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觀看舞劇的觀後感(通用17篇)

來源:文萃谷 1.02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觀看舞劇的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觀看舞劇的觀後感(通用17篇)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

初看《水月》,讓我頗為訝異。在看過了女舞部分諸如《月牙泉》裏的痴纏繾綣,《一把酸棗》裏的愛恨辛酸,《天鵝湖》裏的高貴優雅,《度母舞》裏的聖潔悲憫,居然很難從《水月》女舞裏感受出她要表現什麼樣的情感。

看了男舞才發現,男舞和女舞看來給人的感覺並無二致。甚至於男舞女舞都難以區分《水月》啊《水月》,水月啊水月。

想起小時候和祖母一起看電視。七十幾歲的祖母沒讀過書,不識字,也聽不懂普通話。她是個信佛的人。看到電視裏廣告或者電視劇裏有歌舞她總會很好奇地問我:“那個女菩薩做麼子是個跳啊?”(意即“那個女施主為什麼要跳來跳去的?”)那是我總是很不耐地回答“她想跳就跳了不,要做麼子做麼子?(要為什麼做什麼)”現在想來不禁失笑啞然。她要舞出些什麼?她為什麼要舞?

要為什麼做什麼?

水月就是內心無慾無求時的自己的動作。

就是就是自己心裏的自己,藉助自己的想象,在廣袤的黑色的世界裏,就是舞台,只有一束光,自己在光下旋轉,妖嬈,掙扎,痴纏,變幻,自賞,孤高,冥思??純粹的一個人的內心的直接的展示。它並不是要表達一個曲折蜿蜒的故事情節,也不是為了展現某種或柔美或婉約或優雅或聖潔等等的藝術美感,也不是為了讓觀眾有什麼樣的情感共鳴或者震撼。

她是心裏的自己在獨自起舞,在完全沒有外界的世界裏起舞。頂上某個地方有鏡子,能清楚看見自己。不知何時,對面也有一面鏡子,照得自己更清楚了。於是滿世界都是她自己在舞。自己就是觀眾。不需要舞給別人看。

或許她甚至不一定要舞給自己看。她就是要舞。自然而然地起舞。或者間或有一個幾個共鳴的舞者從他們的世界裏以相似的頻率舞進來,於是一起共舞。舞着舞着又出去了。依舊孤身在舞。然後如此幾番。

然後水聲響起。舞台嘩啦嘩啦淌着水。靜默,靜默,只有水聲。動作都慢下來。就躺在水裏,看着水裏的自己,甚至都不用睜眼。心裏也似乎變成了這水面,平滑如鏡,微微一動,泛起兩輪漣漪,水裏自己也在搖曳生姿。

看着水裏的自己的影子,恍恍惚惚彷彿自己在恆河邊沐浴,洗滌靈魂,一點點蕩去心裏的沙礫,塵垢,輕輕揚起輕盈的自己,飄向永生,亦或是輪迴?誰管它呢??這是個無慾無求無色無嗔無喜無怒無悲的六界之外的世界吧?

哦? ?走神了。很奇怪,看《水月》怎麼總是情不自禁走神,思路跳脱在舞蹈之外。恍恍惚惚竟一直以為是自己在寂然起舞,還有恆河裏自己的倒影?

恍然夢醒。飄渺無蹤。《水月》啊,水月。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2

昨晚,女兒拿來劇票,讓爸爸媽媽去看中央芭蕾舞劇團演出的《紅色娘子軍》。作為我們這個歲數,對這部戲非常熟悉,舞蹈能記起來,音樂能背下來,吳瓊花的倒踢紫金冠和常青指路奔向紅區,一閉眼就能想起來,歲月無情,但沒有抹去這些痕跡。

深圳保利劇院不錯,劇場效果現代。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趙汝蘅女士先行介紹,從團史介紹到芭蕾舞起源,從胡桃佳子介紹到天鵝湖,最後談了中西合併的《紅色娘子軍》,既談劇情,也講技巧,目的讓人們能夠全面瞭解和欣賞。

讓我感慨的是當年電影舞劇《紅色娘子軍》吳瓊花的扮演者薛箐華女士也來到幕前和觀眾們見面。她就是當年那個倒踢紫金冠紅遍全國的吳瓊花,看着眼前的她,我努力搜索記憶中的她。沒錯,是她,還是那樣纖細,還是那樣有形,還是那樣挺立,只是平添了幾分歲月,我耳邊彷彿又響起當年的激奮人心的樂曲,又看到一個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她現居香港,週末來深圳培養下一代。

平心而論,新一代舞劇《紅色娘子軍》不論從效果、服裝和燈光,還是從舞技、表現力和策劃均達到了較高水平,有些甚至超過當年,演員整體水平更高,時代感強。

飾演吳瓊花的孟寧寧很是不錯,舞蹈的表現力和爆發力甚佳,動作到位,高潮迭起,贏得陣陣掌聲;飾演洪常青的餘波柔中帶剛,芭蕾燕式大跳、空中三週半等高難動作完成得很到位,乾淨利索,交待得很清楚。

觀罷,我長時縈繞在劇情之中,試圖把今天的他們與昨天的我們相比,試圖將1966年和2009年相連,試圖讓薛箐華和孟寧寧同台演出,時空突然交錯起來,不由想起了唐朝李商隱一句詩: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真是滄海桑田,一代一代真快,一輩一輩向前。

美中不足的就是趙汝蘅女士台前介紹長了一點,觀眾有點嫌了。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3

《禮記》中説:“説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人十分有智慧,千百年前便發現了,舞蹈,是人類最原始最樸實最富力度的語言。中國歌劇舞劇院優秀的青年演員們,用他們赤誠的心,去追溯古人之情,將古典舞劇《孔子》搬上舞台,他們讓每一位觀眾驚歎於舞蹈震撼人心的魅力,也將先賢風骨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幾位領舞,他們包括兩位首席——孔子扮演者胡陽,妃、玉人扮演者唐詩逸,還有王的扮演者朱寅。

最早認識唐詩逸,是她在中美爭霸賽中表演的《水月洛神》選段,她的技巧和力度達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當之無愧為當今中國十年難遇的天才舞者。毫不例外,在《孔子》中,作為女舞者無人能及的技巧與力度讓她每次出場成為唯一焦點,與音樂完美契合,她的舞步彷彿是踏在我心裏,所有的情緒只能被動地牽着走。剛柔並濟,翩若驚鴻,是我看到的對她最多的評價。妃,玉人,是完全不同的角色,柔媚與靈秀她在這部劇中卻轉換自如,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魅力彷彿輕輕巧巧就被她釋放到了極致。

若論震撼人心,胡陽的高超技巧只能排在他人物理解到位情感釋放驚人的特點之後了。胡陽作為首席舞者,在技藝方面令人難以望其項背,在文化底藴方面也非常優秀。他與《孔子》相互成就,他與孔子契合得恍如一人!舞台上,你會相信他就是那個人,那個胸懷天下滿腹經綸,卻又鬱郁不得的人。觀眾能夠感受到濟世無門的大悲,又能體會到桃李滿門的大喜。

與我而言,未能到過現場追這部優秀的舞劇一直是個很大的遺憾,舞劇日漸成熟,有些細節未身臨其境便難以挖掘。我希望有緣能與孔子相遇,不是從《論語》中智慧的言語追溯這位先賢,而是從舞蹈演員們的演繹去進行更深的感悟。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4

莫扎特一生總共創作了22部歌劇,《魔笛》是莫扎特有生之年最後一部歌劇。據説,莫扎特在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這部作品,與他的學生共同哼唱劇中的選曲,可見莫扎特對此劇的鐘愛。

《魔笛》主要講述了王子帕米諾在森林中迷路,受到怪獸的威脅,被三個女巫的僕人拯救。此時,來了一位捕鳥人帕帕蓋諾,他謊稱怪獸是他用手所殺,而受到女巫的懲罰,口被植物封閉,不能説話。當王子看到女巫女兒帕米娜的照片時就深深愛上了她,發誓要從祭師那裏救出帕米娜,他以為女巫是正義的化身,而祭師是邪惡的魔鬼。女巫給帕米諾一支魔笛,給帕帕蓋諾一副搖鈴,交代他們可在危急的時候用,還有三位聖童給他們指引。帕帕蓋諾也被派遣同帕米諾一道去解救帕米娜,他確實把帕米娜從壞人的手中搶救出來,當壞蛋們包圍他們兩個時,帕帕蓋諾想起了搖鈴,搖鈴發出了清新美妙的音樂,壞蛋們立地成佛,他們手中的槍口開出了一朵鮮花,隨音樂跳起舞蹈慢慢離他們遠去。王子帕米諾要來到聖地,他心中燃起了對祭師的仇恨,一位聖地的引導者勸他不能有仇恨,要兄弟友愛,何況他並不瞭解祭師。他説只有兄弟友愛,心中無愁恨,才會解救出帕米娜。

王子找不到心愛的人,他吹起了魔笛,隨即他聽到了帕帕蓋諾的搖鈴聲,帕米娜也來到了他的面前,兩人喜悦相逢。女巫要求女兒要殺害祭師,帕米娜於心不忍。祭師來到了帕米娜的跟前,安慰帕米娜,使他重燃對生活的信心。在聖地,祭師懲罰了壞人們,把他們投入監獄。祭師與聖地中的議員們決定為了考驗王子,他們特意設計了重重難關,假如帕米諾與帕帕蓋諾接受這些,並能通過考驗,就會讓他們美夢成真,與心愛之人會合,他們接受了考驗。第一個難關是受到女人們的挑釁,他們不能説一句話。帕米諾是王子,他信守諾言,不發一言。可帕帕蓋諾卻抵禦不了誘惑,頻頻講出自己多麼需要愛人帕帕吉娜。第一關考驗後,聖童告誡帕帕蓋諾不能説話,否則考驗將會因他而失敗。第二次考驗來臨,帕米娜見到了帕米諾,對他表白思慕之情,但帕米諾由於懲戒在身,無法説話,看到帕米娜傷心痛苦欲絕,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無奈得忍耐着。

帕帕蓋諾看到機關裏上來一個蒙面人,便忍不住與她談話,説他非常希望愛人出現,他在等她。蒙面人説出她就是帕帕吉娜時,他還矇在鼓裏,突然才恍然大悟。因為他已破戒,眼看楚楚動人的帕帕吉娜被聖地之人帶走,卻無可奈何,此後他發誓再不説話。最後王子和捕鳥人通過了最終考驗。帕帕蓋諾與帕帕吉娜再次相聚,他們歡天喜地地歌唱,兩個愛人唱得倒在地上,兩人説要生百個千個兒女,生活將無限美好!王子與公主最後相逢了,他們穿越滾燙的火爐,闖過森林裏的噴泉,在聖地人們的見證之下完成聖潔莊重的愛情結合典禮,故事到此結束。

《魔笛》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場景與唱段有以下四個。第一個是捕鳥人帕帕蓋諾從機關裏出來,見到帕米娜,與帕米娜的一段關於渴望愛情的演唱。在場景裏,他們表現了崇高的友誼,同時也表現了他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第二個是女巫的唱段《慾火在胸中燃燒》,這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的歌曲,旋律複雜而跳躍,音很多,非常著名。歌曲暗示我們在生活中存在着黑暗邪惡的勢力,它們有時候甚至會佔據統治地位,讓人心驚膽戰。第三個場景是祭師安撫帕米娜,祭師的演唱渾厚有力,象徵着光明與勇敢將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希望。第四個場景是當帕帕蓋諾與帕米娜遇到危險,搖鈴的想起使壞人們也歡樂起來,離開他們,兩人逢凶化吉。這場景如童話故事一般使人着迷。還有一個場景是帕帕蓋諾不聽祭師的告誡,不能守口如瓶,最後在帕米諾的勸導下才閉口不言,但幸福最終還是降臨,雖然來得稍稍有些晚。這裏説明了友誼的偉大,更説明帕帕蓋諾能及時改正缺點,夢想終於成真。

這部歌劇真不愧是偉大的歌劇。莫扎特在劇中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太多了,他首先將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友誼與愛情,有機地組織到這部劇中,而且把這些元素都調配得非常和諧,達到完美的程度。這是天才莫扎特高明、高貴的音樂才能。其次這部劇有兩條線索,第一條是王子與公主的完美結合,第二條是帕帕蓋諾與帕帕吉娜的愛情結局。第一條線索給貴族們觀賞,第二條給平民們觀看,可以説是照顧到了兩個不同階層的審美需求。莫扎特在這裏向我們展示,他照顧到不同的觀眾羣,做到雅俗共賞,並能把自己對世界與人生的觀念灌注在裏面,再次顯示其非凡的創作才華。第三條是本劇機關密佈,有聖童從天空中飛過,有火焰,有噴泉,看似熱鬧非凡,莫扎特也關注了那些只喜歡看熱鬧的觀眾,讓他們也興奮無比,不至於無聊。還有一條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當我們改正自身的缺點時,我們就距離完美更近一步,人類需要不斷的進步才能照亮未來。

莫扎特既取悦了那些愛噱頭的觀眾,愛童話故事的觀賞者,更是表達了他追求光明,追求和諧,兄弟友愛,愛情崇高,人類偉大的思想和精神。莫扎特敬告觀眾們,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人類,化險為夷,平安快樂,幸福永遠。這是多麼高超的啟示啊!由此可見,天才莫扎特由衷喜歡這部作品就不足為奇了。偉大的莫扎特!偉大的《魔笛》!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5

中國歌舞劇院帶來的大型舞劇《孔子》,展現以“盡善盡美”為藝術理想的偉人孔子的一生。

劇情從參政進諫、周遊列國、晚年歸魯、刪改《詩經》、撰寫《春秋》等情節,藝術性地展現了孔子生平。劇中每一場羣舞舞都各具特色,開場舞《執羽》應為先秦樂舞“羽舞”的場景,另外男子舞蹈《頌賢》、女子舞蹈《采薇》以及《棠棣之花》等也都非常具有中國古老元素。舞美設計可謂是煞費苦心,只是為了切換效果契合舞台需求,小篆體的孔子名言也都重複。此為小瑕疵。兩邊腿子實體可移動,後面背景鏤空小篆吃光反射恰到好處。服裝設計精美考究,儒裙、曲裾等元素皆有所用,涮色勻稱,在大舞動時也毫不影響其服裝色彩。燈光設計簡單準確,有投影,光束燈以及染色燈為主要用燈。色彩與圖案搭配很舒服。音樂上前一個小時至舞紫霞劍都非常之棒,之後的音樂略顯紅色,聽覺疲勞感摻雜。編劇結構框架過大,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孔子展現的淋漓盡致實非易事,所以用文字切換的方式也無可厚非。在文藝座談會的大背景下,有如此借用儒家文化歌頌中國夢的作品實屬定位精確,高啊!!此劇實屬精品!看的很過癮。不過,目測除“臣”為A角之外,其餘主演皆為B或C角。舞蹈定位精準,但獨舞編舞略顯重複。另:中間兩段舞蹈,饑民乞討一段是借鑑巴黎聖母院安樂窩在巴黎街頭遭驅逐的段落,包括音樂,燈光;“妃”長水袖擊鼓,借鑑老謀子的十面埋伏章子怡片段,包括音樂快板。

最後,此劇很棒,值得一看,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希望可以多多看劇,多多學習!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6

對於一個常年來被繁華都市喧囂與商業資訊所“圍困”的普通市民,或者一個已過天命之年而極少走進劇院的人來説,被朋友邀至那近郊清新的大學校園劇場內,去觀賞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出的舞劇《孔子》,似乎感覺到十分的慶幸與“精神奢華”,似乎有一種逃離都市“文化霧霾”,感受重返大學校園“清純”的衝動。

國家劇院、舞劇、《孔子》、校園——遂將這一系列完美的詞語一一連接起來,腦海中頓然閃現出舞台上華美的光焰,未曾想匆匆進入劇場後即是應了主持人精簡的開場白:“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但當大幕徐徐拉啟之時,整個舞台上閃耀出華麗、飄逸、靈動的浩大場面,富有古典宮廷樂舞的輝煌嘲在夢幻般舞台燈光的映襯下,一個個舞者在高調色彩、統一服飾變幻的曼舞中,好似羽化登仙。舞劇序部的執羽情景之後,《孔子》四幕大戲分別以《亂世天問》、《絕糧》、《大同》、《仁殤》依次而展現,在場所有的觀眾似乎頃刻凝神屏息關注於舞劇演繹的每一刻,全然沉浸在舞劇敍事接連的情節中,伴隨着深刻的主題哲理延伸,伴隨着妃、公、臣三者與孔子人物關係、故事嘲的演化,伴隨着舞蹈人體動態描摹狀物方式的激情深化,及道具、音樂、燈光、佈景一系列有邏輯的深層次推進,孔子這一“聖人化境”的形象聚合成真善美的“實體神像”,似乎千年後活着的孔子躍然而出,且栩栩如生……

此刻,我好似已陷入悲欣交集、香色濃豔的故事嘲劇情氛圍中,被置身於古代人文與現代時尚虛實交替的情景裏。誠然,我是被中國歌劇舞劇院“高雅藝術進校園”的義舉而感動了。

《孔子》舞劇以“樂也者,聖人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的傳承宗旨,溯源逐本。孔子劇組或許融入“古代樂治就是由樂舞的道德感化力量促成社會安定”這一大義,同時把握孔子對非禮之樂“八佾舞於庭”的斥責,遂將“聖人”活的人物搬上舞台,以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達到雅俗共賞、內外行同贊這一種難能為美的藝術極境。

試想在社會倫理悖化、價值理念資本化、文化商業化、藝術泛娛樂化的全商時代困境中,要用何等超常的意志力、創新力來精心締造孔子仁者愛人、天地人物一體同構、參贊化育、曲成萬物、大德敦化的境界,或許這本身就是一種聖賢般的執着與使命,秉承“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的凜然正氣。

首先《孔子》舞劇敍事性結構,融匯了古典舞、現代舞與民間舞等多種舞台戲劇表演特色與精髓,編劇選取春秋戰國禮崩樂壞的亂世、諸侯紛爭、天災人禍不絕的時期中孔子列國周遊、歷靜坷的片斷。其次,突出其治國之策的推行,書院教育理念的傳播,為民請命的苦旅3個核心史實,採用綴聯、梳理到穿越、整合及至參差、提升藝術創作方法,展現宮廷帷幕貌似莊嚴下的肅殺冷酷、殘暴無道,一如進諫中的危境,君臣間的殺戮,傳道中的悲欣,祭祀時的決然,令人震撼的是舞劇敍事結構中細節的亮色始終貫穿其間,無論是舞美設計中竹簡書法背景的推移,或是進諫書簡道具舞蹈的託物言志;無論是舞台古俑道具緣物寄情千年的寓意,還是萬民跳儺、祭祀典禮,或是聖人舞劍祈天的心願,都契合了一代聖賢內心“仁者”無窮的張力。儘管校園舞台所限、羣舞人物龐雜,但藝術表演卻儼然有序、色彩清新、主題意藴深刻,而每一時段的舞台燈光音樂富有節奏的演進變化,將每一位舞者的表情賦予傳神與出彩(而整部舞劇並未燈光分區切割或炫光特技)。

以筆者之見,觀賞《孔子》舞劇最是以空杯心態、以唯美的情感、以回味的方式為上,正所謂見仁見智,仁者第一。所以真的想再一次觀賞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出的舞劇《孔子》,默默無語地觀舞者聖境,分享美美與共,“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7

“月光”是楊麗萍的一個經典作品,非常喜歡這個舞蹈,很有震撼力,它和其他的舞蹈不同,楊麗萍從抽象的角度演繹它,給人感覺很特別,有一種脱俗的美感。在這個舞蹈中藴涵着原始的生命態度,她為生命而歌,為生命而舞。其實楊麗萍表演的舞蹈根本沒什麼技巧,為什麼能獲得大眾的普遍喜愛和專家的如潮好評呢?其實仔細分析起來,楊麗萍那獨特的動作語彙的運用就是藝術化技巧的最高體現。

在這個舞蹈中,鮮明地體現了女人的温柔和月光的皎潔,我看到了偏偏起舞的女人就如同南叢林裏的霧水一般,有形與無形結合的完美無缺,她用抽象和變形的肢體迎接雲霧的故鄉,擁抱高原的天空下潔淨的月光,如一灣湖水與光影交織,花一般地開放生命的熱情,意境真的很美。

楊麗萍用她優美苗條的肢體展開想象的臂膀表現了自己的感情和月光的聖潔,看她的舞蹈,會使人進入她構架的如詩如畫般的意境,卻會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現出來的美麗所動容,有種遠離塵世喧囂的心靈的享受。還有一點我很喜歡的就是在舞蹈中非常讓人出神。

在舞蹈中,瑣碎的現實和凡俗的表情化成了剪影,“月光”中楊麗萍是一棵樹,一隻鳥,一條蛇,她在與自然交流,融合,顫動,把一個女人和現實展現的栩栩如生,猶如月光下舞蹈的精靈,柔中帶剛,剛柔並濟。用形體代表語言,在舞台上表達自然最美妙的情感。

楊麗萍表現的決不只是她自己的真實情感,而是整個人類的感情。舞蹈的形式美,技術性極強。但這種形式美和技藝性,都是發自人體自身的,外部的形態美和技藝,都不可避免地與人體內部精神情感相通,受其支配並表現情感,這種以整體探索、整體品察、整體把握為背景,將哲理與情感融為一體的藝術,在“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其實每個舞蹈作品的生命源於人體內部的精神情感的創作機制。人與自然的關係就是“天人合一”。楊麗萍在“月光”中就演繹了天人合一。這種觀念反映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對自然秩序的服從,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個舞蹈的情感是細膩的,它所創造出來的意境亦是獨特的,它是“情”和“景”的交融。

在如今舞蹈商業化的社會裏,楊麗萍在用一種最自然的方式表演人間最真實的情感,就像月光中所表現的那樣自然和美妙,營造了一種安靜和温柔,使人有無限的遐想,在這個如夢般的舞蹈裏,我看到了藝術的昇華。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8

昨天,我聽媽媽説銀谷影城正在熱播電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來。媽媽見我這麼興高采烈,便答應帶我去看這個電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出生於公元前五世紀。他學問淵博,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個電影講述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先後去過衞國、蔡國、齊國、鄭國等國家。

孔子本來在他的家鄉魯國享有很高的官職—司寇,他倡導用禮儀治國,讓國家富強,不同意連綿的戰亂,耗費錢糧,這樣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可是他這種理念當時並沒有被魯國國君採納。雖然這樣,孔子還是在魯國廢除了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殉葬”。古代,每個有錢的主人,手下都會有一些奴隸,而主人去世後,他的奴隸就會一個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這殘忍的一幕,令人心驚膽顫。有一次,一個大臣的父親死了,他的一個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説了實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帶來了了這個小奴,國君憤憤地説:“你怎麼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這個小奴呢?”這時,一位朝中大臣對孔子説:“奴隸陪葬是一種禮節,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説:“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麼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説得這位大臣啞口無言。但孔子最後還是被魯君趕出了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後,先後周遊了很多國家,都沒有得到重用。這時,魯君派人請孔子回國,孔子經三思後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了。當他們的馬車行駛在冰凍的河面上時,冰面突然崩裂了,書簡掉到了河水裏,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知道這些書簡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顧自身安危跳進冰水,救出了這些書,而他卻被冰冷的河水凍死了。看到這時,我差點眼淚奪眶而出。

孔子周遊列國14年,終於在68歲時回到了魯國,專心講學,最終在73歲時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他那不因艱難而退縮的的品格深受人們敬佩,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懷念他,時時刻刻學習他。

媽媽的話:《孔子》這部影片氣勢恢宏,情節生動感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我一開始懷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帶點點去看了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點點能夠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專注地看完全劇。雖然點點這篇觀後感對孔子思想的認識沒有達到“仁”、“愛”的高度,但看得出來,孔子堅韌不拔的精神的確感動了點點。作為點點這麼大的孩子能夠由始至終看完這部有着深厚思想內涵和歷史背景的影片,並且有所感受,媽媽已經很知足了。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9

這是我第一次完完全全欣賞整部芭蕾舞劇,雖然看的是舞劇的視頻,沒能在現場感受當時的氣氛,可是觀後感觸還是很深

《天鵝湖》是世界聞名的經典芭蕾舞劇,作品作於1876年。故事取材於俄羅斯古老的童話,由別吉切夫和蓋裏採爾編劇,是柴科夫斯基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畢竟是平身第一次欣賞完整的《天鵝湖》,硏究到自我這方面的知識確實比較欠缺,於是提前做了做“功課”,瞭解了整個舞劇的大體劇情。否則我光從演員的肢體語言來完全體會所要表達的意境還是比較困難的。看來“功課”沒有白做,總算能夠在特定舞台情景下,體會到演員所要抒發的情感,雖然可能還是很膚淺的,但自我感覺良好。

具體的劇幕已經不是記得太清楚了,就挑選幾個記憶比較深刻的做一些描述。

第一幕“花園中故事發生在北歐一座古老的城堡裏。城堡中王子就要過生日,皇后莊嚴的宣佈,將為王子舉行籃大的言廷舞會,屆時會有鄰國的各位公主參加。王子要從她們當中挑選自我的意中人。但王子心中悶悶不樂,他渴望的是另一種感情的來臨。正在這時,王子的好友醜”勸説王子和夥伴們去湖邊打獵散心。”感覺這一幕“小丑”好像是主角,自始至終他的戲份最多,最活躍,充分展現了滑稽搞笑的風格,烘托了慶典的歡快氣氛第二幕“湖畔王子來到湖邊,忽然一羣美麗的天鵝從他頭頂飛過,王子舉起弓箭向天鵝的方向追去。

追隨着天鵝,王子來到一片寧靜的湖邊。帶頭那隻高貴端莊的天鵝忽然化成了一位少女。少女向王子講述了自我的遭遇。少女名叫奧吉塔,是一位公主。不幸被萬惡的魔王下咒語變成天鵝,僅有在夜間才能回覆人形。而唯有忠貞的感情誓言才能解咒語。王子被深深打動,愛上奧吉塔,發誓要將她從苦難中解救。但這一切竟被魔王偷聽,魔王設計要永遠分隔這對相愛的戀人。

這一幕最經典的就是《四小天鵝舞》,這也是該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音樂簡便活潑,節奏幹浄利落,描繪岀了小天鵝在湖畔嬉遊的情景,質樸動人而又富於詩意。

帶着好奇與對高雅藝術欣賞的心境,我和我的同事們觀看了芭蕾舞劇《天鵝湖》。這部舞劇對於任何一位音樂教師來説都不陌生,從上學時起,音樂鑑賞課中教師們都會帶領我們欣賞舞蹈片段或者音樂片段,更由於它的著名,很多人都對於它的故事幾乎稱得上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兩個多小時在這優美的音樂與動人的舞蹈中很快地過去,兩個多小時帶給我的是無數的震撼與思考,走出大劇院後我仍然陶醉在悽美的舞劇當中。這時,我們才明白為什麼《天鵝湖》能夠如此著名,流傳能夠如此之廣,同時,我更從音樂教育的角度去思考了以下幾點:

首先是音樂教師們從走出學校,這樣類似的活動能夠説少之又少,大部分人被工作沖淡了繼續學習的衝動與夢想,所以在這樣的活動引領下,我自我有一種衝動,那就是多給全區教師們創設這樣的學習條件,讓大家活到老學到老,永葆音樂教育的青春生命。

其次是學習之後的落實工作是活動的精髓,不少人都有三分鐘熱血的衝動,也許在觀看的同時,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反思自我的不足,有很多積極向上的想法,可是,人類的惰性會讓很多人在退去了當時的激動之後,又歸於平靜,導致此次活動又成了得過且過的浪費所以在這樣的活動之後,更需要提醒、督促大家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在自我的音樂教學中深思,帶給學生們更高、更深、更全面地引領再次就是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此次學習只是全市音樂教師的代表,這些骨千教師們如何把學到的東西有效引領,高效發散,在教師隊伍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還需教師們用心琢磨,仔細打磨,讓此次活動呈現以點帶面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將此次活動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之前很少看芭蕾,對芭蕾的印象只停留在兩個腳尖的直立上,芭蕾賞析這課,帶着我步步走進了芭蕾的世界。

開繃直立,白色紗裙,輕盈飄逸彷彿就代表着芭蕾的一切,而天鵝湖則是芭蕾的一個代名詞。

在天鵝湖中,描述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天鵝湖》的故事源於德囯童話,王子桑弗雷德在天鵝湖畔正要向天鵝射箭時,天鵝變成了美麗的公主奧德塔,原先她和其他少女都被魔王變成了天鵝,在晚上才能還原成人形,僅有男子對天鵝的感情能夠解除魔法。王子愛上了奧德塔,但魔王為了破壞這段戀情,將自我的女兒黑夭鵝變成奧德塔的模樣岀席王孑的舞會上當受騙的王子對天發誓永遠愛黑天鵝,這樣他無意中撕毀了對奧德塔的感情承諾,少女們逃離魔掌的期望成了泡影……芭蕾舞在西方被稱為舞蹈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它有着複雜的結構形式和特定的技巧要求,一部芭蕾舞的雙人舞、獨舞、羣舞都有固定的形式結構。雙人舞大都用以表現男女主角戀情或正反兩方對抗,姿態優美、感情內在是其特點。《天鵝湖》第二幕慢板雙人舞細膩地表達了白天鵝奧傑塔從恐懼、提防逐漸到對王子的放心和信任,進而迸發感情,以至熱戀的過程,奧傑塔的獨舞突出了她的杯具色彩,她的舞姿越是優美柔弱,就越是凸現出她的孤獨和動人。女子腳尖舞是芭蕾舞的靈魂,其獨舞要求技巧嫻熟,有輕盈如飛的跳躍和令人目眩的旋轉,還有快感十足裝飾性極強的雙腳打擊,以烘托主要人物,渲染環境氣氛等。四隻小天鵝跳的舞曲,音樂簡便活潑,四隻小天鵝整齊一致的舞姿,包含擊腳跳和輕步行進"的動作。這些動作以及頭部的轉動,維妙維肖地表現了小天鵝的形象在沒有觀看之前,我對芭蕾舞所表現的美只限於女性——異常是在古典芭蕾當中,其主要主角大都是有女舞者來擔當,男舞者的工作往往只是擺一些動作來配合、支持女舞者的表演。然而在觀看天鵝湖後,同學們才明白原先芭蕾也能夠展示和強調男性的陽剛力量美。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0

“即使剪了翅膀,鷹,曾在哪一瞬忘記過飛翔!”蔡夢慰烈士的遺詩《黑牢詩篇》的句子敲擊在人們的心上。大劇院舞台上凝重冰冷的鐵鏈組成一道黑幕,一組浩然正氣的英烈浮雕緩緩從網幕上“流過”,突然一段“鐵牆”坍塌,一股紅綢從天而降……

雖有歌劇《江姐》“花”開在先,並蒂而生的這支舞劇版“紅梅”,同樣傲壓冰霜,花開更豔。該劇以獨特生動的舞蹈語言,融合深情的音樂和逼真的舞美,藝術地展現了重慶渣滓洞死難烈士為革命事業不屈不撓鬥爭的革命精神,展現了以江姐為代表的紅巖羣英的錚錚鐵骨。當小提琴奏響《紅梅贊》主題變奏,酷刑之後的江姐顫抖着的尖尖十指,把觀眾的心揪到了半空。女主角李青從匍匐到挺立,一次次用足背站起前行到飛旋騰轉,在滿天雪花中舞出了那樣一種動人的美:痛楚中的堅毅、悲憤中昂揚的理想……

僅此一段獨舞,已為小説《紅巖》所展開的藝術長卷中新添了一個舞動的經典。一批批烈士就義了,監獄裏一個嬰兒誕生了!那映照天地的紅旗與響徹雲天的主題歌,那伴隨着解放軍攻佔重慶的炮聲同時響起的開國大典的禮炮轟鳴,那忠魂起舞慶祝新春的紅色浪漫之舞……

一步步撞擊着觀者的靈魂。當《繡紅旗》的旋律響起,不少觀眾忍不住拭去眼角的淚水,人們在感歎:這是藝術家用靈魂和心血“繡”的精品,是“紅色經典”穿越時空的恆久魅力!

同時,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應常常想到先烈的遺願,常常警醒自我,我們還要繼續呼喚着這個名字,講述着這個故事,謹記着這段歷史。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1

在歌劇《江姐》中,作曲家運用了多樣化、豐富的音樂手段,對江姐的形象作了生動、細緻的刻畫。在《紅梅贊》中,作者採用的作曲方法是音程大跳和一字多音,這樣可以使江姐崇高的氣質和優美、抒情的性格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紅梅贊》這首歌曲是用傲然怒放的紅梅來暗喻江姐的英雄形象,用紅梅傲然挺立的氣質和堅忍不拔的品格來表現一個女共產黨員的博大胸懷和視死如歸的態度以及對新中國成立的堅定信心。這首優美、抒情的主題歌的音調與崑曲十分相似,同時還帶有一些四川民歌的曲調特徵。

《紅梅贊》是一首歌謠體唱段的七聲徵調式作品,單二部曲式寫成,全曲的結構方整對稱。它用梅花不畏嚴寒風雪、傲然怒放的堅貞性格比擬江姐堅強不屈的革命氣節,刻畫出江姐崇高的革命形象。整首歌曲在作曲技巧上大量使用八度、七度的跳進音程,這樣使得歌曲更加氣勢磅礴。在歌曲的旋律上採用了四川的民歌曲調和四川揚琴等戲曲音樂素材,並使二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演唱起來朗朗上口。在歌詞上主要是以紅梅來象徵我們的同志。紅梅的生長環境是十分險惡的,用它來象徵着我們革命的艱難與不易。當時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的駐地就設在重慶,也就是在敵人的心臟。紅梅生長在最險惡的地方,這就寓意着我們的同志像紅梅一樣也是在最危險的地方與敵人展開鬥爭工作的。紅梅開在最危險的地方,但同時也象徵着是凝聚了黨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為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下才使紅梅具有了堅忍不拔、不畏艱險、傲雪凌霜的品質。

即使是“三九嚴寒”和“千里冰霜”的惡劣環境,紅梅也不會畏懼,也暗示出我們黨的同志不畏懼環境的艱險,與敵人鬥爭在第一線,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為了革命的勝利甘願把生命獻出的偉大精神。《紅梅贊》非常具有歌唱性,並且根據《江姐》這部歌劇劇情的發展變化貫穿於整部歌劇的音樂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為盛唱不衰的經典之作。此曲在整部歌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每一次的出現都很恰當的根據劇情的發展和人物刻畫的需要而加以變化,不拘以簡單和一般的旋律重複,可以稱得上是歌劇主題曲創作的典範。《紅梅贊》旋律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一場江姐要奔赴川北時,在朝天門碼頭與孫明霞一起唱的;第二次是在第二場中由男聲伴唱唱出的,江姐正痛苦悲傷的回憶自己的丈夫老彭;第三次出現是在第七場江姐在刑場就義前,這時二胡獨奏《紅梅贊》主題出現;第四次是在劇終,江姐在準備就義時昂首挺立,面帶笑容,視死如歸,眼裏充滿了對新中國成立的嚮往,這時雄壯的合唱又一次將《紅梅贊》主題曲引出。《紅梅贊》曲調的每一次出現,都是作曲家根據劇情發展精心別緻設計的,它會恰到好處地以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表現出江姐當時的內心感受與心理活動是怎樣的。所以説《紅梅贊》從主題思想上及音樂主題風格上都是全劇的集中體現者。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2

舞劇《蓮花》,將“蓮花”這一詩化的主題意象,藉由現代中國舞的表現形式,予以充分的詮釋和昇華。在巧妙的時空設定之下,佛陀和蓮花這兩種具體形象相互幻化,來折射人性之中最本真的善意和美好。劇中的情節設定連貫順暢,但藝術情緒卻跌宕起伏,不乏亮點,攝人心魄。在用肢體語言,展現宗教文化清淨、慈悲、超脱的特性的同時,嵌套着幽默詼諧,夾雜着殘酷冷漠,而最終又統一歸回形而上的思考之中,定位精準,立意深刻。

蓮花的自然屬性,經常用來與佛教的教義相類比,予以美化。佛與蓮花的共性,也成為舞劇的切入點。本劇所使用的“蓮花”題材,有別於傳統的中國舞對花本身姿態形象的詮釋,而是潛入其中,挖掘“蓮花”背後更高深的文化內涵。在佛教文化之中,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潔淨脱俗、葉花實並存的穩固周全,都與佛教的意旨相契合。臨近蓮花,也如同臨近宗教一樣,都能使人深覺平靜與喜樂。本舞劇思路開闊,着力將於將這種高尚、超越的情感境界,藉由舞蹈這種感染力極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傳遞給觀眾朋友,帶來平和、通透的心靈體驗。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3

保利劇院將在9月6日和7日上演全新編排的中國舞劇《蓮花》,這也是繼這部戲此前在上海舉行的成功首演之後首度在京城觀眾面前展現。

舞劇由編導趙小剛編排,這位在敦煌舞蹈中沉浸二十餘年的編導也在這部舞劇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在介紹這部舞劇時説:“我十一歲開始學習敦煌舞蹈,二十幾年來似乎從沒真正離開過。也曾感受到現代舞蹈的視覺衝擊,試圖脱離敦煌的限制,卻原來先祖留下的遺產已經化作一根筋骨長在了我的軀體深處。”

舞劇《蓮花》的靈感來源是樂僔在敦煌開鑿莫高窟第一個洞窟的歷史傳説以及在中國文化裏廣泛存在的“蓮花”這一意象。據趙小剛先生介紹,舞劇《蓮花》摒棄了傳統中國舞中常見的形態,而是全部來自敦煌壁畫中可考證的真實形態。在感情方面,編者特意選擇了樂僔這一形象,並把他意象為一個彩塑師,而樂僔與蓮花泥塑之間如父女般的親情也象徵瞭如今愈發被重視的家庭價值。樂僔不僅是劇中主角,也是編舞者作為藝術工作者的自比,而蓮花泥塑的遊歷則象徵着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最後又回到生活的全過程。

舞劇中為了表現“蓮花”在中國文化中千變萬化的表現形式而設計了許多段舞蹈,其中包括了展現柔軟温婉一面的“藍蓮花舞”,展現蓮花最純潔特質的“並蒂蓮雙人舞”,描繪金剛羅漢眉目冷峻的“金剛蓮五人舞”以及讓萬物歸於始終的“七寶蓮花羣舞”。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4

雖説第二天早上便是化學競賽,母親硬是把我拖回東莞觀此舞劇。

這次是由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團(世界頂尖水平)表演,不容錯過。

音樂。

音樂是錄好了的唱片。作為古典樂發燒友,我已將大部分音樂(柴可夫斯基的版本)的旋律刻錄腦中。而舞蹈時音樂已被改編不少。不管怎麼説,我還能聽見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之魂,不至於過早鼓掌。

芭蕾,腳尖上的罪,美麗而又蒼白的幸福。

羨慕俄羅斯姑娘驚豔的出場,每個都有深邃大眼,皮膚雪白,纖細的腰…芭蕾好像天生就是她們的夥伴。

一個個都穿着那種高雅的舞鞋,一踮腳尖便是更典雅的姿態。碎步,小躍,劃圈,轉圈,大步跳躍…每一個動作都是美感的化身,舞裙似盛開的白蓮花,聖潔地綻放在舞池上;舞裙搖曳,好像花兒也在這無邊的'美中舒展開了久違的芬芳…

而舞鞋裏又是何種慘不忍睹!鞋裏,小塊海綿墊上滲透了血。一踮就痛,哦,不痛,因為已經麻木;一個轉圈,指甲又裂開小縫,幾滴血滲出;一個跳躍,腳踝又得承受極大壓力,血淤在腳背,腳趾又開始滲血,但又不得停歇,繼續在血與痛中跳,舞,觀後感《芭蕾舞劇《睡美人》觀後感》。汗珠滿面,卻還得露出耀人的微笑!

女主角笑得是那般自信!鎂光燈下,她是公主,她是美,她是一切…那些伴舞的呢?

我看到了她。瘦長的手臂,在一排排手臂中更顯瘦弱。她沒有烏黑動人的長髮,也沒有金髮的柔波--她只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棕色頭髮。她的臉脆弱而又精緻。初上場時她好像有點緊張,顯得有些羞澀。但她還是微笑着。

和其他伴舞女演員一樣,她也緩緩舉起手臂,高過頭頂,臉略略側過一邊,顯出高挺的鼻樑,嘴角浮現一絲微笑。鬢絲處似乎有水珠抖動。

很累吧,我想。

她自始至終都微笑着。她太高了,她不能當女主角,因為她比"王子"還高;她的腿太細了,她不能當女主角,因為纖細的腿難以長時間承受旋轉的重荷…但她在舞台最不起眼的一隅,她在最平凡最黯淡的角落,她依舊要笑,笑得如那粲然綻放的白蓮花。

終於在那一瞬,她走上了舞台中央。但追光燈仍未對準她的微笑。她依舊無悔地笑。

劃圈,小蹲,然後她又退回了那個不起眼的角落。

一個圈都沒轉,一個小跳也沒有展示,她就隱於那平凡中。

我忽然懂了:這是她的夢想。

站在這個舞台上,與世界最頂尖的舞者共舞,足矣。

不必受眾人注目,不必成為最好的,能實現自己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幸福。

足矣,足矣。

我又奢求那麼多幹嘛呢?我正做着我喜歡做的事情。

我其實很幸福。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5

昨晚,在上海大劇場觀看了空政歌舞團編導、演出的大型舞劇“紅梅贊”,又一次受到革命傳統的教育。舞劇以與話劇不同的表現形式展開劇情,在演出過程中雖然以肢體語言和音樂合成表達,少有對話和旁白,但觀眾依然能夠解讀箇中深邃的涵義,那一場場、一幕幕,給人心靈以十分強烈的震撼。

山城重慶歌樂山下的白公館和渣滓洞裏,被當時的反動軍警囚禁着數百名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他們在獄中失去了人生自由,忍受着非人的待遇,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定不移,一直不屈不撓地同反動勢力進行着頑強的鬥爭。

尤其在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他們明知國民黨反動派會作最後的掙扎,會對他們舉起屠刀,而自己看不到勝利的曙光時。依然威武不屈,保持革命氣節,這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6

從未看過舞劇,《紅梅贊》卻讓我體會到了舞劇這種藝術的魅力:詩化的情節,舞化的人體,極具震撼力的藝術視聽效果,給人以氣勢恢弘、蕩氣迴腸之感。

黑暗的鐵牢中,不屈的志士在英勇地抗爭着。他們中有“瘋老頭”,一對年輕的戀人,“小蘿蔔頭”和他的媽媽,臨近分娩的孕婦,還有備受酷刑、堅貞不屈的江姐及在敵人威逼利誘下變節偷生的叛徒,等等。舞劇中,我們可以看到,面對酷弄吊打和各種利誘,江姐她們大義凜然,剛毅頑強,叛徒則搖尾乞憐、為虎作倀。在那陰暗的牢房中,他們團結一致,開展了義無反頑的絕食鬥爭。就連天真的孩子“小蘿蔔頭”,也忍住飢餓的煎熬,懂事地緊緊依偎在媽媽身邊。在這與死亡相伴,艱苦卓絕的時刻,他們毫不畏懼,小蘿蔔頭小小心靈裏憧憬的依然是那自由飛翔的蝴蝶,女青年思念着自己相依相戀的情侶;江姐想念着自己相愛相伴的丈夫老彭……敵人末日臨近,開始了瘋狂的屠殺。英勇的志士捨生就義。之後,隨着解放大軍進軍的炮聲,彷彿志士們聽到了開國大典隆隆的禮炮,新生嬰兒的啼哭代表了大家對勝利的強烈渴望。理想和信念在胸中燃燒,志士們在烈火中永生。最後,勝利的曙光照亮了大地,萬里長空,忠魂起舞。新中國歡慶。

該舞劇以生動的肢體語言和凝重的氛圍,再現了江姐等烈士的英勇形象。其在人物塑造上極具特色,讓我深受吸引。如一開始,一踩着瘋瘋癲癲步履的老人的出現,他古怪的行為舉止自然而然讓人想到他是個瘋老頭。再如叛徒動作設計中的顫抖、畏縮、連滾帶爬的造型,清楚的展現了他激烈的思想鬥爭及最後的屈服,使人一目瞭然地感到貪生怕死的渺小與無恥嘴臉。而江姐充滿激昂而堅貞人格的肢體語言動作,使技巧展現與人物性格塑造相得益彰。劇中,小蘿蔔頭面對死亡,嚮往自由飛翔的蝴蝶,獄中大屠殺的舞段設計等等,都使用了舞蹈本體藝術的方式,營造了催人淚下、英勇悲壯的藝術氛圍,並展示了以江姐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了崇高的理想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鋒鑄鐵骨,生動地再現了先烈們不屈不撓、頑強剛毅的光輝形象和頑強鬥爭的“紅巖”魂。正因為該劇在人物塑造上的個性化肢體語言的運用,使得感人的情節得以展現、演繹,讓人為之撼動。

舞劇中讓人映像深刻的道具――鐵欄,它不僅隔絕了人與人,也在間隔時空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劇中,他被推拉,折轉,都讓人感受到人物的憤慨之情。烈士們被殺害前告別難友及他們在牢獄中與敵人的抗爭等情節都通過舞蹈得以淋漓盡致地自由表現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烈士們在牢中共同的心聲。舞劇中誇張的肢體動作應用於舞蹈中,完美的呈現了一幅幅生動又感人的畫面。舞劇無法用旁白或歌唱來演繹故事情節,故在該舞劇中用一個個生動的舞蹈動作塑造了一位又一位的烈士形象,從而來詮釋先烈們崇高的思想品質,亦是劇情很順利地往下發展。

“紅梅花兒開……香飄雲天外,喚醒百花齊開放,高歌歡慶新春來”,一曲紅梅贊,舞動了多少人的心。整台舞劇從一開始就灌入的崇高的思想理念――不屈不撓,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堅定勝利的到來;加上與眾不同、巧妙的文學構思――一個接一個人物的刻畫,展現其個性;伴隨着舞劇音樂――採用奏鳴曲式,把交響樂、民族樂通俗地融在一體,以優美的舞蹈藝術,使舞劇的魅力發揮至了極致。

蕩氣迴腸的歌聲、剛勁有力的舞步、催人淚下的場景以及極具震撼力的視聽效果,讓我們領略到了紅色經典那氣勢恢弘、蕩氣迴腸的傳奇故事。

觀看舞劇的觀後感 篇17

《天鵝湖》於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皇家劇院首場演出。但是,這部現在風靡全世界的芭蕾的首演競然失敗得一場糊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然而事實正是如此。可見,編舞和佈景都很糟,尤其是芭蕾舞主演演員的舞技拙劣,導致了首演的失敗。但是柴科夫斯基並沒有氣餒,繼續與其他幾個大藝術家研究,終於天鵝湖受到一致好評。

這部舞劇是根據童話改編的,大致的劇情是:可愛的公主被邪惡的魔王施了魔法變成了白天鵝,在湖邊和王子相遇,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只有忠誠的愛情才能破解邪惡的咒語。王子愛上了白天鵝併發誓永遠愛她。然而在為王子挑選新娘的舞會上,外貌相似公主的黑天鵝欺騙了王子,使得王子背叛了白天鵝。但是,後來王子發覺受騙,激動地奔向湖岸,在大家的幫助下,最終愛情戰勝了魔法,王子拯救了美麗的公主,在永恆的愛中,王子和公主團聚了!

雖然這是跨國界的藝術,但是人們的情感是共通的。故事的過程有曲折但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美麗的愛情總能牽動人心,總能讓人想起許多動人的故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愛情這兩個字就足夠讓人感動的一塌糊塗。

舞劇中混合了獨舞,雙人舞和羣舞,各種形式的舞蹈。獨舞,由一個人表演的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雙人舞,由兩個人表演共同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現人物的關係。羣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稱為羣舞。一般多為表現某種概括的情結或塑造羣體的形象。通過舞蹈隊形、畫面的更迭、變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動作、姿態、造型的發展,能夠創造出深邃的詩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在舞蹈中,對於各種形式的恰當運用是很重要的藝術手法,運用的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演員們通過自己的舞姿來充分地表達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內心世界,烘托人物,渲染環境氣氛等。劇中的雙人舞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很是美麗動人。還有黑天鵝的32圈名為揮鞭轉。這32圈揮鞭轉要求連續完成,整個過程腳尖的移動範圍不能超過一條皮帶圍成的圈才為優秀的表演,這十分考驗女演員的腿部力量。這一高難度動作作為天鵝湖裏的一段重頭戲。所有人都被那高超的舞技折服了,激動地除了驚歎還是驚歎!

觀看的過程特別留意舞蹈演員的服裝。一直都覺得舞蹈演員穿的衣服特別好看,看着穿着美麗的白色芭蕾舞裙的演員,都會偷偷羨慕呢!

其實有些部分看的不是很明白,但是她們專業的表演讓人無法挑剔。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幅場景都那麼完美。演員們的優雅的身姿,輕盈的舞步和透露出典雅的氣質,讓人不得不拍手稱讚!當然,還有他們對舞劇人物的性格,情感等的傾情詮釋,我們都深深被吸引了。

這是一場美妙的足尖盛宴,感謝老師給我們提供這部這麼好的舞劇,這是一次很難得的機會。經過了一場藝術的薰陶和洗禮,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對舞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定義,在今後的接觸舞蹈的時候就會有不同角度的審美眼光。無論如何,我會一直記的我看的第一部舞劇叫做天鵝湖!柴科夫斯基特別喜愛烏克蘭的春和秋,他和貝多芬、勃拉姆斯一樣,是一位熱愛大自然的人。俄羅斯欣欣向榮的、美麗的大自然給他以激情,而他也經常留意在那激情之中捕捉某些素材,用來補充他的創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