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作品賞析

來源:文萃谷 2.08W
七夕作品賞析1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七夕作品賞析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作品賞析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説,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説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樸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説發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前兩句設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雲霞。這裏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所發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説: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是很多了,多得有點可怕。詩人在這裏並非是在讚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複、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鬥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不同於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鬥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樸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樸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

七夕作品賞析2

《池塘七夕》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78卷。

《池塘七夕》原文

池塘七夕

作者:唐·温庭筠

月出西南露氣秋,綺羅河漢在斜溝。

楊家繡作鴛鴦幔,張氏金為翡翠鈎。

香燭有花妨宿燕,畫屏無睡待牽牛。

萬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橫塘似舊遊。

《池塘七夕》註釋

①七夕:全詩校:“一作初秋。”

②羅:全詩校:“一作寮。”綺羅:全詩校:“一作倚霄。”溝:全詩校:“一作樓。”斜溝:全詩校:“一作針樓。”綺寮,綺窗。針樓,即穿針乞巧之樓。

③《搜神記》載,京兆張氏,獨處一室,有鳩自外飛入其懷,以手探之,得一金鈎。

④香:全詩校:”一作銀”花:全詩校:“一作光。”

⑤畫:全詩校:“一作曉。”

⑥似:全詩校:“一作是。”

《池塘七夕》作者介紹

温庭筠(約812年-866年),是唐代詩人,又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豔麗,語言工煉,格調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温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容上還是藝術形式上來説,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温庭筠的詩全集欄目。

温庭筠的先世温彥博雖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彥博的裔孫。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與令狐綯之子令狐滈友好,經常出入於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温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温庭筠詩風上承南唐樑、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標誌。温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温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藴、辭藻濃豔,今存310餘首,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wu)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池塘七夕》繁體對照

卷578_36池塘七夕温庭筠

月出西南露氣秋,綺羅河漢在斜溝。

楊家繡作鴛鴦幔,張氏金為翡翠鈎。

香燭有花妨宿燕,畫屏無睡待牽牛。

萬家砧杵三篙水,壹夕橫塘似舊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