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六篇

來源:文萃谷 6.32K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設計理念

讓孩子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複習鞏固本單元的知識,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碰撞火花,培養能力。其間穿插了讓詞語回家、開火車等活動,使實踐活動充分而有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積累與運用”的訓練,複習漢語拼音和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參與競賽等多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累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複習鞏固本單元的生字及生字帶出的二字詞、四字詞,積累詞語。

2、建立句子的概念,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進行寫詞、寫句子。

教學準備

教師:1、相關的詞語卡片,“讀讀背背”CD。2、反映古詩《畫雞》意境的大掛圖或投影片。

學生:相關的注音字卡。

教學過程

一、玩遊戲,複習拼音

1、小朋友,漢語拼音很講究讀音正確。現在,老師和你們做個遊戲,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老師説一組字,你們比較它們的讀音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自主地正確地區別平翹舌音、前後鼻韻。引起重視,自主讀準字音。)

2、每個學生拿出自己做的注音字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讀,要求讀準字音。

3、同桌互相檢查自讀情況,幫助糾正讀音。

4、全班採取指名、分組、開火車等形式賽讀。

5、表揚鼓勵,導入下一個環節。 同學們,這些字你們都讀得非常正確,還有一些字你們認識嗎?看看誰認的字多。

二、比一比,誰認的字多

1、分別出示比賽的內容“你還認識我嗎”和“自主識字園地”。

2、讀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並請他評一評,自己認識多少個字、多少個詞。不認識的字、詞做上記號,請好朋友教教。

3、指名彙報讀。

4、全班齊讀“你還認識我嗎”。

5、通過讀詞,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6、指名回答,師相機引導。

7、比一比記詞語,看誰記得又多又快。生自由識記。

8、能用這些詞語説一句話嗎?用你喜歡的詞語説一説。

9、小組內交流,班內彙報。

10、誰能發現詞語和句子之間的關係?指名回答。

11、小結引入下一個環節:剛才同學們説的句子都是由許多詞語組成的。如果我們把句子中的詞語順序打亂,同學們還能把句子整理出來嗎?

三、遊戲:幫詞語回家,建立句子的概念

1、請七位小朋友帶着詞語卡片到講台上,其餘小朋友幫他們找到家。要求組成的句子通順,不漏字,不加字。

2、生自主思考,並試着讓詞語回家(説一説或寫下來)。

3、生彙報,並上台將七位帶詞語卡片的小朋友帶回家。學生評議。

4、總結學習情況,找出出錯的原因,再把整句話讀一讀。

5、指導正確寫句子的方法。(1)初讀詞語,初步建立“誰幹什麼”或“什麼怎麼樣”的印象。(2)再讀詞語,進一步建立“誰怎樣幹什麼”或“什麼在哪裏怎麼樣”等印象。(3)檢查句子是否通順,是否漏字和加字。(4)將句子寫下來。

6、出示一組詞語,學生練習寫句子,看能寫幾個。

7、學生互相展示、交流。

四、讀讀,猜猜,玩玩

1、生自讀謎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全班齊讀。

3、放CD,生跟讀,並自己做動作,猜謎語。

4、猜出謎底(蜻蜓),指名説説是怎樣猜出來的。(根據外形特點、本領特點。)

5、蜻蜓有什麼本領呢?它能為人類做什麼?

6、你還了解哪些會捉害蟲的動物?(學生根據生活積累及收集的資料自由發言。)

7、熟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五、懸念引入,學習古詩

1、師談話:前面,我們瞭解了蜻蜓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美麗、可愛的小動物,它們用自己的本領默默地為人類做着貢獻。老師説詩句,請同學們猜猜是什麼動物。(猜出是公雞。)

2、出示掛圖,請學生自主觀察。指導學生説説畫面描繪的公雞的外貌特點。

3、自讀古詩,邊讀邊想公雞的特點。

4、藉助圖畫,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讀並背誦古詩。

5、彙報背誦古詩的情況。

6、你還能背誦哪些寫動物的古詩呢?試着背給大夥聽聽。

六、讀一讀,和鴿子做朋友

1、激趣談話。師引導學生看窗外的天空,鴿羣正振翅飛過。這些鴿子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又有什麼本領呢?出示短文。

2、自讀短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讀短文的情況。指名讀短文,生評議,互相幫助。

4、熟讀短文。讀了短文,你瞭解鴿子有哪些本領?生反饋。

5、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鴿子的知識?生反饋。(信鴿可送信,鴿子是和平的象徵等。)

6、再讀短文,整體感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反義詞在詞義上的特點,並通過反義詞識字。

2、初步認識近義詞。

3、感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句式特點,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積累語言

4、模擬“遊客”和“導遊”進行口語交際,提高交際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反義詞識字。

【教學難點】

認識近義詞,模擬“遊客”和“導遊”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準備】

1、收集風景名勝地區的資料。

2、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我的發現”

1、讓學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讀一讀六組反義詞,再讀一讀學習夥伴的話,説説自己是否發現這幾組詞的共同點(每組的兩個詞意思相反)。

2、師範讀,生注意聽老師的讀音。

3、師生互讀,讀準字音。

4、小組交流認記生字,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5、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讀字,檢驗認字情況。

6、給生字找朋友:

退──腿險──臉讀──賣反──飯間──簡

7、“我説你説”──師生對説反義詞:

⑴説教材裏的詞:

補充:好──壞新──舊上──下高──矮

明──暗開──關來──去前──後

多──少重──輕

⑵生生對説反義詞。

二、學習“日積月累”──我會選

1、學生自讀詞語,看能否發現什麼。

2、教師引導:

⑴老師站在腳室的中央。

⑵老師站在教室的中心。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否一樣?説明了什麼?

(中心與中央意思相近,是近義詞。)

3、選詞配對,在讀一讀。

4、擴展:你還能説出一些近義詞嗎?

三、鞏固複習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對反義詞比賽:師與生對。比一比看誰對得快。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連線:

①找近義詞②找反義詞

美麗著名正簡單

特別漂亮複雜反

中心非常買關

有名中央安全賣

愉快快樂開危險

二、學習“讀讀説説”

1、出示“!”與“。”,講解感歎句與陳述句。

2、讀句子,體會感歎句與陳述句的特點。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句子:

⑴前是感歎句,後是陳述句。

⑵因為“花壇真漂亮“,所以“我要把他拍下來”。

4、方照例句説句子:

北京真________啊!我多麼想________。

5、 仿照例句完成第三句。

6、 同桌互相仿説句子。

三、學習“我會讀”

1、學生自讀詩歌。

2、小組互讀,比一比看誰最先背誦。

3、小組交流: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想?

四、展示台(交流課外識字的途逕)

1、展示課外識字成果。

2、展示自己蒐集的與本組學習內容相關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能。

第三課時

一、展示資料,選擇夥伴

1、展示自己收集的風景名勝資料,讓學生在展示出的資料中瞭解自己關心的風景名勝。

2、在展示過程中選擇好自己的交流對象,組成“旅遊團”。

二、分組交流

學生自由選擇下列交流方式:

1、 “導遊”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和知道的情況,“遊客”提問,“導遊”解答。

2、“導遊”在介紹的過程中,“遊客”隨時提問,導遊靈活安排介紹和答問兩方面的內容。

3、“遊客”先提問,“導遊”一一作答,然後“導遊”再介紹遊客沒有問到而自己認為有必要講的情況。

三、全班交流

1、各組推選最好的“導遊”,在全班介紹風景名勝,並進行交流。

2、各小組推選出來的“導遊”互相交換到別組帶隊。

四、總結

1、簡單總結一下這次活動的情況,一起分享蒐集資料的經驗,交際的經驗。

2、評出“最受歡迎的‘導遊’”,“最受歡迎的‘遊客’”等。注意轉變角度,思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解題釋題導入新課

1、説説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課題:

正如大家所找的這些資料所説明的,我們已經到了一個能運用高科技來呼風喚雨的世紀。

板書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3、解題釋題:

什麼叫世紀?

(一百年為一個世紀,20xx年屬於21世紀。)

什麼叫呼風喚雨?

(原指神仙道土運用法力喚來風雨,這裏是比喻人們能夠比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過渡引入:

讓我們一起學習看看人們怎麼利用科學來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導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卡片輪讀生字:

⑴ 糾正不良讀音。

⑵ 強調讀音:

後鼻韻──程耕幻控。

翹舌音──程、哲。

第二聲潛。

① 彙報預習:

哪些字容易寫錯?鞍右邊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擻。

② 字詞意思質疑──通過預習,哪些宇詞你不理解?

3、引導解疑全班討論解答,教師相機點撥:

⑴ 難點詞釋義:

奇蹟、出乎意料、依賴、千里眼、順風耳、騰雲駕霧、寄託、洞察、歸根到底、回顧、改善。

⑵ 易混詞區別:

發明──發現:

發現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瞭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是指本來不存在的,是新創造。如電腦電視是人類的發明,而恐龍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後人的發現。

三、初讀課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節讀課文:

比一比誰讀得最正確最流利。

2、説説讀後給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發展太迅猛。

生B:人類原先生活的環境太差,沒有電燈沒有電視

生C:人類能登上月球、能潛入探海、能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的奧祕等是科學創造的奇蹟。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難解字詞,知道了20世紀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世紀。

五、佈置作業

1、寫生字。

2、熟讀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和無價,懂得主動幫助父母做事。

3、培養獨立的閲讀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有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於母愛的'課文。

2、翻開課本第83頁,齊讀課題媽媽的賬單。(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媽媽的賬單》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劃出你覺得重要的詞語或句子。

2、藉助文中的詞語,用兩三句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板書:彼得媽媽)

過渡:剛才有同學運用了這兩個詞語,非常好。請大家伸出手指跟着老師寫一寫。(板書:如願以償 羞愧萬分)

三、細品賬單,感悟母愛

(一)、學習彼得的賬單

1、彼得有什麼願望?他幫媽媽做了哪些事情?(課件)指生讀彼得的賬單。

2、引導想象,補充小彼得的心理。

當彼得獲得他想要的報酬時,他心情怎樣?他有什麼舉動?説些什麼?

過渡:是啊,此時的彼得是多麼興奮啊!可又是什麼使彼得羞愧萬分呢?(媽媽寫給他的賬單。)

(二)、學習媽媽的賬單

1、媽媽的賬單上到底寫了些什麼呢?讓我們從文中找出來讀讀吧。(課件)

2、交流補充媽媽的賬單。

3、引導對比,感悟母愛。

師:媽媽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付出的點點滴滴,説得完嗎?道得清嗎?(無價)媽媽的賬單上為什麼寫得都是0芬尼?(無私)

媽媽為什麼又要給彼得這樣一分賬單呢?(無聲)

4、師生合作深情朗讀媽媽的賬單。

5、再次引導想象,補充小彼得的心理。

此時,小彼得是怎樣的心情?小彼得怎麼做?會對媽媽説些什麼?誰願意讀出小彼得當時的心情?(指名讀)

  四、聯繫生活,薰陶情感。

1、師小結:聽話懂事的小彼得終於明白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情理之中的。

2、學完了課文,你想給自己佈置什麼作業?

同學們的作業都很實在,很孝順,也很感人。老師只想給你們的温馨作業前加上一個期限,那就是一輩子。

3、彈性設計:最後,讓我們一起來靜靜地品味一曲母親的頌歌吧。(播放歌曲《懂你》。)

  板書設計:

20* 媽媽的賬單

彼得 媽媽

如願以償 60

羞愧萬分 0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二、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覆閲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麼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問互相補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段。

學生閲讀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説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二)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1.學生閲讀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2學生髮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説説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後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為主動。)。一

(3)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説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後)還是可笑,那麼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麼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後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為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後,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説不會是“可笑的”。)

五、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係,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豁,i莉人類長遠發展。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

二、繼續學習課文

學生閲讀課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質疑,討論問題。(學生交流看法。)

①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②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麼?

③自然界有目的嗎?

④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也是一樣?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⑥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三、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説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③誰説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四、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五、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概述

《 秋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純淨的詩篇。在這首詩中,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複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畫面清靜,悠遠,朦朧。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 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本詩語言流暢、優美,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感知課文內容,能説出文中描繪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徵的景物。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通過描繪畫面、品味語言、仿寫詩歌來體會詩歌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秋天,讚美秋天,熱愛秋天,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準確生動的語言。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我校是一所城鎮中學,學生對 學習語文較感興趣,但學生大都來自農村,語感較差,語文素質參差不齊。

2、通過平時的觀察、瞭解,我感到自己所任教的七年級兩班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詞彙,具有初步朗讀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生具體的學習寫景的抒情詩歌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朗讀全詩。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創設情境、以讀促悟、先扶後放、“雙主”教學法。創設有利 於調動學生情感的多媒體情境,在大量的語文“讀”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活動。

2、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本節課信息技術成為創設情境、描繪圖畫、品味語言的工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信息,從而徹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工具。

3、根據教學本課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以下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聯想想像法。 (3)比較閲讀法。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課前教師下載製作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教室裏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2、教學媒體選擇分析表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人新課

1、媒體播放美麗的秋景圖畫。

2、導語: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 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3、媒體出示作者照片及簡介: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二)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配樂範讀音頻。學生勾畫字詞並感知語言節奏。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2、學生試着配樂朗讀。要求讀出感情。

3、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學生輕聲的自由朗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節奏、停頓等。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評價,並正音

4、學生齊讀全詩。。

5.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那麼這首詩是悲秋的還是喜秋的呢?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後,形成了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如果能被他們自己清晰地意識到,就能進一步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環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 示自己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出示思考題:

a.為什麼説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討論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 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3、、圖畫描繪:出示詩歌所描繪的三幅圖景的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展示課件圖片,學生根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畫面。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悦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 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悦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4、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a.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由遠及近的順序。

b.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並説説你的感受。(播放課件)

例:優美語句賞析,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閒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嗎?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閒的心情。

5、互動釋疑:學生提問,小組全班相互解決

(四)教師小結,課外拓展

1、教師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閒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閒、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①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比較閲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課堂表現上,圍繞學生主動學習及課堂的表現來進行形成性評價;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便於掌握和應用。本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評價內容:課堂表現評價、學習效果評價

2.評價方式: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學生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表現給予肯定,也是一種自信心的表露。

小組評價:是指小組間的互相評價,具有促進小組合作的作用。

教師評價:這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以及小組完成的作品進行一個全面的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八、幫助和總結

説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

在學習結束後,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可以佈置一些思考或練習題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