閲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複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閲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敍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緻”二字準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説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敍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為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啟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藴涵着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閲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準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為乞丐了。

抓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大學聯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説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麼?”如果我們在閲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10

1.打破現代文閲讀的神祕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觀點。

2.緊緊抓住文中的一些帶有提示性的詞語,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總結性的較理性的詞語,如思想、意識、現實主義、浪漫氣息、奧祕、象徵等。來具體推斷其理性內涵和層次含義。

3.現代文閲讀的核心是“概括”內容,這一點解決的辦法。就是在閲讀的段落內,以句號為單位,每一句概括一個意思,分條列出,不要被有些題目的“意思”“作用”“好處”所迷惑。談“作用”“好處”“意義”,也要依託內容去淡,不可簡單地説“強化了主題,深化了中心,增強了效果,十分生動形象”等詞語,就應付了事。

4.多答。因為現代文閲讀字數逐漸放開,那麼多答一點,就會多得分。況且答多了也不扣分。多答要注意兩點:(1)分條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數多的題,答案要與分數一致,即6分題。答3個小點即可。(2)答案不要重複或從反面去説,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寫的語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