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基礎知識複習提綱

來源:文萃谷 2.72W

很多的九年級的學生有很多的不適應,馬上面臨升學,需要複習的內容很多,因此要注重方法,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於九年級化學的複習提綱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化學基礎知識複習提綱

  九年級化學基礎知識複習提綱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4、構成的原子基本微粒是質子、中子、核外電子。

5、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電荷數 = 核外電子數。

6、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

7、元素的種類是由質子數或核電荷數決定。

8、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由質子數和中子數決定。

9、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10、鎂離子和鎂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11、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12、黑色物質的是木炭C,氧化銅CuO,二氧化錳MnO2,四氧化三鐵Fe3O4。

13、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

14、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複分解反應。

15、濃硫酸敞口放置質量會增加,因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鹽酸敞口放置質量會減少,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氫氧化鈉(NaOH)敞口放置,質量會增加,因為氫氧化鈉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16、濃鹽酸在空氣裏會生成白霧,是因為從濃鹽酸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的小液滴的緣故。

17、用石灰漿(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抹牆,逐漸變硬的原因是由於石灰漿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鈣。

18、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19、由飽和溶液到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劑。

20、不飽和溶液到飽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

21、溶液的基本特徵是均一性、穩定性、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

22、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應。

23、在化學反應前後,肯定不變的是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元素的種類、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肯定變化的是物質的種類和分子的種類。可能改變是分子的數目。

24、 物質燃燒的三個條件是(1)該物質必須是可燃物;(2)與氧氣充分接觸;(3)燃燒時温度達到着火點。

25、金屬活動性順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26、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的物質是H2、C、CO。點燃前須驗純的物質是H2、CH4、CO。

27、溶液在稀釋前後保持不變的是溶質的質量。

28、假酒可導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29、粗鹽提純的步驟是溶解、過濾、蒸發。

30、配製溶液的步驟是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

31、濃硫酸在稀釋時,應將濃硫酸慢慢注入水中,並不停攪拌。

32、常見物質(離子)的檢驗方法

物質

使用試劑

現象

HCl或Cl-

AgNO3溶液和稀HNO3

生成不溶於稀HNO3的白色沉澱

H2SO4或SO42-

BaCl2溶液和稀HNO3

生成不溶於稀HNO3的白色沉澱

CO32-

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生成白色沉澱,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銨態氮肥(NH4+)

鹼(NaOH、Ca(OH)2)和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加熱

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

澱粉

碘水或碘酒

變藍色

匍萄糖

新配置的藍色沉澱Cu(OH)2,加熱

產生紅色沉澱

H2O

無水硫酸銅粉末

白色固體變藍色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3、HCl和H2SO4檢驗方法:BaCl2溶液

34、H2O和CO2檢驗、除掉

(1)檢驗:先檢驗H2O(無水硫酸銅粉末),再檢驗CO2(澄清的石灰水)

(2)除掉:先除掉CO2(NaOH溶液),再除掉H2O(濃H2SO4)

35、可以用酒精燈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

36、白色沉澱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 ;藍色沉澱是Cu(OH)2;紅褐色沉澱是Fe(OH)3;紅色沉澱是Cu2O。

37、地殼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鋁、鐵。

38、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在做此實驗時,應預先在瓶底放水或細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39、用墨書寫的字畫常年不褪色,是因為碳在常温下具有穩定性。

40、硫酸銅晶體的俗稱是藍礬或膽礬。固體二氧化碳的俗稱是乾冰。氫氧化鈉的俗稱是燒鹼、火鹼、苛性鈉。碳酸鈉的俗稱是純鹼。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鈣的俗稱是生石灰。

41、在氧氣、稀硫酸、熟石灰、乾冰四種物質中,可用來金屬除鏽的是稀硫酸;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於潛水、搶救病人的是氧氣;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乾冰。

4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天然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CH4, CH4在空氣中燃燒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氫氣,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43、做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在進行操作時,應先通氫氣,後加熱,原因是排淨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混合氣體加熱時爆炸。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後停止通氫氣,原因是防止灼熱的銅再次被氧化。

44、氧氣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氫氣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氣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氣法。

45、煤氣中毒實際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CO在氧氣中燃燒,火焰呈藍色。

46、若要分離溶解度隨温度的升高而明顯增大的物質,應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法;若要分離溶解度隨温度影響不大的物質,應用蒸發溶劑法。

47、物質溶解於水使温度升高的是:濃H2SO4、、NaOH固體、CaO;物質溶解於水使温度降低的是:KNO3、銨鹽。

  九年級化學的知識要點總結

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1、化學:是在分子、原子研究物質的性質、結構、組成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2、化學變化的本質:分子中原子重新組合。

★3、俄國的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週期律並編制出元素週期表。

★4、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英國的道爾頓創立的原子論和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羅創立的分子學説。

5、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6、綠色化學的特點: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廢物向環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7、我國古代的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商代就會製造出精美的青銅器;春秋戰國就會冶鐵和鍊鋼。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化學變化:變化時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又叫做化學反應)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揮發性、溶解性、吸附性、吸水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酸鹼性、毒性、脱水性、腐蝕性。

★5、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象:放熱或吸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

★6、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7、化學變化的同時一定有物理變化的伴隨,而物理變化的同時不一定有化學變化的伴隨。

★8、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徵:有新物質生成。

9、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能使紫色的石蕊試劑變紅;能使燃着的木條熄滅。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1、 學習化學的特點(三個關注):

(1)關注物質的性質。

(2)關注物質的變化。

(3)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解釋和討論。

2、 科學探究的方法:

(1)提出問題 (2)作出猜想或假設 (3)制定計劃 (4)進行實驗

(5)收集證據 (6)分析解釋及結論 (7)反思與評價 (8)表達與交流

★3、吸入的空氣比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水蒸氣的含量少。

4、現在的化學實驗室的前生是煉丹術士和煉金術士作坊。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一)學生實驗的要求

1、上實驗課前:複習有關內容,預習實驗內容,閲讀實驗説明,理解實驗目的,明瞭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對實驗習題提出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對實驗習題提出實驗方案及需用的儀器和藥品。

2、實驗時:檢查藥品是否齊全。藥品要擺放的整齊有序。做實驗時,必須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方法。注意安全,事實求是地做好記錄。

3、實驗後:認真地填寫實驗報告。

4、實驗完畢:拆開裝置,把廢棄物倒入廢液缸裏。所需物倒入指定的儀器;把儀器洗淨,放回原處。教師檢查後才可離開。

(二)國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介紹

★一、常見化學儀器

直接加熱:試管、蒸發皿、燃燒匙

間接加熱:燒杯、燒瓶、錐形瓶(需要墊石棉網)

2、存放儀器:廣口瓶(固體)、集氣瓶(氣體)、細口瓶(液體)、滴瓶(少量液體)、棕色瓶(見光易分解的藥品)、橡皮塞(鹼性藥品)

3、 加熱儀器:酒精燈

4、計量儀器:托盤天平(稱質量)、量筒(量體積)

5、分離儀器:漏斗

6、取用儀器:鑷子(取塊狀或較大顆粒)、藥匙(取粉末狀或小顆粒)、膠頭滴管(取少量液體)

7、夾持儀器:試管夾、鐵架台(帶鐵架、鐵圈)

8、其他儀器:玻璃棒、漏斗、長頸漏斗、試管刷、石棉網、水槽、燃燒匙。

二、常見儀器的使用

★1、試管

(1)用途:可在常温或加熱時,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也可用於少量物質的溶解、收集少量氣體。

(2)注意事項:

①加熱前應擦乾外壁,先預熱後加熱,加熱時不能驟冷(防止受熱不均而炸裂);

②加熱時,試管夾或鐵夾應夾在離試管口的1/3—1/4處(即試管的中上部)

③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④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防止液體受熱溢出),且管口應與桌面成45。(增大受熱面積)試管口不能對着自己或別人(防止液體受熱沸騰濺出傷人)。

2、試管夾

(1)用途:用於夾持試管。

(2)注意事項:★①加熱時,拇指不得按在短柄上(以免試管脱落)。

②上下試管時應從試管底部進行(防止將雜物帶入試管)。

3、玻璃棒

(1)用途:用於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時引流,也可用於蘸取試液。

(2)注意事項:★攪拌時,不能碰撞容器壁或底部。

★4、酒精燈

(1)用途:用於加熱。

(2)注意事項:

①燈內酒精耗到少於容積1/4以下時應及時補充酒精,因為酒精過少既容易燒焦燈芯,又容易在燈內形成酒精與空氣的爆炸混合物。

②往燈內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不能超過燈身容積的2/3(過滿容易因酒精蒸發而在燈頸起火)。不準往燃着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否則易引起火災,因為此時“明火”的周圍存在着酒精和酒精蒸氣。

③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細木條去點燃,絕不允許用另一隻酒精燈去“對火”,因為側傾的酒精燈會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積的着火。

④熄滅酒精燈只允許用燈帽蓋滅(使燈芯與空氣隔絕),絕不準用嘴去吹滅(用嘴吹氣不易吹滅,還很可能將火焰沿燈勁壓入燈內,引起着火或爆炸)

⑤必要時,在點燃酒精燈前用鑷子調整外露燈芯的長短,可以改變火焰的大小。一則為了便於操作,二則可以節約酒精。燈芯最好鬆緊適度,過緊則燈芯容易焦。為了減少燈焰搖擺和跳動,可用鐵沙網卷一圓筒做防風罩兼起拔火筒的作用,它能使火力集中,提高燈焰的温度。

⑥燈帽應直立的放在桌上,防止滾動。燈帽在不用的時候必須蓋嚴燈帽,否則不但酒精會揮發,而且由於酒精的吸水性,會吸收空氣中水分而使酒精變稀,不便於下次點燃。

★5、膠頭滴管

(1)用途:用於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2)注意事項:

①用過後應立即清洗,再去吸取藥品(防止試劑相互污染。

②取液後的滴管應保持橡膠乳頭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試液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

6、鐵架台(帶鐵圈、鐵夾)

用途:用於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於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7、燒杯

(1)用途:用作配製溶液和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也可用於加熱。

(2)注意事項:

★①加熱時,應擦乾外壁並放在石棉網上,以使其均勻受熱;

②溶解固體時,要輕輕攪拌。

★8、量筒

(1)用途:量度液體體積。

(2)注意事項:

①不能加熱;

②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③根據量取液體體積的多少選擇相應的量筒(選擇等同的或稍大的);

★④讀數時,視線應與液體凹液麪最低處保持水平。(如果仰視讀數會偏小,實際大;如果俯視讀數會偏大,實際小)

9、集氣瓶

(1)用途:用作收集或儲存少量氣體。

(2)做物質在氣體裏燃燒實驗時,如有固體物質生成,應預先在瓶底鋪一層沙子或裝入少量的水。(防止集氣瓶底因受熱不均而炸裂)

10、漏斗

(1)用途:用於過濾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體。

(2)注意事項:過濾時要放在漏斗架或鐵架台的鐵圈上。

11、藥匙

(1)用途:取用粉末狀或顆粒狀的固體藥品。

(2)注意事項:用過的藥匙要立即用乾淨的紙(濾紙)擦乾淨(以免藥品被污染)。

★12、托盤天平

(1)用途:用於粗略稱量物質質量,可精確到★0.1克。

(2)注意事項:

①稱量前,遊碼打在零刻度,檢查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指針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調。

②稱量時,物體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③稱量完畢,用鑷子將砝碼放回砝碼盒(保證砝碼不受污染),遊碼打回零刻度。

★④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稱量乾燥的固體藥品前,應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乾淨的大小相同的紙片進行稱量;稱易潮解的藥品,必須放在玻璃器皿(如燒杯、表面皿)裏稱量。

⑤砝碼應從質量大到質量小依次加放。

★⑥稱量物的質量應為砝碼的質量與遊碼質量之和,若左物右碼顛倒,則稱量物的質量應為砝碼質量與遊碼質量之差。

正確稱量:稱量物的質量==砝碼的質量+遊碼質量

左物右碼顛倒時:稱量物的質量==砝碼的質量--遊碼質量

13、蒸發皿

(1)用途:用於液體的蒸發或濃縮。

(2)注意事項:

①蒸發皿裏的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防止液體沸騰外濺;

②加熱後蒸發應用坩堝鉗取下並放在石棉網上(防止燙壞試驗枱、蒸發皿受熱不均炸裂)。

基本操作

一、藥品的取用

★1、原則:

(1)“三不”原則:不用手接觸藥品,不湊上去聞藥品氣味,不品嚐藥品味道。(2)最少量原則:如説明用量嚴格按規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沒有説明藥品量,一般應取最少量,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要蓋滿試管底部。

(3)“三不一要”原則:用剩的藥品,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儀器中。

2、方法:

(1)固體藥品取用:

①取用粉末、顆粒狀藥品:用藥匙或紙槽。

步驟:“一斜二送三直立”,即將試管傾斜,用藥匙或紙槽將藥品送入試管底部(以免藥品沾在試管口或試管壁),再把試管直立起來。

②取用塊狀藥品或較大的金屬顆粒:用鑷子夾取。

步驟:“一橫二送三慢豎”,即將試管(或容器)慢慢豎立起來(防止打破試管)。

(2)液體藥品的取用

★①取較多量液體:用傾倒法。

步驟: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後標籤朝向手心拿起瓶子,瓶口要緊挨着試管口,使液體緩緩倒入試管。

注意事項:

A、瓶塞倒放(防止腐蝕左面、將桌面上的污物帶入試劑瓶進而污染試劑)。

B、試劑瓶口緊挨着試管口,試管傾斜(防止液體流到試管外或灑落);

C、標籤朝向手心(防止殘留藥液腐蝕標籤)。

D、要緩慢倒入液體(防止液體濺出)。

★②取定量液體藥品:用量筒。

A、步驟:先傾倒,再用膠頭滴管調整液麪。

注意事項:讀數時,放平穩,視線應與液體凹液麪最低處保持水平。

★③取少量液體:滴管吸取法。

④取極少量液體:用玻璃棒蘸取。

3、濃酸、濃鹼的使用:(因有強腐蝕性,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1)濃酸、濃鹼流到實驗台上的處置:

濃酸:加碳酸氫鈉溶液 → 水衝冼 → 抹布擦乾。

濃鹼:加稀醋酸 → 水衝冼 → 抹布擦乾。

(2)濃酸、濃鹼沾到皮膚或衣物上的處置:

濃酸:水衝冼 → 3—5%碳酸氫鈉溶液

濃鹼:水衝冼 → 塗硼酸。

★(3)眼睛裏濺進了酸或鹼溶液的處置 :立即用水衝冼,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冼的時候要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二、連接儀器裝置與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1、裝配儀器順序:自下而上,從左到右。(拆除時,從右到左,自上而下)

★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連接裝置(插入的玻璃導管要用水潤濕,稍稍用力轉動),把導管的一端浸入水裏,兩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的氣泡冒出,放開手後,導管口有段水柱,證明裝置不漏氣。

三、物質的加熱

1、燈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部分。

2、加熱時注意事項:

(1)用於加熱液體的儀器:試管、蒸發皿、燒杯、燒瓶、。

(2)用於加熱固體的儀器:乾燥的試管、蒸發皿、坩堝。

3、加熱前,要求容器外壁應乾燥。

4、加熱時,應注意離火的遠近,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熱,不要碰到燈芯(以防受熱不均而炸裂)。

★5、給試管裏的固體加熱:預熱,試管口要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引起試管炸裂。

★6、給試管裏的液體加熱:預熱,液體不超過容積的1/3,傾斜450,試管夾應在離試管口1/3—1/4處。

★7、給物質加熱時試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是:

⑴沒有預熱試管而直接加熱;

⑵燈芯接觸了試管;

⑶試管外壁有水;

⑷加熱後試管驟冷卻;

⑸加熱固體時,管口向上傾斜。

四、過濾:是除去液體中混有的固體物質的一種方法。過濾操作要做到“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中間不留氣泡。

★二低:(1)濾紙邊緣比漏斗口稍低。

(2)漏斗內液麪比濾紙邊緣低。

★三靠:(1)玻璃棒斜靠在三層濾紙處。

(2)傾倒液體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

(3)漏斗末端緊靠燒杯內壁。

五、蒸發:用加熱的`方法,使溶劑不斷揮發的過程。

注意事項:(1)加熱時要不斷地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局部温度過高,向外飛濺。

(2)當蒸發皿裏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即停止加熱。

六、玻璃儀器的洗滌

1、洗滌步驟:傾倒廢液 → 冷卻 → 水冼 → 刷洗(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損壞試管) → 清冼→晾乾。

2、一般洗滌方法:(1)用水沖洗;

(2)用試管刷刷洗;

3、難溶物的洗滌:

(1)用熱的純鹼溶液或洗衣粉可洗去油脂,然後再用水沖洗。

(2)氧化物或碳酸鹽等,用稀鹽酸洗後再用水沖洗。

★4、洗淨標誌:玻璃儀器內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即附着的水非常均勻)

5、洗淨的玻璃儀器應放在指定的地方。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氣

★1、法國的拉瓦錫最早通過實驗證實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2、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3、混合物:(宏觀)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這些成分相互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

(微觀):由不同種分子構成。(對於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4、純淨物:(宏觀)由一種物質組成的。

(微觀):由同種分子構成。(對於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5、隨着現代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的有害氣體和煙塵,改變了空氣成分,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大類。氣體污染物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6、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7、稀有氣體包括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

★8、三大大氣污染問題:温室效應、酸雨、臭氧空洞。

9、空氣污染的危害:

(1)嚴重損壞人體健康;

(2)影響農作物生長;

(3)破壞生態平衡。

★10、保護空氣的措施:

(1)加強大氣質量監測。

(2)使用清潔的能源。

(3)積極的植樹、造林、種草。

11、空氣的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

課題2 氧氣

1、氧氣的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於水。

2、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在氧化反應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它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3、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

★4、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表示法:A+B=AB)

5、緩慢氧化:氧化反應進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覺。(如動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爛、酒和醋的釀造、農家肥料的腐熟、金屬生鏽等。)

課題3 製取氧氣

★1、實驗室常採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二氧化錳)、加熱氯酸鉀(加二氧化錳)或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

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裏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又叫觸媒)

3、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4、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表示法:AB=A+B)

★5、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

★6、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同時注意不能與空氣或水反應)

(1)氣體的溶解性:凡是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跟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用排水法收集。

(2)氣體的密度: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若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7、氧氣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因密度比空氣略大);排水法(因不易溶於水)

★8、檢驗氧氣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如果復燃,則證明該氣體是氧氣。

★9、驗滿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處,如果復燃,則證明已滿。

★10、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加入藥品(3)按順序裝配儀器(4)加熱(5)收集(6)停止加熱,先把導管移出水面(7)熄滅火焰。

★11、用高錳酸鉀製氧氣的實驗裝置圖注意事項:

A、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藥品中濕存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遇冷成水倒流回試管底部,使試管受熱不均炸裂。(即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回試管底部引起試管炸裂.)

B、鐵夾應夾在試管口1/4—1/3處,便於加熱,鬆緊要適度。

C、導氣管伸入試管內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以利於氣體排出。

D、裝藥品前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E、藥品要下鋪在試管後部,開始加熱時要先預熱試管,然後將燈焰集中在有藥品的前部加熱,再逐步向後移動。

★12、製取氧氣時注意事項: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當導管口剛產生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待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放出時再收集。因為開始的氣泡是空氣,若此時收集氧氣不純。

B、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完畢時,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後,再撤去酒精燈,目的是防止試管內温度驟然降低,壓強減小,水槽中水倒吸到試管內,使試管炸裂。

C、如果KMnO4 加熱製氧氣時,試管口還應塞一小團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熱時氧氣流把高錳酸鉀粉末帶入導管。

13、工業上製氧氣的方法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原理液態氮氣的沸點比液態氧氣的沸點低,方法蒸餾。

化 學 方 程 式

1. 4P+5O2 點燃 2P2O5 (化合反應)

2. S+O2 點燃SO2 (化合反應)

3、3Fe+2O2 點燃Fe3O4 (化合反應)

4、C+O2點燃CO2 (化合反應)

5.2KMnO4Δ K2MnO4 +MnO2+O2↑ (分解反應)

6、2H2O2 MnO2 2H2O+O2↑(分解反應)

7.2KClO3MnO22KCl+3O2↑ (分解反應)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祕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

★4、分子、原子的特點:都很小,都在不停的運動,之間都有間隔。

5、1897年英國的湯姆生髮現了電子。

課題2 原子的構成

★1、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由於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2、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組成。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的種類是由核電荷數(即質子數)決定的。

★5、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6、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按能量低高由近到遠排布。

★7、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8個電子(氦是2個),穩定結構;

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於4個(即<4),易失去最外層電子,顯正價。

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於或等於4個(即≥4),易得電子,顯負價。

★8、元素的化學性質與該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有關。

9、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帶正電的叫陽離子;帶負電的叫陰離子。

10、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一般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該種化合物是由離子構成的)

11、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符號Ar)

★12、相對原子質量約等於中子數與質子數的和。

13、我國的張青蓮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

課題3 元素

1、 元素: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地殼裏含量由多到少:氧、硅、鋁、鐵

(1)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3、生物體中元素由多到少:氧、碳、氫。

★4、元素的種類是由核電荷數(即質子數)決定的。

★5、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6、元素週期表:

(1)週期:每一個橫行稱為一個週期。(共7個橫行、7個週期。)

(2)族:每一個縱行稱為一個族。(共18個縱行,其中8、9、10三個縱行為一個族,因此16個族。)

(3)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4)元素週期表中紫色為金屬元素區(左下部),黃色為非金屬元素區(右上部)。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1 愛護水資源

1、地球上水資源豐富,是因為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水資源寶貴是因為能被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缺乏。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含有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其中氧元素佔第一位、氫元素佔第二位。

★3、愛護水資源:(1)要節約用水。

(2)要防治水體污染

4、水體污染:指大量污染物排入水體,超過水體的自淨能力使水質惡化,水體及其周圍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對人類健康、生活和生產活動等造成損失和威脅的情況。

5、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

★6、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

★7、農業污染主要是農藥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8、生活污染指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

★9、水體污染的防治方法:

(1)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產生。

(2)工業污水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

(3)農業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提倡使用農家肥。

(4)生活污水實行集中處理後排放。

課題2 水的淨化

1、天然水中含有許多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因此常呈渾濁。

2、明礬溶於水後生成的膠狀物對雜質有吸附,使雜質沉降來達到淨水的目的。

3、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4、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5、淨化水的方法有:沉澱、過濾、吸附、蒸餾。其中蒸餾的方法是效果最好的。

★6、硬水和軟水的鑑別方法:用肥皂水檢驗,泡沫多(或浮渣少)的是軟水,泡沫少(或浮渣多)的是硬水。

7、生活中可以通過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課題3 水的組成

1、水的物理性質: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的液體。在101千帕時,水的凝固點是00C,沸點1000C,40C時密度最大,為1克/釐米3。水結冰時體積膨脹,所以冰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2、氫氣的物理性質:在通常情況下,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在壓強為1千帕,温度為-2520C時,是無色的液體,在-2590C時,變成雪狀固體。密度0.0899克/升(即比空氣小),約是同體積的空氣的1/14。難溶於水。

3、氫氣在常温下性質穩定,但是在點燃或加熱等條件下,能夠跟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4、氫氣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

★5、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使用氫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6、實驗室製取氫氣是用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工業上是用水煤氣、天然氣為原料製取氫氣。

★7、氫氣的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氣法(因密度比空氣小)、排水法(因難溶於水)。

★8、氫氣的檢驗方法:用燃着的木條檢驗,如果能被點燃且生成物只有水,則證明該氣體是氫氣。

★9、水在通直流電的情況下發生電解,正極生成氧氣,負極生成氫氣,體積比是1:2,質量比8:1,分子個數比1:2,由此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3、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

1、化學式: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2、化學式的意義:

(1)表示一種物質。

(2)表示該物質中有哪幾種元素組成。

(3)表示一種物質的一個分子。

(4)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原子構成。

3、化合價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4、原子團: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的帶電原子集團,也叫做根。

★5、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之分。氧元素通常顯-2價,氫元素通常顯+1價。

★6、金屬元素跟非金屬元素化合時,金屬元素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顯負價。

★7、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8、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因此,在單質分子裏,元素的化合價為0。

9、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符號Mr),

1★0、元素的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

★11、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質量÷原子個數

★12、原子個數=元素的質量÷相對原子質量

★13、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100%

化 學 方 程 式

1. 2H2O通電2H2 ↑+O2 ↑(分解反應)

2. 2H2+O2 點燃2H2O (化合反應)

3. H2 +CuOΔH2O+Cu (置換反應)

4. Zn+H2SO4 =ZnSO4 +H2 ↑(置換反應)

5. Zn+2HCl=ZnCl2 +H2 ↑(置換反應)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課題1 質量守恆定律

★1、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在化學變化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

3、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4、化學方程式 C+O2 點燃CO2 的意義

(1)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每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氣分子反應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3)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

★5、化學變化中的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一個可能改變。

(1) 五個不變:反應物和生成物總質量不變。

元素的種類不變

原子的種類不變

原子的數目不變

原子的質量不變

(2)兩個一定改變:物質種類改變

分子的種類改變

(3)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課題2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

(1)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2)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三個主要步驟:

(1)寫出正確的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

(2)配平化學方程式。

(3)註明反應條件及生成物的狀態。

★3、化學方程式中的“+”讀“和”,“=”讀“生成”,“Δ”表示“加熱”,“↑”表示“該生成物為氣體”,“↓”表示“該生成物為的固體”。

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1、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解題步驟;

(1)根據題意設未知數。

(2)寫出化學方程式。

(3)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簡明寫出答案。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和三個關鍵

(1)步驟要完整。

三個要領 (2)格式要規範。

(3)得數要準確。

(1)準確書寫化學式。

三個關鍵 (2)化學方程式要配平。

(3)準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化學方程式

1.2HgO Δ2Hg+O2 (分解反應)

+CuSO4 =FeSO4 +Cu(置換反應)

3.2Mg+O2點燃2MgO (化合反應)

4 +Fe==Cu+FeSO4 (置換反應)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

★1、以單質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剛石、石墨和C60。

2、無定形碳包括: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

3、石墨是天然存在的最軟的礦物之一;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4、金剛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異,是因為構成它們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作用,屬於物理性質。之所以有此性質是因為具有疏鬆多孔的結構。

★6、金剛石、石墨和C60的化學性質相同的原因:它們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7、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體現了物質的性質。

8、碳在常温下化學性質是不活潑的,但是,隨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動性大大增強,在高温下,碳能夠跟很多物質起反應。

9、我國古代用墨書寫的字畫,雖年深日久仍不變色,可見在常温下,碳的化學性質是不活潑的。

★10、用火去點燃在純氧中的金剛石和石墨,根據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能證明它們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11、碳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常温下的穩定性。

12、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裏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13、還原劑:使含氧化合物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它所具有的性質—還原性。

(常見的還原劑有:氫氣、一氧化碳、碳)

課題2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1、實驗室製取CO2的反應原理是: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CO2;藥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

★2、CO2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因為CO2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於水。)

★3、CO2的驗滿方法:用燃着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熄滅則證明已滿。

★4、CO2的檢驗方法: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檢驗,如果變渾濁,則證明是CO2。

5、碳酸根離子的檢驗:將待測碳酸鹽固體或溶液加鹽酸後,如果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則含有碳酸根離子。

★6、實驗室製取CO2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鹽酸反應,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鹽酸,因為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是微溶物,附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應的繼續進行,使反應很快停止;一般也不用濃鹽酸或硝酸,因這兩種酸極易揮發,使製取的CO2氣體中含有較多雜質氣體;不用碳酸鈉粉末是因為反應速度太快。

★7、除雜(1)CO2氣體中混有少量HCl氣體,將混合氣體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氣即可,因CO2氣體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不反應。

(2)CO2中混有少量水蒸氣,將混合氣體通過濃硫酸洗氣以吸收水蒸氣,但不可以用鹼石灰(主要成分為NaOH和CaO)吸收,因為CO2要和鹼石灰反應。

8、工業上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高温煅燒石灰石。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CO2的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1.977克/升)能溶於水,它的密度是空氣密度的1.5倍。

2、固體CO2叫“乾冰”,乾冰能直接變成CO2氣體而沒有液體留下——昇華。

★3、CO2熄滅上、下兩層蠟燭:

(1)CO2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2)CO2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4、CO2能使得紫色石蕊試劑變成紅色(是因為它溶於水生成碳酸)。

★5、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變成渾濁,是因為生成了難溶的碳酸鈣的緣故。

6、為了使石灰漿Ca(OH)2抹的牆壁快點乾燥,常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增加室內CO2的含量,讓石灰漿充分和CO2反應,生成碳酸鈣,但是由於反應過程中有水生成,所以剛開始牆壁反而潮濕。

★7、CO2最主要的用途是滅火,原因是CO2的密度大,又不能支持燃燒不能燃燒。

8、乾冰能做致冷劑,是因為它在蒸發時,需要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空氣的温度降低,而且沒有液體留下,不會使食品潮濕。乾冰也可用於人工降雨。

9、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作CO2原料。

10、温室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樣,使地面吸收的太陽光的熱量不易散失,從而使全球變暖。

★11、能產生温室效應的氣體: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即氟利昂)等。

★12、温室效應的負面影響:

(1)全球變暖,導致兩極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沒部分沿海城市。

(2)土地沙漠化,農業減產。

(3)引起暴雨、洪水等災害性和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增加;

(4)影響自然生態系統,改變生物多樣性。

★13、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措施:

(1)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2)開發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

(3)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

(4)促進節能產品和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產效率和使用效率。

(5)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14、CO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15、CO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6、CO作為尾氣,處理的方法是點燃。

化學方程式

1、C+O2點燃CO2 (O2充足) (化合反應)

2、2C+O2點燃2CO(O2 不充足)(化合反應)

3、C+2CuO高温CO2 ↑ +2Cu (置換反應)

4. CO2+C高温2CO(化合反應)

5. CO2+H2O==H2CO3 (化合反應)

6. H2CO3==H2O+CO2↑ (分解反應)

7. CO2+Ca(OH)2====CaCO3↓+H2O (/)

8. Na2CO3+2HCl==2NaCl+H2O+CO2↑(複分解反應)

3+2HCl==CaCl2+H2O+CO2↑(複分解反應)

10.2CO+O2點燃2CO2(化合反應)

+COΔCu+CO2(/)

2O3+3CO高温2Fe+3CO2(/)

13. CaCO3高温CaO+CO2↑(分解反應)

14.3C+2Fe2O3高温4Fe+3CO2↑(置換反應)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課題1 燃燒和滅火

1、燃燒: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2、燃燒的條件(同時具備):(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温度要達到着火點。

★3、滅火的原理(有一即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温度降到着火點以下。

4、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的現象。

★5、影響燃燒現象的條件:

(1)可燃物的性質。

(2)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接觸面積越大,燃燒的越劇烈)

(3)氧氣的濃度(氧氣的濃度越大,燃燒的越劇烈)。

4、 爆炸(化學變化):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的現象。

7、易燃物:指那些易燃的氣體和液體,容易燃燒、自然或遇水可以燃燒的固體,如鈉。

8、易爆物:指那些受熱或受到撞擊時容易發生爆炸的物質。

★9、常見的滅火器有:乾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水基型滅火器。

課題2 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1、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放熱和吸熱。

★2、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它們都是混合物)。

★3、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CH4)。

★3、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俗名沼氣,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於水,因此它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4、甲烷有可燃性,所以點燃前要檢驗純度,否則容易發生爆炸。

5、煤稱為“工業的糧食”,石油稱為“工業的血液”。

6、煤是由無機物和有機物所組成的複雜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7、煤隔絕空氣加熱(即乾餾),使煤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焦爐煤氣。

8、石油是一種稠狀液體,通常顯黑色或棕色,有特殊的氣味,不溶於水,密度比水的稍小,沒有固定的熔點和沸點。主要含有碳和氫元素。

★9、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

★11、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1)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2)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12、燃料燃燒不充分的危害:

(1)燃燒產生的熱量減少。

(2)浪費資源。

(3)產生大量的CO等物質,污染空氣。

★13、形成酸雨的氣體有:SO2 和NO2 。

★14、酸雨的危害:

(1)對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體酸化,嚴重影響水生動植物的生長。

(3)破壞土壤、植被、森林。

(4)腐蝕金屬及建築材料。

(5)滲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

★15、防止酸雨的形成:

(1)減少人為排放的污染物。

(2)使用脱硫的煤。

(3)開發新能源。

★16、汽車尾氣中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

★17、為了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採取的措施是:

(1)改進發動機的燃燒的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燒。

(2)使用催化淨化裝置,使有害氣體轉變為無害物質。

(3)使用無鉛汽油,禁止含鉛物質的排放。

★18、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造成對空氣的污染主要有:

(1)燃料中的一些雜質如硫等燃燒時,產生空氣污染物如二氧化硫。

(2)燃料燃燒不充分,產生一氧化碳。

(3)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及碳粒、塵粒等排放到空氣中。

19、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C2H5OH ,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易揮發,易溶於水,能與水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種有機物。

20、乙醇的化學性質:可燃性。(稱綠色能源)

21、氫氣是最理想、最清潔的能源。

★22、氫氣作為未來能源有三大優點:

(1)來源廣。

(2)燃燒時發出的熱量高。

(3)產物是水,無污染。(最重要的)

★23、其他的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核能。

化學方程式

4+2O2點燃CO2+2H2O(/ )

2.C2H5OH+3O2點燃2CO2+3H2O(/)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