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會考試卷(人教版)

來源:文萃谷 3.88K

  一、語言文字運用(本題有8小題,總分20分,選擇題每題2分。)

2015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會考試卷(人教版)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A.“沙發”一詞屬於外來語音音譯詞,它是單純詞,從起源來説,他是泊來品。

B.青年人必須把握住時代的脈博,做出無愧於時代的選擇。

C.技不如人,這四字箴言已成為中國足球的另類代名詞,而這次居然同中國排球聯繫在一起,看來,精神至勝需要前提,三大球的振興不只是喊喊口號就能夠騰飛的。

D.畫中波光粼粼的靈氣,盪漾着周莊的夢,水是曼妙的絲袖,橋是系在其腰的蝴蝶結,木質門的吱呀聲落在水中會有古韻的迴音,慵懶的人們只是走動的風景。

2、下列加點的字讀音全正確的一組

A.踮(diān)腳 鷹隼(sǔn) 起碇(dìng) 庇(bì)護

B.烙(lào)印 户牖(yǒu) 殷(yīn)紅 命運多舛(chuǎn)

C.攻訐(jié) 載(zài)體 癟(biě)三 諡(shì)號

D.媲(pì)美 悖(bèi)理 譬(pì)如 稂(láng)莠不齊

3、下列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組

A. 冰心在《寄小讀者》中寫到:“再經過四次月圓,我又可在母親懷裏,便是小朋友也不必耐心的讀我一月前,明日黃花的手書了!”

B.李白的詩,大氣磅礴,一瀉汪洋,其瑰麗的想象,大膽的誇張,無不透露出飄逸之氣,其語言用詞揮灑自如,富麗堂皇,讓人頓覺美不勝收,實為浪漫主義的傑作。

C.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上海浦東經濟發展日新月異,高樓林立,美麗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D.華羅庚教授的研究著作範圍之廣,足以使他成為世界上獨佔鰲頭的數學家之一。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組是

A.3月22日,台州市幾個學校的老師和領導在白雲高級中學參加了“邱學華先生嘗試教學法報告會”。

B.一個孩子能否考上大學,是確定這個孩子聰明的一個重要標準。在我國,這在許多家長和教師的心目中就是金科玉律。

C. 汽車銷量的高速增長讓中國快步進入汽車社會,這種高速增長也帶來了經濟和社會問題,其中能源短缺、交通堵塞和環境污染已成為汽車產業增長的三大制約因素。

D. 中國企業雖然掌握了世界上最頂級的服裝加工,但多數企業品牌文化、經營和物流環節等都沒有達到國際品牌。

5、填寫在下面橫線上的句子正確的一組

我愛小池,也愛溪流,是因為我愛他的“清”和“遠”。 。

。 。 。 。

①幾種顏色的小魚穿行其間,歷歷可數

②溪流蜿蜒,如一條銀蛇

③小池清澈見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塊温潤的碧玉

④時隱時現,遊向遠方

⑤綠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輕輕晃動

A. 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 ②④③⑤① D. ③⑤①②④

6、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 .......,要.......”的句式寫兩個類似的句子。每個句子不超過40字。(4分)

例句: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隨波逐流,要高揚風帆,在天風海雨中奮鬥搏擊。

答:

7、假如雷鋒還健在,要開一表彰會,給雷鋒頒發“最佳道德風尚獎”,請你為其擬寫一段頒獎詞(50字以內)(4分)

答:

8、仔細觀賞下面的漫畫,分析其含義併為下列的漫畫擬寫一個題目(不得以“無題”命題,要求簡潔凝練,2分)

題目:

  二、現代文閲讀(22分)

(一)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後面的題目(10分)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傳統文化的落腳在文化,是對應當代和外來文化而言的。其內容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不同,它不具備有形的實體,不可能捉摸,彷彿無所在在,但他卻無所不在,既存在於一切傳統文化當中,也存在於一切現實文化之中,還在你我的靈魂之中。文化傳統是不死的民族魂。它產生於民族的歷代生活,成長於民族的反覆實踐,形成於民族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語言,從而也就有它們共同的意識和無意識,或者叫共同心理狀態。民族的每個成員,正是在這種共同生活中誕生、成長,通過這種語言來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形成意識、表達願望的。因而,生活對於他們就是一片園地,語言對於他們便是一種工具,大凡在這種生活裏不存在的現象和願望,由這種生活導不出的方式和方法,為這種語言未曾表達過的意念,用這種語言無法道出來的思想,自不會形成為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縱或民族的某個或某些成員有時會釀出某些獨特的心理,也往往由於禁忌、孤立等社會力量的威懾,不是迅速銷聲匿跡,便是陷於孤芳自賞,而很難擠進民族的共同圈子裏去;除非有了變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後盾。唯有那些為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始能時刻得到鼓勵和提倡,包括社會的.推崇和個人的嚮往,而互相激盪,其道大行,成為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力量。這樣,日積月累,暑往寒來,文化傳統於是乎形成。

一般説來,文化傳統是一種惰性力量。它制約着人們的思維方法,支配着人們的行為習俗,控制着人們的情感抒發,左右着人們的審美趣味,規定着人們的價值取向,懸置着人們的終極關懷(靈魂歸宿)。個人的意志自由,在這裏沒有多少絕對意義,正象肉體超不出皮膚一樣,個人意志超不出文化傳統之外。但也正因如此,文化傳統便成了一種無聲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團的象徵。沒有文化傳統,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民族能夠如何得存在,一個社會能夠如何不渙散,一個國家能夠如何不崩解。

當然這並非説文化傳統是不變的。因為時間在前進,生活在交替,經驗在累積,知識在更新,傳統中某些成份會變得無所可用而逐漸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會慢慢積澱、並經過篩選整合而成為傳統的新成份。但是必須注意,文化傳統的變化無論如何總是緩慢的、漸進的,不會發生一蹴而就的奇蹟;雖在社會急劇變幻的革命時期也是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