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編6篇

來源:文萃谷 2.81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編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概括要點的能力

2、讓學生體會作者流露在字裏行間的細膩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對北京胡同文化內涵的品讀

2、概括要點方法的概括

三、教學設想

實施“發現——引導”式教學;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內容,也有助於學生感性理解基礎上的理性思考;

本文的教學時數為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1、導入

有人説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今天我們所學課文涉及到的是一種相對古老的建築——衚衕。這是一篇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壇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給攝影藝術集《衚衕之沒》寫的序文——《衚衕文化》。讓我們慢慢品讀課文,就象欣賞美妙的音樂一樣去感受它內在的文化氣息吧!

2、解題

讀題,要求學生調動已有經驗,充分發揮想象,説説題目告訴了你些什麼內容?

明確:衚衕:小弄(long)堂

(點出了寫作對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衚衕三千六,無名衚衕賽牛毛”

文化:比較下面兩個句子中“文化”的含義

*現在這社會,沒文化是不行的。(知識)

*北京大學有很濃的文化氛圍。(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科學等)

屏示——衚衕與文化的關係:

“當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時代淘汰、消失了,它的精神便轉移到曾經共存的物品和環境中。過一段時間人們就從這器物和環境中瞭解感受與認識昔日生活形態和精神了。這樣,器物與環境更發生了質變。”

——馮驥才《文化眼光》

3、速讀課文,概括段落要點

圈點每段要點(運用跳讀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師生總結概況要點方法(見板書)

根據要點理總體思路(運用已學過的第二單元閲讀方法——

理清思路)

*(第5段)過渡段

*(1——5)北京胡同的一些特點

*(6——12)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

前後兩部分符合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衚衕文化在衚衕這種特定環境中形成的。

概括北京胡同及衚衕文化的特點(方正——封閉)

對文中幾個極富表現力的詞進行揣摩:

*寫北京人易於滿足的六句話,尤其一個“嘿”字

*“睡不着眯着”

師生概括語言特點(見板書)

4、思考:

根據課文倒數第二段的“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之下,衚衕和衚衕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這句話,思考作者對衚衕文化的態度。

明確:

態度很複雜既喜歡又否定,結合文章第二部分內容分析。作者畢竟在北京胡同裏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對衚衕及衚衕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認識到了這是歷史的必然。

屏示——作者對衚衕文化的態度

“過去的總歸要過去,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在無可奈何之中,總有新的希望在生長。”

——汪曾祺《日子就這麼過來了》

5、推薦好書:

為擴大學生閲讀量,瞭解中國的居住文化,瞭解汪曾祺,瞭解其樸素語言裏包含的豐富內涵,介紹下列好書。

屏示:

《中國居住文化》(丁俊清著同濟大學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蘇文藝出版社)

《老頭汪曾祺》

(江彬等著

人民大學出版社)

《悠閒的生活藝術》

(汪曾祺等著

貴州人民出版社)

6、佈置作業:

汪曾祺在北京胡同居住了些時間,寫下了內涵豐富的《衚衕文化》。從你居住的環境入手,自擬題目,寫一篇短文,但要寫出你對環境的思考,如《農居文化》、《高樓文化》等。

附板書:

衚衕特點:方正

概括要點:

衚衕文化特點:封閉

1、化繁為簡,抓總起句、同總結句、主旨句、關鍵詞等語言特點:樸素、口語化。

2、對若干事物從高一層次文有味兒……説明其共同點感情:無奈中有懷念,化汪批判中有失落。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感受我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勞動者提供的服務。

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交流,通過議一議、寫一寫、畫一畫樹立為他人服務是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勞動者的感激。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重難點:

感受勞動者為我們提供的服務,尊重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教學過程:

一、談早餐,引出課題

1、同學們早餐都會吃些什麼呢?

2、誰能告訴我,這頓早餐包含着哪些人的勞動汗水呢?(種糧食的農民、生產麪粉的工人、烤麪包的師傅、商店裏的服務員、掙錢的父母等)

3、是呀,原來準備一頓早餐卻需要這麼多人的服務。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為我們服務的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也許平日裏我們忽略了他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共同尋找他們的蹤跡吧!

板書課題:9、為我們服務的人

二、引導發現,提升認識

1、活動一 在一分鐘的時間內寫出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

(1)除了剛才所提到的勞動者,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能在一分鐘裏寫得最多。

(2)學生在一分鐘的時間內寫出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

(3)分小組彙報所寫的數量。

(4)集體交流。

(5)一分鐘的時間太短,根本沒有辦法寫完。這也説明,我們的生活每一刻離不開勞動者的服務。

2、活動二 故事會——我所瞭解的勞動者

(1)師講述故事園《傳遞快樂》。

(2)請學生講故事

(3)交流聽故事後的體會。

(4)小結:即使是一份最普通的職業也是很重要,光榮而艱辛的,也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幫助,隨機板書(重要,光榮,艱辛,快樂)

3、假設: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1)如果沒有了這些平凡崗位上的人們為我們服務,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如果沒有醫生,我們生了病怎麼辦呢?

如果沒有交通警察,我們會……

如果沒有電視台的叔叔阿姨,我們……

如果沒有……,我們……

(2)説説你的親身經歷和感想:沒有了他們,我的生活……

(3)小結:每一個行業勞動,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勞動沒有貴賤之分,每一項勞動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每一位勞動者都是應該受到尊敬的。(隨機板書:感激,尊敬)

(4)趕緊拿起筆,盡情地寫下你想説的話吧!也許,你有很多人想感謝,現在,你最想感謝誰呢?播《感恩的心》音樂,學生寫感激小語。

我對我們的班幹部説:

我對我的老師説:

我對校園的清潔工人説:

我對警察説:

……

三、明辨是非,迴歸生活

1、活動四 他們這樣做,對嗎?

請同學們根據教材提供的情景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畫面,討論這樣做對不對,如果不對,應該怎樣改正。

(1)小倩邊吃雪糕,邊把雪糕包裝袋隨地亂扔。( )

(2)在吃晚飯時,琳琳對媽媽説:你做的這些菜一點也不好吃。( )

(3)方方對媽媽説:你給我買的寫字筆太普通了,我的同學用的是可塗改的、帶香味的筆,可漂亮了!( )

(4)小明在寫作業,媽媽躡手躡腳地端來一杯熱牛奶,小明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端起來就喝,甚至埋怨媽媽牛奶太燙了。( )

(5)老師讓小丁留在辦公室,面對面改作業,耐心地糾正他的錯誤,小丁煩透了,一臉不高興。( )

2、交流看法。

3、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身邊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讓我們共同用心尊重為我們服務的.人,感激為我們服務的人,珍惜為我們服務的人的勞動成果,學習為我們服務的人,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別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隨機板書:珍惜、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教學目標

1.演一演課本劇,學習課文生動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

2.進一步學習、瞭解名著,激發學生熱愛讀名著的、興趣。

3.熱愛文學,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

教學過程

一、交流

1.你喜歡本組的哪一篇課文或者課文中的哪一個片段。

2.小組商量,要演一部課本劇,你們小組選擇哪一篇課文或者哪一個片段。

二、出謀劃策,設計劇本

1.所選的課文或片段中,有哪些人物?

2.怎樣把敍述語言改變成人物的對話?

3.表演時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動作?

4.需要設計怎樣的服裝、道具、背景音樂等?

5.怎樣上下場?

三、編寫劇本,照本排練

1.選出代表編寫劇本,劃定角色。

2.排練

3.請同學、老師、家長等提出意見,選擇性修改。

四、班級演出

1.班級表演,評出獎項若干(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劇本獎、最佳音樂獎……)

第二課時(習作縮寫訓練)

寫作要求

把《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魚鈎》這兩篇課文進行縮寫。要求內容要完整,重點要突出,語言要簡練。字數不要超過四百字。

寫作指導

1.仔細閲讀原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把最能表達文章中心的內容篩選出來,進行縮寫,重要的內容可以多説,次要的內容要一筆帶過。

3.語句要通順,上下文之間要有一定的聯繫。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明要求。

1.今天我們進行一次縮寫作文的練習,請同學閲讀習作要求。

2.指名説一説縮寫的要求。

①內容要完整,重點要突出。

②語言要簡練。

二、指導方法。

怎樣縮寫呢?討論後板書:

三、讀例文,對比了解縮寫的特點。

1.讀《景陽岡》原文。

2.讀縮寫後的《景陽岡》,對比縮寫後的文章有什麼區別。

四、讀課文,分主次。

1.《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魚鈎》這兩課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讀課文,然後説一説。

2.討論:主要內容。

次要內容:其他介紹

五、嘗試縮寫幾個自然段。

1.如縮寫第一自然段。

①把重點內容畫上線。

②概括練習。

2.試着縮寫第二自然段。縮寫後評議。

3.有的自然段內容可完全捨去。

六、嘗試縮寫全文,不要超過400字。

七、評議。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作為課程的具體實施者——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學好新課程理念,搞好課堂教學設計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樹立課程的目標意識,由“純工具性的單一目標”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多維目標”轉變,把握好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首先必須樹立起課程的目標意識,明確《標準》到底對語文課程提出了哪些目標要求,並以此為依據來把握某一具體教學活動的目標要求。

1.把握教學目標要明確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標準》的設計思路是:①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總目標”之下,分學段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②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繫,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③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國小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聽説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可見,《標準》已由傳統的“純工具性的單一目標”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多維目標”轉變,這是把握課堂教學目標的根本着眼點。

2.把握教學目標要整合對應項目的目標要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中,必須把上述多維目標中對應項目的目標要求整合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去,做到:①從總目標與階段目標相結合的角度把握教學目標,既立足於階段目標的現實性,又着眼於整體目標的長遠性;②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學目標,既立足於單一目標的達成度,又着眼於綜合素養的提升和發展;③從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相互滲透的角度把握教學目標,既立足於單項訓練的效果,又着眼於學生聽説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④從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緊密聯繫的角度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既立足於語文學科特點,又着眼於學科間、課內外、校內外的互補與銜接。

二、樹立課程的主體意識,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處理好教學關係

《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學設計時要樹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課程主體意識,把準“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定位,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考慮並設計如何通過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參與學習,演好學習的“主角”。

1.從“學”的角度,定學生“學”的任務。即要求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來確定學生“學”的任務。一是定“學”的內容(包括知識、方法、能力、情感等),變“知識性學習”為“綜合性學習”;二是定“學”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選擇性學習、積累性學習、體驗性學習、觀察性學習、策劃性學習等形式),變“被動接受識記式”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學”的機會(包括預習、讀書、思考、討論、質疑、想像、查詢、交流、演練、展示、評價等機會),變“教師主演”為“學生主演”,從而使語文教學更貼近學生,在內容上更適合不同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髮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適合不同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和興趣愛好,便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時機上更充分地給予學生學習、實踐和發展的空間。

2.從“學”的角度,定教師“教”的任務。即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讓“教”服務“學”,讓“師”協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務。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並設計如何完成“指明目標、引導深入、鼓勵進步、點撥偏差”四大任務的內容、時機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慮並設計如何變“講授分析問答式”為“啟發式、討論式”,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慮並設計如何當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方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如何當好“嚮導”角色,在哪些字詞句段篇的難點上、讀寫訓練的重點上、讀寫方法的指導上用力,應為學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當好“諮詢者”角色,及時釋疑解惑;如何當好“發動機”角色,應提供哪些成功的機會,如何通過評價及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鼓足學習幹勁;如何當好“榜樣”角色,範之以“字”、範之以“聲”、範之以“文”、範之以“情”,做好學生學習語文的榜樣。

三、樹立課程的實踐意識,由“重現成結論的傳授”向“重學習過程的體驗”轉變,設計好教學流程

《標準》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律,樹立課程的實踐意識,在設計教學結構、教學活動時應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在學習實踐中進行語文教育,在學習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上突出多樣化、個性化。要改變過去“以文章分析為重點、以師生問答為主要方法、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閲讀分析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語文教學模式,由“重現成結論的傳授”向“重學習過程的體驗”轉變,必須提倡教學結構的多樣化、個性化。楊再隋教授所倡導的四種教學結構值得借鑑:①有的課,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段落入手來設計結構,但注意不要割裂課文,不要打亂作者的表達思路。②有的課,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之以合作學習,教師從旁指點。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讀中感悟與教師的讀中指導要自然、和諧。③有的課,以合作學習為主,先分組,後交流,然後提取各組之長,師生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重點以及作者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④有的課,可直接從課文的重點切入,以點帶面,從部分返回整體,引導學生用學習重點段的方法去自學其他段落。

2.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突出實踐性、體驗性。

①在設計上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學生多樣、具體的生活來感悟語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②在設計上重視誦讀和探究,通過感受、體會、體驗,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③在設計上重視實踐應用與演練,創設語文活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導入新課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蔘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轉身寫板書)題目的意思就是出使到邊塞。

板書:使至塞上王維

二、簡介作者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崇信佛教。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所以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其詩、畫的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三、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帶讀。

四、理解詩意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共8句,分為四聯,是哪四聯呢?(首、頷、頸、尾)

板書:首頷頸尾

1、這首詩總體寫了一件什麼事呢?

明確: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駕車經過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可見雖然打了勝仗,都護並沒有放鬆警戒。詩句流露出對都護的讚歎。

2、説説“徵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二句的含義,藴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賞析: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後枝葉乾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詩人去國離鄉,感情總是複雜萬端的,不管是出於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並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鬥爭有關。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在那年四月被貶為荊州長史。估計詩人王維也相應愛到了牽連。“徵蓬”於詩人,是正襯;而“歸雁”於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而詩人迎着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自己過了居延這個地方,就像“徵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人的天空。這兩句藴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3、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

明確:這兩句是全詩的名句。兩句主要寫景,寫到了哪些景物呢?(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雲影。只有一縷孤煙在升騰。那是烽煙,烽煙是報警時點的煙火,這説明詩人此行快要到達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説。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詩人只用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説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於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於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使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偉奇麗。

4、最後兩句,寫了詩了到達目的地以後,從兵士那裏得知都護正在邊防前線準備戰事,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邊關將士的敬慕之情。

五、小結

這首詩敍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歌頌了河西軍隊的聲威,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抑鬱。孤寂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⒈自主學習生字,理解“嫵媚萬分”、“觸景生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描寫維也納森林美景的詞句。

⒉結合課內外資料,體悟維也納森林和驚世之作誕生之間的聯繫,感受藴藏在森林中的動人故事賦予維也納森林的無窮魅力。

⒊能將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⒋領會以人文景觀為主的遊記的特點,並進行寫作遷移。

教學重點難點:

⒈積累描寫維也納森林美景的詞句。

⒉體悟維也納森林和驚世之作誕生之間的聯繫,感受藴藏在森林中的動人故事賦予維也納森林的無窮魅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⒈媒體演示,師述:維也納自然風光優美,建築藝術典雅,更讓人難忘的維也納時時離不開音樂。

⒉出示第一小節,齊讀。

⒊今天,我們將來到維也納又一個著名的景點,一起去《穿越維也納森林》。

二、整體瞭解

⒈打開書本,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初步領略了維也納森林的魅力,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説一説維也納留給你的印象。

⒉學生交流,教師梳理,小結板書:優美的景色動人的故事。

三、學習課文

㈠優美的景色

⒈課文是怎樣描寫維也納的美景的?

⒉交流,出示:

這片蒼翠而幽靜的森林從維也納市的西南部向南綿延展開,連綿起伏。美麗的美倫納河悠悠流過,溪泉淙淙,百鳥爭鳴。兩岸葱鬱的樹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綠,蕩遊其間,嫵媚萬分。

⑴正音:淙、嫵,理解詞語。

⑵指導讀句。

⑶帶着美好的感受讀這段話。

⑷指名讀,齊讀。

㈡動人的故事

⒈維也納森林的優美景色確實令人陶醉,但我想他之所以聞名天下,絕不僅僅因為這些。(引讀第三節一、二句)

⒉這樣的村莊,這樣的驚世之作,這樣動人的故事,你又瞭解了哪些呢?簡單交流。

⒊選擇你喜歡的故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這個故事會留給你那麼深刻的印象?

⒋交流:

▲施特勞斯的故事

⑴指名交流

⑵理解:觸景生情。

⑶播放錄像,創設情境,體會施特勞斯在森林中觸景生情,譜寫了驚世之作。

⑷完成練習:

在維也納森林中,施特勞斯欣賞到了這樣美麗的畫面:,他感受到了 ,於是,他。

⑸指導朗讀。

▲貝多芬

⑴指名交流。

⑵出示補充資料,體會貝多芬當時的心情?指導讀句。

⑶貝多芬之所以稱得上偉大就在於他並沒有屈服於命運,出示補充資料。

⑷談談此時最大的感觸?指導讀句。

⑸整段朗讀。

▲舒伯特

⑴交流所見。

⑵我們是不是也能通過這些來想象當年的場景。出示:

磨坊菩提樹水井舒伯特故居

我彷彿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清晨。

⑶指導朗讀。

㈢情感昇華

⒈整體回顧,深入體會維也納森林的魅力。

⒉指導朗讀最後一節

⒊完成練習:

維也納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四、拓展

⒈領會以人文景觀為主的遊記的特點。

⒉進行寫作遷移。

板書:

穿越維也納森林

優美的景色

永恆的魅力

動人的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