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過大通驛翻譯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51W

《早過大通驛》全詩圍繞題目“早”字來寫。詩人把靜寫成動,這是親身的感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早過大通驛翻譯及賞析,歡迎閲讀

早過大通驛翻譯及賞析

早過大通驛

查慎行

夙霧才醒後,朝陽未吐間。翠煙遙辨市,紅樹忽移灣。

風軟一江水,雲輕九子山。畫家濃淡意,斟酌在荊關。

【註釋】

①大通驛:在安徽銅陵,大通河由此入長江,作者乘船途經此地。

②荊關:五代後梁畫家荊浩、關仝,二人擅長山水畫。

【翻譯】

早霧剛剛散去,朝陽尚未升起。

遙望青煙裊裊,市鎮依稀可辨;

朝霞映紅樹木,彷彿忽然移到了河灣。

清風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漣漪,像輕綢軟緞在波動;

九子山巔高出雲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

即便是荊關再世,要描畫這山光水色,也得為筆墨濃淡費一番斟酌吧!

【賞析】

這首詩寫曉霧、初日中的江南秀色,紅綠輝映,山水明麗,虛實相生,濃淡得宜,儼然一幅寫意山水。

首聯點明過大通驛的時間:早霧剛剛散去,朝陽尚未升起。不説霧散而用醒字,不僅把無知無覺的晨霧,比擬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語雙關,早行的旅人,大概也是才醒吧?不説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讀者感受到朝陽於轉瞬之間噴薄而出的氣勢。夙朝兩個時間名詞和才未兩個副詞,巧妙地扣緊詩題的早字。首聯即對仗工穩,於平易的敍述中,已見出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

頷聯描寫大通驛周圍的景色:遙望青煙裊裊,市鎮依稀可辨;朝霞映紅樹木,彷彿忽然移到了河灣。詩人的觀察是精細的:炊煙一般呈淡藍色,但在這裏,青山綠水把它染成了翠綠色。詩人的想象是豐富的:樹木本來融匯在綠色的山水之間,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際,變成了紅色,鮮明地突現出來,好像一下子移植到河灣來,樹彷彿活了。此聯重在寫曉霧、朝霞的色彩之美,紅綠輝映,鮮豔明麗,給人以新奇之感。

頸聯作者拓展視野,進一步發揮想象:清風吹皺江水,泛起微微漣漪,像輕綢軟緞在波動;九子山巔高出雲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軟字借觸覺表現視覺,輕字假重感描摹觀感,均巧妙地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把水波雲海寫得可觸可託。這兩句,上寫近景實景,下寫遠景虛景。九子山,現名九華山,與峨眉、五台、普陀合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在青陽縣西南,面積一百餘平方公里,有九十九峯,以天台、蓮華、天柱等九峯最為雄偉。主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據《太平御覽》記載,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獨特別緻。李白有詩讚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劉禹錫也曾歎道:奇峯一見驚魂魄。但被譽為東南第一山的九華山,畢竟距大通驛有百里之遙,作者當時未必真的看到了輕浮雲表的九峯之顛。雲輕九子山,大概得益於作者豐富的地理知識,是從中生髮的想象吧?

尾聯則由眼前的自然美聯想到藝術美:即便是擅長山水畫的五代後梁畫家荊(浩)關(仝)再世,要描畫這山光水色,也得為筆墨濃淡費一番斟酌吧!尾聯二句,暗含兩層意思:一是大通驛附近景物,很像荊關筆下的山水畫卷,這是由實景聯想到虛景,用自然美類比藝術美。二是即使以荊關的大手筆,也難以寫盡此間山水之妙,這是以虛景襯實景,用藝術美來烘托自然美。前一層意思較含蓄,後一層較顯露。總之,是以虛襯實,虛實相生,讀來彷彿景中有畫,畫中有景,意境深邃,耐人品味。

查慎行善用白描手法來摹畫山光水色。這首五律,由時而景,由近而遠,由實而虛,如旅人登山,攀之愈高,見之愈奇。用語看似平平,但如醒、吐、辨、軟、輕、濃淡、斟酌等字詞,無一不恰到好處,均無可移易。張維屏曾評其詩,謂極清真,極雋永,亦典切,亦空靈,如明鏡之肖形,如化工之賦物,其妙只是能達。藉以評這首詩,也是中肯的。

【作者簡介】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詩人,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餘,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於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浙江海寧袁花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裏,家居10餘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後,為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

又清史文載:査慎行,字悔餘,海寧人。少受學黃宗羲。於經邃於易。性喜作詩,遊覽所至,輒有吟詠,名聞禁中。康熙三十二年,舉鄉試。其後聖祖東巡,以大學士陳廷敬薦,詔詣行在賦詩。又詔隨入都,直南書房。尋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授編修。時族子升以諭德直內廷,宮監呼慎行為老查以別之。帝幸南苑,捕魚賜近臣,命賦詩。慎行有句雲:笠檐蓑袂平生夢,臣本煙波一釣徒。俄宮監傳呼煙波釣徒查翰林。時以比春城寒食之韓翃雲。充武英殿書局校勘,乞病還。坐弟嗣庭得罪,闔門就逮。世宗識其端謹,特許于歸田裏,而弟嗣瑮謫遣關西,卒於戍所。

查慎行青年曾從軍黔、滇,中年又遍遊冀、魯、豫、皖、閩、粵、贛等地。他無時無地不以詩為事,其《敬業堂詩集》五十卷及續集六卷,輯錄了一生詩作五千三百餘首,敍地方風物、繪山川形勢、多紀遊弔古,亦有不少反映民生疾苦之作。《早過大通驛》就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作者四十三歲時,離江西、往北京、途經安徽時寫的。大通驛,在今銅陵市西南大通河與長江交匯流處。

【練習題】

(1) 第三聯的軟字在藝術表現上很有特色,請作賞析。(3分)

答案:軟字一語雙關,既是寫風軟,也是寫江水之軟。寫出了微風輕柔,温軟拂面,也寫出了軟風吹拂江水,使江水也變得温柔綿軟,微波輕漾。(答出手法1分,簡要分析2分)

(2) 詩題的過字在詩句中是如何體現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答:過即指經過,路過,詩中通過前三聯的時間、景物的變化,移步換景,展現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經過大通驛時的輕鬆暢快的心情。首聯寫晨霧未散,朝陽未升,眼前一片迷濛。頷聯寫江霧散去,遠處的市鎮依稀可辨,轉眼移過了水灣。頸聯江風拂面,雲朵飄過在九子山間,寫出了行舟之快。全詩通過作者在行舟之上,遙看岸上景物變化,體現出過之意。(解釋1分,賞析各聯1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