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9篇

來源:文萃谷 1.5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係,進行解答,然後提問:

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誰能説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並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着學生解答第(2)、(3)題,然後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用什麼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説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後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裏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啟發學生説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後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繫,你能説一説減法是什麼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後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麼?(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麼?(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麼?(差。)

教師説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説,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説明各題的得數是怎麼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説明各題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敍述上,儘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説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説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説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麼減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後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麼80等於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説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於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後,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説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係是什麼?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係是什麼?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係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説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説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係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係,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並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麼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後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麼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和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説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xx)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並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説一説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麼知識。

然後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於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裏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於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並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後,先説一説是怎樣想的,然後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後,和是怎麼變化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稱。為後面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教學過程設計:

一、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全班講評。

(1)6除以3等於2。 6÷3=2 (複習除法的讀法)

(2)被除數是15,除數是3,商是5。 15÷3=5 (複習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複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4)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 9÷3=3 (複習把二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8題。

看圖寫算式。呈現給學生實物圖,請學生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練習時,先借助畫面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根據實物圖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後,讓學生展示自己寫出的算式,説一説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內在聯繫自然滲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後問“我的朋友在哪裏”,拿口訣的同學就説“你的朋友在這裏”。也可交換着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列式?

教學反思:

省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各種梯形各兩份,剪刀,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主題

1. 生活中我們能找到許多平面圖形,這個教室裏有嗎?

2. 請大家看看這組圖片,看看你發現了誰?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梯形)板書 2.梯形,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認識它了,誰來介紹一下它。

3.今天,我們來更深入地瞭解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積。(板書)

二、回憶舊知,建立聯繫

1. 面積,我們現在已經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了?他們計算方法你們還記得嗎?(課件)

2. 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還記得嗎?

3.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它們面積的計算時候,都用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轉化。(板書)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繫,進而推導出面積計算的公式.這種思想,這節課我們也要用到。

三、轉化梯形,推導公式

(一)應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學們喜歡什麼體育運動?喜歡籃球嗎?(課件出示籃球場地)你們知道這一處是什麼區域嗎?這是3秒鐘限制區,是限制對方隊員在這個區域內停留不能超過3秒鐘。

2.但是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我們還沒有學過,你猜想梯形的面積可能與什麼有關?你想怎樣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

3.同學們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學們想的那樣呢?讓我們來動手驗證一下。在動手操作之前,老師提出三點建議:(1)想想能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什麼圖形。

(2)根據轉化圖形與梯形的關係,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3)填寫好彙報單,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動作快。明白了嗎?開始吧!

(二)小組活動十分鐘

(三)彙報

1.剛剛同學們把梯形轉化成了多種圖形!現在讓我們請這幾個小組的同學説説他們的`想法。大家注意聽,你們的意見相同嗎?你還有補充嗎?彙報:平行四邊形:兩個怎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還有的同學拼成的是長方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那你們的推導的結果應當是一樣的。是嗎?

2.師:同學們,觀察這些圖形,無論長方形還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動圖形)你發現什麼了?過渡:看來,只要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個…….(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學過:……(板書)然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兩種圖形間的聯繫來推導梯形的面積了。誰來幫老師梳理一下。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邊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積……為什麼除以2?

3.剛才展示的都是拼組的方法,還有些同學只用一個梯形就完成了任務,他們用了分割的方法。你們都看懂了嗎?請這個小組的同學來簡單説説你們是怎麼推導的。你們小組的方法真獨特!方法不同,那你們推導的結論呢?

4.總結: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不同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都有共同點。誰來説説?

5.是不是這樣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們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的梯形面積公式讀一讀吧!(課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會嗎?

6.在這個公式中,哪裏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呢?在計算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 四、加深理解,鞏固新知。

1. 總結:好了,同學們,剛剛大家用學過的知識,通過拼合,分割,旋轉,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轉化成了學過的圖形,根據圖形間的聯繫就推導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這個方法你們記住了嗎?那老師可要考考你了!(判斷題)

3.通過剛剛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對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這個三秒限制區到底多大呢?你會求嗎?需要什麼條件?(課件出示)動筆試試吧。

4.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經常用到,你們想用新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嗎?

5.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還有更廣泛的應用,小到…..大到…..都會用到它。

五、結語

轉化在數學當中是一種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圖形的學習中,同學們多次用到了轉化的策略,(課件)其實在學習計算時我們也用到了。那我們轉化的目就是化未知為已知。以後你再遇到一個未知的新問題,你會怎樣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問題都可以轉化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去思考。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選用恰當的單位表示長度。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會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教學重點:

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釐米作單位。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讓學生估計我們教室裏黑板有多少長?

2、師生測量。

當出現不足1米時,學生討論如何來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釐米來表示。

二、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1、試一試

(1)講桌的高是---米---釐米。

(2)板報的長是---米---釐米。

(3)門的高是---米—釐米。

學生先估計,再量一量,最後得出具體的數值。填寫。

2、練一練第1題,

同桌合作,先估計,再進行測量,然後再把正確的數值寫在數上。

目的是培養學生估計的意識。

3、估計淘氣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

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後,再獨立完成。

核對,説説自己是怎麼想得。

第二課時

1、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再算一算,最後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

內容是P19第三題。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組裏交流,誰比誰高,誰比誰矮?然後小組裏進行測量。

3、P19第5題。

先讓學生小組內進行,先估計,同學間再進行互量。討論出測量的方法。

4、實踐運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長度大約是10米?

(2)到操場上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活動。

三、課堂總結。

説説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

四、課後延伸

回到家裏,對自己家裏的一些物體先進行估計再測量。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搭一搭,同學們不僅能搭出許多種圖形,還能用語言進行表述。這節課讓我們繼續用學具搭搭,好嗎?

(二)完成練習三(1題~4題)

先讓學生搭出書上的立體圖形,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再填一填,然後組織交流。注意引導觀察,第一個圖形從上面和正面觀察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先想一想,然後獨立搭一搭,看一看,連一連,再交流討論。

通過本題練習,你有什麼發現?

可以讓學生先想一想,再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

下面的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麼?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教師先示範怎樣在方格紙上畫圖?再出示第4題

先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然後讓學生獨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全部畫完後搭一搭進行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⒈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⒉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釐米用米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⒊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過程:⒈想一想,憶一憶。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米有多長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我們來看看黑板有多長?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板書:測量活動)

⒉量一量

⑴每組各派一名代表,分別測量黑板的長度。

⑵彙報結果。

⑶小組合作學習,怎樣以米為單位來表示呢?

⑷彙報:2米85釐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結:把幾分米或幾釐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就是我們這節課重點學習的'內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學們,在你的身邊有許多物品,選擇自己喜歡的量一量?以米為單位記錄下來(學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彙報結果。

⒋試一試

媒體出示燕子

春天來了,燕子也從南方趕來了,它給同學們提了幾個問題請你們來回答,你們願意回答嗎?(願意)

我(燕子)的體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為單位怎麼表示?

全班彙報: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結:同學們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問題回答出來,那麼同學們老師的身高用米作單位,你能表示出來嗎?(能)

⒌激趣活動。

我請一名學生來測量我(老師)的身高,再請一名學生監督,不當之處,給予糾正。

彙報:1米70釐米=(1.7)米

下面請同學到自己的小組裏任選一人,測量同學的身高,並以米為單位表示出來?

⒍多媒體出示,練一練。

(學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⒎同學們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⒏佈置作業,試一試1、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帶分數連加、連減(p.119,《作業本》p.71[6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帶分數連加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帶分數連加式題。

2、理解帶分數連減,當被減數的分數部分小於減數的分數部分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兩個帶分數的.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帶分數加減法的時候該注意什麼?

二、揭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帶分數的連加、連減。

讓學生預習例5例6説説帶分數的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1、先通分

2、整數部分連加、連減

3、分數部分連加、連減

4、注意當份數部分連加得到假分數的時候應化成帶分數。然後把兩個整數部分相加。

5、當分數部分不夠減的時候要向整數部分退1還是2,要看具體的題目而定。

三、學生獨立完成。

練一練第1-3題。]

四、並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P135~136頁複習第16~2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複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複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複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説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係,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説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複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複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複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麼是方程?什麼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係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複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複習第19題。

請學生説一説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複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並解方程。

四、複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徵是什麼?解題時關鍵是找什麼?

(2)請學生説一説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複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説數量關係式,列方程並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説數量關係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內容。

六、佈置作業

補充

1、(1)某商店上午賣出3台微波爐,下午賣出6台微波爐,每台。元,上午比下午少賣( )元。

(2)四(3)班有x人,每人7本練習本;四(2)班有48人,每人有y本練習本。(x48)

7x表示( )。

48y表示( )。

48-x表示( )。

7x+48y表示( )。

2、解方程:

80-4x=68 45+x=30

46-13-x=10 20x-28=52

x-(30+8)=11 4x3=60

3、列出方程,並求出方程的解。

(1)從80裏減去3x得11,求x。

(2)60比一個數的5倍多5,求這個數。

4、列方程解應用題。

(1)一個三角形面積是6000平方米,底是400米,求高。

(2)甲乙兩地相距32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小時行70千米,若干小時後,這輛汽車不僅到達乙地,還超過乙地30千米,汽車已行了幾小時?

(2) 一捆電線長155米,裝了38盞電燈還剩3米,平均每盞燈用線多少米?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並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麼收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製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製圖時要注意什麼?生答後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後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並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説一説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製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後教師點撥:這就是複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製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並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後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彙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⑤聯繫實際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闆,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並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麼?(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週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製成統計表。

2、根據複式統計表製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現了什麼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和體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