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五年級教學設計和反思

來源:文萃谷 1.75W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課文用簡練優美的文字為我們敍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描寫了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讚美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五年級教學設計和反思。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五年級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樑、家家户户、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啟示與教育。

設計理念:以跟隨季羨林先生展開“異域風情之旅”的課堂展開形式,讓學生在旅程中產生問題,選擇季老學生最後發出的感慨“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了景色的奇麗與民族的奇特,從中達到點化本文的中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境界,試圖做到用一箇中心問題的解決,使得其他疑難都迎刃而解。通過自讀,默讀,瀏覽、比讀、品讀、誦讀等多種讀的方式來理解文本,以及角色體驗,情境想象、聯繫生活、延伸閲讀,隨文練筆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準備:德國風光短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脊樑、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引導質疑,理解“奇麗的風景、奇特的民族”指的是什麼。

3、初步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

1、出示季羨林爺爺的插圖,提問:大家還記得這位老爺爺是誰嗎?在上學期學習過的一篇訪談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裏,我們認識了知識淵博的語言大師季羨林爺爺。這位國學大師早年曾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十載,他把德國哥廷根視為他的第二個故鄉。三十五年後,當他再次踏上故地,感慨萬千。後來,季老先生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

板書:板書,讀課題。

這節課呢,就讓我們跟着季羨林爺爺去德國哥廷根城市去遊覽一番吧,那麼在出發前,同學們想了解德國的哪方面內容,

(預設:想了解哥廷根這個城市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和當地的人們有什麼風土人情。)

2、那好吧,看看我們這次去到德國,能不能瞭解得到同學們想知道的內容呢?

(設計意圖:從舊知引入到新學的知識,符合國小生認知規律。先了解學生學習興趣所在,既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有利於教師以學定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3)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奼”(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脊、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明確目標(5)

1.同學們把生字詞讀準了,讓我們小組內再讀一次課文,看看你能從中瞭解些什麼?

2、學生彙報。(預設:學生可能會回答瞭解到了德國人非常愛花,但養成花的習慣很獨待,德國街道上的風景很美的。德國人具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品質等等)

3、同學們真會讀書,課文裏的確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這些方面的內容。可是在讀課文的時候,能抓住課文的一些關鍵的地方提出你的疑問嗎?

4、學生質疑:

預設:

1為什麼説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2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麼説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麼意思?。

3、“變化是有的,但美麗並沒有改變!”“美麗”的東西指得是什麼?

4 、“這是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

師: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好,既有思維價值,也很有整體性。這些問題中,先研究哪個問題呢?剛才同學們在學習課文前,不是最想了解德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嗎?就讓我們先解決這“為什麼説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這個問題吧。我們在研讀的過程中,再逐一解決其他問題。可以嗎?

(設計意圖:通過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學下文打下了鋪墊。同時,高年級的學生應具備質疑問難的能力,故為達到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就文本內容提問,做學習的主人。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後,通過梳理,達成以上四個問題的共識。找到本課的中心問題,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做到讓學生心中有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研讀課文,突破重點(20)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民族的奇特?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註,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後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後把你的感受説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一)奇麗的景色(15)

1、學生彙報交流。(6)

預設:(1)學生回答景色奇麗的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學生在回答時,師引導抓住“任何”、“家家户户”來體會花的多,抓住“花團錦簇、奼紫嫣紅”來體會花的顏色鮮豔,一簇簇的情景。在朗讀方面引導學生讀出讚美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2)學生回答:我從這句話“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麗。(在學生談理由時,引導學生從“花的海洋”和“應接不暇”中體會花的多與美,從“如入山陰道上”用生活體驗感受到舒服的意境。在朗讀方面仍要讀出讚美之情舒適的感覺。)

2、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奇麗的景色?(配樂)請一生來讀這兩個句子,大家一邊聽一邊看文字,一邊展開想象,透過這些語言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一會請你描述一下。(5)

3、大家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景色,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裏,聞着花香,聽着鳥語,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競相開放,奼紫嫣紅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請你們用朗讀把在場的所有老師帶到這美麗的異國風光。你們想不想美美的讀一讀?(生齊讀)(1)

(二)獨特的民族(8)

預設1:生回答:“家家户户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裏,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户的外面。”(強調了他們養花給別人看,並不是不喜歡看。通過中國人養花的目的與之對比,突出德國的奇特。另外,要感受得到作者當時看到這情景時感到吃驚,不理解的心情。讓學生突出吃驚的感情。)

預設2:生:我從 “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樑。”(通過抓住“脊樑”一詞,感覺到這個民族的奇特,並領會該詞的意思。)

預設3:生:從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受花之真切感到吃驚。”(此處抓住“多次”一詞,也能看出作者當時很吃驚,不理解,也能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預設4:生:從“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説:‘正是這樣!’”(抓住“莞爾一笑”可以看出女房東很自然地説這句話,説明他們認為這都很正常,從中可感受到德國民族的奇特。)

2、季老先生在德國所看到的這些情景真令他不理解啊,讓我們把心中的疑問與不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出示第二自然段,請生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讓學生通過帶問題找答案,找出相關句子,通過抓住詞、句來品味,通過角色的體驗,情境的想象,和活躍的思考來解決本課的中心問題。在學文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對於字詞句的理解和感悟,同時,用感情讀的形式來表現對文本的參透。)

 六、聯繫思考,點明中心(4)

1、他們這樣一種養花的風俗可真耐人尋味啊,從中,德國人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印象呢?(高尚、無私,為別人着想,把最美的花讓給別人看。)

2、你從文中哪裏看出他們為別人着想。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 “每一家都是這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到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句子。(理解“耐人尋味”,聯繫課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3、請生帶着敬佩之情來讚美德國人,引讀該句段。

(設計意圖:因前面對奇麗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理解體會,本文的中心已昭然若揭,使得本課的教學難點能在不知不覺之中攻破。)

 七、引讀課文,感悟中心(2)

1、師引讀:我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花綻放的清香,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人人為我”的境界。奇麗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動了季先生,所以他説:大家齊讀這句話: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

師:正是有了“我為人人”這種境界,使我們見識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請大家讀——二自然段

師:正是有了“人人為我”這種境界,也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生讀──三自然段寫景的部分。

(設計意圖: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以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但為了更深化感悟,使學生由衷地受到教育,我認為讀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為使最後的一次讀能做到感悟中心的'作用,故設計了引讀,使學生在讀中不知不覺地更深入文本。)

 八、自然過渡,存疑結題(1)

同學們,我們回顧一下我們之前提的疑問,解決掉的我們把他畫去。

四五十年過去了,季羨林爺爺再去回到舊地,德國人的這種獨特的風俗習慣和美麗景色有沒有改變呢?季老先生彷彿做了一個怎樣的夢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吧。

(設計意圖:學生前面已然質疑,中間已然釋疑,但因為時間的問題,還有些問題沒有解決,提出下節課的學習目標,自然過渡。)

  九、作業設計:

1、運用本課的生字新詞,連起來寫一段話。

2、抄寫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並背誦第三自然段。

3、推薦閲讀:季羨林爺爺的回憶錄《德國印象》。

板書: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花美

奇麗 美 奇特

人情美

 教學反思:

通過的區的閲讀教學技能初賽後,緊鑼密鼓的要在一週內完成教學設計與課件製作,進而異地教學。由於時間的倉促,這幾天來忙得找時間看教材,查資料,還要做課件……就是忙。今天我用一班學生來試講,效果比第一次執教好多了,同位同事認可了我的教學路子。我對今天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自己的語言還不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沒有行雲流水般的自然與灑脱。有些過度的語言還不是很熟練,有些牽強。對學生説的話,我的評價性語言不夠準,不夠活。沒有適時地將學生的心靈喚起,適時地激勵和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我想我應該豐富自己的內涵,不斷的學習、讀書,積累自己的語言。還要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用寬廣的胸懷和博愛去引導學生的思想。

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目的一定要明確、正確。不要把孩子引導有“崇洋媚外”的思想,應該讓孩子和文本對話的同時,和教師的對話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感受德國的美麗不僅是花還有心靈,學着去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中國公民。真正體會系羨林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這真的更要求我掌握好方向,在充滿動感的課堂上,需要我的心靈時動起來,時靜下來。

三、這堂課的目標達成還是不錯的,老師比較親切、和藹。學生積極性很高,發言也很精彩到位。自己的教學設計比較適合自己和學生,條理清晰,抓住文章中“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展開分析。學生感受語言、品讀語言、感悟內涵,在朗讀中感知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美麗和寫作特點,在朗讀中積累語言,在朗讀中與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

課堂是不完美的藝術,我想只要感覺輕鬆、自然、和諧,感到教師的魅力和學生的激情,就是很精彩的課了,我要在這方面多努力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