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融入現代文化生活戲曲進校園的賞析

來源:文萃谷 2.54W

近年來,很多人認為作為國粹的戲曲藝術在時代大潮中逐漸喪失了生命力,並且現在的青少年已經逐漸疏遠了這些藝術,戲曲與年青一代的代溝或成為青少年與優秀傳統文化漸行漸遠的縮影。

對融入現代文化生活戲曲進校園的賞析

事實上,戲曲離孩子並不遠,從動畫片《大鬧天宮》到《天書奇譚》,都包含着戲曲元素,而今所謂的與之疏離,只是他們沒有在完整意義上認識戲曲,才出現了對傳統戲曲文化的忽視。而戲曲文化也應在傳播中緊跟時代,以逐漸消除其與年輕人之間的代溝。

戲曲曾被人看作過於高雅、不接地氣,難以融入新時代的現實生活。事實上,戲曲進校園的探索證明,傳統戲曲不是陽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它在不同歷史時期扮演着不同角色。傳統戲曲要贏得觀眾,必須結合現代觀眾的興趣點,把握時代性。把原本被束之高閣的“老玩意兒”——戲曲引入校園,能彌補媒介傳播時代的“新”人羣與戲曲傳授傳播“舊”模式之間的陌生與隔閡,讓戲曲從校園走向大眾視野,從校園範式教學走向戲曲舞台。如此,戲曲進校園才更具普遍意義。

實踐表明,戲曲並非不時尚,而是需要新土壤。無論戲曲進校園是遵守傳統的“供奉型”戲曲,抑或追求市場的“供應型”戲曲,兩種形態的校園傳播都發揮其獨特性,給年青一代愛上國粹的.機會,發現戲曲的美、欣賞戲曲的美、傳承戲曲的美、展現戲曲的美。“戲曲進校園”需要更多的戲曲教育家審時度勢,按照藝術發展的邏輯和規律,適當地加入新的時尚元素,挖掘戲曲劇種選材、文化價值內涵、傳播方法創新,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學生學習戲曲文化,並融入生活,形成惠及大眾的戲曲審美風尚,贏回流失的觀眾。

進校園的戲曲可以用豐富的實踐形式,以把握時代性,讓青年學生迷上戲曲,可以通過開展興趣班先啟蒙,如崑山、閩南地區等地舉辦的融入當地文化的地方劇種戲曲興趣班,河南的把“梨園”融入校園,北京的“國戲杯”戲曲小票友大賽,深圳寶安區的搭建平台開發戲曲教育功能等,都是有益的嘗試。

“戲曲進校園”的藝術實踐無論在舞台上以“無聲不歌、無動不舞”呈現綜合藝術之美,還是在歷史、民族、文學背景下傳達文化訴求,都以實際行動緊跟時代,把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價值觀需求高度融合,給予下一代精神文化之養分。“無聲潤物三春雨,有心護花二月風”,當戲曲融入時代大潮,融入人們的現代文化生活,就更容易讓學生感受戲曲之美,温潤其心靈,啟迪其靈感,淬鍊其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