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教學總結反思

來源:文萃谷 1.13W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這篇童話情深意濃,帶着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令任蕩氣迴腸的友情。整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全文無一華麗的詞句,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略去了鳥兒的大量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在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摯透明的美。

《去年的樹》教學總結反思

第一次讀完這篇童話,第一感覺是淡淡的傷感和感動,是因為結局的不完美嗎,還是被鳥兒和大樹的友情震驚了?但深入地讀下去,發現文中所藴涵的道理很多,學生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的學習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大膽地説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只要不脱離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確定了一條一元帶多元的情感主線: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其它主題作為副線而存在。

《新課標》中有這麼一段話“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怎麼把這個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藴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的真誠對話。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以讀促悟。抓住三個主要場景,分別是鳥兒和樹告別的場景,鳥兒千辛萬苦尋找大樹的場景和鳥兒對着燈火給樹唱去年唱過的歌的情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感悟文本。那麼學生在朗讀時,我思考的是教師的評價語。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學生生命潛能的激勵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環境,把激勵的語言、讚賞的眼神,激發他們內在的生命熱情和潛能。如:“你們真了不起,第一次與課文接觸就有那麼大的收穫。”“老師聽出了你們心中的那份焦急。咱們一塊讀好嗎?”“老師深深地被你們的朗讀打動了”。“同學們,你們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這些激勵的話講了以後,學生也跟着進入了角色。準備好一百頂高帽子給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課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勝、好表現自信的心理,來創造我們的課堂奇蹟。但由於初站講台,教學經驗不足,評價語還是相對匱乏的,對於學生突發的回答,有時候只能是“好的,不錯,是的”這些蒼白無力的話語,一時間不能脱口而出,“得心應口”,所以我覺得,作為新教師,要儘量預設好學生的回答與提問,並想好你的評價語,也就是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長此以往,評價語定會豐富而有激勵作用。

這節課的初衷是讀課文時的一種感動,為小鳥和大樹之間那份帶着淡淡傷感的友情。更為作者為我們設下的那麼多的'情感空白。小鳥的那份執着和忠貞,友情和誠信,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我一遍遍地與文本交流對話,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動着自己。因為我明白,只有先感動了自己,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當我們的學生學會了感動,學會了“用眼睛吃東西”,用精神來營養自己。那麼看到真,會去追求,看到善,會感動,看到美,情感就豐富了,心靈就充實了,趣味就提高了,素養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語文學習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統一了。或許正因為這樣,使我犯了一個隱形的錯誤,自己課堂上説的話太多了,教師引導這個度沒把握好,導的太多,使學生的思維跟着我走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是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是教師思想的櫥窗。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小鳥面對着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這裏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裏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情動辭髮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我讓學生讀,讓學生變成小鳥讀,學生提問:“鳥兒看到燈火為什麼還要唱去年唱過的歌?鳥兒為什麼兩次都盯着燈火看了一會?這兩次有什麼不同?”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適當引導。這裏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最後我還在這裏安排了一個練筆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説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後,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上完課後我思考過:我是以小鳥的兩則日記導入的,最後以懸疑結尾,去年的樹不存在了,鳥兒明年還會來嗎?2007年的日記又會怎樣寫?設計目的是首尾呼應,留給學生思考空間。那麼我整個教學是不是可以圍繞着這兩則日記展開呢?提出大問題:這兩則日記表面看似內容相同,那麼究竟是不是一樣呢?讀課文,想想兩次寫日記的心情。從而導出鳥兒第一次給大樹唱歌並告別的對話,第二次對着燈火給大樹唱歌並告別。以這兩條線展開,由於缺少教學經驗,怕圍繞着大問題進行教學,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很想知道按這樣的設計進行,自己的教學效果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