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下冊期末考練習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2.15W

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高一的學生可以察覺到高中的歷史內容更加深奧,想要學好還得勤做練習題,鞏固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下冊練習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一歷史下冊期末考練習題及答案
  高一歷史下冊練習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1.“宗”是一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宮室屋宇之形, 裏面的“ ”可能表示

A.青銅兵器 B.皇帝寶座 C.祖先牌位 D.鐵製農具

2.2000萬人口的秦朝,可以調動40萬勞動力去修長城,70萬人去修秦始皇陵,70萬人去修阿房宮,50萬人去戍五嶺……這是西周天子難以辦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於秦朝與西周的

A.生產工具的差異 B.經濟形態的差異

C.社會觀念的差異 D.政治制度的差異

3.《左傳》記載,衞國人仲叔於奚立下大功,拒絕國君分封城邑,而請求獲賜只有諸侯才能用的繁纓。孔子對此評論説:“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對此認識錯誤的是

A.反映孔子“正名”主張 B.衞國專制君權面臨衝擊

C.諸侯可在本國再分封 D.禮樂制度已趨於崩潰

4.英國人杜麥斯在《中國札記》一書中,以近乎狂熱的態度呼籲建立起一種向全體英國臣民開放的競爭性的制度,從而提高英國行政官員的水平,並促進大英帝國的團結。杜麥斯的呼籲是有感於中國

A.察舉制的實行 B.內閣大學士的選拔

C.軍機處的設置 D.科舉制的推行

5.錢穆:“拿歷史大趨勢來看,可説中國人一向意見,皇室和政府是應該分開的,而且也確實在依照此原則而演進。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而實際政權則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國家的元首,象徵此國家之統一:宰相是政府的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下列符合錢穆觀點的是

A .中國傳統政治是皇帝專制 B.中國傳統政治是宰相專制

C.中 國傳統政治不是皇帝專制 D.中國傳統政治不是專制制度

6.錢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認為“自秦漢以來的郡縣政治,到今天民國時代還存在,中國之永為一統一國,此項政治制度實貢獻過其甚大之績效。”材料表明郡縣制的主要作用是

A.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標誌着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D.是中央集權制形成的重要環節

7.中國古代出現過不少皇帝權利受到凌夷,無力或不能執掌權柄的現象,這些人或受制於母后、外戚,或受制於宦官、權臣、地方割據勢力,導致權力萎縮或喪失。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是

A.三綱五常受到挑戰 B.宗法觀念喪失殆盡

C. 君主權力至高無上 D.皇帝權力暫時旁落

8.《全球通史》中寫道:“他廢除了 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個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並向中央負責的官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初步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B. 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

C. 以血緣為紐帶,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D. 廢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9.圖1所示為《唐書》所載830名進士的出身分佈比例。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於

A.科舉制注重出身門弟 B.各階層文化素養不同

C.士族階層佔據主導地位 D.維護統治集團利益需要

10.明朝時分封封號有的還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魯王等,且必須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號則大都是禮節性的,如恭親王、果親王、睿親王等 ,且一律在京居住。這從側面反映出

A.君主專制的加強 B.分封制日漸徒具其名

C.宗室諸王地位的提高 D.中央集權的加強

11.明朝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上》雲:“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內則會極門,俱有號簿,惟內閣獨得進密揭,蓋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語。”這反映出明代內閣

A.上升為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 B.對其它中央機構有一定牽制

C.通過“密揭”,獲得決策權 D.使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峯

12.清順治帝曾説:“爾等(大學士)職司票擬,一應章奏有成規者,爾等不過照例擬旨,凡有改正者,皆朕親裁,未能俾爾等各出所見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爾等俱未獲盡展才猷。”據此判斷清初

A.皇帝裁決國家軍政要務 B.內閣大臣輔佐皇帝不力

C.處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規 D.順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

13.古希臘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於埋葬犧牲的戰士,城邦為他們樹立墓碑,刻上所有犧牲者的名字,但並不寫明他們的家世。這旨在強調

A. 共同的宗教信仰 B. 軍事對城邦的重要性

C. 城邦公民的平等 D. 血緣對城邦維繫的作用

14.從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約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羣眾的懲罰,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作戰失利。為此,柏拉圖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眾為你治病呢?還是去找醫術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精英政治已經受到雅典民眾的強烈抵制

B.雅典政治腐敗導致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

C.雅典民主充分體現了公民的參政權

D.直接民主導致了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15.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們在公民大會和法庭上表演時,憑藉的主要手段是言辭。言辭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這使得與言辭有關的演説術和修辭術在那裏極為發達,各種演説和修辭策略源源不斷地被開發出來,並應用於實際的政治表演。對此理解最正確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推動了演説術的發展 B.演説是獲得城邦政治權威的唯一途徑

C.演説和辯論是公民大會最重要的程序 D.城邦民主是以表演為主的虛假政治

16.學者米健認為,“由於私有制進一步發展,人的私有意識大大加強,商品貨幣經濟的深度與廣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遠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於社會的進步,市民法擴大為世界性的法律,已勢在必行。”材料最能説明

A.商品經濟發展推動羅馬法的完善 B.市民法不再保護羅馬公民的利益

C.羅馬法以保護封建私有制為核心 D.羅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

17.公元前150年左右,羅馬法庭在對面臨死刑的公民進行判決時,通常採用拖延審判的辦法,以使罪犯遠離羅馬,估計他 到達安全地帶以後,才宣佈禁止該罪犯返回羅馬,死刑實際變成了流放。這反映了羅馬法

A.法治理念遭到破壞 B.司法原則以人為本

C.法律條文不夠嚴謹 D.維護羅馬公民特權

18.15—16世紀,西歐各國普遍出現了採用羅馬法的熱潮,到19世紀初,則更出現了 以羅馬法為基礎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拿破崙法典》。由此可見羅馬法

A.為資本主義發展規範了社會秩序 B.推動了工業資本取代了商業資本

C.為 資本主義立法提供了範本 D.保障了西歐社會資本原始積累

19.英國《權利法案》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徵税”;法國1875年憲法規定“共和國總統由兩院聯合組成的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內閣由總統任命,但對議會負責”;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是立法機構。皇帝在軍事、財政問題上享有否決權。”這説明英、法、德三國

A.議會都居於國家權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無上

C.政體都體現了權力制衡的原則 D.資產階級完全掌握了國家權力

20.威廉•韋德指出:(在英國)政黨制度帶來了政府的中心地位……政府對議會的控制則加強。議案由政府部門控制,由黨魁操縱議會通過的立法方式可能危害到法律的公正性。執政黨控制的議會對政府的監督也顯得軟弱無力,民主可能受到傷害。這一材料反映出英國

A.資產階級民主的弊端漸趨顯現 B. 議會在國家政治權力體系中地位下降

C.責任內閣制度逐步被政黨制度所取代 D.君主立憲制度的缺陷不斷暴露

21.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締結任何條約,參加任何同盟或邦聯”;“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對進出口貨物徵收任何進口税或關税”;“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在和平時期保持軍隊或戰艦,不得與他州或外國締結協定或盟約”。這些規定的主要目的是

A.為調和地方各州的矛盾 B.為避免邦聯體制的弊端

C.為維護三權分立的體制 D.為體現民主共和的原則

22.錢滿素在《美國掀翻:分權•制衡•民主化進程》中寫道:傑弗遜曾經説過:“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憲者們精明地設置障礙,使權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個人或一個部門之手,以避免胡作非為或盲動。控制的辦 法主要是使每個部門都在別的部門中發揮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緩甚至阻止其他部門的行動。材料理解最正確的是

A.聯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B.政府分權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C.總統對國會負責避免盲目行動 D.猜疑的實質是權力的相互制衡

23.某部歷史紀錄片中有這麼一段解説詞“有人把‘一票贏得’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稱為‘不光彩的、從窗户縫潛入的共和國’, 甚至預言其必將步第一、第二共和國的後塵,會很快夭折。但事實恰恰相反,第三共和國卻不斷鞏固,在歷史上存在了70多年,成為法國‘長壽’的共和國。”導致第三共和國長壽的原因不包括

A.適應了工業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B.封建保守勢力日趨削弱

C.政治體制之爭已不復存在 D.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24.1875年,法國共和派要求在憲法中明確寫上“共和國”字樣的議案被保皇派否決後,提出了一項憲法修正案:“共和國總統,由參議院與眾議院聯合而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該議案以一票多數獲得通過。由此可見

①保皇派復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斷

②共和政體在法律上得以確立起來

③共和政體是保皇派與共和派妥協的產物

④總統和參議院權力很大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52分。其中第25題35分,第26題17分)

25. 法制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法典的緣起與(羅馬)查士丁尼法典的組成方式有相同之處……限制《中國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發行(政府除外),羅馬亦是如此:兩國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詔書等形式立法,還有諸如過繼、家庭財產共同佔有關係等都有相同之處。

——田濤《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法律接觸與碰撞》

材料二: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堅決要求把成文法律公佈出來,以保護他們的私有財產和其他權利。漢文帝接受賈誼的“儒家‘興禮樂’,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議。漢律規定,對普通人犯隨時逮捕,對有貴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須先奏請皇帝批准,逮捕後不加刑具,以示寬容。劉邦時,法令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呂后、惠帝時規定“市井子孫不得為官吏” 。

——據李小兵《中國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公元前3世紀左右,平民在法 律上已取得與貴族平等的地位,開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權。到公元212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頒佈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權。帝國初期羅馬法學家們講的“平等”,不僅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羅馬奴隸制社會相當發達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換基礎上的平等。古希臘多葛學派進一步提出自然法體現人的理性的觀點。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和後來的法學家們繼承並系統論述、論證自然法學説。

——沈宗靈《略論羅馬法的發展及其歷史影響》

(1)根據材料一,歸納古代中國與羅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點?(9分)

(2)對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國與羅馬法律在保護對象、立法理念、經濟主張等方面有何不同?(1 8分)

(3)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 理》説:“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試以古羅馬法的演變 為例,闡釋該觀點。(8分)

26. 政治民主化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標誌。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國)1787年《聯邦憲法》的制定者們在熱切希望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時,一刻也沒有放鬆對於一切形式的專制政治的警惕……現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應運而生。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體制的雙向平衡機制”,亦即通過各州與聯邦政府的分權……,來實現各種政治權力之間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個政治勢力單獨控制全國的政治生活。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裏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裏向你們講話。

——總統喬治•布什國慶日演説

(1) 據材料一概括美國聯邦制體現的權力結構特點?1787年《美國憲法》體現哪些原則?(8分)

(2) 據材料二,概括布什的主要觀點。結合《1787年憲法》分析其觀點。簡述1787年美國憲法的歷史地位。(9分)

  高一歷史下冊練習題答案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D C A C B B D B A

題號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A A D C C B B D ] C A

二、 非選擇題

25、【答案】(1)相似:政府壟斷立法;立法形式多樣化;保護私有財產。(9分)

(2)保護對象:中國保護封建地主階級;羅馬保護公民。(6分)

立法理念:中國注重等級觀念(禮儀或以儒入法);羅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6分)

經濟主張:中國重農抑商;羅馬保護商業。(6分)

(3) 法律會隨着社會發展而變化(2分)。隨着平民反對貴族鬥爭、領土擴張、工商業經濟發展(2分),羅馬法逐漸由習慣法發展到成文法(2分)、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2分)。[

26、答案:(1)特點: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 相結合。(2分)

聯邦制原則;分權制衡原則;民主原則。(每點2分,共計6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