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詠桐譯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6.33K

憶秦娥·詠桐

憶秦娥·詠桐譯文及賞析

李清照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註釋】

(1)憶秦娥:詞牌名。此調始見《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所錄李白詞《憶秦娥·簫聲咽》。雙調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三仄韻,一疊韻,用韻以入聲部為宜。

⑵亂山:“亂”,在這裏是無序的意思。平野:空曠的原野。煙光薄:煙霧淡而薄。

⑶棲鴉:指在樹上棲息築巢的烏鴉。蘇軾《祈雪霧豬泉,出城馬上作,贈舒堯文》詩:“朝隨白雲去,暮與棲鴉歸”。秦觀《望海潮·梅英疏淡》詞:“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

⑷聞:楊金本《草堂詩餘》作“殘”,《花草粹編》作“吹”。角”:畫角。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製成,外施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和湘東王折柳》詩:“城高短簫發,林空畫角悲。”秦觀《滿庭芳》詞:“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⑸斷香殘酒:指薰香裏的香燒盡了,杯裏的酒喝完了。情懷:《花草粹編》作“襟懷”。

又:楊金本《草堂詩餘》作“天”。還:回,歸到。另説,當“已經”講。秋色:《花草粹編》作“愁也”。

還:仍然,另説,當“更”講。

譯文

登臨高高的樓閣,那橫七豎八的山巒、空曠的原野像是籠罩在煙霧之中,透出一點微弱的光亮,很稀薄。微光稀薄,烏鴉飛回巢穴以後,黑夜裏聽到傳來的軍中號角。

香火就要熄滅,酒也所剩無幾,這光景令人內心好不悲苦悽切。嚴酷蕭瑟的秋風,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飄落。梧桐落,就是那種不願見到的、一片衰敗的景色,它是那麼叫人感到孤獨、冷落。

【賞析】

《憶秦娥·臨高閣》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創作的一首詞。關於此詞的作年和主旨,學界莫衷一是,殆已不可切考。通觀全篇,此詞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上片作者立筆高閣之外,描寫作者登樓所見所聞,並將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轉筆高閣之內,描寫作者登樓所思所感,並將所見之景繪入其中。上下兩片,均不脱出寫情繪景,寓情於景,情景交加的詩詞三昧,寫得極為高妙,體現了作者的藝術才華。

此詞,寫作者登閣眺望及孤寂之感。心與物融,情與景合。兩個“又還”,加重了淒涼哀鬱的色彩,加深了主題的表達。

詞開始創造了一個視野廣闊的莽莽蒼蒼的世界。“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開端起的`陡然,從而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女主人登樓眺望,遠處那蜿蜒起伏參差錯落的羣山,近處那遼闊坦平的原野,都被一層灰濛濛的薄霧籠罩着。“煙光薄”的悽暗色彩,似乎籠罩全篇,也似塗在讀者的心上。

“煙光”三句,女主人站在高閣之上,看到從遙遠的羣山和平坦的原野上歸飛的烏鴉,她的心無限的惆悵,想起了遠離身邊的心上人尚未歸來。這時又聽到黃昏畫角的哀鳴,在羣山和原野中迴盪,猶覺黯然神傷。作者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寫黃昏的景象,使畫面產生了動感。上片寫女主人在高閣上眺望所見。由人及物。

換頭,“斷香殘酒情懷惡”,轉由物及人,寫室內的環境和女主人情懷的惡劣。室內薰爐裏的香料已經燒盡,不再續添,仍然沒有心思;酒杯裏的酒,也差不多喝完,愁緒依然未減。“西風催襯梧桐落”,秋風陣陣襲來,梧桐樹的葉子隨之飄落。頗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慘氣氛。

下片,寫女主人無法排遣的濃愁和孤寂。結句用兩個“梧桐落”,渲染了淒涼的氣氛,襯托了女主人悲愴的心境。張炎《清平樂》:“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這是以小見大的寫法,由梧桐葉落,而知天下秋聲。劉熙載《藝概》説:“以鳥鳴春,以蟲鳴秋,此造物之藉端託寓也。絕句之小中見大似之。”女主人很想到外面去排遣一下心中的繾綣離情,但是不能,外面是一片令人悲傷的秋色。江山凌肅,花木飄落,不僅不會消愁,反而會更增悲哀。於是,還要繼續在屋內悶坐,形影相弔,一片死寂。至此,她無法排遣的濃愁和孤寂,也便躍然紙上了。

這首詞的結句,是全詞境界的概括和昇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是對詞人所處的環境,所見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實、準確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時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於景,景襯托出情,使全詞意境藴涵深廣。

細繹全詞,畫面是那樣慘淡、蕭颯,情感又是那樣凝重、沉痛,與作者早期那些抒寫相思之情的哀婉卻不失明麗的詞作有着不同的韻味,因而視之為後期的作品,或許並無武斷之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