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期末考試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1.22W

高中的歷史考試不是看看書就能考好的,更別説是拿高分。高中的歷史試題難度比較大,涉及的題型也比較多,我們的學生需要在複習的時候多接觸試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期末考試題及答案
  高二歷史期末試題

第Ⅰ卷 客觀題 (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商朝甲骨文中有卜問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記載,如“帝令雨足年”。還有王親自從事農作的記載,如“王黍於南”等。這些卜辭説明( )

A.商朝是中國原始農業的起源時期

B.占卜活動主要服務於農業生產

C.農業生產是商朝重要的經濟活動

D.重農抑商政策從商朝開始推行

2.錢穆在《中國社會演變》一文中指出:“不論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國周代封建)下,逐漸醖釀出一種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觀念來。”這説明封建制度( )

A.催生了中央集權制度

B.有利於後世統一國家的建立

C.形成了對“王權至上”的認同

D.與宗法制互為表裏

3.主父偃曾上書漢武帝説,“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和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是( )

A.郡縣制、設置中朝 B.郡國並行制、“推恩令”

C.郡國並行制、“封異姓王” D.郡縣制、設刺史

4.司馬光説:“光武中興,身親庶務,事歸台閣,尚書始重,而漢公卿稍已失職矣。……(魏)文帝受禪,改尚書為中書。有令有監,而亦不廢尚書。然中書親近,而尚書疏外矣。東晉以後,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與之議政事,不獨任中書,於是又有門下,而中書權始分矣。降及南北期,大抵皆循此制。”材料反映了( )

A.西漢以後宰相開始退出政治舞台

B.漢魏以來國家權力的日漸分散

C.君主近臣逐漸掌控國家權力中樞

D.漢魏以來行政效率的不斷下降

5. 2004 年1 月,湖南長沙走馬樓發現1 萬餘枚漢代的簡牘。“經初步考證,這些簡牘是漢武帝時期的行政文書,其性質大部分屬於司法文書,涉及到漢代的訴訟制度、法制改革、統計制度、交通郵驛制度及漢長沙國的歷史、法律、職官、郡縣、疆域等諸多方面”。 由以上材料可以推斷( )

① 簡牘文字應是使用楷書書寫 ② 漢武帝時期湖南仍存在封國

③ 考古資料可彌補史籍的不足 ④ 完整的司法制度形成於漢朝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下列關於均田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北魏推行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掌握大量無主的荒地

②北魏均田制客觀上推動鮮卑族的封建化

③均田制隨着北魏政權的結束而終止

④均田制是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農民在先秦時期多稱“臣”“人”“眾”“野人”,秦漢時稱“夫”“僕”,魏晉時稱“田客”“部曲”,宋元時稱“農户”“佃”。這種變化主要源於( )

A.小農經濟的形成 B.賦税制度的變革

C.土地制度的變化 D.重農抑商的推行

8. 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人誣告宰相劉禕之受賄,武則天很生氣,下令劉禕之停職審查。辦案人員奉命向劉禕之出示了皇帝簽發的敕書(命令)。結果劉禕之很憤怒也很不屑地説了一句:“不經鳳閣鸞台(即中書省和門下省),何得為敕!”武則天大怒,乾脆下令劉禕之“即家賜死”。對上述事件認識正確的是( )

A. 體現了君主權力至高無上

B. 三省體制導致宰相專權

C. 中書門下執掌最高決策權

D. 三省六部體制名存實亡

9. 餘秋雨在《十萬進士》中指出,科舉制度選拔的“十萬進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極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養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專家。”這説明科舉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選官用人制度

B.導致了“重文輕武”的現象

C.已經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

D.有利於維護官僚隊伍的廉潔高效

10. “(宋)國初未嘗務虛外郡以實京師。……雖創主鎮專賦之弊,以天下留州錢物盡名系省,然非盡取之也。故邊將皆養士足以得死力,用間足以得敵情,以居則安,以動則勝,此可謂富之以財矣。”對材料解讀最準確的是( )

A.中央對地方的財政監控趨向鬆弛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漸被削弱

C.集權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維護統一

D.分權基礎上的集權消除邊疆隱患

11.史學家陳鋒、張建民主編的《中國經濟史綱》指出“中國在宋代至清代的歷史進程中有過三次商業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業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業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業革命……”。下列符合“第一次商業革命”的是( )

A.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B.商業活動的羣體商幫形成

C.遠洋貿易開始使用指南針

D.煙草等經濟作物開始傳入

12.北宋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迅速貶值,到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貿易發展起來的白銀;白銀的使用日益普遍,並最終作為主要支付手段獲得政府認可。從力推紙幣到最終使用白銀主要反映了( )

A.“重農抑商”政策的破產

B.政府對貿易的控制加強

C.政府對貿易的控制遇挫

D.中國的銀礦產資源豐富

13.有學者指出,“行中書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書省)分出一個機關駐紮在外面,行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書省。這因蒙古人征服中國,不敢把政權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見,元代行省是為了( )

A.強化君主專制

B.加強控制地方

C.緩解民族矛盾

D.提高漢族官僚地位

14.“親親相隱”是中國封建社會一項重要的司法原則,也就是指親屬之間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負刑事責任。如以嚴苛著稱的《大明律》中規定“同居親屬有罪互相容隱”“弟不證兄、妻不證夫、奴婢不證主”。此司法原則( )

A.確保了明代司法活動的公正

B.體現了宗法觀對法制的'影響

C.損害了明代法律的權威性

D.認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15.自明朝萬曆年間,掌握紡織專業技能的人口開始進入蘇州城。清晨,這些有技術的“機工”佇立橋頭,等待擁有織機和機房的“機户”僱用……暮息而歸。這種現象也出現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這種現象的出現反映了( )

A.生產力的發展

B.勞動力專業化出現

C.糧食產量增加,富餘了一定的勞動力

D.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普及

16.《世界文明史》表述,“據估算,16——17世紀明朝白銀流入量約合3000噸許,而外國人估算更多,認為這一時期美洲、日本生產的白銀3.8萬噸,其中流入中國的有7000或1萬噸。”下列問題與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①明代白銀成為主要流通的貨幣

②明朝商品經濟發展

③新航路開闢起到了推動作用

④明清時期大量白銀轉化為工業資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楊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學評價,“宋人曰是,今人亦曰是;宋人曰非,今人亦曰非”。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商品經濟的發展未達到宋朝的高度

B.明代對士人的踐踏消磨了文人的創作才能

C.程朱理學在明代取得了統治地位

D.明代科舉實行八股取士壓制士人思想

18.“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監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佔在家使喚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大清律例》)該規定主要反映了當時( )

A.賦役沉重 B.刑罰嚴酷

C.社會矛盾尖鋭 D.人身控制嚴格

19.古代中國某一時期曾施行以六部為主體的行政管理制度。在這一時期,六部地位雖有所上升,但基本上還是在輔政部門協調或指導下行使權力。這些輔政部門有(  )

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內閣 ④軍機處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20.晚明時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説。所謂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農、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醫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師、駔儈、修腳等。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穡”之民。從傳統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轉化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產生,平等觀念深入人心

B.重農抑商政策鬆弛,自然經濟解體

C.商品經濟發展,明清時期社會流動頻繁

D.政府的賦税改革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第Ⅱ卷 主觀題 (60分)

二、材料題(本大題共3道小題6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的規定區域內。)

21.(19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戰國時期,封建的君臣關係趨向瓦解,封建等級制日益敗壞,各等級之間的流動日益加劇。禮崩樂壞,下克上,公室衰而私門強大,一些國家的卿大夫逐漸取得了國君的地位。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反映的問題實質是什麼?除材料內容之外,戰國時期其他領域還有哪些重大變化?(5分)

材料二:他(秦始皇)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並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他還解除了除他自己軍隊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裝。

——(美)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所説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麼?依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具體説明該制度與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具體有什麼進步?(7分)

材料三:(北宋)規定郡長官由文臣擔任,長官之外另設“通判”,使其互相牽制。後來,又把全國州郡分為十五路,陸續在各路設轉運使、提點刑獄、安撫使(管軍事)、提單常平(管常平倉救濟、農田水利等)等四司,統稱“監司”,也都由文臣擔任,只是安撫使有用武人的。

——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顯著特點?起到了什麼積極作用?(7分)

22.(16分)隨着時代的變遷,婚姻制度以及人們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也在發生着變化。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蘭芝被休(強迫離婚)後: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薄通語言。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南北朝時期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材料二:“閩中少婦喪夫,不能存活,則遍告之親戚,言將以某日自裁(自殺),而為之親戚者,亦引為榮,則鳩(籌)資為之治槥。前三日,彩輿鼓吹,如迎神人。少婦冠帔袞服,端坐輿中,遊歷坊市,觀者如堵,有力者設宴飲之,少婦手鮮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誕子者,則就其手中乞花,用為生子之兆。三日遊宴既盡,當路結綵棚,懸彩繩其上,少婦辭別親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頸就繩而歿,萬眾拍手稱美。”

——清代 林紓《畏廬瑣記》

材料三:《古今圖書集成》統計的烈女節婦人數

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朱子語類》

明清時代,《內訓》、《古今列女傳》、《規範》等女教讀物鋪天蓋地,明清帝王都曾下過不少諸如此類的詔書、制文。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請回答:人們(南北朝時期)對婦女再婚持何態度?並闡述持此態度的理由。(6分)

(2)依據材料二,概括寡婦殉難的原因。(4分)

(3)請依據材料三,分析“烈女節婦”由少到多的原因。(6分)

23.(25分)經濟政策隨着歷史的發展不斷作出調整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漢武帝時期,由於財政危機,國家取消行之已久的鹽鐵 特許制度,由政府自行經營鹽鐵 。其時,王國的問題 已經解決,山海資源的壟斷權已全部收歸朝廷。鹽鐵官營,國家不僅佔有原有鹽鐵 商人的利潤,而且把農民對鹽鐵 的消費納 入到國家的財政時常。國家一旦控制了鹽鐵 ,大量為豪族地主所隱佔的人口,在鹽鐵 官營之下,不得不出高價食官鹽、用官鐵,等於是向國家交税。“天下之利”盡由國家掌握,將商人排斥於流通領域之外,本質上是國家通過商業獨佔以榨取農業賦 税的一種方式。

——摘編自程念琪《國家力量與中國經濟 的歷史變遷》

(1)結合材料,分析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專營的背景和作用。(10分)

材料二 至兩宋時,國家建立了漸趨 完善的商税制度,從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民營商業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國家維持龐大的官僚機構正常運行和兩宋王朝贍軍 養兵的鉅額費 用。“以朝廷雄富,猶言採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則或闕均需”。“州郡財計 ,除民租之外,全賴商税”。唐宋以來,商業鎮 市的崛起和繁榮所帶來的商税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宋代設鎮 的標準是“民聚不成縣而有税者,則為鎮 。”官府積極促進鎮 市的設置。“州縣官凡有所需索,皆取辦於一鎮之內。”

——摘編自馮芸 吳臣輝《宋代商税制度的確立與國家商業政策的調整》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兩宋時期政府商業政策的調整並分析其原因。(8 分)

材料三 清朝前期,統治者堅持認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為農者相率而趨於工矣”。為此,對工商業實行重税政策,全國各地税關税卡林立,“關津有過路之税,鎮集有落地之税”。

一一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3)結合材料概括清朝的經濟政策並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影響。(7分)

  高二歷史期末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B D C A A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B A C D D C

二、材料題(本大題共3道小題6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的規定區域內。)

21.(19分)(1)宗法分封制趨向瓦解;(1分)

鐵質工具取代了木質、石質工具,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國有制,私學和各種流派的思想興起.(任意兩點給4分)

(2)郡縣制(1分)以地域關係取代血緣關係;中央政府(皇帝)掌握地方人事任免權;職業官僚取代世卿世祿制;地方服從中央;軍權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任意3點得6分)

(3)任用文臣擔任地方官,加強對地方的監察,分散地方官吏的職權。(3分)結束了藩鎮割據,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 有利於宋代經濟文化的發展。(4分)

22.(16分)(1)認為婦女再婚正常(2分)。因為官僚貴族子弟爭娶蘭芝(2分),阿兄(親屬)認可(2分)。

(2)生活困難,難以生存(2分);社會觀念鼓勵,認為非常榮耀(2分)。

(3)唐朝受少數民族影響,寬容婦女再嫁(封建禮教觀念不強)。(2分)

明清封建思想教育毒害(2分);明清統治者不斷強化對婦女守節的推崇和提倡。(2分)

23.(25分)(1))背景:財政危機;王國問題解決。(每點2分,共4分)

作用:打擊商人的勢力;增加的國家的財政收入;起到與豪強爭利的作用;加強了對農民的剝削和控制。(任意三點6分)

(2))調整:完善商税制度,承認民營商業的合法性;依據商業的發展狀況設立市鎮。(4分)

原因:經濟重心南移,農業生產大幅度發展;工商業繁榮,在經濟和財政中發揮重大作用。(4分)

(3) (1)政策:重農抑商。(1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