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話古今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99W

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吃穿住話古今教學設計,一起來看一下吧。

吃穿住話古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飲食文化中閃爍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感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與漫長,以及我國曆史的源遠流長;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能力:嘗試運用傳説、文物資料等推測和再現歷史的方法。

知識:瞭解遠古時候人們的生活狀況;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瞭解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學生對遠古時代人類的生活是缺乏認識和了解的,今天學生們的吃、穿、住和遠古時代是完全不同的,他們只是從一些傳説中略知一二。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在農村,有着各式各樣鮮活的民間傳説,也保留着一些比較古老的生活方式與傳統,這些都是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和利用當地的歷史資源,啟發農村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主動藉助這些載體和資源,瞭解過去的歷史,體會其中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個過程需要教師認真備課,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實施有效的引導。

通過對學生的現狀和障礙的分析,我們發現,由於時空的距離,學生對感受凝結在吃、穿、住中的祖先們的智慧會有一定的困難,不容易體會到其中的文明發展。

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因此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中可藉助課件,引導學生從遠古人類在獲取食物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危險,及其祖先們對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類的智慧,突破教學難點。通過了解農諺和農曆節氣,體會祖先在農業上所取得的成就,並從美食故事及東西方不同的飲食習慣中,感受祖先對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

  教學重點

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

  教學難點

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相關農諺,瞭解中華食文化的有關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走進遠古時代”“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古人的歌謠”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中華食文化”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 走進遠古時代

1.[播放動畫:遠古人類的生活]

引導學生結合情景討論: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什麼?穿什麼?住在哪裏?想象一下,早期人類是怎樣生活的。(板書:走進遠古時代)

2.[播放課件:獲取食物過程中的困難和危險]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在當時的自然條件下,祖先們在獲取食物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和危險呢?如果我們生活在遠古時代,會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些困難?

小結:遠古時代,人類在從自然界獲取食物的過程中,很容易遭受毒蛇猛獸的襲擊。祖先們無法知道食用的野果是否有毒,對獵取的野獸也只會生吃,這樣有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正因為在獲取食物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危險,祖先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學會了使用火。考古學家通過一系列的考古發掘,為我們揭開了祖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如何使用火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回到遠古時代,感受人類最初的生活。】

活動二 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

1.[播放視頻:考古資料的證明(一):火的使用]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從這些考古資料中,你發現了什麼?祖先們是怎樣學會使用火的?

2.[播放動畫:熟食的故事]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隨着社會的進步,人類在獲取食物和飲食方式方面與最初的人類有哪些變化?

3.[播放視頻:考古資料的證明(二):種植和養殖]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祖先們是如何學會種植和養殖技術的?火的使用和種植、養殖技術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你有何感受?

小結:火的使用、養殖和種植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遠古時代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使他們告別了飲血茹毛的生活。祖先們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能夠比較穩定地獲取生活所需的很多食物,以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這也是人類農業和畜牧業的開始。(板書:從野蠻走向文明)

【設計意圖:瞭解農業的產生和發展,以及中華民族在種植、養殖技術方面對世界做出的貢獻,感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

活動三 古人的歌謠

1.[播放動畫:農諺]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這些農諺告訴了我們什麼?把你知道的關於天氣、節氣、自然、種植、養殖方面的農諺説給大家聽聽。(板書:農諺)

[播放課件:農諺調查表]

2.[出示圖片:日曆上的農曆節氣]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你們知道用紅圈標出來的是什麼嗎?一年中農曆的節氣有多少個?這些節氣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3.[播放課件:二十四節氣歌](板書:二十四節氣)

小結: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讓我們感受到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和漫長,以及我們祖輩的勤勞和智慧。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農諺和二十四節氣歌是人們在千百年耕作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是祖先智慧的體現。】

  板書設計

走進遠古時代

從野蠻走向文明

  第2課時

  活動一 餐桌上的智慧

1.[出示圖片:中華美食]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看到這些美食,你有什麼感受?

2.[播放視頻:拉麪絕技]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看到麪糰轉眼變成了細如髮絲的麪條,你想到什麼?在我們日常吃的美食中,你們發現哪些美食也藴藏着勞動人民高超的技藝和聰明才智?

小結:從飯菜到餐具和食品加工用具,獨特的食文化無不閃爍着祖先的智慧與創造。

【設計意圖:從欣賞美食圖片和拉麪絕技,以及瞭解筷子和石棒、石磨的用途,感受飲食文化中閃爍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創造。】

  活動二 説説吃中的故事

[播放動畫:屈原的故事]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你們聽過或收集了哪些與美食有關的故事?從這些美食故事中,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想説的?

小結:一隻餃子,包進了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對家鄉百姓疾苦的關心;一個粽子,訴説着戰國時期屈原精忠報國、悲憤而死的歷史;一道東坡肉,告訴我們一則蘇東坡勤政愛民的美談。一道道美食,傳承着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板書:中華食文化 深刻而富有魅力)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美食背後的故事,探究來龍去脈,從中感受中國食文化的深刻和魅力,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感。】

  活動三 中西飲食的比較

1.[出示圖片:中西飲食比較]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西餐和我們中餐有什麼不同?對於中西餐的不同,你有什麼想説的?(板書:尊重異國的食文化)

2.[播放動畫:歌謠]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説説中華食文化的主要特點。

小結: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由於生活的環境和歷史文化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中西飲食文化各有特色,我們在保留傳統食文化特色的同時,吸取異國食文化的精髓,不斷創新,不斷髮展和完善中華食文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比較與聯繫的思考方法,總結歸納中西飲食文化的特點,瞭解和尊重異國的飲食文化。】

  板書設計

中華食文化

深刻而富有魅力

尊重異國的食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