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中班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來源:文萃谷 6.17K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中班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開展以“我勞動,我光榮;我創造,我幸福”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同學們瞭解“勞動節”的由來,瞭解我國不同時代的勞模風采。

2、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各類活動,從宣傳“我勞動,我光榮;我創造,我幸福”這個主題思想轉化到我們每個學生的實際行動中。

3、通過在學校、家庭兩個層面參與不同類型的勞動,培養愛勞動的熱情,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爭做“勞動小能手”。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5、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主題

我勞動,我光榮;我自理,我能幹

活動內容

(一)繪畫比賽

1、繪畫主題:勞動最光榮

2、繪畫形式:繪畫表現形式不限,兒童畫、國畫、版畫等均可。每個班上交5件作品,可適當增加。

3、上交時間:4月30日前上交,逾期做自動放棄。

(二)我是勞動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間與爸爸媽媽一起對自己的家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2、能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洗菜、淘米、洗碗、掃地、拖地等

3、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並能做到我的.飯碗裏沒有一粒剩飯(菜);

(三)學唱勞動歌曲

1、各班音樂老師負責在本週學習有關“勞動光榮”的歌曲。

2、週五班隊活動課,以班級為單位,舉行“我愛唱歌更愛勞動”的個人演唱比賽。

四、活動要求

1、各校要組織好繪畫比賽活動Ы好的作品上交中小進行展覽。

2、各校要切實佈置好三個階段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

3、要制訂好活動方案案和安排,按時開展活動,要有詳細的活動記錄。

XX幼兒園

20xx年X月X日

教學反思

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教師和幼兒的文化生活,更調動了教師職工和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加強了團結,增進友誼,增強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體現了和諧校園的理念。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看看、説説、做做,讓幼兒瞭解符號有不同的含義,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離不開它,從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活動材料和環境;

大掛圖一張,各種生活中常見的符號,大的`一套。

小圖20張,各種生活中常見的符號小的20套。

實物環境創設;微型立體娃娃城。

活動過程:

一、鞏固認識已學的符號,並認識新的符號。

1、引出課題。

教師對着幼兒,用食指貼在緊閉的嘴巴上,看看幼兒懂不懂教師的意思,問:教師這個動作表示什麼意思?(表示安靜),待幼兒回答後,出示這個符號。複習已學的符號。

2、認識新的符號。

師:今天還有許多新的符號朋友來跟我們一起做遊戲,它們是誰呢?(逐一出示各種符號),你認識這個符號嗎?它表示什麼意思?在什麼地方出現?

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新的各種符號及各表示什麼意思。

二、學會運用符號。

1、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會遇到這些符號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張圖片,請你們互相商量幫助符號朋友找到合適的地方。然後想一想,符號朋友為什麼站在這個地方,表示什麼意思?

2、幼兒分組放符號,可以互相商量、合作完成。

3、幼兒集中討論,並在大掛圖上張貼符號。

1) 請個別幼兒上台把符號朋友貼到合適的什麼地方?有不同意見的請舉手發言。

2) 為什麼讓符號朋友站在這裏?符號朋友站在這裏告訴我們什麼意思。

3) 教師小結:符號在我們生活中是很多的,當我們看到這些符號時,就知道這是哪裏,或告訴我們它表示什麼意思,它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4、遊戲:寄信

延伸活動:

幼兒園需要符號嗎?哪些地方需要呢?我們下次區域活動時去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好嗎?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孩子對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尤其是四季的變化過程,年年歲歲的周而復始中,藴含萬物生命的奧祕輪迴。於是我利用新春伊始,設計了“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活動,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大自然的美麗。

活動目標

1、讓兒童通過看圖、討論、理解春的內容。

2、能用語言、繪畫抒發情感。

3、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情感。

4、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繪畫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春天的主要特徵、抒發對春的情感、提高語言能力和繪畫能力

難點:能用繪畫表達對春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大掛圖、大字卡

2、孩子用書、錄音帶

3、相關春天的圖片資料(柳樹、桃花、小鳥、小草、燕子、風箏)

活動過程

活動(一)春天走來了

①出示大掛圖,請孩子看圖説話;

教師:“美麗的春天來到了,你們喜歡春天嗎?老師這裏有一幅關於春天的圖畫,請你們仔細觀察畫面,説説看見了什麼?”

孩子:“柳樹、桃花、小鳥、小草、燕子、風箏、小朋友”

教師:“柳樹到了春天有什麼變化?什麼顏色?小鳥在幹什麼?春風吹過來,柳條怎樣迴盪?什麼花兒開了?小朋友在做什麼?”

教師引導孩子説出其它事物的變化,並逐句引出兒歌

教師:“小朋友説得對,你們看柳條發出嫩綠的新芽,在春風中來回的盪漾,小鳥高高興興地唱起了歌,桃花也開滿了枝頭,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風箏。”

②播放錄音,教師帶領孩子欣賞、朗讀兒歌

活動(二)字寶寶樂園

① 請孩子打開書,邊聽錄音邊用手指劃讀

② 玩字寶寶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教師:“咦?怎麼兒歌中有的字寶寶不見了呢?原來字寶寶要和我們玩遊戲呢。”請孩子一起説:“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字寶寶××就回來;哈哈,××回來了!”

活動(三)繪畫

①引導孩子觀看有關春天的圖片資料(柳樹、桃花、小鳥、小草、燕子、風箏)

②討論春天的美景,啟發孩子擴展思路,並用畫筆畫出更多春天的景象、春天的顏色。

③ 指導孩子初步構圖,柳樹、桃花、小鳥、小草、燕子、風箏的簡單畫法等。

活動延伸:

① 請家長週末帶孩子春遊,發現更多春天的.祕密。

② 教師和孩子一起佈置增添有關春天的圖片。

③ 帶領孩子播種各種種子,觀察其生長過程。

教學反思

1、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在孩子園的周圍和大自然中變化萬千,柳條抽芽、

桃花盛開、春雨綿綿、小草從泥土中鑽出來,孩子們可以通過觀察大自然的景象去尋找有關春天的祕密,在暖暖的春風裏去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這裏我通過兒歌 “春天來了”讓孩子瞭解春天的主要特徵,培養孩子對春天的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探索興趣。

2、通過一系列以孩子為主的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學會用觀察的方法、敏鋭的眼睛去感知和發現春天的變化、人們的活動、生物生長的變化等,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名稱:interesting finger (中班英語活動)

授課教師:李姿君

活動目的:1、複習單詞:大拇指“thumb”、食指“pointer finger”指 “middle finger”。

2、學習新單詞:無名指“ring finger”、小拇指“pinkie”。

3、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盒子、幕布、手電筒、“大手掌”圖片一對以及對應的手指、手偶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打招呼: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二、律動:“one two one two” song。

三、複習並學習新單詞

1、 表演手影:兔子、小鳥、孔雀、小鹿。

2、出示“魔術手指盒”,複習舊單詞“thumb”、“pointer finger”、 “middle finger”,並學習新單詞“ring finger”、 “pinkie”,以one by one 的形式進行練習,並注意糾正幼兒的發音。

四、通過遊戲,對單詞進行復習鞏固

1、“Hungry tiger”:教師扮做飢餓的.老虎,請幼兒出示正確的手指,如果錯誤將被“老虎”捉住。

2、出示“大手掌”圖片進行手指拼圖:將幼兒分組,請幼兒選擇“手指”拼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3、影子游戲: 幼兒在幕布後表演手指律動,培養幼兒的手指靈活性。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標記,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初步瞭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

2、頭飾小魚、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教學PPT

3.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教學重點: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認識

教學難點: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

【活動過程】

一、故事圖片導入。

出示小魚圖片,講述故事,小魚的"家"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魚的'家,請幼兒説説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幅圖片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二、教師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標記。引導幼兒學習分類。

(出示可回收標記),提問:什麼叫可回收?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出示不可回收標記),提問:為什麼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

三、考一考(教學PPT)垃圾的分類,通過PPT的展示讓幼兒加深瞭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遊戲《幫小魚整理家》

集體檢查,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的瞭解。

四、觀看ppt圖片,瞭解環境污染的危害,進一步加深幼兒的環保意識。

課後延伸:

組成"環保小分隊",檢查幼兒園的垃圾分類情況。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神祕的出示以後各孩子們生活中的垃圾袋,從裏邊出示一些常見的垃圾,將孩子帶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遊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U盤中的垃圾分類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瞭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體驗垃圾分類,作為導入環節,從本次課孩子們的表現看是比較好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組成,知道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3,並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在活動中,正確記錄分合式,並會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遊戲中學習3的組成,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數量是3的圖片。

2、教師用記錄卡一張,小貓頭飾一個,兩個圈。

3、幼兒人手一張數字寶寶卡片放在口袋裏。

4、音樂磁帶、錄音機、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二、學習3的組成。

1、師:今天小貓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猴到家裏來做客,還為它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它想把這些好吃的分別放在2個盤子裏,可是它不知道怎麼分才好,你們願意幫助小貓來分一分嗎?

2、出示記錄卡,幼兒自主學習3的分成。

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麼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個蘑菇。

幼:3條小魚。

……

那怎樣把數量是3的分成兩份呢,請你動動腦筋,看誰想得辦法多,並用數字把每次的分法記在下面的格子裏。

(評:通過讓幼兒來幫助小貓給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給好朋友小兔、小猴這一“任務”,在活動一開始就使幼兒的角色一下子就轉變了過來,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説。”(在視頻上展示幼兒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給了小兔,2只分分給了小猴。

幼:我把3條小魚,1條小魚分給了小兔,2條小魚分給了小猴。

……

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3可以分成1和2,幼兒一起學念。

師:“還有其他分法嗎?”

幼:我把3個蘑菇,2個蘑菇分給了小兔,1個蘑菇分給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給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給了小猴。

……

“還有其他的分法嗎?”(沒有了)

(評:具體形象的小動物角色,使幼兒有話可説,通過自己動手嘗試操作的事情,幼兒也較易掌握並表達出來。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把數量為3的食物分給了小兔、小猴,從而掌握3分成2份有兩種分法,本環節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教師小結

師:3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幼兒一起念兩種分法。

(評:在幼兒操作後發現了3的兩種分法後,教師再小結,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

三、遊戲學習3的組成。

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願意嗎?森林很遠,我們3人一組開火車去吧!

”(聽音樂3人一組玩開火車的遊戲)“呀,看,這是什麼啊?(魔洞),這個魔洞只允許數字3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麼辦呢?(先變成數字寶寶),請你們先將自己的數字寶寶請出來,看看自己是數字寶寶幾呢?

是數字3嗎?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字變成3呢?(幼兒講述1和2組合,2和1組合)“真聰明,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教師檢查)

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後,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師:“剛才你們都很聰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來是3的好朋友一起過魔洞,真棒!”

中班教案 篇7

一、“家鄉的水果”主題來源

一天,方彬的爸爸拿來了很大一袋子李子來送給老師吃,小朋友圍着老師七嘴八舌地説開了。方彬説:“我們家還有杏子樹,還有桃子樹,杏子樹很高的。”厲夢婷説:“我們家也有李子樹,也有桃子樹。”“我們家有枇杷樹”。“我們家有櫻桃樹”……,孩子們的議論讓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好的活動內容——家鄉的水果。為了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我們也進行了一些調查,我們班29名幼兒,有28名幼兒家中或親威家種有果樹,大部分幼兒都有摘果子的親身經歷,對果樹也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經驗;家中種的果樹種類有李子、杏子、枇杷、桃子、櫻桃,還有西瓜和葡萄等,另外,5~6月份,正是這些水果成熟豐收的時候,也為我們開展主題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將從幼兒的實際和興趣出發,從中提取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把握幼兒發展層次的差異,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交互作用,以達到幼兒自主參與,自發生成,在其自身認識結構基礎上向更高一階段發展,促使“家鄉的水果”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家鄉的水果”預設主題活動目標

1、利用周圍環境,通過開展各類活動認識家鄉的各種水果,瞭解水果的生長過程及外形特徵,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熱愛家鄉的情感。

2、學習多途徑收集有效信息,樂於與同伴交流。

三、主題思考網絡

四、環境創設

(一)活動區

1、科學區

(1)在自然角里擺放本地常見的水果、乾果,如李子、杏子、白果、西瓜等。

(2)收集各種水果核,分別放入塑料盒子或盤子裏,再自制標籤插在其中。

2、美工區

(1)提供各色橡皮泥製作水果。

(2)提供各種水果核,進行粘貼造型。

(3)提供各種廢舊紙盒、包裝紙,供幼兒剪剪、貼貼、畫畫,包裝水果。

3、閲讀區

張貼各種水果的掛圖,供幼兒互相出謎、猜謎。

(二)牆飾

1、張貼幼兒摘水果的照片。

2、舉辦“畫水果”作品展覽。

五、主題實施

活動一:摘李子和杏子

(一)預設目標

1、感受李子和杏子的基本特徵,探索判別水果成熟的基本方法。

2、感受摘果子的樂趣,體驗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事先與附近種有這兩種水果的家長聯繫,選擇幾棵低矮的便於幼兒觀察,採摘的果樹。

2、請家長事先向孩子介紹判別李子和杏子成熟的方法。

(三)活動過程與活動實錄

1、談話

(1)討論外出時路上要注意的事項和自我保護的方法;

(2)果子摘下來不能馬上吃,要洗洗再吃。

2、摘桃子和杏子

幼:老師,你看這個杏子是熟的。

師:你怎麼知道的?

幼:黃黃的,軟軟的就是熟的。

幼:李子紅紅的才是熟的,才好吃。

幼:青的是酸的,牙齒都要酸完了。

師:杏子和李子有什麼不同呢?

幼:李子是圓的,杏子是有點扁的。

幼:顏色不一樣。

幼:這個李子不好吃了,裏面有蟲子了,你看有洞了,裏面肯定有蟲子。

幼:老師,那邊的樹上有很多杏子,你快來看。

我走過去,可不是樹上掛滿了黃黃的杏子,看起來真誘人,可是這棵杏子樹卻很高,人根本夠不到的。

我説:“要怎麼才能摘到杏子呢?”

吳藝楠説:“拿根棍子來敲。”

方彬説:“這樣,杏子掉下來要爛的,老師,我有辦法的,找一塊很大很大的布,叫小朋友在下面接住,你拿一根棍子去敲杏子,杏子就會掉下來,落在這塊布上了,這樣杏子就不會掉爛的。”

泮棟楨説:“老師,我也有一個辦法,拿一個網兜就可以了,我爸爸是這麼摘杏子的。”

邵杭奕説:“拿一個梯子爬上去摘。”

燦燦説:“要是小猴子在就好了,它來幫我們摘。”

我説:“你們想的這些辦法都很好,我們還是請方彬的爸爸來幫忙吧。”於是我請來了家長來幫忙,家長拿來了很大一塊布,有拿來了很長一根棍子,我和孩子們用手拉着布接在樹下,那位家長就用棍子來敲杏子,杏子一個個從樹上掉下來,孩子們看得可興奮了:“杏子下來了,杏子下來了。”“下杏子雨了。”

3、整理回幼兒園。

4、請幼兒大膽説説摘李子和杏子的感受。

(四)活動反思

外出活動總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和熱情,李子和杏子這兩種水果在萬市是非常常見的水果,幾乎家家都有,這從家長的反饋表中也得到了證實,我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有摘杏子、李子的經驗,他們知道怎麼樣的杏子是熟的,怎麼樣的李子是熟的,是可以吃的。他們在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中將這些經驗傳達給了對方,使另外的孩子也獲得了感性的知識。

那棵高的杏子樹並不是我們預設的內容,只是孩子們在活動中無意間發現的,但是他們似乎對從高的樹上摘杏子更感興趣,所以當摘不到杏子時,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想出了各種辦法,當杏子從高高的杏子樹上落下來的時候,孩子們表現的異常興奮,“下杏子雨了。”在回來的路上孩子們還在不停地回味着,“老師,今天我想的辦法好不好?”“老師,我又想了一個辦法,拿一個皮槍把它打下來。”……

針對孩子們在如何才能從高的杏子樹上摘來杏子所表現的積極性,我們又生成了語言創編活動《高高的'杏子樹》。

另外,我們將摘來的杏子和李子洗乾淨,開設了品嚐區,供幼兒自由品嚐(注:杏子和李子有成熟的,也有不成熟的。)讓孩子們在實物品嚐中,在互相交流中,獲得更多的感性經驗。

活動二:續編故事《高高的杏子樹》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2、能在同伴間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

(三)活動過程及活動實錄

1、欣賞故事,瞭解故事情節。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後來請孫悟空來幫忙,他的金箍棒能變長變短,孫悟空説了一聲:‘長’,金箍棒就會變長,用長長的金箍棒就可以打杏子了。”

“有一個小孩他有一把皮槍,用皮槍對準杏子來打杏子,杏子就可以下來了。”

“請長頸鹿來幫忙,他的脖子很長……”

“請風爺爺來幫忙,風一吹杏子就會掉下來,上次我們家的杏子也是被風吹下來的……”

……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延伸活動:張貼幼兒的繪畫作品,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續編故事時,有的孩子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他知道用什麼有效地辦法辦法才能摘到杏子,所以續編的情節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如用棍子打下來、用網兜、用梯子等,還有的孩子則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孫悟空、長頸鹿、大象、風爺爺等等都出現在了故事情節中,雖然續編的故事情節不長,孩子的想法也略顯幼稚。但是這是孩子感興趣的,只要每個孩子能大膽想象,大膽表述,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得到了老師的肯定。

活動三:《家鄉的水果真多》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家鄉的水果,知道其名稱。

2、通過各種感官比較它們的外形特徵,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4、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桔子、西瓜等家鄉常見的水果圖片。

2、當季水果,如:西瓜、楊梅、桃子、李子、杏子等實物。

3“我家的果樹”調查表及各類水果的小圖片。

(三)活動過程與活動實錄

1、出示家鄉常見的水果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水果?

於倩説:“桔子、葡萄、梨頭、枇杷、石榴,……”

提問,你在萬市哪一個地方看見過這些水果?

方彬説:“我奶奶家有有葡萄樹的。”

厲夢婷説:“我家邊上的山上有桔子樹的,現在已經有了,就是還沒好吃。”

盧鴻遠:“我們家有石榴樹還有櫻桃樹。”

……

孩子們如數家珍地説看,顯然孩子們對這些水果是再熟悉不過了,我説:“這些水果在萬市都有種在那裏,這些都是我們家鄉的水果,你還知道哪些家鄉的水果呢?”

“桃子、李子、杏了、草莓……”孩子們一下子説了一大串,我將孩子們説的水果圖片貼在黑板上,最後我説:“我們萬市的水果可真多,我們家鄉的水果可真多啊!”

孩子們聽了我的話,顯得很興奮,嘴裏講着:“怎麼那麼多啊!”

3、出示水果,引導幼兒比較桃子、楊梅、枇杷、西瓜、李子的外形特徵,説説幾種水果的不同吃法。

4、讓幼兒品嚐水果,與同伴交流水果的不同味道,並知道里面都有果核,提醒幼兒將果核收集起來。

孩子們一邊吃着水果,一邊與同伴交流各種水果的美味,“西瓜很甜的”、“楊梅酸的”……

延伸活動

幼兒填寫“我家的果樹”調查表。提供各類水果的小圖片,將自己家有的果樹用圖片的形式粘貼,並與同伴交流。

(四)課後反思

孩子們對身邊的水果真是太瞭解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説明這些水果對小朋友的耳濡目染之深。因為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每個孩子都能説出很多。孩子的一句:“怎麼那麼多啊。”油然而生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孩子們在説家鄉還有哪些水果時,其實有小朋友説到了龍羊另外的特產白果和香榧,孩子們不知道這兩樣是屬於乾果類的,對水果和乾果沒有概念。於是,我們在活動區又投放了白果、開心果等乾果,給孩子們講解了水果與乾果的區別。

孩子能説出很多水果的名稱,但是對水果與季節的關係還不太瞭解,我將這個問題留給他們回家自己找大人尋找答案。

在活動區我們又提放了白果、開心果等乾果,講解了水果和乾果的區別。

活動五: 各種各樣的核

活動説明:孩子們在品嚐水果的時候,老師總是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水果的外形,因為我們預設了活動:繪畫《多彩的水果》,可是孩子們卻對水果的核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每樣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樣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圓的,有扁的……,於是我們生成了活動《各種各樣的核》。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各種水果核,讓幼兒感知各種核的不同外形特徵觀察結果。

2、知道每種水果都有不同的果核。

3、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體驗發現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水果核

2、作業紙(水果與配對的果核連線)。

3、用桃核刻的工藝品。

(三)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各種水果核,大膽表述各種水果核的外形特徵(顏色、形狀),老師提問:你知道這些是什麼水果的核?它們有什麼不同?

盧鴻遠:“西瓜的核是黑的,像西瓜子。”

方 釗:“這是枇杷的核,是圓圓的,黃黃的。”

林家樂:“這是桃子核,上面有花紋的。”

2、出示實物水果:楊梅、枇杷、桃子等水果驗證觀察結果,並引導幼兒觀察每種水果果核的數量。

馮雨欣:“楊梅只有一個核。”

王欣然:“西瓜有很多核,枇杷有2個核,另外的水果只有一個核。

……

3、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説説其他水果的核。

老師提問:你還知道哪些水果有核,它的核是怎麼樣的?

4、幼兒操作

延伸活動:將用桃核製作的工藝品掛在教室裏,供幼兒欣賞。

(四)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通過觀察、驗證、實際操作的辦法加深了幼兒對水果核外形特徵的認識,孩子們在看到各種水果的不同外形特徵外,也驚奇地發現水果的果核在顏色、形狀、數量方面也有所不同,對孩子來説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發現,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願望,體驗了發現的樂趣。

活動六:水果製品

活動説明

我們在活動區投入了用水果加工成的食品,如楊梅乾、葡萄乾、杏仁、話梅等,孩子們看着這些東西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

“這是楊梅做的,上面還有糖。”

“葡萄乾肯定是太陽底下曬乾來的。”

我説:“這些是用水果加工而成的水果製品,你們還知道哪些水果製品嗎?

什麼是水果製品?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孩子們對水果製品充滿了好奇,我們生成了活動《水果製品》。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水果,瞭解水果可以加工成水果製品。

2、學習向大人獲取有效信息,會用語言簡單表述自己獲得的信息。

3、樂於與同伴交流,培養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水果製品

2、幼兒向大人瞭解一些水果加工成的水果製品

3、家長工作:家長向幼兒介紹一些水果製品,可讓幼兒實際觀察,並帶一樣水果製品到幼兒園。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些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兒:“用水果。”

老師:“對,這些都是用水果加工成的水果製品。”

2、説説你的水果製品

孩子們帶的水果製品可真多,有香蕉幹、紅棗、葡萄乾、杏仁、椰子汁、橙汁、蘋果汁、各式蜜餞等等,還有小朋友拿來了葡萄酒。

王欣然:“老師,我帶的是椰子汁,是有椰子的汁做成的,海南有椰子的。”

鮑 芊:“這是爸爸做蛋糕用的果醬。”

施李奧楨説:我這個是CiCi果凍,吃起來有菠蘿味的,我媽媽跟我説這裏面有菠蘿汁的,還有這個是蘋果味的,這個是芒果味的,裏面都有水果。

……

3、同伴間交流,説説自己帶來的水果製品

4、師生共享

互相品嚐水果製品,互相説説是什麼味道的,用什麼水果製成的。

延伸活動:將吃剩的水果製品投入到區角,供幼兒觀察、品嚐。

(四)活動反思

孩子們帶的水果製品可真多,在集體活動中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有發言機會的,所以我採用了分組數學的形式,讓孩子與同伴交流,這樣既使每個孩子都會説話的機會,也培養了孩子傾聽的習慣。

活動前期,孩子們對水果製品只是充滿了好奇,都對水果製品知之甚少,很少有小朋友能説出一些水果製品,但是孩子通過從家長那裏獲得的知識,從實物觀察,每個孩子都帶來了不同的水果製品,孩子們從中獲得了知識,擴大了知識面。

活動七:製作杏仁

活動説明:自從活動區多了一些水果製品後,孩子們對水果製品的製作產生了興趣。一天厲夢婷拿來一包楊梅,她説:“老師,這想用這些楊梅來做楊梅乾。”老師根據孩子的興趣,也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一些蜜餞的製作工序非常複雜,我們條件也有限,於是我們選取了製作比較簡單的杏仁作為主要活動,便生成了活動《製作杏仁》。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打開杏核。

2、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過程及實錄

第一階段:論幼兒説説用什麼方法打開杏仁核。

幼兒:老師,我嘴巴咬不動。

老師:那你用另外的工具試一試。

幼兒:我用榔頭敲敲要碎的。

幼兒:敲的輕一點,你看。

幼兒:老師,我又找到一個好辦法。

第二階段:收集打開杏仁核的工具。

第三階段: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打開杏仁核。

幼兒:“老師,我嘴巴咬不動。”

老師:“那你用另外的工具試一試。”

幼兒:“盧鴻遠,我榔頭敲敲要碎的。”

幼兒:“要敲的輕一點,你看。”

……

第四階段:炒杏仁,品嚐杏仁

我們將杏仁拿到廚房去炒了一下,雖然味道不是很好,可是孩子們卻吃的津津有味。

(三)活動反思

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來打開杏仁核,如有嘴巴咬,用榔頭敲,用夾核桃的夾子夾,用腳踩,可當真正嘗試用這些方面來打開杏仁核時,卻遇到了不少困難,嘴巴咬不動,榔頭敲要敲碎的,孩子們通過一次次的嘗試,從不斷的成功與失敗間獲得了有效的經驗,最後終於成功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與自豪。

活動八:製作送給大班哥哥、姐姐的禮品

活動説明:

臨近學期末,給我們遠送禮物大班的孩子經常到我們教室來,給我們唱歌,跟孩子們講述自己要離開幼兒園到國小去讀書了,我也有意無意的經常跟孩子們提起,大班的哥哥、姐姐就畢業了,要離開幼兒園了。一天,邵杭奕説:“老師,我們也送一件禮物給大班的哥哥、姐姐吧。”我覺得這個提議不錯,於是便生成了這個活動。

(一)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材料對水果進行包裝。

2、培養孩子互相關愛的情感。

(二)活動過程及實錄

1、談話引出課題。

老師:大班的哥哥、姐姐就要離開幼兒園了,要到國小去讀書,上次哥哥、姐姐送我們禮物過了。

幼兒:老師,我們也送一件禮物給哥哥、姐姐吧。

老師:那送什麼禮物呢?

幼兒:送糖給他們;

送一朵花給他們……

老師:我們現在在上水果的主題,要不我們送哥哥、姐姐水果,好嗎?

幼兒:好啊。

老師出示一引起帶有簡單包裝的物品。

老師:這些小禮品好看嗎?為什麼好看?

幼兒:外面有漂亮的紙,還有花,放在盒子裏就好看了,外面包了一層塑料紙……

老師:這些東西都有漂亮的衣服,它們都是包裝過的,別人收到這些禮物肯定會很高興的。

幼兒:那我們也給禮物包裝一下,哥哥、姐姐會高興的。

2、幼兒討論用什麼材料進行包裝。

3、收集包裝材料。

4、製作包裝盒。

5、送哥哥、姐姐禮物。

(三)活動反思

孩子的一句:“哥哥、姐姐一定喜歡漂亮的禮物。”使孩子們積極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來,在整個活動中,不僅本班的孩子們感受到同伴之間的關愛,大班即將離開幼兒園的孩子也感受到了這種關愛。孩子們自己收集材料,自己製作包裝。雖然都是很簡單的包裝,但卻各具特色,有的孩子用放喜糧的小盒放進幾顆李子;有的用吃剩的礦泉水瓶,放進各色的水果,紅的、青的也挺好看;有的用塑料袋子,上面打一個蝴蝶結……

在活動中我們也得到了家長的支持,每個家長都積極地幫助孩子收集材料,從家裏帶水果。

六、主題反思

活動已經結束,可是還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如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的有機結合,幼兒記錄表格的設計與應用,環境的創設,家園互動等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與值得探討。但是,從這一次的主題活動,也讓我對生成性主題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1、發揮本土資源優勢。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綱要》提出充分利用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回顧本主題活動的產生實施,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利用和挖掘本地資源的重要性。因為幼兒的熱情與投入及能力讓我們老師驚喜,幼兒看到熟悉的材料,如何遇到久違的朋友那樣高興,參與活動積極性高。

2、發揮幼兒活動的主動性,豐富教育活動的形式。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具有個體能動性。”我們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傳授來獲得,而幼兒主體的情感、態度不是直接教育就能獲得的。應是幼兒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經過目後學習獲得。因此,我們利用集體教育活動,小組和個別教育活動,區角活動,戲活動,户外活動,家園合作等不同形式,儘可能為幼兒參與活動積極地創造環境和提供材料。

3、課程內容的選擇要以幼兒實際經驗為主。

對幼兒而言,實際化“便是最高的價值,因為實際化、感性化的經驗才能正確具有促進幼兒發展的意義。

幼兒活動中我們看到,他們對於水果的顏色、形狀並不感興趣,因為孩子們對這些水果是再熟悉不過了,因此我們及時調整了活動內容,把幼兒帶到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活動中。

4、教師在活動中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增強活動組織能力。

教師是幼兒的榜樣,在肯定幼兒探索的基礎上,教師也在努力以合作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身份,和幼兒建立交互的關係,及時調整活動組織計劃,調整策略,深刻領會《綱要》精神,增強活動組織、計劃能力。生成性主題活動是我們的嘗試階段,還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進的。

七、相關表格

表一 水果樹調查表

家裏或親威家有水果樹嗎? 有 沒有

水果樹種類

每種果樹有幾棵?(1棵、2棵、3棵或3棵以上)

家長姓名:

表二 我們家的水果(圖片粘貼)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剪、黏貼和釘等方法制作風車。

2、在用自制的風車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風車的範樣;正方形的廣告紙、筷子、安全圖釘和剪刀等人手一份;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玩轉風車,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在玩什麼?(風車)你們玩過嗎?風車轉起來是什麼樣的?

二、出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學習製作風車。

1、教師:風車是怎麼做的呢?需要哪些材料?(做風車需要蠟光紙、剪刀、圖釘、筷子)

2、教師:你覺得用這些材料怎樣才能做成風車呢?還需要用什麼材料呢?

三、引導幼兒看掛圖,學習風車的製作方法。

1、教師:你能看懂圖上的`意思嗎?你覺得圖上提示了我們什麼?

2、教師:剪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從什麼位置開始剪了?

3、教師:安全圖釘怎麼釘?釘在什麼位置?

4、教師:你還有什麼困難嗎?

四、幼兒嘗試看圖示自制風車。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跟着開始動手製作風車吧。

(教師巡迴指導,並幫助能力差的孩子完成製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