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通用8篇)

來源:文萃谷 1.58W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通用8篇)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1

我上了《梯形面積計算》一課,下面結合自己上課的感受以及學生作業的反饋情況,談談對這節課的認識。

在這節課中我主要運用了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來探索、研究新知識,並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魅力。

第一、注重知識間的緊密聯繫。在學習《梯形面積》之前,學生已經系統地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兩節課的內容,並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因此,梯形面積的學習雖然是一個新的內容,但是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據此為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密切聯繫之前的學習內容;而在研究過程中,又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開展研究,表述結論,從而經歷比較完整的研究過程。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本節課上也設計了相應的複習,主要是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複習。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複習公式的同時,將推導的有關過程進行一些整理,那麼對學生研究梯形的面積計算無疑具有較強的正確遷移。

第二、強化對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從這部分內容的教材編排來看,突出體現了重研究過程的特點,但這並不意味着結論不重要。在上課前,我讓每個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在研究過程中,我有意引導學生由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去探索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很容易想到這一點。當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時,再進一步啟發學生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高有什麼關係,面積有什麼關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觀察,我對教材上提供的實驗素材和內容進行了處理和利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出示了教材中的討論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實驗數據,並進行實驗結論的總結性概括。最後在探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關係的基礎上,再進行公式的推導和相關計算練習。

第三、從練習反饋中全面反思本節課的有效性。從練習題反饋上看,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比較紮實,能夠運用梯形面積公式計算面積。但是在練習第2題時,同學們讀題後都是通過計算出面積判斷哪些梯形的面積是相等的,從表面上看這道題的作用僅限於此。但是如果我能進一步引導觀察,學生還會發現這些梯形的高都是相等的,得出了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如果梯形的上下底的和也相等,那面積也是相等的結論。另外通過這道題學生還領悟到了面積相等的兩個梯形,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梯形的面積》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動手操作,感知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沿高的中線分割成兩個梯形三種方法,並比較每個梯形與所拼成的圖形各部分間的關係,然後學生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切割、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但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不夠多,這是本課中的缺憾。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探討梯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麼來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我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對公式記得也牢固。

三、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運用所學梯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這點在本節課中做得還不夠。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該多補充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嚐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在教學中存在不足。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採用齊答的辦法,為了節省時間沒有徹底瞭解中下學生的掌握情況。今後要注意在教學中避免運用這種方法。還有個別同學發表了自己的錯誤想法,我就直接給駁回,沒有讓學生自己找到自身的錯誤所在。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3

教材中對於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只給出了常規的推導方法。如何給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行探索,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維因素,注意溝通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推導過程上的聯繫,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給學生的探索、思維提供了一個比較適合的台階,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體會到了探索過程的艱辛。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學生在原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動手剪拼,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各種不同的平面圖形,然後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繫,從不同的角度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又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與精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十分注重各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在這節課中,我較多地運用了“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利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對這種方法也有很深刻的體驗。相信,經常這樣有機滲透、恰當孕伏,學生一定會得到更多的鍛鍊,今後的學習、工作也會受到較好的影響。

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與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的問題自然生成,再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從已有知識出發進行探索,當學生在操作、探索、表述等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只應加以適當指導與點撥,而不是直接給予。但對於自主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除了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之外,教師也可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也能學有所得。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4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國小生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中的一節內容。它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起作為結束直線型面積的計算,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基礎,成為本冊教學內容一個重點。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由中向高年級過渡時期,其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亦正處於進一步發展和日趨成熟的時期,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可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學生對圖形特徵及各種圖形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同時可促使他們的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本節的設計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加強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

2、放手讓學生去發現、驗證、推導、小結,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自主探索學習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培養轉化的數學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所研究的圖形與已學過的圖形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如何把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的圖形,從而使學生自己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更為深刻,思維能力亦得到發展。

4、滲透數學中的變換思想,在轉化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平面圖形的旋轉和平移,認識瞭解旋轉和平移的含義及方法,以及其對圖形位置變化的影響,進一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但在這節課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要是學生在與老師的配合上還有待改進,其中部分學生的討論不夠積極,有個別學生不會參與討論,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氣氛也有待改提高,不過學生對動手操作、推導公式倒是很感興趣。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5

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討論、交流,學生充發展示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只是組織者、指導者,起到了幫助和促進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理念。

考慮到學生已有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的經驗,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是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一種“猜想”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憑藉已有經驗大膽猜想,進而是實踐檢驗猜想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使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探究學習成為可能。這比起盲目的亂猜來,更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

2、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實現生生互動。

本節課力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概括梯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在分析,對比中歸納選優;在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讓學生動手操作,分組合作探究,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通過“拼、説”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活動中體驗,活動中發散,活動中發展。同時,又由於各項活動的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3、使學生的自主探索在時間上給以保證

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為了學生充足地用眼看,用手做,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的表現,發展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者,參與者的作用。當學生受現有知識的制約,推導概括公式思維停滯時,教師實施點撥誘導,促其思維順暢,變通,最後使學生明確,儘管拼擺的方法不同,但都達到驗證了梯形的面積公式。將發散與收斂,直覺和邏輯這種對立統一的思維方式有機的融為主體動態式的思維結構,從而最大限度的擴展其具有張力的思維空間。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以及梯形的圖形特徵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能夠通過拼擺獨立推導出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領悟了圖形轉化的數學思想。

成功之處:

多種方法推導梯形的面積,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拼擺,獨立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即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的面積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然後讓學生思考能不能根據一個梯形進行面積公式的`推導呢?從而得出以下幾種方法:

(1)把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

(2)把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之和。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探索,學生在探索梯形面積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了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更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問題解決策略意識的形成。

不足之處:

由於用多種方法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導致基本方法中出現部分學生不會敍述。

再教設計:

突出基本方法的教學,注意其它方法的時間分配。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7

在梯形的面積計算一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通過複習,讓學生明白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與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方法相似,都是把不熟悉的平面圖形轉化為熟悉的平面圖形來計算。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想辦法把它們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平行四邊行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梯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這環節我是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的,通過交流,學生很容易得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同平行四邊行的底相等,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性面積的一半。

最後是讓學生嘗試練習求出梯形的面積,並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學生在探索中,對個別學生輔導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探究的過程中,真正讓學生在動中學。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8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通過學生的剪拼,轉化,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圖形,進而歸納、概括出梯形的計算方法。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本節課要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即在求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剪拼,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後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繫,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説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説一説,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説”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紮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中我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猜想-驗證”來展開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