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備考語文閲讀題答題技巧

來源:文萃谷 2.61W

大學聯考備考:語文閲讀題答題技巧

大學聯考備考語文閲讀題答題技巧

【摘要】2014年大學聯考進入第一輪複習階段了,語文要怎樣備考呢?小編為大家準備了語文閲讀題答題技巧,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注意考點:

1.注意思考的嚴密、周詳。

2.務必找到與試題選項對應的詞、句、段,反覆對照理解,仔細判斷選項正誤;依據原句進行推理要合理,否則成為“無中生有”。

3.瞭解設置干擾項的幾種情況: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無中生有,擴大或縮小概念的範圍,缺乏依據,因果顛倒,先後錯亂,張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學類文章閲讀有時選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腦清醒。靜下心仔細閲讀,力求準確理解。

答題技巧:

一是鎖定題目的閲讀區間,在第幾段第幾行,特別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詞語、句子的理解題。

二是一般第1、2題比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據題幹指向。表述一般與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確。

三是第3、4題的設題難度稍微大一點。設題的錯誤項大都與原文有些偏差。細微處要搞清楚。

在做這塊的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的時候,要把可能考到的點全部在頭腦中過濾一遍,看看出題人要考的是什麼,這樣就能保證能把題目最正確。

【總結】語文閲讀題答題技巧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在高三階段,大家也應該要多瞭解一些大學聯考備考知識,為大學聯考而做準備。

瀏覽了本文的同學也瀏覽了:

高三語文教案 《裝在套子裏的人》

教案 《裝在套子裏的人》

教學目的:

1、瞭解作者及背景。

2、熟讀課文,分析結構。

3、瞭解沙皇統治下御用文人的醜惡嘴臉。

教學重點:瞭解背景,熟記文學常識。

教學難點:理清層次並準確概括層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學過的小説,塑造了行俠仗義,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花和尚魯智深;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温柔善良的水生嫂;受封建壓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歎的孔乙己;中舉發瘋的范進......形形色色,林林總總,都免不了打上時代的烙印。今天,我們還要這樣一位被時代烙印了的人——裝在套子裏的別里科夫。

二、作者簡介:契訶夫(1860—1904)是19世紀俄國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優秀的短篇小説家和劇作家,一生創作了3470多篇小説,有“短篇小説之王”之稱。著有《第六病室》、《帶閣樓的房子》《套中人》、《姚內奇》。劇本《萬尼亞舅舅》《櫻桃園》。

三、背景介紹:19世紀末。正處在無產階級革命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後加強了恐怖統治,警察和暗探密佈俄羅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進步報刊被查封,政府對輿論鉗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風日益盛行,許多要求自由的人慘死於迫害,在這種禁錮的比罐頭還嚴密的專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實衞道者,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他們死守着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在官場上,而且出現在界,契訶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形象。

四、疏通字詞:

1、查詞典完成下列詞語解釋

轄制:(管束)孤僻:(孤獨怪僻) 歹毒:(陰險狠毒)譏誚(冷言冷語嘲諷)

安然無恙:(平安,沒有什麼毛病和事故) 祈禱:降服讒言噩夢滑稽

賙濟:對窮困的人給予物質上的幫助。 撮合:從中介紹促成。

譏誚:冷言冷語地譏諷。 六神不安:形容驚慌焦躁不安寧。

六神:道教指心、肝、肺、脾、膽、腎六神。

五、讀課文疏通情節:

一、介紹別里科夫及其套子(1-5) 序幕?生活套(1)、思想套(2)?套己

二、別里科夫的戀愛 (6—37) 開端:慫恿(6—7)

發展:漫畫、騎車(8—17) 套人

高潮:爭吵(18—36)

結局:失敗(37)

三、別裏克科夫之死(38—40) 尾聲 套死

六、分析主題:揭示沙皇政府的黑暗,別里科夫的愚昧,呼喚自由的空氣。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1、瞭解別裏克科夫形象,體會文章主題。

2、學習文章抓住外貌、語言、動作刻畫任務的。

3、瞭解沙皇專制制度的本質。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題。

教學難點:學習文章抓住典型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小説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來反映現實生活的,要使一個人物活化必需藉助於手段:肖像、語言、、動作等正面刻畫以及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側面烘托,那“小説之王”是如何活化別裏克科夫這個套中人呢?我們來共同探討《裝在套子裏的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談談你眼中的別裏克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實良民、忠心擁護者、衞道士,他守舊、落後、嚴守規矩,害怕出亂子,害怕變革現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為在客觀上起着為沙皇助紂為虐的作用。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規範轄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個受沙皇專制制度毒害的可憐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説怎樣塑造這個人物?

集中表現在他的套子。

服裝套:雨鞋、傘、棉大衣、表、小刀、臉、眼、耳朵。

思想套:告示、報紙、法令、常規、規矩

行為套:搖搖頭、低聲説、心慌、一個勁、慎重、多疑、唉聲歎氣、垂頭喪氣

語言套: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環境套:卧室、牀、帳子、被子、門、爐子、廚房

3、這些套子對他有什麼影響?

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有他在,人們不能自由言論,因為他把一切不合“規矩”的言行報告校長。此外,他反對一切新生事物。同事騎車交遊。他認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鬧出亂子就建議開除“彼得洛夫和葉果落”。他就象是一隻揹着重重的殼的蝸牛,膽小、多疑、封閉、守舊,整天戰戰兢兢、六神無主總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極力維護現行的秩序,當外界發生變化的時候他就縮進自己的殼裏

4、全城的人又為什麼都怕這個膽小如鼠弱不經風的人呢?為什麼他能管制全城呢?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協,(課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個“不敢”,“全城人戰戰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 ,讓咀嚼體味)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思想都是與沙皇專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着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鬥,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別里科夫的可恨在於,他不但要把自己裝在"套子"裏,而且還想把周圍的一切也裝進“套子”裏。這兩種“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就會發現總根源都是沙皇專制制度。別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統治,一方面是極力加強反動統治,在全國造成了沉重壓抑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將滅亡,搖搖欲墜。革命的風暴還未到來,大多數人還感到迷茫,不敢起來鬥爭,所以別里科夫還能“轄制”全城。

5、別裏克科夫最後的結局怎樣?

他死了。最終死在自己的套子裏了。

6、小説通過怎樣的矛盾衝突來展示他的悲劇?

戀愛。通過戀愛時間來展示“套子”的危害。

學生閲讀第二部分,討論別里科夫結婚的原因?

①別人撮合,華連卡表示好感。

②華連卡長得不壞,招人喜歡,出生較高有田產。

③華連卡是第一個待他誠懇而親熱的人。

小結:以上種種均為外在因素或外在誘惑,不是他內心真正產生愛意,他準備結婚只是昏了頭。

7、這件婚事成了嗎,為什麼?

答:沒有。因為①有人畫了幅漫畫。②華連卡騎自行車。這觸犯了別里科夫的套子,他不能接受新事物,與生機勃勃的現實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迂腐、多疑、慎重的別里科夫就一本正經地找華連卡,妄圖用自己的套子去套住她。結果華連卡不在,一向討厭他的科瓦連科與他談話,話不投機被科瓦連科推下樓梯,所以婚事失敗了。更致命的是這一幕恰好被回來的華連卡看到,率真的她大笑三聲,別里科夫的命運在這笑聲中結束了。他永遠地裝進了自己的套子中。

小結:小説集中筆墨刻畫了別里科夫婚事的波折,將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讓保守落後的別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衝擊,讓最怕出亂子的人承受了他認為的最大亂子,將別里科夫送入自己的套中牢牢地被套住,再也拔不出來。就在這一推一笑,一滾一死中展現了新舊良種勢力的鬥爭,新勢力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舊勢力,表現了舊勢力的必然滅亡和新勢力的旺盛力量。

8、自讀與討論最後兩段

學生個別朗讀最後兩段,學生畫下關鍵語句,並思考其含義。

提問:(1)別里科夫死後,大家有什麼反應?

明確:"大快人心",從心裏感到自由。

(2)但為什麼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後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討論歸納: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剷除,就永遠存在着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治。

9、討論小説塑造這個人物的意義何在?

揭示沙皇專制制度對人們思想的禁錮毒化,號召人們推翻沙皇專制統治。6、討論課文中三、寫法分析

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請同學結合課文中的實例來討論諷刺手法的運用。

歸納:諷刺是用漫畫或嘲諷的語言描繪刻畫對象,以達到否定和貶斥的效果。課文中的諷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誇張的語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從樓上摔下卻安然無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繫起來,反映他腐朽落後,害怕變革的思想。

③ 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着全城,人們都戰戰兢兢,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戰兢兢不能入睡。這些描繪和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醜惡的靈魂。同學們讀這類文章,笑過以後要將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內心,認真進行思考,才會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諷刺以外,作者還用了一些傳神的細節來表現人物,這和前面《守財奴》的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請大家找一兩個例子作説明。

四、總結歸納,提升認識

對照本課教學目的,再回到前面認真閲讀"提示",加深理解,每一位同學作簡短的自我學習小結。 教師點撥要點:

① 別里科夫形象及其時代意義(主要內容見預習提示)。

② 諷刺手法及細節描寫的運用。

③ 簡短的篇幅裏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平凡的故事裏表現了有重要意義的主題。

五、拓展作業

1、用幽默諷刺的手法描寫生活中的一個人物或描述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的“套子”,學習使用幽默諷刺的手法來表現生活。

2、課外選讀讀本上或其他文學刊物上兩篇反映生活現實的微型小説,並作簡要的評註

高中語文學習與國中語文學習的區別

貫穿於我們的生活始終。從我們會聽人講話,與人交流開始,我們就在或運用了。進入學校之後,成了一門專門的學科,語音、字詞等練習成了國小語文課永遠的作業。隨着年齡的增長,學識的增加,階段的提升,語文學習的內容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到了階段,語文學習內容的廣泛性和複雜性更加突出。

與語文學習相比較,學習有以下特點。

一、內容更加廣泛、豐富。 從教材所涉及的內容看,幾乎包括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各個時期的作品。例如,從中國古典文學的角度看,將涵蓋從《詩經》到明清的詩歌、散文、戲劇、小説等各種文學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學習內容又非常豐富,作家作品、文學文化常識、實詞、虛詞、句式、修辭、文章內容理解歸納、文學鑑賞以及語言的運用等等,都在學習要求之中。

外國的作家作品,重點學習上有影響的作家、家的詩歌、小説、散文、詞等產生過一定影響的作品。從風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戰以後西方興起的“後現代主義”小説也選入教材中。

二、性強,系統性強。 的要求較注重感性的認識和積累,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夠對有關內容進行知識性、系統性的理解和領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文本中的問題通過知識體系解決。比如學習詩歌,國中要求是讀讀背背,形成語感,在的指導下能夠初步理解詩意。

高中就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詩歌發展的基本過程,瞭解它在每一個時期在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從而具備一定的鑑賞。在閲讀欣賞詩歌時,都能借助相關知識讀懂內容並進行藝術鑑賞。寫作也是如此,更講究寫作基礎階段的規範性。知識性和系統性使零散的、不具條理的內容得到整合。

具備了較紮實的歷史、哲學、經濟、乃至、、、、邏輯、社會學等學科知識,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才能抓住要害。僅僅懂得一個方面,或僅擅長、愛好某一學科的知識,都會影響語文學習的效果。高中語文學習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對我們成長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比國中階段的範圍擴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進一步加深,更趨向應用性,審美性。這有學科本身的原因,也有與不可同日而語有關 高中歷史。

面對新的學習要求,我們在高中語文學習的上有哪些相應的準備呢?

一、樹立“大語文”的學習觀念,養成觀察思考的習慣。 語文學習再不是語文課上的事情,而是貫穿整個生活的活動。不間斷地讀書、看報,瞭解國內外時事,思考社會人生大事,是培養語文素質的良好途徑。擴大視野,提升認識水平,在生活中不斷涵養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才能使語文的發展提高有可持續性,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1、上認真聽講。

2、主動記筆記, 會記筆記。

3、有自覺積極思考主動交流的習慣。

4、養成及時總結歸納的習慣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四種高分答卷方略

戰場要謀勢,商戰要謀勢,弈棋要謀勢,球場要謀勢,要謀勢,考場更要謀勢??用總分取勝的大局眼光指導自己自如完成答卷。

每一名身經百“烤”的應考高手,在輪番密集轟炸的大“烤”小“烤”中,均能摸索出各自獨特的高分答卷方略。要把平時累積的學習實力薄發在區區幾頁卷面上,應須具備善於謀勢的整體應考運籌,靈活應用四種高分答卷方略。

各種題型解答時間的分配、答題的先後順序,難中易各檔的對策、新型、新穎題型的靈機應變等等,對成績的影響非常大。唯有運籌考場優化應對,方可笑傲考場。

一、跳躍式答卷方略。近幾年風格的一個明顯變化是:不再像以前把壓軸大題、靈活性能力題、高難度綜合題集中於最後幾道大題、而是把難題靈活題的考點均勻分散,穿插在卷面的各個部分,的前半部分也穿插編排一些小分值但難度較大的燙手小題。答卷一開始被這些燙手小題纏住,一是耗費過多的時間,造成前後答卷時間分配不均衡,大大減少後面大分值試題的思考分析時間 高中生物,二是在小題解答上卡殼後,過早消耗腦力,產生負擔過重的焦慮,也不利於在後面答卷中激發出自己最佳的應考水平。

所以建議同學們在答卷做題一開始,就要採取跳躍式應考策略:對自己熟悉的、解題思路能一氣呵成順利鋪開的小題能正確解答,就一一解出。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小分值靈活試題經過一番認真思索後仍找不出解題思路的,就可以跳過去不做,繼續解答下面題目。

跳躍式答題方略的指導思想是:量體裁衣,看分值投入時間,分值小就少花時間,分值大就多投入時間。假如一道只有2分的選擇題耗時與一道10分的大題耗時一樣多,那肯定不是最優的答題時間分配。

因此,考試動筆一開始就遇到“燙手”的小分值難題,不要硬碰,要機靈地把其曬在一邊,讓它靠一邊“涼一涼”,等解答完大題後,再去心情輕鬆地強攻。

這種答卷策略的好處是:一開始就用較少的時間較低的腦力消耗解答大量順手試題,積累較多的卷面得分,潛意識引導應考心態進入輕鬆自信的良性循環之中,一點一點“預熱”平時中烙印在大腦中的考試題感,大腦思維狀態逐漸活躍起來,心情趨於放鬆,解題思路如行雲流水般打開。

二、流水線式答卷方略。這種答題方略適合於那些基礎過硬成績穩定細心冷靜的考生。它要求考生從答卷開始就認真細緻地解題,儘可能做到每答一題就對一題,逐題逐道按卷面順序往下做,如同工廠的流水線生產程序。一般是解答完最後一道壓軸題後,所剩餘的重表複查卷面時間並不多。這種答卷方略的好處是大腦思維狀態平和,應考心態平穩,答題順序與節奏穩健,不會出現卷面得分忽高忽低的失常現象,正式大學聯考答卷得分率與平時的模擬考試基本一致。

三、棄一得九式答卷方略(又稱棄子答卷方略)。有這樣一句圍棋格言:“不會棄子的棋手永遠成不了超一流棋手。”同樣,在考場上不善於棄題的同學稱不上是一名成熟的應考高手。

同學們在次數頻繁的考試中,總會碰到一些絞盡腦汁仍理不清思路的特殊題型。面對這些高難度試題,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處理:第一種方式是使用跳躍式答題策略,到最後集中精力全力“啃硬頭”,第二種方式是徹底放棄之。

棄一得九式的答卷方略與周圍的棄子搶先手取厚勢、象棋的丟卒保帥有異曲同工之妙:堅決丟棄分值不大的特殊難解題型,全力保住絕大部分熟悉題型的百分之百得分。這正如老子辯證哲學中所説的“將欲得之,必先棄之”。

假設丟棄的題型分值累計不超過15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充一得九的答題得分效益公式是:150分鐘答卷時間=135分卷面分值,即放棄15分左右難度極大的實在無法做出的題目,集中寶貴的150分鐘考試答卷時間去確保其餘135分分值的穩操勝券。相對於大多數考試實力一般化的普通考生來講,如果長時間一味被難題“粘”住,盲目更摳硬鑽那望題興歎的高難度15分而自始至終理不清眉目,最終不但這15分爭取不到,就連卷面其餘的135分分值也要白白丟失許多,白白錯過能檢查出前面做錯試題的良機。試以下表舉例模擬估算説明。

大學聯考成績決定人生命運,考場上哪怕是多得幾分、十幾分,人生道路不同!北京經濟學院的陸慧同學在大學聯考中靈活採用棄子方略處理卷中的難題而多考13分:考試答題時對於實在做不出的題目也不必死守着不放,不妨先放棄。因為,在某一道題上耗時過多,必然會影響下面的答題,而且越想越亂,越做越急,反而會打亂整個思路和情緒。一定要力求將會做、應該能做的題做對,這樣即使最後是實在不會做的題目丟分,也捫心無憾。我大學聯考時,就放棄一道不會做的大題12分,卻用爭取到的'時間認真修改前面做錯的選擇和填空5道約25分,考後想來仍很慶幸自己的策略。

四、易中難三層篩式答卷方略。三層篩式答卷方略按試題的易、中、難一層一層過濾解答:把試卷從頭到尾瀏覽一遍,先下手解答自己很熟悉一想即會的容易題型,再篩找出有一定靈活性半綜合性、經多方面分析思考後就能理清眉目的中等難度試題認真解答,最後再集中時間全力攻克剩下的壓軸大題。

北京大學法學院的陳若英同學這樣説明易中難三層篩式答卷方略的應用:先找出自己非常熟悉的送分題馬上下手,不管是在試卷哪一部分,做完這些送分題,考試信心就起來了,思維也活躍起來,然後再去解答中檔題就容易打開思路,這樣就有80%的勝利在握,因為卷面中低中檔題佔80%的分值。最後再一鼓作氣去鑽研剩下的攔路虎??難題,心裏當然從容又冷靜。拿到試卷後通看一遍,尤其要看一下中的和數學、、中的大題,這樣可以為這些大題提供更多的思考、回憶時間,也便於與零星的小題聯繫起來,迅速找到突破思維點,構思篇章,構築解題框架。

在大學聯考考場上,考生們如能有效使用各種答卷策略和技巧,可優化答卷時間分配,預熱啟動全腦答題靈智思維,增強考試信心,進入超常發揮的最佳應考狀態,有利於最大限度激發出自己平時厚積的,使應考思維、應考能力及考試潛能有超水平的發揮,這是取得理想大學聯考成績的最後一個決定性關口所在。

大學聯考語文文言虛詞考點分析

《普通科大綱》要求: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層級為B。

“文言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副詞、代詞、助詞等,實際數量雖然比實詞少很多,但用法靈活,使用頻率高,發展變化快,所以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得分率一直很低。

“常見文言虛詞”指明瞭考查範圍,即考綱所規定的18個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縱觀近幾年全國及各省市大學聯考,“以”出現的頻率最高,達34次;其次是“而”“之”,分別出現了13次,“於”“其”分別出現了12次;“所”“乃”“與”“為”“則”也都出現了5次以上。

“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是指常見文言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及功能,“在文中”(即語境)是正確理解虛詞意義和用法的前提和關鍵。“理解”是指運用推斷技巧,通過已經掌握的文言文判斷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近年來大學聯考加大了對文言虛詞考查的力度,由原來只考一個虛詞到現在的考查4個虛詞,一道就涵蓋了《考試大綱》規定的18個虛詞中的近四分之一,覆蓋面更廣了。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普通大學聯考新課程標準語文科考試大綱》在虛詞考點的表述上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刪除了“意義和”三個字,這就意味着實行新課改的省區,大學聯考文言虛詞的意義將放在語句翻譯和內容理解中間接考查。

在2008年18套大學聯考試卷中,文言虛詞的考查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

從頻率上看,18個常見虛詞中“以”“之”“而”“因”“所”出現的頻率較高,分別出現了6、4、3、2、2次;而“則”“者”“也”“且”“然”“焉”“矣”“哉”則沒有專門考查過。究其原因,有些句末語氣助詞(如“也”“矣”“哉”)區分度不大,不便考查;有些(如“則”等)可能是因為在所選語段中意義和用法不典範而沒有設題。

從範圍上看,絕大多數試卷嚴格遵守考綱所規定的範圍,但也有些試卷不拘泥於考綱所規定的範圍。如北京卷考查了“相”和“微”(詳見“真題回放”)。湖南卷考查了副詞“素”,“州之民吏皆曰‘是素良子也’”(素,一向,素來)。安徽卷和山東卷考查了“何”,安徽卷中“何自慼慼不逐去之”“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山東卷中“將何作”“何復爾”。全國卷Ⅱ考查了“但”(詳見“真題回放”)。遼寧卷考查了“稍”,“後以軍功,稍遷儀同之司”。這些虛詞雖然在考綱所列範圍之外,但都是教材中常見的詞語。由此可以看出,對文言虛詞的考查已變成因文設題,隨文考查,遵從考綱,又不拘泥於考綱。

從題型上看,主要是兩種題型。一類是客觀選擇題。這類試題一般採用4組8句的形式,考查4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每一組兩兩比較,辨析異同;也有個別省市把實詞和虛詞結合在一起來考查,讓考生從中選出解釋不正確的一項,如遼寧卷、重慶卷和湖南卷。另一類是主觀解析題。這是上海卷一直保持的題型,往往把虛詞和實詞結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加以解釋。

走向海洋

一面海,或清透無雜的,或混濁穢敗的,或任遙望無垠的,或由圍堤桎梏的……

海,以它萬千的形態、顏色、性情,類比了我們人類的一千零一種的孤獨和守望。

黑格爾説:“儘管中國靠近海,儘管中國古代擁有發達的遠航,但中國卻沒有吸收海洋所賦予的文明,海洋也沒有它們的文化。”

這位哲學家的目光敏鋭而又犀利,明確指出中國未曾擁有過海洋文化,海洋文化裏也不存在中國元素。事實果真如此?我以為,嚴格地説,中國曾經有過燦爛的海洋文化,只是在最近的幾百年間這種文化被有意無意地邊緣化了。

我們華夏兒女總喜歡把以仰韶文化為源頭的黃河文化視作是中華文化的主體,而把珠江、閩越為代表的近海文明看作是旁支。其實,即便是介於遊牧與耕作文明之間的秦國,也早就有了一定的海洋意識。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就急吼吼地派徐福帶五百童男童女坐船去海上尋覓長生不老之藥。他的行為給海抹上了一層神祕和浪漫的色彩。在他之後,中國的詩人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及“曾經滄海難為水”這樣的詩句,又給這面海添了無窮無盡的詩情畫意。

儘管古代中國人對大海的親近、熱愛以及探索的痕跡不幸被爾後幾百年的海禁擦拭殆淨,中國人走向海洋的腳步未曾退縮。且不説鄭和的七下西洋,也不説明朝沿海居民齊心協力的抗倭鬥爭,單是在海禁中鄭成功所經營的龐大的海上貿易集團的獲利巨豐,以及他率領的艦隊可以擊敗享有“海上馬車伕”美譽的荷蘭人,足以證明走向海洋的中國人,是能夠得到海洋的青睞和賜福的。

或許僅僅是最近幾百年來的統治者的錯,才使得中國本應燦爛的海洋文化變得黯淡!或許僅僅只是一紙薄薄的海禁令,逼得沿海居民只能冒險私自下海,以其微薄的力量沿續承遞着中國的海洋文明。

事實也許就是如此!海洋一直在召喚着中國人,中國人一直努力着挪動走向海洋的腳步。海禁被打破了,通商口岸被迫開放了,於是,先進的中國人隨林則徐的抬頭看海洋起身,從康有為的萬木草堂起步,走過維新,走進共和,一直走入主動走向海洋的改革開放時代。這面海,這面從北中國到南中國呵護着我們的海,終於被中國人看作是“開放”和“包容”的代名詞。

的確,我們有過這樣的觀念:“在中國人眼裏,海是大陸的阻隔,是大陸的天限”;我們有過這樣的行為:海島亂開發,海洋捕撈無休止;我們有過這樣的展覽:成百上千的美術作品,鮮有幾件以海洋為主題的……但是,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的孩子開始唱起了這樣的歌謠:小時候,媽媽告訴我,大海就是我故鄉。

遼寧:語文新課程怎麼學:一中名師全方位解讀

今年秋天入學的高中新生,將開始使用新的語文課本,描寫航天英雄楊利偉的通訊《飛向太空的航程》出現在新課本中。

從今年秋季開始進行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最受關注的就是新課程如何設置。昨日,記者採訪了鞍山一中教務科科長、語文特級教師張玉馥,請她為即將入學的新生們,提前解讀新的高中語文課本。

變化1 新課本分必修和選修兩部分

此次的新課本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與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編寫,同時邀請部分中學語文教師、教研員參與編寫工作。是2014年6月第一次在遼寧印刷的版本。新課本的封皮也較原先的課本封皮有了衝擊力。

本次課程改革中,各個科目都採用了模塊式。其中變化最大的當屬語文教材。此次的課程改革,語文教科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必修共5冊,要求在不到一個半學期內完成,其他時間都由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修。

其中必修教科書的內容分“閲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4個部分。前3個部分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名著導讀”可以讓學生自主安排。

其中,“閲讀鑑賞”是這套教科書的主體,閲讀的課文和原來的課本要求一樣,主要以名家名篇為主。但新課本更增加了反映當今時代特色的作品,使課本更貼近生活,更具有現代氣息。

變化2 強調學生與課文作者心靈溝通

鞍山一中的教務科科長、語文特級教師張玉馥説,這套教科書較以往的課本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這套書每冊由4個單元組成,學習重點不同:有的側重於對形象性較強的文學作品進行品位和鑑賞,有的則側重於對思辨性較強的文學作品進行思考和領悟,有的則側重於應用性較強的文章的閲讀理解。其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鑑賞和品味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不只做到識記,更強調與作者的心靈溝通,體會深層次的東西。 高中化學

這次課改要求,老師要改變以往的教課方式,提倡老師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主體,教與學的過程中,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上學生可以質疑、組與組之間也可以質疑,討論後使學生形成立體交叉式思維,這樣學生能更好的得到鍛鍊。

變化3 選修部分鍛鍊學生各種能力

張玉馥説,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增加了選修內容。這就要求學生有調查參與的過程。比如寫一個關於環境方面的論文,從取材、構思、找相關部門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這是在以往的課本中很難體現的。新課程的改革,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強調的是學生的能力大於知識。通過聽、説、讀、寫、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變化4 新課本減少了文言文的內容

張玉馥説,從內容上看,語文的改革減少了文言文的部分,由原來的兩個單元減少到了一個單元。全套書還設置了5次“口語交際”。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每冊還安排了2部“名著導讀”,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閲讀興趣。

變化5 增加了關於新聞採訪的內容

語文課程中,現代文大部分更換新篇章,《飛向太空的航程》描寫航天英雄楊利偉的通訊也出現在課本上,使得文章更具有時代感。鞍山採用的新課本中,第一單元還是以閲讀鑑賞詩歌為主,其中外國短詩部分全部更換了內容。新課本將文言文的部分提前到第二單元。除此之外,新課本中還增加了新聞採寫能力的培養,以第四單元整個單元來學習新聞的採寫方式。

反應

老師為新課改專門培訓

目前鞍山的高中教師已分批到遼寧師範大學進行培訓。此次課改不僅僅是課本的變化,更是理念的變化。作為老師也有很大的壓力,但是,老師們對這次課改很有信心。

學生們表示喜歡新課本

昨日,在新華書店有很多學生在看新課本。即將升入高中的李洋説,她也看了以前的老版課本,但是從內容到形式上看,她都更喜歡新書。少了那些死記硬背的內容,而且外國的短詩也都改變了,感覺非常不錯。(本報記者:李東吉/文 實習生:李書揚/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