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原文及古詩詞賞析

來源:文萃谷 2.8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應該沒有人沒接觸過古詩詞鑑賞吧?古詩詞鑑賞就是對古詩詞中的字詞、句子及真正想要表達的含義進行文字賞析。那麼,古詩詞鑑賞要怎樣去完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涼州詞原文及古詩詞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涼州詞原文及古詩詞賞析

原文

《涼州詞》

薛逢〔唐代〕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賞析

這首《涼州詞》與其説它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莫不如説更具有史料價值。從詩中“沙州”、“涼州”等地名可以推斷,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帶的戰事。此地本是吐谷渾領地,後來因鬧內鬨,國王被部下殺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裏的軍隊。但兇悍的吐蕃不斷侵擾,經過多年的戰爭,便把這片土地爭奪過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裏,沙州的節度使(又稱都護)張義潮乘吐蕃的內亂,率領當地的蕃兵(為唐朝守邊的少數民族士兵)一舉奪取了涼州,收回了被吐蕃佔領的屬地,這便是詩中頭兩句:“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第三句的“黃河九曲今歸漢”,頗有自豪的味道,流過九十九道彎的、綿延數千裏的黃河終於又回到唐朝(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轉出了悲涼:“塞外縱橫戰血流!”戰亂並沒有因這次軍事上的勝利而終止,人民依然在流血。這句是指吐蕃內部的紛爭,論恐熱發動叛亂長達二十餘年,據《通鑑》所載:“所過殘滅,屍相枕籍”,“殺其壯丁……焚其室廬,五千裏間,赤地殆盡。”由此看來,詩人為祖國軍隊收復失地而產生的喜悦之情,又為吐蕃人民深受內亂之苦而沖淡。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這首小詩的主題從愛國主義的層次上升到人道主義的領域。詩人是愛國的,但他更呼籲把和平和安寧還給各族人民!

這首詩,是反映張義潮收復涼州、吐蕃內亂史實的唯一的一篇作品。

作者背景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貴,故仕途頗不得意。《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舊唐書》卷一九零,《新唐書》卷二零三皆有傳。

詩意

《涼州詞》是唐代詩人薛逢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沙州人張義潮乘吐蕃內亂,率領不甘心受吐蕃統治和壓迫的軍民起義,終於收復了廣大的河西隴右地區,也指出民族戰爭造成了流血,帶來了災難。此詩的語調比較平淡,但實際藴含的情感,還是很濃烈的。

創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今甘肅敦煌)人張議潮,乘吐蕃統治者內部為爭權而內戰時,率領人民起義,趕走了吐蕃的守將,收復了沙州和晉昌(今甘肅安西一帶)。大中四(850年)、五年(851年)間,張議潮又率軍收復了吐蕃佔領的伊州(今新疆哈密)、甘州(今甘肅張掖)鄯州(今青海東都)、河州(今甘肅臨夏)、岷州(今甘肅岷縣)、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和蘭州。大中五年(851年),張議潮派其兄張議潭攜帶河西和隴右十一州的地圖和户籍,到長安獻給朝廷。唐政府決定在沙州置歸義軍,任命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此後,張議潮率軍與企圖反撲及入侵的吐蕃、回鶻等族軍隊艱苦戰鬥了十餘年。唐懿宗鹹通四年(863年),張議潮率漢蕃兵七千餘人,攻克涼州(今甘肅武威),鹹通七年(866年)又光復了西州(今新疆吐魯番)。詩人薛逢,在張議潮率軍攻克涼州後,非常興奮,寫了這首七絕《涼州詞》紀此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