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觀後感範文

來源:文萃谷 3.07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善洲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楊善洲觀後感範文

楊善洲觀後感範文1

電影用寫實平述的手法,從楊善洲擔任保山地委書記一職入手,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他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難能可貴的是,他這一生完成了兩件大事,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影響深遠的“滇西大糧倉”。楊善洲擔任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裏,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並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裏作起示範,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長這才發現是地委書記親臨指導,急忙上前問好。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幹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一個人身在高位時,面臨眾多的誘惑,要作出眾多艱難的選擇。楊善洲的選擇總是把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沒有片刻猶豫,沒有任何私心雜念。

他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回老家大亮山植樹造林。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幹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説:以前在職,聽組織安排,現在退休了,想幹點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種樹去。他回到家鄉,開始發動羣眾。他的辦法很獨特,先組織羣眾看了一場電影《廬山戀》。電影放映完時,他問大夥:“電影好看不?”大夥笑答:“好看!”他又説:“是啊,電影好看是因為廬山上的樹美呀,我們大亮山上的樹,像禿子頭上的毛,沒有幾根。你們用土地入股,我來出苗子,種出樹你們分紅好不好?”有人問道:“那你分什麼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資,什麼也不要。”大夥被他的誠意打動,紛紛簽訂植樹合同,自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漫漫種樹征途。在大亮山種樹,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風順。樹苗成活率低,野草擠佔樹苗生存空間。他獨個摸索解決法,選擇種植根系發達、高於五十釐米的樹苗,成功地邁過這個難關;樹苗來源匱乏,他跑到大街上撿拾果核作種子,每天撿來一籮筐。五萬多畝樹林,每一株樹無不浸透他的心血。為了公,為了百姓的事,楊善洲不遺餘力;為了私,為自家孩子的調動,他“束手無策”。電影中有這樣一則細節,上山種樹時,他發現在山中放火玩的小孩子未能正常接受教育的原因是因為山上國小的代課老師多年沒有轉正,紛紛離職,孩子們無學可上。這時他動用自己的影響力,喊來教育、人事、勞動各部門的頭頭腦腦上山,託他們解決老師們的編制問題,為山裏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兒,為了解決夫妻兩地分居,通過層層考試,只差一個章就可以辦理調動手續,從來不求父親的她哭着請求他幫忙:“您就打一次電話吧”。楊善洲訥訥地坐在小板凳上:“這是私事呀,這可咋辦呢。”最終,女兒掩面而去。

電影的結尾以西南大旱一幕告終,保山因植被良好,當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來此取水的車輛排成了長隊,此時的楊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沒有忘記他,來醫院看望的人站滿的一坪,片首的`那位挑水送親的村民也從山上挑來了乾淨的水,遞到他跟前,大聲説:“你沒有白吃國家公糧!”曾記得在戲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從楊善洲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為民做主的好官。

楊善洲走了,他留給後人一座價值3億多元、5萬6千多畝的林場,但他留下的更讓人難忘的是那一心為公、百折不撓的工作作風,他雖瘦弱的身軀卻留給我們一個高大的背影,他用自己偉大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

楊善洲觀後感範文2

“山綠了,風沙就會小了,當代“愚公”楊善洲——電影《楊善洲》觀後感。栽下一棵樹,山就會綠一小塊,栽下幾棵樹,就會綠一片,我就不信這山綠不起來。”

看到楊善洲的這句話,不禁讓我想起了愚公移山。愚公為了移走家門口的兩座大山,面對智叟的嘲笑曾自信的説;山是不會增長的,而他的子孫卻是無窮的,他以無窮而戰有涯,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結果上天一感動,派了兩個神仙將兩座大山移走了。雖然上天沒能伸出援手去大亮山植樹造林,但如今的大亮山依舊是處處蒼鬱,而這樣的功勞要歸功於當代“愚公”楊善洲。

楊善洲是一位不甘寂寞,勇於挑戰的一個勞模先鋒。當自己可以安詳晚年的時候,他卻帶領羣眾跑進了大山裏植樹造林,這一干就是22年,他把人生最美的晚霞都灑在了大亮山的山坡上……有人説,定國安邦者是英雄、廝殺疆場者是英雄,而楊善洲讓5.6萬畝的荒山變成了綠洲,同樣也是英雄。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相信都會被當代“愚公”的大愚所感動,而楊老正是用他那大愚思想,書寫着華麗的人生樂章。他用自己的行動履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義務,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而他的'三愚人生,值得我們每位共產黨員學習和借鑑。

一愚人生:功成而身不退,有功而身不居。

功成名遂身退這是古人常説的話,楊善洲在退休之後位子雖然退了,但身子卻又轉向了另一座高峯攀登。這是一個老當益壯、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者,一個為子孫後代留下了5.6萬畝青山的老人。有人説,楊善洲最可悲的是沒有安詳晚年。而對楊善洲來説,他沒有虛度生命,更沒有虛度晚年。他播撒了無數的生命,卻不顧自己的生命老去,這是何等崇高精神?本來老人家退休後可以進省城安享晚年的,但他有功而不居,位退而身不退,始終堅持下鄉上山,帶領羣眾植樹造林,觀後感《當代“愚公”楊善洲——電影《楊善洲》觀後感》。以青山作為生命終點的人,其大山會為之謳歌,其蒼柏也會為之謳歌。

二愚人生:大公而無私,損己而利人。

作為一名地委書記,也算是地方上不小的幹部,可楊善洲對於公車寧肯自己冒雨走路也不肯讓公車向前多開一步,這是一位克己復禮的人,這是一位無私慎獨的幹部。看,即便是自己用車他也會打表,堅決不佔國家一分便宜,堅決不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來為自己謀福利。

學校裏挽留不住老師,他會找人幫着給老師轉正;在大亮山上他寧可為自己的部下走後門,也堅決不為自己的女兒尋方便,甚至一個電話就可以幫女兒的事情他也不做。做為一個父親這看似很無情,但他卻恰恰教會了子女自己走路。

在收到20萬獎勵的時候,老人捐出了十六萬,只給老伴兒留下4萬,自己的子女更是一分沒有。兒女也許有點不解,但楊老知道,他絕不會讓子女去吃自己的青山。他懂得,只有讓子女去親自開闢青山,那片青山才會綠的更久。

三愚人生:居人所惡,為而不爭。

看到羣眾插秧,作為地委書記的他會光着腳為羣眾做示範傳技術;幹革命幹了幾十年,他不慕城裏安逸生活,卻願意與大山同眠;他很少回家,但卻甘願為民所累;為了節省開支,他可以到集貿市場撿果核,他可以去背個糞箕到村寨路上撿騾馬糞。

古人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楊老就是那善於驅下之水。正是他用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艱苦奮鬥的作風滋潤了萬物;正是他22年間讓一座座禿山變成了一座座青山,而22年後他又將那價值3億元的林場全部無償上繳給了國家。20xx.11.26

楊善洲觀後感範文3

5月21日,學院黨委宣傳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電影《楊善洲》,電影講述了原雲南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退休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的先進事蹟,詮釋了一個共產黨人60年如一日地對理想和信念的堅守。電影放映後在全院黨員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爭相談論觀後感受。在此,筆者相就觀影后對工作的四點啟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工作中敢於承擔責任。電影中,楊善洲在主持抗旱工作會議的時候,對於是否應開閘放水緩解旱情的事情,與會的同志產生了分歧;一方主張立即打開全區水庫閘門,放水保苗,緩解旱情;另一方則考慮到水庫容量只能保證幾天的供應,過後將帶來更大的用水困難,責任重大,無人敢承擔此責任。此時,楊善洲同志的一句“這個責任我來承擔吧”立刻打破僵局,開閘放水,使得旱情得到有效緩解。事情總是有正反兩個方面,工作中的分歧也在所難免,與其雙方各抒己見、相持不下,不如權衡利弊,敢於承擔責任,打破僵局,才能為事情的順利解決提供保證。

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處理工作中涉及的各方關係。工作中要避免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家長式的思維來處理同事之間或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多些“換位思考”、多些“設身處地”,多些“潤物細無聲”。電影中保山地區下轄的兩個縣,一個縣是水源地,另一個縣是該水源地的下游,兩位縣長為了兩地的人畜飲水問題發生爭執,雙方羣眾也情緒激動、劍拔弩張。最終開閘放水,問題迎刃而解。工作中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困難,涉及方方面面的關係,嘗試着轉變思維路徑,換個角度看問題,不禁是解決困難,協調關係的有益方法。

工作中依靠羣眾、教育羣眾、關心羣眾。事前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充分調動羣眾的積極性;關心羣眾,為羣眾排憂解難,解決羣眾的後顧之憂,保護好羣眾的.積極性。電影中,楊善洲退休回到家鄉大亮山,他沒有立刻發動羣眾來上山植樹,而是先為當地羣眾放映了一部當時風靡一時的電影《廬山之戀》,放映結束後,觀眾很容易將樹木茂密的廬山和周圍光禿的山巒做對比,心中油然而生要改變山區面貌的激情。楊善洲便號召大夥兒跟他一起去植樹造林,綠化大亮山,同時向羣眾宣傳了山地入股的合作經營模式,讓大家認識到,植樹造林既造福子孫後代,又有現實的收益,極大地調動了羣眾的積極性。植樹造林過程中,楊善洲時刻關心周圍的工友和羣眾,為年老患有關節炎的工友買藥酒,為年輕的工友解決工作和婚姻問題,為當地山區的代課老師解決公辦教師資格問題等,保護了羣眾的積極性。“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楊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羣眾、教育羣眾、關心羣眾的理念,不僅在職期間創造了一個“滇西糧倉”,而且在退休後創造了一個“綠色大亮山”。

重視學習,善於調查研究,決策科學。植樹造林之初,由於“飛機草”等有害植物的侵襲,前期種下的樹苗大片死亡,面對困難,楊善洲閲讀農業科技書籍,認真調查研究,終於發現株高超過50公分的樹苗由於根系發達,有害植物長不過它們,能有效抵禦其侵蝕。從此便栽種株高大於50公分的樹苗,問題得以解決。在建設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黨組織的熱潮中,楊善洲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行動,詮釋了“學習貫穿於工作始終”的精神內涵。

楊善洲觀後感範文4

我在觀看電影《楊善洲》之前,確實不明白楊善洲是怎樣的一個人,只明白在建黨九十週年的年度中,它是一部供共產黨員同志們學習的影片。我不怕這樣説,因為我要做到實事求是。可能是閲歷少的緣故,並沒有什麼能夠懼怕,誠如古語云:初生牛犢不怕虎。

但是在看了她之後,不可否認,《楊善洲》是一部好影片,楊善洲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共產黨員,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我是懷着無比敬仰的心、眼睛中流着淚水將其看完,卻是感觸很深。我的眼睛中含着淚水看完的電影並不多,截止目前為止,僅僅只有三部,因為要將她們銘記在心:第一部影片,也就是我懂事以來看的第一部影片,高中看的《暖春》,為她淚流滿面,只為恩情;第二部影片,大學二年級看的《忠犬八公》,為她熱淚盈眶,只為感情(忠犬和其主人的感情);第三部影片就是20xx年11月26日黨支部組織看的《楊善洲》,為此淚水奪眶而出,只因無私奉獻不為己,在這天晚上,我也深深的理解了一句話“眼睛因充滿淚水而愈亦清明”,那裏的淚水就應是感恩的淚水、温情的淚水,時常感恩,經常感恩,永懷一顆感恩之心,便能夠將社會看了,便能夠將世界看清,便能夠將世事看淡,此所謂清明的眼睛。

深深地理解一句話,是我知識的提升,但是深深地理解了這句話,我覺得是我思想上的一個提升!我要學會感恩,常帶感恩之心;我要看清事實,永帶做人準則!

透過影片《楊善洲》,我明白了:省委地委書記的他、家中清貧,並不因此而有改變;女兒成為教師,婚後因工作與丈夫分居兩地,也不因此而有所改變;從來不搭政府的便車而方便自我的出行,即使是順路搭乘,也會照樣自我支付路費……他的一言一行很好的展示了影片中多次出現的一句話“沒有白吃國家公糧”,這也是各個社會時期對所有黨員幹部的要求,“不白吃國家公糧”這個在社會的各個時期都很難做到,在他的一生中卻成了現實。我們都就應向他學習。

向他學習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先人後己的精神,他從來不會為自我的加官進爵而東奔西走,只為羣眾謀福祉;並且在有機會升職時也會婉言謝絕。他從來不會借用自我的職為自我或家人辦事,反而對自我和家人的條件更苛刻,要求更嚴格,一個蓋章簡直是易如反掌,他就是不給自我的女兒走後門加上去!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財富。

向他學習一心為民的精神。當了那麼多年的地委書記的他,從來沒有過怨言。他能夠調節兩線糾紛、他能夠下水插秧……時時刻刻身先士卒,在乾旱時節,他能過度擔職責,放水灌溉,僅為了保住糧食的產量,為了人民的飯碗,他不惜一切代價!

向他學習誠實守信、謹記諾言的精神。小時候的他受鄉親們的照顧,因此他立志要為鄉親們做事。為官時為鄉親們辦實事,退休時,放下進城養老的機會,只為以前的誓言,為鄉親們做點事!為此,退休後,投身於荒涼的大涼山,22年的堅守,使原本光禿禿的山峯變得鬱鬱葱葱、生機勃勃……他將自我獻給了鄉親們,把財富留給了鄉親們,給自我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就連獎金也只留了4萬給自我的.老伴,其他的都捐了出去,這是何等的風範!

總之,楊善洲的精神,使我們永遠學習的對象,他為民、樸素、無私奉獻的形象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看完這部影片,我再次受偉大思想的薰陶。透過他,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當的利益高於一切的高大形象。從而使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更好的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而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