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生物考點解析

來源:文萃谷 2.43W

生態系統是大學聯考的命題熱點之一,命題常以典型案例、座標圖、結構圖等為背景,側重於考查從材料、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相關規律和原理的遷移應用能力。下面對生態系統中的幾種常考知識點進行了歸納,希望對學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生態系統生物考點解析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

由生物羣落和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羣落+無機環境=所有生物+無機環境)。生態系統的空間範圍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還可劃分為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等。

例1 以下可被稱為生態系統的是( )

A.一個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及無機環境

B.燒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塊田野裏的所有蝗蟲和植物及無機環境

解析 湖泊中的生物不僅包括浮游生物和分解者,還有其他的植物、動物等,A項錯誤;池塘中的生物除水蚤和分解者,還有很多種類,並且該系統沒有無機環境,C錯誤;田野裏除了蝗蟲和植物,還有許多種生物,D錯誤;B正確,該裝置既包括所有生物,又包括無機環境,兩者形成統一整體。

答案 B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與碳循環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體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是自養型生物,能將無機物直接轉化形成有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也包括藍藻、光合細菌等光能自養型生物和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等化能自養型生物,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消費者是生態系統中最活躍的成分,是異養型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包括大多數動物,還包括寄生植物如菟絲子和寄生在活體內的細菌如大腸桿菌以及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等。分解者屬於異養型生物中的腐生型生物,主要分解動植物的遺體和排泄物,包括腐生細菌如枯草桿菌,腐生真菌如黴菌、蘑菇,腐生動物如蚯蚓、蜣螂等,是生態系統的必需成分。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者共同構成生物羣落,而非生物體的物質和能量歸為無機環境,是生物羣落中物質和能量的根本來源。生態系統進行碳循環時,其循環形式表現為:在生物羣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這是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經生產者固定後成為有機碳,而生產者和消費者經過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它們的遺體和排出物經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將有機碳轉變為無機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大氣中;在生物羣落內則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這是因為捕食關係的存在,生產者體內的有機物被消費者同化,成為消費者體內的有機碳。由此可見,建構碳循環模式圖時,生產者與無機環境之間為雙向箭頭,而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均有箭頭指向無機環境。

例2 如圖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環的部分示意圖。甲、乙、丙、丁構成生物羣落,箭頭①~⑨表示循環過程。下列有關説法正確的是( )

A.大氣中的氣體X是指CO2和CO

B.完成①過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過程提供的

C.丁經⑤⑥⑦過程獲得的能量佔甲、乙、丙總能量的10%~20%

D.丙處在第三營養級

解析: 生物羣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碳循環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故圖中大氣中的氣體X代表CO2;圖中甲為生產者,乙為初級消費者(第二營養級),丙為次級消費者(第三營養級);完成①過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陽能提供;捕食食物鏈中相鄰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

答案: D

三、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能量流動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分析應把握如下幾點:①寄生生物、腐生生物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不參與捕食食物鏈的組成;②食物鏈一般不超過5個營養級;③食物鏈的起點一定是生產者。生產者一定是第一營養級,消費者級別和營養級別相差一級;④在食物網中,不同生物不是固定於一種食物鏈上,兩種生物之間有可能既是捕食關係,又是競爭關係。

能量流動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從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開始,到最終各個營養級生物通過細胞呼吸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其特點表現為: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在能量在流經每一營養級時的分流問題分析如下:①能量來源分析:生產者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各級消費者的能量一般來自上一個營養級(同化量=攝入量-糞便中所含能量)。 ②能量去路分析:每個營養級生物呼吸作用的能量一部分用於生命活動,另一部分以熱能散失;每個營養級生物一部分能量流到下一個營養級中;每個營養級生物的遺體、糞便、殘枝敗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釋放出來;未利用能量(作定量不定時分析時,該部分能量最終被會分解者利用)。

由於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營養級,相鄰兩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可以進行定量計算,計算公式為: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同化量/上一營養級同化量)×100%。一般認為能量傳遞的最高效率為20%,最低效率為10%,若涉及能量的最值計算,可以遵循以下規律:①最高營養級獲得最多能量選20%,獲得最少能量選10%;②最高營養級消耗生產者最多選10%,消耗生產者最少選20%。

例3如圖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圖解,①~④表示相關過程的能量流動。下列有關敍述正確的是( )

A.①是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B.分解者獲得的能量最少

C.圖中②與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傳遞效率

D.③和④分別屬於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等於草的呼吸作用消耗+遺體殘骸+①;分解者可從各營養級獲得能量,因此在生態系統中獲得的能量不一定最少;①和②分別表示兔和狐的同化量,因此②/①表示兔傳遞給狐的能量傳遞效率;兔的同化量①=攝入草的能量-兔的糞便量③=②+④+兔的呼吸作用消耗。

答案:D

四、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依據其性質和產生方式,一般可以劃分為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等類型。 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①有利於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②有利於生物種羣的繁衍;③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信息傳遞既存在於生物與生物之間,也存在於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並且信息傳遞往往是雙向的。

例4 下列關於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特徵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都來源於環境

B.植物都通過化學物質傳遞信息

C.信息沿食物鏈從低營養級向高營養級傳遞

D.信息可以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

解析: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來源既可以是無機環境也可以是生物;植物的信息傳遞既可以是化學信息還可以是物理信息等;食物鏈中的信息傳遞是雙向的。

解析D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抵抗干擾、保持原狀的能力)和恢復力穩定性(遭到破壞、恢復原狀的能力)兩個方面。生態系統具有穩定性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方式的普遍存在。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能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兩者一般是相反的關係,但在自然氣候惡劣的條件下,兩者往往都比較弱,如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簡單地説,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是要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干擾;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是需要適當地增加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以增加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複雜程度。

例5 如圖為某一生態系統穩定性圖解。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A.a為抵抗力穩定性,b為恢復穩定性

B.營養結構越複雜,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

C.恢復力穩定性與營養結構成相反關係

D.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成相反關係

解析: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兩個方面。一般地説,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越小,抵抗力穩定性就越低,恢復力穩定性則相反。但生態系統的總穩定性,不會總是隨着營養結構的複雜程度增加而增加,,必然存在一個最佳營養結構,使生態系統的總穩定性達到最大。對一個生態系統而言,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着相反的關係,抵抗力穩定性高的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就低,反之亦然。

答案:B

作者簡介:周偉,生物奧賽主教練。主要從事生物教學與奧賽培訓研究,近年來在《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物教學》、《吉首大學學報》、《新大學聯考》、《考試報》、《素質教育報》、《中學生理化報》、《中學生學習報》、《當代中學生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60多篇。

第4章 基因的表達 例題分析

例1 下列關於氨基酸、tRNA、遺傳密碼的關係的説法中,錯誤的是( )。

A.一種氨基酸由一至多種遺傳密碼決定,由一至多種tRNA轉運

B.一種遺傳密碼只能決定一種氨基酸,一種tRNA只能轉運一種氨基酸

C.同一種氨基酸的遺傳密碼與tRNA的種類一一對應

D.遺傳密碼與氨基酸在種類和數量上一一對應

評析 氨基酸、tRNA、遺傳密碼的關係如右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遺傳密碼與氨基酸在種類上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在數量上更不是相等的。

答案 D。

例2 在人體細胞中,遺傳信息的流動過程不包括( )。

①DNA複製 ②RNA複製 ③轉錄 ④逆轉錄 ⑤翻譯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③④

評析 此題考查對中心法則的理解。人體細胞內的RNA不能進行復制,它們都是通過DNA轉錄產生的。RNA的複製只發生在RNA病毒的繁殖過程中,逆轉錄發生在少數RNA病毒的繁殖過程中。

答案 B。

例3 下列關於蛋白質合成過程的敍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核內的基因控制着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B.信使RNA直接指導着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C.核糖體在信使RNA上每次移動一個鹼基

D.轉運RNA是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翻譯者

評析 此題考查學生對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的理解。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最終受到基因的控制,但DNA不能直接作為翻譯的模板,需要轉錄後形成的信使RNA,攜帶遺傳信息去直接指導蛋白質合成。在翻譯過程中,核糖體沿信使RNA分子移動,每次只能移動三個鹼基(一個密碼子)的距離。轉運RNA的兩端都具有特異性:一端能與氨基酸進行特異性的結合,另一端的反密碼子能與信使RNA上的密碼子進行特異性的互補配對,所以轉運RNA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承擔着將密碼子翻譯為氨基酸的功能,起到翻譯者的作用。

答案 C。

例4 在右圖鹼基序列中,從1處開始閲讀並在2處插入一個鹼基A,若分別按照非重疊式閲讀和重疊式閲讀,則不會影響的氨基酸數目分別是( )。

A.1個、2個 B.1個、3個 C.2個、3個 D.2個、4個

評析 從AUG開始,在2處插入一個鹼基A之前,非重疊式閲讀的遺傳密碼為AUG、UUC……重疊式閲讀的遺傳密碼為AUG、UGU、GUU、UUC……在2處插入一個鹼基A之後,非重疊式閲讀的遺傳密碼為AUG、UUA……重疊式閲讀的遺傳密碼為AUG、UGU、GUU、UUA……)

答案 B。

例5 已知一個蛋白質分子由2條多肽鏈組成,共含有198個肽鍵,翻譯形成該蛋白質分子的mRNA中有A和G共200個,則轉錄形成信使RNA的基因中,最少應含有C和T的個數是( )。

A.200 B.400 C.600 D.800

評析 有關基因鹼基數目與氨基酸數目的計算,分析圖解如下:

答案 C。

例6 根據下圖,分析並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甲所示為遺傳信息的 過程,圖乙為 的結構示意圖。

(2)RNA有三種分別是 、 、 。如果圖乙中的反密碼子為UAG,則對應的密碼子是 ,轉錄出該密碼子的基因模板鏈的對應鹼基是 ,對應的氨基酸是 。

(3)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包括 和 兩個過程;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有兩種方式: 和 。

(4)遺傳密碼是 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鹼基,其閲讀方式是 。

評析 本題考查了RNA的類型和遺傳信息的轉錄翻譯。RNA有mRNA、tRNA、rRNA三種,遺傳密碼位於mRNA上,閲讀方式是非重疊的。圖乙中tRNA的反密碼子為UAG,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U,T-A,G-C,C-G),對應的密碼子是AUG,轉錄出該密碼子的DNA模板鏈的對應鹼基是TAG。查密碼子表可知,該密碼子決定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的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也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答案(1)遺傳信息的翻譯 tRNA

(2)mRNA tRNA rRNA UAG AUG TAG 甲硫氨酸

(3)遺傳信息的轉錄 遺傳信息的翻譯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的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4)mRNA 非重疊的

高中生物知識五種記憶方法

一.五官並用法

學認為,記憶實質上是感知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留下的痕跡,所以*多種感官感知則比單*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跡要多、要深。在曰常的中,大多數同學只知道用單一感官感知,要麼只用眼看,要麼只讀,要麼只是手寫,而很少多種官並用,故記憶的效果就差。為此,我們要求在記憶過程中,儘可能調動多種感官,協調記憶,做到眼看、耳聽、口讀、手寫、腦記,其中最重要的是腦記,切莫心不在焉。

二.化整為零記憶法

化整為零記憶法的根據就是整體由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要素、環節構成的。一本書、一課、一節都可看作是一個整體,都是由若干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就需要化整為零,循序漸進地記憶。化整為零記憶法使複雜、繁鎖的問題簡單化,強化了記憶的效果。

三.分層記憶法

許多知識是層層深入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採用分層記憶法,就能深刻理解、把握知識。

四.比較記憶法

就是對所記憶的知識進行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區別與聯繫的過程。

五.結構體系記憶法

此種記憶多用於。學完一節、一課、一本書總要進行鞏固,這就需要學生必須瞭解所內容的結構體系。首顯灰出貫穿於知識的主幹部分,再根據知識間內在的邏輯關係把分支內容串聯在主幹之上,抓住主幹順序記憶分支內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細小的內容填充進去,個個知識點猶如“冰糖葫蘆竹籤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遺漏或張冠李戴的毛病。

總之,記憶知識的方法很多,以上五種是比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 高中化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掌握了好的學習記憶方法,可以提高學習,化繁為簡,既能完整地記憶生物課的基本知識,又能提高記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聯考生物必備考點:植物的激素調節

植物的`激素調節

名詞:

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並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系統,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併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雲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佈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説,低濃度範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範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由於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裏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勢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 高二。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

語句:

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達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2)温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温特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並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鑑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

2、生長素的產生、分佈和運輸: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的同時,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a、兩重性:對於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於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於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範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範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根、芽、莖最適生長素濃度分別為10-10、10-8、10-4(mol/L)。

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a、在低濃度範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濃度範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5、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發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育着的種子。

5、赤黴素、細胞分裂素(分佈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佈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

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種激素相互作用來調控的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生命科學是二十一世紀發展最快的科學,而且生命科學將成為將來決定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科學制高點。學好生命科學,對於我們在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和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有着重要的意義。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學好生物學呢?

1.構建知識網絡。我們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抓住生命基本特徵這根主線,理清每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相結合,此外,還要密切關注生物科技的最新發展動態。

(1) 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生物知識間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瞭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學習自由組合規律。

(2)關注知識的橫向聯繫,使知識更加系統化、立體化。生物學科中的章節之間既有遞進關係也有並列關係,內容互相聯繫、互相滲透,因此,我們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徵這根主線,豐富知識的內涵,擴大知識的外延,把生物知識匯成一張完整的網絡。

2.完善理論體系。生物學的理論是大量的,它們貫穿在各個章節之中,如細胞學説、自然選擇學説、基因理論等,因此,在學習生物學時,除了專用名詞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論也是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的內容。

(1)用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為什麼人會有“白化病”、“白痴病”?為什麼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麼説人不是上帝或神創造的,而是從古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麼人類要保護鳥類?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都應當運用正確的理論去合理解釋,從而使人們能夠自覺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 注意理論與生物基本概念的聯繫。理論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對諸多概念的正確理解上。例如瞭解內環境自穩態理論的前提是弄懂pH值、體温、血壓、血糖、滲透壓、氧分壓、電解質濃度等;同樣,生態平衡理論的運用也離不開對種羣、羣落、生態系統、食物鏈、營養級等概念的掌握。

(3) 把握各理論間的聯繫。生物學各種理論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在廣大生物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理論又不斷更新、不斷充實,使人們認識的生物世界越來越接近真實。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把某個理論放在整個生物理論體系中加以考慮,並通過實例來深化、拓展,使自己對生物理論的掌握更加完善,運用起來更加精確。

(4)提高解題技巧。近幾年生物學大學聯考題目主要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類,其中,非選擇題有填充題、分析説明題、學科內及學科間的綜合題。題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題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注意審題,搞清每一道題命題教師的考核意圖;其次,要學會區分對立概念和相似概念,瞭解概念之間的關係是並列關係、遞進關係,還是包含關係;接着,要知道生物符號的特殊含義和正確寫法;最後,要具有分析歸納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我們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增長知識、熟悉理論,還應當培養實踐能力、加強科技意識、訓練創造思維能力。首先要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明確實驗的主要目的,規範實驗的操作要求,瞭解實驗的整個過程;其次要學會知識和理論如何與實際相結合、與生活相聯繫,從而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更加豐富、更加紮實、更加全面;接着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識,隨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新的內容不斷湧入到考題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生物等,因此,學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能夠關心科技時事、瞭解科技發展動態;最後,我們還必須經常進行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訓練,嘗試從一個現象聯想到另一個現象、從一種知識遷移出另一種知識,讓自己的知識和理論系統化、立體化,使自己的生物學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教師建議:

1、考試範圍:必修二全冊和必修三第一、二章。試卷上有50道選擇題共50分,簡答題50分,其中包括實驗設計一道

2、複習注意:首先是下功夫,紮實細緻地進行復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總是能反映在成績上的。其次是注意複習方法,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特別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有針對性的多做一些習題,對做錯的習題所涉及的知識點要特別注意複習鞏固、加深理解,避免再次出錯;翻閲以前的習題、試卷,對一些以前出錯的題重複做一遍;考試時先做簡單的題目,先把穩得的分得到,仔細審題,抓住要點。

高一生物教案 人體的營養和健康

精華

1、 營養物質功能

提供能量:糖類、脂肪、蛋白質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順序:糖類、脂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組織的主要原料

提供構建和修復物質:糖類和脂類是構成細胞膜和神經組織的重要部分

Ga 、 Mg、、、P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質

提供調節物質 碘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 營養不良:

蛋白質供給不足,影響發育和抵抗力

營養供給不足 缺鈣影響骨的發育

缺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症

缺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營養過剩:如獲取能量過多,導致肥胖

攝取營養的種類、數量、比例符合實際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減少營養素的損失,提高利用率

3、 合理膳食: 食物對人體無毒害且符合食品衞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膳食制度

題例領悟

例1、下列屬於人體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最全的一組是:

①水②脂類③糖類④蛋白質⑤纖維素⑥無機鹽⑦維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參與構建和修復人體組織的物質主要有水分、蛋白質、脂類、糖類和無機鹽等。而纖維素是植物體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纖維素是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 答案:C

例2、下列各項中不是成人每天要進食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是:

A、 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

B、 蛋白質不能全部由糖類和脂肪在體內轉化而成。

C、 蛋白質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 體內蛋白質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換新的。

解析:蛋白質作為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其雖可作為能源物質,但非主要的,體內物質供能的順序依次為糖類、脂肪、蛋白質。

答案:C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 下面關於人類營養的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由於蛋白質能參與各項生命活動,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質含量最高為宜。

B、淘洗大米時次數不宜過多 高二,以防止維生素B1的損失。

C、蔬菜應先洗後切,大火快炒,防止維生素C的損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劑等過量帶來的污染。

2、 人體血液中不可能出現 ( )

A、纖維素 B、紅細胞 C、蛋白質 D、激素

3、 某人由於營養不良,身體浮腫,其食療補救措施是:( )

A、多吃蔬菜 B、多吃饅頭 C、多喝豆漿 D、多喝水

4、 1克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完全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分別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

A、 三者都可作為能源物質

B、 蛋白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C、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5、 下列哪一組疾病是營養不良引起的:( )

A、腳氣病和壞血病 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軟骨病 D、佝僂病和心臟病

6、 一個的人若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那麼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鹽分的量:( )

A、鹽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鹽未增多

C、兩種都增多 D、兩種都未增多

二、簡答題:

體驗生命之美

通過對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必修模塊中對插圖的分類、統計,分析圖片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地位和作用,闡明圖片教學的重要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圖片,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對生物圖片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和加強學生圖文轉換能力的培養,探索在新課改理念下,對生物圖片實施科學性教學的嘗試。

一、生物圖片教學的綜合概述

生命之“生”是鮮活的、生生不息的,包含了新陳代謝等許多的生命體徵;同時生命也是美麗的。我們欣賞、讚揚生命的美麗、燦爛和輝煌!讚賞生命的偉大!就要破解生命的玄機。在人教版編著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編排了大量精美的插圖,而且種類繁多,這些圖片幾乎全部為色彩鮮豔的彩圖,組織實施這些插圖的教學,是廣大生物學教師面對的,值得關注的共同課題,這將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生物圖片的彩圖編排,是人教版教材的最大亮點之一,生物圖片的教學,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重點知識更加直觀化。打開教材,在目錄中也編排了插圖,都與本章教學內容正相關;必修模塊的正文中也含有大量的生物圖片,完全把課堂教學在教師引領下,讓學生走進圖片的生命世界中學習。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熱愛生命科學,學習生命科學的激情,生物圖片成為教師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因而正確實施生物圖片的教學,是廣大生物學教師值得研究的,本文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生物課堂教學的實際工作中,教學研究和課題研究中,發現不同的教師對生物圖片的教學方式是不同的,而恰好不同的教學方式又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主觀上講,表現在識圖、填圖的試題中,教學效果反映在分數上,只要學生機械的、生硬的記住了圖片中的名稱作用,就可以獲得理想的成績,這完全是一種片面的、膚淺的認識,它反映的只是一種有形的教學效果;客觀上説,生物圖片的教學,是教師教會學生識圖的方法和技巧,面對種類繁多的生物圖片,能在圖片上找到更多的圖文信息,並對圖文信息進行有效的整理、加工、轉換,提煉出圖中包含的各種概念、原理、規律等,對這樣圖文信息能進行有效處理,能夠看圖説話,並能實現圖文轉化,可以説這是一種圓滿的、理想的、無形的教學效果,也是生物圖片教學追求要達到的最高目標和最高境界。

在課程改革中,大量的生物圖片已出現在必修模塊,又出現在選修模塊中,根據統計,篇幅約佔教材的二分之一,構成教材的主體結構,可以説生物圖片在教材中是遍地開花 高中數學,這些圖片的編排,與倡導的探究性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一脈相承,生物圖片的教學內涵是特別豐富的。

二、必修模塊中生物圖片的統計

對必修1、必修2、必修3教材的生物圖片進行分類統計,分類的方法是:將有些圖片又不屬於生物圖片,如:座標圖、原始海洋景觀圖、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圖片、温室中紅色日光燈、汽水、滲透現象示意圖片等非生物部分的圖片,又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有關,這些不好歸類的圖片全部歸類到其他圖片中,表中的流程圖包含很多的小圖片,如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圖有九幅小圖、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包含六幅小圖片,只計算為一幅流程圖片,所有遺傳圖解,都歸類於流程圖;表中的人物圖片包含科學家肖像和實驗圖片,還有普通的人羣(如白化病等)等。圖片統計中包含必修模塊三冊教材,除練習題中的概念圖以外的一切圖片,均屬於統計範圍,不完全統計見表1:

表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模塊中各類圖片的統計表(單位:幅)

必修模塊

模式圖

細胞或細胞器

分子結構

流程圖片

動物體、植物體

人物

其他

合計

分子與細胞

11

78

32

29

11

23

34

218

遺傳與變異

12

16

39

35

32

19

30

183

穩態與環境

8

12

15

75

19

42

171

合 計

31

106

71

79

118

61

106

572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模塊一,細胞或細胞器插圖多,與 “分子與細胞” 正相關;模塊二,流程圖和分子結構圖片多,與“遺傳與進化”正相關;模塊三:動物體、植物體圖片多,則屬於本模塊(生態學方面)的重點教學圖片,與“穩態與環境”正相關。

三、生物學圖片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材中,栩栩如生的動物、植物圖片,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美的薰陶,認識生命之美(形態美)。對科學家的肖像,讓同學們熱愛科學家,記住他們為生命科學做出的巨大貢獻,體驗科學家是沒有國界的,凡是為人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都值得尊敬和學習;面對模式圖、細胞或細胞器圖、分子結構圖、流程圖都是教學的重點所在,有的甚至是突破難點的,如“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的流程圖片,説明細胞是一個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模式圖,説明這兩類細胞的區別,是有、無核膜為界線來界定的,用來突破教學的難點;細胞器圖片中葉綠體和線粒體是教學重點;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有利於對比和區分作用。因此,生物圖片是高中生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在教材中佔篇幅多,是學生獲取生物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和重要的窗口,是文字不能取代的,它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生物圖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讓學生獲得新知識,可使學生快速獲取信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使抽象的概念、複雜的原理更加形象化,同時也促進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等,還有啟發學生思維,以圖代文之功效;有圖片的地方,一定都有文字並存,對教學有生命現象,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都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給學生以美的陶冶。

四、科學識圖,注意方法

課堂教學中,往往教師都向學生介紹這是什麼結構,有什麼作用,簡單幾句話就完成了膚淺的識圖,這是最常見的,教師對圖片藴藏的知識末作剖析,又因圖片小(可用多媒體解決),遠處的學生無法看清楚,既沒熱情,又沒激情,無疑識圖的效果是較差的,因此,要注意識圖的方法。

1.識圖方法探索

在指導學生識圖中,交給學生識圖方法,對每一幅圖片都應該有明確的交待,不同種類的圖片,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教師應注意用不同方法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來對待今後相似的圖片。

(1)課堂案例1──“模式圖” 面對結構模式圖(如動物、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1],識圖方法圍繞:仔細觀察,抓住重點,辨別結構,記住名稱,找出差異,知其功能,總結規律。

識圖流程圍繞:預習→對比→觀察、討論→結論(定性)。在“動物、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中,實際上一幅歸納總結圖,該圖片前每一種細胞器由1幅模式圖和1幅亞顯微結構圖組成,

即:上述有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共八幅小圖片。對線粒體等圖的識圖流程:雙層膜→分工:動力車間(細胞本身就小,車間面積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要想面積大,怎麼辦?)→引導學生觀察:內膜發生摺疊(有利用於化學反應的進行)→觀察葉綠體(雙層膜)→分工(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為什麼?)→觀察(內膜發生摺疊了嗎?它依靠囊狀結構薄膜重疊使葉綠體內表面積變大)→內質網圖片觀察(單層膜發生摺疊,使細胞的內表面積變得更大)→高爾基體(單層膜,大小囊泡和扁平囊,內表面積大)→結論:細胞小,但面積大,更有利用於細胞內複雜的化學反應在細胞質中完成,是細胞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認識以上的細胞器“組裝”成的細胞,的確是一個特別精細的結構,再觀察“動物、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品嚐二個不同材料的“中秋月餅”, “品嚐方法”依次圍繞(外→內):膜→質(細胞器)→核,師生、生生互動,在各細胞器學習中貫穿探究、合作和討論。教師小結:看到了細胞是一個比智能電腦更精巧的機器;發現了動、植物細胞形態和結構的不同,功能也存在差異;想到了生命的奧祕就在細胞內值得探究;感悟到了生命的偉大和艱辛,在於其內部結構的完整和精巧;得到了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結論是不同細胞器,有不同的結構,決定了不同的功能。教會學生注意比較之一:動物、植物細胞的區別;之二:與“細菌、藍藻細胞結構模式圖” 比較,加深對核膜的認識,澄清原核細胞及真核細胞分類標準的界定,有複習之功效。教師總結規律時,關注動、植物細胞的共性和個性的統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尤其是細胞的結構決定功能,結構和功能和諧統一的學科思想[2],建構細胞在生命活動中,“膜為邊界,質為場所,核為司令”的生命體系。

(2)課堂案例2──“流程圖的導言設置精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發生、發展、繁榮的家園,是生命興旺發達的基礎。我們來到可愛的動物王國裏,傾聽鳥語;穿越植物家族的密林,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我們細嗅花香,品嚐甜美的花蜜;欣賞清澈見底的池塘,和那小溪潺潺的流水;生物圈也是上帝賜予我們人類的天堂,生命世界是如此的絢麗多彩,展開這幅美麗的生命畫卷,讓我們“走進細胞”,走進五彩繽紛的生物世界,讓我們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的流程圖中暢遊吧!

(3)課堂案例3──“……” 本文宂長,留給同行,我拋磚,同行拋出“玉”吧!

2,注重識圖的科學性 在觀察“動物、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中,要注重科學性的講述,準確而不含糊。不同的顏色是有利於區別不同的細胞器,具有不同的形態,而有的細胞器確實是綠色,如:葉綠體含有葉綠素;而有的細胞器,如:液泡不一定是白色,有的含有花青素,體驗和感悟花兒是美麗的奧祕,就在於液泡中含有花青素的緣故;而洋葱根尖成熟區細胞中的液泡,的確無色的。

預習中的識圖,要求學生對生物圖片具有大致的印象,方法是將圖周圍有關的全部文字“溶解”在圖中;新課中的識圖,尤其是模式圖、結構圖、流程圖,是教師引導(暗示和啟發學生從圖片中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結論是什麼?)下,學生主動參與的“自由活動”;複習課中的識圖是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生物圖片,進行“加固”,防止遺忘,並注意相關知識的“串聯”,記住和理解它吧,生物圖片都是美麗的,它代表了生命。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正威、趙佔良.2007.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5~46

[2]嶽良舉.2008.解讀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教學.生物學教學[J].33(8): 18~21.

本文發表於《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年第6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