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格列夫遊記

來源:文萃谷 2.85W

不論是不是真正讀過,或者通讀過,大約誰都知道《格列夫遊記》是一部世界名著。在中國讀者中,喬納森.斯威夫特的名字或者不如莎士比亞、狄更斯、蕭伯納來得響亮,可是這些響亮名字的作品,真正讀過的又有幾人呢?相反,小人國、大人國的故事倒差不多稱得上家喻户曉了。在“家喻户曉”的同時《格列夫遊記》在一般人的心中彷彿成了一本兒童讀物,那麼到底是不是呢?如果不是,它究竟又是怎樣的一部書呢?

讀後感 格列夫遊記

《格列夫遊記》是一部奇書,但我不同意有些評論家的觀點,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神奇的想象,誇張的手段,寓言的筆法,固然是一般兒童讀物普遍的特點,但《格列夫遊記》是以其傑出的諷刺而垂名世界文學史的。而斯威夫特的大名,至少在英國諷刺作家中,至今仍罕有其匹。

《格列夫遊記》一共由四部分組成,第一卷利立浦物遊記和第二卷布羅卜丁奈格遊記寫於一七二一年至一七二二年之間。第四卷慧因國遊記先於第三卷,寫於一七二三年。第三卷比較鬆散,鋪的面較開,以勒皮他遊記為主,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遊記,從一七二四到一七二五寫了兩年。四個部分應該説是相互獨立的,表面上的某種聯繫或者對照也許只存在於第一卷和第二卷之間。格列夫由小人國中的“巨人山”一下變為大人國中的可憐的矮子。當然,不論是從正面頌、還是從反而頌,斯威夫特的情感和思想,在四個部分中都是一以貫之的。那就是不留情面地對十八世紀前半期的英國社會進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對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無聊、毒辣、荒淫、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撻,範圍也似乎要越出十八世紀的初期的英國,而將茅頭指向罪孽深重、愚蠢骯髒,毫無理性的整個人類。

第一卷是標準的諷刺。雖説大家現在都承認小人國實際就是暗指英國利立浦特宮廷也就是英國宮廷的縮影,但人們還是不得不佩服斯威夫特驚人的想象力。他何以會想得出小人國這麼一個點子來的呢?格列夫與利立浦特人之間的大小比例為1:12。這一比例在全書中從頭到尾都得到嚴格遵守,不曾出一點差錯。從寫作技巧上講,這種視覺上的選擇是天才的,而它所產生的效果則是無處不在的幽默。我們當然知道作者是在諷刺,在挖苦,然而這種諷刺和挖苦是理性的、冷靜的,甚而至於是較温和的。作者還沒有完全激動起來,他只是在煞有其事的給你講故事,講一連串在讀者看來是聞所未聞的有趣故事。

讀者就是這樣被他——斯威夫特——這些故事給迷住了,忘記了他的每一個故事其實差不多都是有所指的。不論是“高跟黨”還是“低跟黨”,“大端派”還是“小端派”,甚至於像財政大臣這樣具體的人,都可以從當時的英國上層社會找到他們的影子。有些評論家甚至認為,那麼一些“有所指”的諷刺,其實也完全適用於整個人類,而並不僅僅限於英國。

第一卷中諷刺是正面的、直接的。格列夫儼然以巨人的身份在由袖珍的人、事、物組成的立利浦特雄視闊步。雖然他也時常受到騷擾,經歷種種不如意。在大街上走路必須時刻注意,以免不小心就將人踏死,或者將房屋踩塌,可他永遠是居高臨下的,無論皇帝還是大臣,任其自傲自狂,在格列夫的眼中,永遠只是一羣荒唐愚蠢的,微不足道的小動物。這裏的`比例是1:12,格列夫從頭至尾享受着“俯視”的便宜和痛快。當然,就是這麼一個小人國,其內部和腐-敗的紛爭,也終有一天會將其自身毀滅。

第二卷布羅卜丁奈格遊記與第一卷適成對比,格列夫來到了大人國,一下子由“巨人山”縮為“格里爾特里格”。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利立浦特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12:1。格列夫的視角一下由居高臨下變為處處仰視。這一強烈的對照手法是有象徵意義的。這種反諷相當尖刻,具有叫對方無法還手的力度。斯威夫特也顯然越説越沒有顧忌了。

不論作者是出於何種考慮,第三卷的出現多少有點破壞了《格列夫遊記》作為一個整體的形式的完美性,就組成第三卷的那一系列斷片來説,本身也缺乏力度,結構顯得較為鬆散。涉及的範圍擴大了,可更多的倒好像是作者在説笑話,許多地方還談不上是諷刺。第三卷充當了一種緩衝劑,緩和了第二卷和第四卷之間強烈的感情。

第三卷是由五個遊記組成的。勒皮他遊記是第一個,它諷刺的主題顯而易見,就是英國對愛爾蘭的統治和剝削。在接下來的巴爾尼巴比遊記中,斯威夫特的諷刺是直接的,不加掩飾的,諷刺的對象是拉格多大科學院。此外,斯威夫特還諷刺了文學和歷史學的所謂新批評主義的方法。

第四卷慧因國遊記看來是最有爭議的一部分了。斯威夫特在這一卷裏到底想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兩百多年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已遠遠超出了學術的範圍。《格列夫遊記》一出版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但幾乎就在斯威夫特剛剛告別人世之後,一場曠日持久的針對第四卷的抨擊就開始了。斯威夫特到底是不是反-人-類的呢?人類的發展,一方面展示了它的真正的文明和美德,同時也更全面地,更清楚地暴露了它的墮落和醜惡。而諷刺作家不過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罷了。其實,批判或諷刺往往並非出於惡意,倒可能是因為更深的愛;也許是“怒其不爭”吧。

這就是斯威夫特的反-人-類嗎?如果是,我們也就不妨接受吧,我們由此看到了最強烈,最深刻、最有力度、最不妥協的諷刺,《格列夫遊記》的價值和斯威夫特的偉大也正基於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