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學反思總結

來源:文萃谷 5.3K

《月光啟蒙》是內藴豐富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伴隨下,母親唱民歌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孫友田感謝月光啟蒙,我也同樣感謝《月光啟蒙》。

《月光啟蒙》教學反思總結

《月光啟蒙》讓我享受了一次流暢的教學過程。孩子們真好,在課堂上我分明能感覺到他們的投入,與他們的眼神的交流,聆聽他們精彩的發言、朗讀,讓我享受着教學的過程,體驗着作為語文教師的幸福。在教學中,我能通過欣賞圖片所創設的情境,用已有的情感體驗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為全文的學習,架設情感的橋樑。 由於課文中的童謠分段的出現,穿插在作者的行文中,通過對教材的重組,更好地將學生的情感集中,並且自主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開放,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初嚐到由自己的自主學習獲得的成功之時,恰到好處地創設情景,藉助多媒體營造的氛圍,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來賞,而非在課文的大門口徘徊,淺嘗則止。 用問題為學生探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抓住語言文字,用智慧賞讀文本的同時,發現並感悟,享受成功的快樂。 緊抓語文的人文性,不拘泥於小文本,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賞人情,明事理,獲取精神的滋養。

《月光啟蒙》讓我進一步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而且這些不足可以説是由來已久,習慣成自然的積習了。

1.對話問題。語文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彼此分享對文章的理解,探討重點問題。作為教師,比孩子早一步解讀教材,其實在整個對話過程中更應該是充當引路人的角色。也就是説教師對對話在備課中是早有預設的。對於預設,在備課中我是相當細緻的,從學生角度出發,設想了許多情境,同時也設計了必要的引學過程。但課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我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預設,這就不再是真正的.對話了。

2.評價問題。在課堂上適時的評價是推動教學,促進學習的一種有效的辦法。我在評價上做得總欠火候,有時一個手勢、一個微笑、適時的示範都是評價,往往無聲勝有聲。學生是否從評價中獲益,並有所提高,是評價有效與否的標準。在本課的教學中,對朗讀的評價是重點,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從評價中理解課文應該怎麼讀好,讀出味道。如對歌謠的朗讀第一次我是讓孩子在理解第四節的基礎上讀得柔美、深情。第二次則是讓孩子在理解歌謠的基礎上讀出文字的意韻。但在教學中,因為評價的意向性不夠明確,孩子沒有讀到位就急於推進教學,而使讀的層次體現得並不分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