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我愛這土地》教案三篇

來源:文萃谷 2.68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愛這土地》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我愛這土地》教案三篇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正確劃分詩的節奏,飽含深情地朗誦詩歌。

2、瞭解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3、學習有關象徵的表現手法。

4、深刻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關鍵詩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詩的主旨。

教學難點:

1、象徵的表現手法。

2、詩歌描寫對象的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2、討論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衞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樑上演繹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着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鍾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隨着詩中所迸發的愛國情感的火花而燃燒。(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作者簡介:

艾青(191x—199x),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鬱。抗戰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後,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於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後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併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三、背景介紹:

本詩寫於抗戰初期的193x年,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四、朗讀指導:

自由體的新詩,不同於舊體詩,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隨感情的表達句子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奏、停頓,輕重緩慢,抑揚頓挫,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讀會意,以會意促讀。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説,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第一步: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第二步: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三步:學生自由朗讀;

第四步:推薦2—3名讀的好的同學在班上朗讀;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別齊讀;

第六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第七步:背誦全詩。

第 二 課 時

一、學生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緊扣“土地”,師生討論分析全詩。

1、點出土地情結。起始兩句,詩人對土地的酷愛,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於是他只能捨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感情。在詩人看來,這簡單樸素的往往是最真誠熱烈的,“嘶啞”的歌聲正能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着,於是土地情結的激越歌聲由此響起。

2、傾吐土地情結。“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無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對象,詩人沒有沉溺於對“温柔”恬靜的“黎明”的欣賞中,為了自己的愛永遠留給土地,他作出了莊嚴鄭重的選擇。

3、昇華土地情結。一問一答,詩人由借鳥抒情轉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強烈的土地情結,已使人難以訴諸語言,只能凝成晶瑩的淚水。“深沉”一詞也許表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適應的表達強度,於是其後緊跟的沉重的省略號,似乎湧動着潛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為沉重地叩擊着讀者的心房,激起讀者持續的共鳴。

二、問題探究:

1、“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回答:這兩句詩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為祖國獻身的願望。生前和死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執着的愛,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愛。這真是生於斯,歌於斯,葬於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什麼?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回答: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裏常含淚水”的情狀,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3、結合寫作背景,準確理解“土地”、“河流”、“風”、“黎明”的象徵意義。

回答:“土地”象徵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象徵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徵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

4、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的前面分別有“暴風雨所打擊的”、“悲憤的”、“激怒的”這些修飾語,其作用是什麼?

回答:這些修飾語限定語豐富了意象的內涵 ,表明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正遭受苦難,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5、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藴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

6、本詩的抒情色彩濃烈,詩人為何將自己虛擬成一隻鳥來達到這種抒情效果?

回答:詩人以“假如我是一隻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願望。這種寓情於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於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無有依。

7、“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應該”前面為什麼着一“也”字?“嘶啞”一詞換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為什麼?

回答:“也”一詞表明詩人以天下為己任,主動請戰於民族解放運動中。

“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困難鬥爭的幾多悲傷,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所以不能換。

8、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回答:這兩節詩都飽含着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就詩的感情發展而言,第一節蓄勢,第二節感情的迸發,感情的昇華。詩意層層遞進。

9、本詩出現了許多“的”字,這樣會不會拖泥帶水,衝談了詩味,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我們知道,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體作品不必談了,就是自由詩創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艾青則不然,他敢於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也正是艾青詩作不同於其他詩作的一個重要特色。

10、結合詩歌內容,説説文中兩個省略號和破折號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個省略號,表示列舉內容的省略。第二個省略號表示餘意未盡,情深綿綿。破折號表示意思的轉折。

三、寫作特色:

1、意象內涵豐富(象徵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歸納:

作者運用象徵手法,創造了一系列鮮明意象,抒發了對祖國真摯深沉的愛。

五、板書設計:

比喻、對比、象徵、直抒胸臆

六、作業佈置:

課後思考練習一、二、三

七、課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隻鳥,聯繫我們今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你會唱些什麼呢?仿照例子試一試,相信你會比例子仿寫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清脆的喉嚨歌唱:這高峽出平湖的山峽大壩,這可上九天攬月的神舟飛船……

2、艾青在詩中,含着淚水説:“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古往今來,在我們中華史冊上記下了多少愛國志士的類似詩篇,猶如繁星高懸夜空。

例:當我們抵禦外侵,我們會記得岳母刺給岳飛身上的四個大字:“精忠報國”;當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氣節,我們不會忘記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寫,相信你會寫得更精彩)。

3、閲讀理解並背誦劉湛秋的《中國的土地》,然後回答下列問題。

(1)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兩節詩的內容。

(2)詩中( )一詞 表達詩人對中國土地的讚美;( )一詞抒發詩人對中國土地的眷戀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歎息”這句詩?“微風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長江”表達的詩意分別是什麼?

(4)將這首詩與我們學過的《我愛這土地》比較一下,説説它們有什麼異同?

附文

中國的土地

劉 湛 秋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黃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鵑花奼紫嫣紅

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歎息

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

薔薇色的海浪撫愛着沙粒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黃皮膚、黑頭髮是那樣的美麗

敦厚的性格像微風下的湖水

頑強勇敢又如長江一瀉千里

掛霜的葡萄下躍動着歡樂

堅硬的核裏已綻開復興的契機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熟讀並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把握詩歌主題。培養愛國情結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重點 : 理解關鍵詩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 :象徵的表現手法和詩歌描寫對象的象徵意義。

三、教學方式:

1、誦讀法:通過有感情的誦讀,把握詩歌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認真體味詩歌藴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賞法: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四、教學課型:

新授課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內容

在家自學部分

一、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如上網查詢、查閲字典和圖書館查閲等)瞭解艾青的有關簡介和代表作品。

二、讀準下列字詞音

嘶啞 洶湧 颳着 腐爛

四、預習課文,思考問題:

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如何理解這隻“鳥”歌唱至死,最後“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

在校教學部分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一直對一句歌詞很感興趣,那就是:”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風雨中我昂起頭,深情常望土”,這描寫的是風雨中昂頭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於有一片海闊天空,更因為有一方實實在在的土地。土地給了人們許許多多的感觸,今天我們將要來學習的是《我愛這土地》。

(板書課題:《我愛這土地》)

2、解題:

師:題目中包含哪些事物?

生:我、土地

師:他們是以什麼為紐帶聯繫在一起的?

生:以愛為紐帶,所以全詩的主題就是愛,題目突出全詩的主題。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深愛着這土地,整首詩的感情應該怎樣表達出來呢?我們來聽一下錄音朗讀,(第一遍要求聽準詞句的讀音,再聽要求把握本詩的感情基調,深沉和悲 ,第三次聽要求停住停頓。學生齊讀一次,分男女生各讀一次)

2、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老師補充

《我愛這土地》寫於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已經到了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

在淪陷區的人們過着怎樣的生活呢?我在網上找到了四張圖片:第一張是幾百、幾萬人像蜂似的逃難,一張是所有的日本士兵圍成一個圈,在觀看他們的士兵活埋我們中國人;一張是一個瘦弱的女人在一個破罐上拼命的找食物;一張是一個人爬在貧瘠、沒有任何農作物的土地上,我不知道他是餓得趴在地上喘氣還是已經死了。這就是當時人們的生活。

面對敵人瘋狂肆虐,我們中國人是不是毫無感覺,(不是的)例如艾青,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3、鑑賞詩歌內容:(要求學生自己在詩中找出關鍵字詞,討論那裏表現了詩人的愛)

師:我在詩中是什麼?

生:鳥。

師:作者把自己假設為一隻鳥,假設這隻鳥在幹什麼?

生:歌唱土地。

師:鳥兒一般是用清脆的喉嚨進行歡快的歌唱,課文中的鳥是這樣唱的嗎?

生:不是的,是嘶啞的唱。

師:既然一般的鳥兒叫聲都是:清脆的、 婉轉的、悠揚動聽的,為什麼詩中的鳥是嘶啞的呢?

生:本身嘶啞(烏鴉)、飽受磨難、用盡氣力。

師:一直在歌唱,唱到聲音都嘶啞了。

師:為什麼要這樣對土地唱呢?

生:土地正被暴風雨打擊着。

師:暴風雨在這裏象徵着什麼?

生:日寇對中國的踐踏和摧殘。

師:那麼後面洶湧着悲憤的河流、無止息的激怒的風、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是不是也指日寇的摧殘呢?

生:不是的,而是我們中國人民對祖國遭受欺凌的悲痛、憤怒的反抗、光明的未來。

師:(歸納)暴雨打擊,激起河水洶湧,風聲呼呼,發出憤怒的吼叫,戰勝風雨後,安靜祥和,迎來了温柔的黎明。

師:然後我這隻鳥死了,為什麼這隻“鳥”歌唱至死,最後“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

生:活着要盡全力為土地歌唱,死後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土地的懷抱,將最後的“營養”獻給祖國,與祖國融為一體。

師:為什麼鳥兒會這樣,文後有答案嗎?

生: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小結:前面以假設開頭,假託鳥兒為土地歌唱,抒情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當感情積累到一定的,人就會不由自主的爆發出來。所以後面以設問開頭,高度凝練的概括了主題----愛的深沉。

歸納中心:

師:這是不是作者一個人的心聲呢?

生:不是

師:(歸納)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全中華民族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第二課時

三、合作探討

1、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隻鳥兒,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為什麼鳥兒用的是“嘶啞的喉嚨”來歌唱?

這隻“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後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實際上寄寓了詩人願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這是不是作者一個人的心聲,是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全中華民族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2、全詩一共選取了幾個鮮明的詩歌意象來寫?這些意象都賦予了獨特的象徵意義,請討論每個意象到底象徵着什麼?

(意象:作者要表達一些內心的情感,借用一些物象來表達,那就是意象。當物象成為意象是,就有了一些內涵在其中,就賦予了獨特的象徵意義,)

土地:遭踐踏的國土,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

河流、風:滿腔的悲憤和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黎明:光明與希望

四、拓展延伸,培養情操:

1、師: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還用《我愛這土地》來抒情,他會怎麼改寫: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 的喉嚨歌唱:

這被 所滋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 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 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 ……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 在土地裏面。

為什麼我的嘴角常含 ?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可從下面詞語中選出最能表達詩意的填空:

(笑容、笑眼、埋葬、融化、 夕陽、朝霞、啼血、圓潤、

憤怒、激情、感動、猛烈、狂風暴雨、和風細雨)

點撥背誦:

對這首詩,我們要抓住關鍵的字詞來強化對他的記憶,達到快記快背的效果

四、作業設計

五、板書設計

注:輔助練習

答案:

教學後記: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3

一、設計説明

這是一首藴含着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的好詩,也是學生進入國中後所學的第一首現代詩,教學的成敗直接關係到後面幾首詩的學習。因此,教學應根據文體特點,通過誦讀法、探究欣賞法、比較閲讀法 ,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詩歌形象的象徵含義及詩歌的主題,在比較中掌握學習詩歌的門徑。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奏,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藴。

2.把握詩歌的象徵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與節奏美,通過小組品讀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通過討論析讀理解詩歌的表現方法和真摯深沉的情感。

2.通過自主輻射閲讀《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給戰鬥者》,進一步理解、感悟詩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

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衞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樑上演繹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着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鍾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着的激情。(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第一步:聽錄音範讀;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

第三步;指名學生朗讀

第四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四)研讀詩歌,理解主旨:

1、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並談談理由。

2、詩中是通過什麼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並談談你的理解。

3、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有什麼象徵含義呢?

學生再次朗讀,體會表達效果,並嘗試背誦。

4、思考:詩歌開頭寫着“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請你結合以上歌唱的內容,思考為什麼這裏用“嘶啞”一詞,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詩句“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有何深意?

全班再次朗讀、背誦。

6、思考: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7、討論:本詩出現了許多“的”字,這樣會不會拖泥帶水,衝談了詩味,談談你的理解。

(五)比較閲讀,拓展學習:

請將這首詩與我們學過的《我愛這土地》比較一下,説説它們有什麼異同?

(六)佈置作業:

1、假如你是一隻鳥,聯繫我們今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你會唱些什麼呢?仿照例子試一試,相信你會比例子仿寫得更好。

2、艾青在詩中,含着淚水説:“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古往今來,在我們中華史冊上記下了多少愛國志士的類似詩篇,猶如繁星高懸夜空。

(八)板書設計:

我愛這土地

艾青

鳥嘶啞的喉嚨歌唱:土地

河流

風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淚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