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參考

來源:文萃谷 2.13W

【本單元目標】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參考

1、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瞭解不同地域風俗與風情的特點。

3、揣摩作者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

4、積累語言

【課標教科書選編意圖】

1、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積累優美語言。

2、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受

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我設定的教學目標】

1、通過讀,讓學生初步體會德國風情特點。

2、通過多層次的朗讀,積累語言。

3、學會抓住關鍵句、段,質疑中學文。

4、聯繫上下文、實際生活,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課前交流】(用時5分鐘左右)

師:在作自我介紹以前,我要就幾個簡單的問題採訪幾位同學。

(走到一個學生跟前)你認識我嗎?

生1:不認識。

師:你猜猜!

生1:(不好意思的笑笑)猜不出來。

師:猜不出來使勁猜!

生1笑笑坐下了。

師:(走到另一個同學面前)你知道我姓什麼嗎?

生2:不知道。

師:猜猜!

生2:姓王。

師搖頭,接着又請幾個同學猜,都沒猜對。

【蘇翁説“在教學中,要爭取使你的學生喜歡你,喜歡你的這門課”因此,在課前交流時,我不僅僅要和學生儘快熟悉,還要通過幽默的情景創設、語言、表情,調動每個學生和我一起學習的興趣。事實證明,這個課前活動,為我和學生創設了和諧、愉悦的學習氛圍,為接下來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師:同學們,剛才的這個採訪,有沒有使你們想起咱們剛學過的一個相聲?

生:《打電話》

師:我是其中的哪個人?

生:囉唆。(是相聲中的一個人物,因語言囉唆而得名)

師:是呀,老師這樣囉唆確實耽誤了大家的學習時間,誰來給老師提個建議?

生:你説話應該“囉唆“點。(輕鬆的氛圍,讓學生髮言也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這個發言是始料未及的,但是看着她快樂的眼神,我知道這不是挑釁,而是智力的挑戰。直覺告訴我,絕不能直接説‘你錯了’,這會傷害學生快樂、跳動的思維。】

師:(略加思索,語氣歡快的)哦,你這個“囉嗦”是加上引號的吧!

生滿意的笑着坐下。

【我在心裏也為自己的急中生智微笑】

接着又有幾個學生給我提出了建議,大意是

“説話應該簡潔、明白、生動。”

師:好,現在我就按照大家的要求,來做一下自我介紹。(幽默的加上一句)這次要來真格的了。

師做自我介紹。

師:剛才,老師做了介紹,也想認識大家,請你向我來介紹你自己或你的學校。

學生沉默良久,有少數幾個人發言。

【在我做了自我介紹後,應請學生簡單評價一下我的發言,幫助他們明確自我介紹的要點,以及怎樣讓介紹生動起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5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美麗

師:請快速默讀課文,然後告訴大家德國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生默讀文章。

【蘇翁説過“在國小裏,要教使所有兒童的閲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在已有第一課時的朗讀基礎上,只需讓學生靜靜地默讀、瀏覽,他們就能完成這一教學目標,而且這個問題的概括性和整體性,也決定了他應當是學生靜思後的結晶。】

(在學生讀文時,老師巡視,用眼神督促那些讀書不夠認真的孩子。)

師:如果誰讀完了,請舉手示意。

(學生都讀完了。)

師:剛才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同學讀得特別認真,尤其是這位小姑娘,讀完了還小聲嘟囔着在練習發言呢。

【在學生讀書時,老師應力求避免‘無所事事’的狀態,觀察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及時督促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給學習困難的學生一些幫助等,這都需要我們在課上時時保持一顆敏鋭的心。剛才的這個表揚,正是我在學生讀書時觀察的結果,它不僅及時肯定了這位同學的好方法,而且對其他同學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師:讓我們一起交流對德國的印象。

生:德國的人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讀懂這麼一句含義深刻的話。

生:德國是一個花的海洋。

師:德國是一個花的海洋,真美啊!

生:德國的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自己種的花讓別人看,自己也可以聞它的芳香。

師:雖然不能看了,但還可以聞到它的芳香,真好!

【這個同學的理解本身就是文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一種體現,我卻未能抓住這個機會,予以肯定和點撥。可以把評價改為‘你和德國人有着同樣無私、美麗的情懷,看得出你也是個心胸寬廣、坦蕩,心靈美麗的好孩子!掌聲送給你!’】

生:走過每一個街道,都可以看見家家户户窗子前的鮮花。

生:德國是一個愛美的國家。

師:和你這個漂亮的小姑娘一樣愛美,是嗎?

【此處,學生的發言點中了主題,應該請她具體談談自己的看法,也能帶領其他學生一起初步體會德國的‘美麗’。可惜!】

三、質疑,走進‘美麗’

師:同學們,我們接下來的學習,老師想給大家一個挑戰——以前我們學習課文總是從頭學起,今天,我們先來學習最後一段。

師:我想請一名學生來讀讀最後一段,其他人邊聽邊想‘其中有哪些句子你認為是重要的,並從中提出問題來’。

(指名讀文後交流)

師:同學們,抓住關鍵句、段質疑探究,能幫助我們快速學懂文章,誰來試試?

【朱熹説過‘學貴有疑,疑則進也。’也有人説‘提出一個疑問比解決問題更了不起’。這個訓練,就是想教給學生一個簡單的質疑探究的方法,也能起到鍛鍊學生質疑能力的作用。可是,面對這麼聰明的學生,我不得不説,他們回答問題的能力高於其質疑能力,這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

生:‘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以前……’老師,我想問,“思鄉”,這‘鄉’指的是哪兒?

師:本文的作者是季羨林老先生,他的家鄉就是咱們的祖國——

生:中國!

生:我説‘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師:到底有哪些美麗的.東西沒有改變呢?

生: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這個‘民族’指的是什麼?

師: 請大家告訴她,季羨林先生讚揚的是哪個民族?

生:德國!

【在學習課文主要內容的時候,還有學生總在提問一些在第一課時就該完成的簡單問題,這是我考慮不周,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沒有要求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

師:不過,你讀的這個句子很好,誰能根據這個句子提出問題來?

(生提問,但不能抓住重點。)

師:(小結)同學們根據最後一段,提出了兩個問題——“美麗的東西包含有哪些東西?”“有哪些奇麗的景色?是怎樣奇特的民族?”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感受德國的‘美麗’。

(板書‘美麗’)

四、細讀,理解‘美麗’

第一種美麗

師:在德國美麗的風景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生:花。

師: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生找出句子,同桌練習朗讀)

(指名讀,評價)

師:他把哪些字作為重音來讀?

(指名學生交流,及時肯定聽得認真、評價好的同學。)

【在評價中,學生更加明白該怎樣抓住重音有感情朗讀。在指名學生評價時,我其實故意找了一名聽讀不夠認真的學生,他思索片刻,按照自己的理解説了剛才同學讀的重音,既然他能部分回答正確,我也就不必揪住不放,順勢誇獎愛他‘你聽的很認真,要繼續認真的聽吆!’他果然明白我的意思,臉有些紅了。達到了及時規勸的作用,又沒傷及尊嚴,正如賞識教育家周弘所説‘讚揚和賞識永遠要比批評和諷刺更有威力’。】

師:聽完這段文字,請你再來描述‘德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風景’,要説的更加生動,可以借鑑書中的語言。

【‘朗讀旨在積累語言,也是本課一個重點教學目標’。這是第一個層次的朗讀,引導學生通過引用書中語言描述花的美景來積累、運用語言。】

(學生描述,積累運用語言。)

生:德國有‘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花。

師:‘花團錦簇’本身就是説‘有很多的花’,所以這樣説是矛盾的,應該説‘在德國,我看到了奼紫嫣紅、花團錦簇的景象。’

【從事語文教學,作為老師的我們首先要對詞、句有高度的敏鋭感受力,這樣,在學生隨時都可能發生的語法錯誤中,我們才能給予及時的指導。】

師:花團錦簇,你們怎麼理解這個詞語?

生:美麗的花,多的擁在一起。

師:你能告訴大家這個詞中哪個字與‘擁在一起’是相照應的?

(生不能回答)

(其他學生在思索片刻後,答道‘簇’。)

師:你們能用動作告訴老師怎麼樣是‘花團錦簇’嗎?

(學生好多身體緊靠着,或是相互擁抱着。)

師:我們的身體哪些部位還可以做出花朵的形狀呢?

(先是女生把幾雙小手擺出花朵的形狀湊在一起,接着全班同學都加入了這‘花的海洋’。)

師:老師想感受德國街道上‘花團錦簇’的景象,當我從每一條街穿過的時候,請讓你的花朵盡情綻放。

(用手勢表明‘過道’就是‘街道’。)

(師邊讀邊從孩子們用手簇擁的花團中穿過,接着再請兩名學生和我一起邊讀邊欣賞。)

【這是第二個層次的朗讀,通過學生的動作體會,理解‘花團錦簇’的含義,並且,在兩次朗讀中,繼續完成積累語言的學習目標。】

(在走的過程中,有幾個孩子故意用‘花朵’把路擋上,師順勢指導了“如入山陰道上”這個短語,並通過兩次讀加深理解。)

師:德國的街道上到處都是花團錦簇的景象,這是多麼美妙的風景啊!讓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兩句話,如果你能背的,就和老師一起來背一背。

(師生齊讀)

【這是第三個層次的朗讀,旨在‘熟讀成誦’中完成積累語言的目標。】

第二種美麗

師:德國的美麗僅僅是因為這些奼紫嫣紅、美麗的花嗎? 請聽老師讀這句話——“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坐着為什麼會吃驚呢?(此處問題提的不明白,導致學生接下來的理解走了彎路,應改為‘作者為什麼會對德國人愛花感到吃驚呢?德國人是怎樣一個愛花、愛美的國家呢?’)

生:他們養花不像中國人那樣把花養在屋裏……

(師再次明確問題後,學生回答)

生:他們家家户户都在養花。

生: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對啊,只有在如此愛花的國度,我們才能時時處處看到美麗的鮮花。

【第一段也集中寫到了德國是個愛花的民族,學生沒有提到,可我完全能夠引領學生學習,可惜因為備課的疏忽,造成了我課堂上的疏忽、遺漏。】

生: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了情感反覆、照應開頭的作用,能幫助學生更清晰的理解德國‘愛養花’的民族風情】

師:我聽到你強調‘又是’,為什麼要這麼讀呢?

(生不能回答,我以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打比方,使學生明白‘又’説明是曾經吃過、做過或看過的。)

師:作者曾經看過這樣的景象,那是——

生:四五十年以前。

師: 四五十年以前德國人愛花,四五十年以後他們依然愛花,養花已經成了他們不變的——

生:風俗習慣

師:老師更願意稱之為‘美麗的民族風情’。(板書 風情恆久不變)

【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與第二段開頭相呼應,進行學習,學生從時間的跨越上,輕而易舉的理解了‘德國人愛養花是一種不變的風俗’。】

師:為什麼講到‘德國的美麗’,老師要提到‘德國人愛花’呢?

(舉生活中的小例子,幫助學生體會‘追求美好的人也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第三種‘美麗’

師:德國的美麗還體現在他們截然不同的養花習慣上。

生:他們養花是給別人看的。

生:他們每個人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需要我們用心體會。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讀文,一邊體會德國的美麗風情,一邊找找能體現這種境界的句子、段落。

(學生小組合作讀文、學習。師巡視後交流。)

【在巡視過程中,我其實發現了最後一小組的成員學習不夠投入,我也有時間去解決這件事,可我卻‘一笑而過’。對於這一點是我在反思整堂課時,認為自己最失敗的地方。】

生: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生: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裏……

生: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説“正是這樣!”

師:女房東的這句話説的多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讀了這句話,我想把季羨林先生的原句做個修改,我覺得這句話體現的是德國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境界。

(板書 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

生:女房東覺得養花讓別人看,是一件再好不過、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生:她覺得自己先把花養在外面讓別人看,別人也把花養在外面,每個人就都能在街上看到美麗的花。

師:這就是——

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師:在我們的班級中,你與朋友之間是怎樣互幫互助的呢?

師:(指名一個學生)我想問問,你又沒有借過別人東西?

生:有,我借給朋友筆用。

師:你每天都會借給他們尺子、橡皮、鉛筆、本子,你不煩嗎?

生:(立馬反駁)不煩,他們都是我的朋友!

師:老師明白,他們也經常這樣幫助你,對嗎?

生:對!

師:這就是——

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師:不僅如此,你們還因此收穫了深厚的——

生:友情!

師:咱們濟源市正在申報——

生:全國文明城市。

師:走在寬敞的街道,我們不隨口吐痰、不亂扔垃圾,就能享受潔淨、美麗的環境,這也是——

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在學習這句頗耐人尋味的句子時,我引導學生聯繫實際,從班級小事到社會大事,層層推進,讓學生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完成了第四個教學目標。如果時間寬裕的話,能讓學生自己舉例説明,他們的體會會更深入。】

五、祝福,昇華‘美麗’

(師生小結本課主要學習內容,德國的美麗體現在他們美麗的花的風景,體現在他們恆久不變的愛花習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美麗風情。)

師:最後,我衷心祝福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美麗,擁有美麗,去實現自己的美麗人生!謝謝!

【教後反思】

授課結束,走在斑駁的陽關下,走在黃小美麗的校園中,我長長地了一口氣,但內心卻並不輕鬆。孩子們鮮活的身影如同這春日的陽光一樣在我心頭跳躍,為師的責任讓我一遍遍叩問心靈——語文課到底該怎麼上?教育的目的該指向何處?

一遍又一遍地觀摩自己的授課錄像,我的心裏有一個聲音在對自己説——教學路上“走神兒”了。

在備課時,我不停地思索,抓住怎樣一個簡單的題眼帶領學生學習呢?後來,我決定了把“美麗”這一關鍵詞作為全文學習的題眼,並從“花美”“愛養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麗風情”三個方面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流程。正是有了這樣簡單又關聯密切的教學設計,整堂課顯得結構清晰、節奏明快,對於這個教學設計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有好的教學設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節成功的課。我在課上顯現的問題並不少。

(1)課堂上心情緊張,教態不夠自然大方。

特別是在剛上課時,我的多餘動作較多,語速也稍快,這都是心態不平穩造成的。可究其根本,卻是我的教育宗旨不明確導致的——若我的眼中只有學生,沒有這次比賽,更沒有聽課的評委,只為了帶領學生學習,何來緊張呢?看那些教育大師在萬人禮堂裏,依舊從容坦然,現在想來並不單單是‘藝高人膽大’,而是全身心投入教學的結果,這也是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啊。

(2)少數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效果差

上完課,有一個細節讓我一直耿耿於懷。有幾個男生學習時心不在焉,我在他們自學巡視時,明明發現了這個問題,我也上前勸導,可是,效果並不明顯。我知道當時自己並未盡全力,我完全能用自己的智慧解決這個問題。可我因怕耽誤教學,而忽略了。

蘇翁説‘課上,如果一個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麼這堂課對他來説就是白費了。’再次想起這句話,我的心裏就更堵得慌。因為,有個男孩恐怕這一堂都在莫須有中度過了,這是我的失職造成的。我在此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歉意。“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這不應該成為口號,它才是我們教育實踐的根本宗旨。

(3)教學語言不夠簡潔、優美,文化功底較弱

因為備課時間有限吧,一些關鍵性的語言表述的不夠簡介、優美,甚至出現偏頗。也可以看出,我的文學修養功底較弱,有待加強。如果為了學生,我就必須保證自己涵養豐富,知識的源泉永遠鮮活。

回顧自己的教學問題,我不禁想起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那句至理名言:我們已經走的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

作為一名教師,重要的職責是教育好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重要的職責是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唯有以此為目標,心無旁騖,一往無前。

教學路上別“走神兒”,相信自己會走的更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