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夕斷想》文章賞析

來源:文萃谷 7.45K

七夕斷想

關於《七夕斷想》文章賞析

(我幾年前的一篇文字,用的風也吹過的名字)今夜七夕,心中只記得當初那份情愫!

回想起少年時候,夏夜總是要乘涼的,即使我們住在山裏,夜晚也總要搬一張用竹片做的涼牀,用兩根木凳搭上,放在院子裏,然後睡在上面,任夜風送爽,月影西移。等到夜半過後,温度漸漸轉涼的時候,才回到屋裏,這是一天最靜的時候,也是最閒的時候,而真正有趣的是在院裏乘涼時,可以從爺爺奶奶的嘴裏聽到許多動聽的故事,那些遼遠而動人的故事,美麗着我的童年情懷,而最讓我好奇而動心的,就是那《牛郎織女的故事》了。

躺上涼牀上,望着繁星點點的夜空,奶奶告訴我,那一帶比較亮一點的光帶是銀河,銀河兩邊那最亮的兩顆星,一顆叫牛郎星,一顆叫織女星,夜風輕柔,夜色迷朦,奶奶用親切而又緩緩的語調講訴着牛郎織女的故事,那樣的委婉動人,不知不覺我的想象也隨之飛到天上,暢想着有那麼一天能夠親眼看看那美麗痴情的織女,質樸堅貞的牛郎。特別是每年七夕的夜晚,奶奶總是要要重複那個的故事,而我與弟弟妹妹,也依然會象第一次聽這個故事的時候,去認真聆聽奶奶的講解,夜是這樣的美,故事是這樣的美,奶奶的聲音也是這樣的美啊。

長大後離開了家鄉,讀書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工作,也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體驗了世事的酸酸甜甜,於是有了一些生活的積累,增加了一些生活的閲歷。我沒有刻意去對人類情感奧祕的的探索,然而自己一顆多感的心,總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心境下,想到很多很多……,神思不覺活躍起來。

今夜,這是一個何等美麗的夜晚,七夕,這是一段何等讓人聯想與暢想的時節,仰望着天上的銀河、凝望着牛郎與織女,心中竟生起陣陣温柔而纏綿的情感來,天上的今夜有鵲橋相會,人間的今夜又有多少有情人攜手在花前月下,在夜半無人時竊竊私語呢。總是感謝上天給予人間如許多的美好。總是感慨能夠相識是一種幸運,能夠相知是一種緣份,能夠相見是一種幸福,能夠相守是上天對三生三世痴情的`回報,七夕之夜,你想他嗎?

華夏民族能將七月七日作為一個節日,將其延續,對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形成一種文化而代代傳承,這賦予了民族的對理想情感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忠貞執着愛情的讚美,它也是民族大眾心理對情愛一種審美的價值取向。七夕,之所以能得到人類的認可,這是一種人類對於情愛最深沉、最本質的思考的結果,而非僅僅是一種現象,一個傳説。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人類的互助,大半來自危機,人類的高貴,大半來自災難。”,設若在牛郎與織女面前沒有那條銀河,沒有王母娘娘的淫威協迫,那麼,一定沒有乞巧節,一定不會在人類留下那麼多美麗的詩篇與無限深情的文字,世間只不過多了一個放牧的牛郎,多了一個會織布的織女。

為什麼人類要賦於那兩顆星星這樣美好的內涵呢,為什麼會編織出這樣悽美的故事傳説呢?編織出的這個故事,為什麼又這樣契合人們的情感呢?我想必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礎和社會基礎,我認為大抵有幾種原因:

一是符合人們對美好愛情追求的理想,人類總是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怎麼樣的愛情才是最美的呢,人們最嚮往的呢,那就是相親相愛,相濡以沫,心心相應,舉案齊眉。作為一個天庭的仙女,織女是最受玉皇、王母及眾仙所寵愛的,而且她具有高貴的血統、絕美的容貌,温柔的情懷,甜美的笑容,人們這樣設想,也是體現了人類對戀愛對方的一種希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象這樣的美麗可人的仙女,一定會,也應該會有好的愛情結果,而又將織女設置天堂之仙,那更表現了織女不慕榮華、不嫌貧窮的美好的道德情懷與高尚心靈,這種女子,不説是天上仙子,就是人世間也是眾人傾慕,一睹而終生無憾,最值得歌贊與頌揚的理想對象,所以,七夕節的美麗,是人類對心靈美、情態美、愛情美、道德美最完美追求的寫照,這是七夕節美麗的一大原因。

二是切合了人類愛情心理的審美情趣。愛情,本身是人類的一個永恆的主題,人類每天都在上演着或喜或悲,或者悲歡交集的愛情故事,縱觀歷史,觀照內心,不可否認的講,人心對待愛這個問題上,會有喜新厭舊的感覺,牛郎織女的故事,是客觀上無法在一起,造成無法縮短的距離,那浩淼的銀河,隔斷了痴心相愛的一對人兒,它不是喜心厭舊的心作怪,厭倦後自已分開的,這樣就避免了厭倦心裏帶來的後遺症,

英國美學家,心理學家布洛提出的“距離説“理論,指我們在觀看事物時,在事物與我們自己實際利害關係之間插入一段距離,使我們能夠換一種眼光看世界。而恰好讓那條由王母簪子劃出的那條銀河,創造出了使兩位只可遙遙相對,而不能執手相擁的既悲也苦,既痴情又無奈的境界,創造出來的這種境界恰好滿足了彼此之間不可能發生厭倦的條件,這條銀河,又能隱隱約約的讓牛郎看到那苗條的身影,翹首以盼的焦約情態,可以推測,誰還會在這種情況下旁顧呢。因此,這種情感會持續長久下去,而那份盼望當然是執着的,深情的,熱烈的。他們的那種情感與人類的初戀何其相似,即使牛郎織女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母,但這種境界下愛是不會變老的。這種兩岸相望卻不得相見的一對痴情人兒,受着如此相思的煎熬,誰又不掬一捧同情淚,誰又不給一縷憐憫情,誰又不為他們的苦戀而深深的感動呢。命運總是會給接受殘酷折磨對象留下一條縫隙的,這遼闊銀河怎生度過,這相思怎麼慰籍,這苦情怎樣重訴,人們總會給他們一個交流的空間,如果一生一世都這樣隔河而望,那就會讓人類的審美心理失去耐性,而產生疲勞,滿足這種要求唯有讓他們相見,那一羣喜鵲就是人類同情心和美好願望的載體,是人心幻化而成的。鵲橋相見,一年一晚,給了深沉相思的撫慰,人們又從這金風玉露一相逢中得到快樂的享受,滿足了人們審美心理,這就是七夕節第二大美麗的原因。

三是歷代關於七夕的文學藝術的創作,豐富了人們的想象,製造了濃郁的氛圍,讓七夕文化充滿藝術和美學情調。

七巧節能夠成為中國的情人節,而且從漢代至今而依然傳承下來,而且越來越得到重視,並引發人們的紀念,這裏不僅是故事迷人,情感感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文學與藝術的創造讓七夕節內涵更加豐富而美麗,情感更加真實而感人,試看東漢的古詩十九首中的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如歌如夢的詩篇,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真切的、自然的講訴出來,將那份相思描寫得如此濃烈無助,將那種苦情吟唱得如此痛徹心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是何等悽苦的吶喊,讓人肝腸寸斷,不可抑制。

且不説後唐的楊璞所寫的《七夕》,不必説唐代權德輿的《七夕》,也不必過多的説《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讓我們看看秦觀的《鵲橋仙》吧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可謂“悲悲悽悽慘慘”,催人淚下。而到了秦觀手裏,再寫七夕題材,卻能獨闢蹊徑,不落窠臼,以全新的角度,獨創的意境,別緻的情調,將七夕節的內涵用更亮麗的色彩表現出來,給人們指明瞭另外一條思考的道路,即使忍顧鵲橋歸路,但依然喊出了“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積極浪漫主義呼聲。人生有許多的不圓滿,人生有許多的不如意,“恨不相逢未嫁時”的遺憾,“雁歸胡不歸”“月圓有不圓“的怨尤,“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的傍徨,“君未歸期未有期”的無奈等等愛情痛苦,時時縈迴在痴情人的心中,但鵲橋仙的最後兩句,指引着人們不必感傷別離的愁緒,不必在乎非得朝共暮處的長相廝守,只要兩情心心相印,這樣的愛情就是人間至情、至愛,更為感天動地。地久天長。

七夕節不僅引發了無數的詩歌創造,還有無數的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它們的出現,使這個美麗的傳説更加美麗,這也許是七夕節第三大美麗的原因吧。

今夜,我又想到了故鄉那個小山村,想到哺育我長大、愛我疼我,給我講故事的已經仙逝的祖父祖母。此時,隨着時間的流逝,天近拂曉,美麗的七夕節將要結束了,牛郎與織女分手的時候又快來臨了吧。相逢確實太短暫,我想他們一定有酸楚與孤寂、繾綣與留戀。他們此時分離,以後的日子將繼續開始漫漫的望眼欲穿啊,又將等待明年的七夕。

上邪!你為何如此底殘酷,人間的至愛深情難道只有這樣才是唯美的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