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應如何複習物理及相關知識點大全

來源:文萃谷 2.87W
  高三地理複習之怎麼判斷晝夜長短

利用“對稱法則”突破晝夜長短規律的技巧

高三應如何複習物理及相關知識點大全

(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同一緯度的兩點晝夜長短相反,如?40°N?晝長為13個小時,則40°S夜長為13個小時。

(2)一年中,某地二至日前後相同的時間,晝夜長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時刻相同,如某地7月22日前後日出時間為5時,則5月22日前後日出時間也為5時。

(3)一年中,某地二分日前後相同的時間,晝夜長短相反,如春分日後一個月(4月21日左右)和前一個月(2月21日左右)晝夜長短大致相反。

日出、日落方位與晝夜長短的關係

(1)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全球(極晝、極夜地區除外)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全球(極晝、極夜地區除外)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相反。

(3)二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日出正東,日落正西,全球晝夜平分。

(4)出現極晝的地方:北半球太陽從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陽從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大學聯考地理備考:如何安排地理首輪複習

【摘要】進入高三的緊張階段,大家除了要好好複習外,也要多瞭解一些大學聯考備考知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大學聯考地理備考,供大家參考。

在第一輪複習中,考生應着重培養自己的地理思維品質,需要提高的能力主要包括:地圖基本技能;時間計算;等值線判讀;地形剖面圖繪製;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圓形百分比圖的閲讀與繪製;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圖表分析;原理示意圖、景觀圖分析;分佈圖閲讀與分析;資料閲讀與信息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技能;簡明推導或説明地理規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和發展變化的能力;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並嘗試創造性的解釋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線索,是對已知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明確聯繫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方能提前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繫、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

例:

空間分佈的接近聯繫或對比聯繫,如:世界大洲的分佈———板塊的分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佈———年輕的褶皺山脈的分佈———年輕的高原的分佈———某些有色金屬礦的分佈———古老的高原的分佈———主要平原的分佈———與衝擊平原有關大河的分佈。

地理事物間因果關係的聯繫,如:太陽輻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佈———氣壓帶風帶的分佈———洋流的分佈———氣候類型的分佈———自然植被的分佈———自然帶的分佈———土地利用的不同類型———農業發展的不同類型———農作物的分佈。地球自轉———晝夜交替———晨昏線移動———地方時不同———時區的劃分———區時的計算。地球運動在遠日點附近———7月初———北極附近為極晝———晨線在北極圈內。

地理事物間平行並列關係的聯繫,如:各種外力地質作用,各種工業部門,組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要素(如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共同影響或共同作用於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因素(如影響氣候的因素),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多項條件(如土壤形成的條件、形成大氣環流的氣壓帶風帶、商業中心的形成條件)。

地理事物間主次從屬關係的聯繫,如:氣候要素與其所包含的氣温、降水、氣壓和風;外力地質作用與其所包含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自然資源與其所包含的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

地理事物間大小包含關係的聯繫,如:總星系———銀河系及河外星系———太陽系及其他恆星系統———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統;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陸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及地下水(潛水、承壓水)等;農作物———糧食作物———稻穀、小麥、玉米等;能源資源———常規能源———礦物能源———煤炭、石油等。

總結:大學聯考地理備考就介紹到這裏了,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更好的複習本門課程,更多精彩學習內容請繼續關注!

  我國區域城市化典型模式

珠江三角洲模式: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以廣州、深圳等為中心的14個市縣,利用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以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土地和勞動力等優勢,與外來資源相結合,創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外向型快速工業化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沿海地區新工業化發展道路。具有四個典型特徵:一是政府主導;二是外向經濟;三是民營經濟的快速市場化;四是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聯動。

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發起者和創業者是千千萬萬的農民,農民辦企業,經營企業,承擔風險,個體和私營經濟的發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體。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業做大做強,以小商品為主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逐漸佔領了國內國外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特點。

蘇南模式:是一種依靠“內向”型經濟起步,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包括生產因素的聚集、產品市場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國外,而是依靠地域內部和國內市場,其外向性是在區域內部和國內市場發展壯大的必然結果。“蘇南模式”是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業產業,推動農村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鄉鎮企業的發展是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體。

雲南德宏模式:1985年德宏州全州開放為邊境貿易區後,邊境貿易迅速發展,不僅為地方開闢了新的財源,加快了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為國家和整個大西南地區開闢了一個新產品銷售市場和可供利用的原料基地,使德宏一躍成為雲南乃至大西南對外開放的前沿。

東北模式:20世紀30年代以後,隨着森林、煤炭、鐵礦資源的開發,鐵路和港口的建設,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以重化工工業為主的城市。

【典型例題】

工業化與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右圖是我國四個地區企業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讀圖回答第1題。

1.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區依次是( )

A.蘇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温州地區、東北地區

B.浙江温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

C.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温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

D.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温州地區、蘇南地區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一個沿海國家的興衰成敗。山東省啟動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標誌着中國的海洋政策邁上一個新台階。在出爐的規劃中,明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城鎮的發展目標明確為“面向日韓開拓國際市場,拓展廣大西部內陸腹地”。

2.讀下圖,結合材料説出山東省城市化推進的不同方式。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工業化城市化推進過程中,珠江三角洲、浙江温州、蘇南地區、東北地區的推動力分別是外資企業、個體私營經濟、鄉鎮企業集體經濟、國營經濟。

2.答案:資源開發、工業化推動、農業產業化、旅遊帶動、國家戰略政策等推進城市化。

解析:主要分析城市化的動力,材料中可以獲得政策這一信息,圖中顯示不同類型的城鎮發展方向,右圖進一步細化這些特徵,可以推動山東把資源開發、工農業、旅遊業發展等因素作為城市化推進的動力。

  大學聯考地理考點答題技巧: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整理了大學聯考地理考點的簡答題答題思路,供廣大考生和家長參考,更多大學聯考地理備考內容在大學聯考頻道。

高中歷史 大學聯考地理考點答題技巧: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⑴ 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 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 亞熱帶與暖温帶的界線;

④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温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 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 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⑵ 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 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 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

⑤ 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 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 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思路:地形界線、氣候(氣温、降水、風)界線、植被界線、農業界線)

  2016高中區域地理知識點複習彙總

知識點總結

區域綜合

1.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綜合:特定地理區域內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是建立在本地區特有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基礎上的,自然地理要素與人文地理要素之間存在着緊密的聯繫例如,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河流、地形、氣候對城市區位的影響,氣候、地形對交通建設的影響,資源儲存量及類型對工業生產的影響等這一方面要求人們根據本地區自然地理的特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進行區域開發和區域建設;另一方面自然地理條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也並不是絕對的隨着科技的進步,人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自然地理環境進行改造例如,通過灌溉,可以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發展農業等

2.系統地理與區域地理的綜合:系統地理主要是指高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則主要是指國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區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兩者的科學分析的載體,許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分佈、特徵、成因、規律及變化等,都是對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註解”或“説明”;而系統地理的原理、規律、結構、聯繫等又需要在區域地理中去落實和驗證運用系統地理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來解釋區域地理中的地理現象、地理事物以及地理分佈,就是自然地理與區域地理的綜合例如,運用大陸構造理論解釋山脈的形成以及火山、地震的發生;運用大氣環流知識解釋各地理區域的氣候;運用農業區位因素、工業區位因素、交通區位因素、城市區位因素分析世界和中國農業、工業、交通、城市的分佈和發展等

3.區域內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綜合: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構成了區域自然地理的環境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存在着緊密的聯繫例如,地形控制着河流的流向,氣候影響着河流的訊期,地形影響氣候,氣候反過來又對地形進行塑造,在特定的地形、氣候條件下形成特定的土壤和植被,最後在區域內形成特定的自然帶自然帶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表的分佈規律,集中體現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關關係,自然帶(地域分異規律)對了解自然地理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區域內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間的綜合:農業、工業、交通、聚落、商業、金融等一系列的人文地理要素,構成了某一特定地理區域內的人文地理環境,區域內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間也存在着緊密的聯繫例如,高度發達的美國工業對農業的發展起了很強的推動作用,機械、化肥、農藥為美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生產條件再如,交通運輸的發展對農業地域專門化生產、對世界工業佈局(跨國公司)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有,城市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區域發展也起到了拉動作用,而區域內人口數量和人口素質也對區域發展產生着至關重要的影響等

5.區域內各學科的綜合:a.區域發展的歷史與歷史學科關係密切例如,長城出現在中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這與歷史上北方地區、西北地區民族矛盾有關;絲綢之路的興盛,造就了敦煌藝術寶庫等h.區域熱點問題與政治學科關係密切例如,中東問題、伊拉克戰爭、印巴衝突、阿富汗戰爭以及朝核問題等,不僅有歷史的原因,而且還有深刻的政治背景

這篇2013高中區域地理知識點複習彙總就介紹到這裏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高一世界地理重要知識點:世界各區域資源分佈

世界各區域資源分佈:

一、東亞:

1、朝鮮境內有豐富的森林、礦產資源;

2、日本國內森林資源、水利資源、漁業資源豐富;

二、東南亞:

1、礦產以錫、石油為主;

2、種植業發達:(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

(4)泰國:水稻;

三、南亞:

1、印度礦產主要以煤、鐵、錳礦為主 高中化學,分佈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茶葉、小麥等出口;

四、中亞:

1、小麥,棉花,畜產品;

2、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分佈在裏海沿岸);

五、西亞和北非:

1、石油資源豐富:分佈在波斯灣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內,儲量佔世界的一半,開採量為1/4,出口量第一:

2、特產: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欖油、阿富汗紫蓋皮羊毛、伊拉克椰棗;

3、北非的鐵礦分佈在利比亞、埃及與蘇丹境內,磷分佈在西部沿海地區;

  地理三角座標圖的判讀方法

三角座標圖是近幾年高題中常常出現的一種統計圖。一些考生由於沒有掌握它的正確判讀,很容易失分。其實,這類統計圖的判讀關鍵在於掌握以下閲讀步驟:

1.沿着三個座標軸數值增大的方向畫出三個箭頭,如圖1中的箭頭①、②、③。

2.過圖中標出的點(在圖1中為“?”),分別畫出與上述三個箭頭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條斜線。注意:在圖1中平行斜線應取a,而不是取b;因為斜線b的延伸方向與箭頭②不一致。

3.讀出上述斜線與三個座標軸的交點座標,這就是待求點在三個座標軸上的座標。在圖1中待求點“?”的三個座標是0~14歲為23?,15~46歲為73?;65歲以上為4?。

舉例説明於下:

例1 (福州市2005年畢業班質量檢查)圖2表示我國西部地區某鄉人口數量、耕地面積、糧食單產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的情況圖(a點代表70年代,b點代表90年代)。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各數據趨於減小的是( )

A.糧食總產量 B.人均糧食佔有量

C.耕地面積 D.糧食單產

【解析】

按照上述步驟分別讀出a、b兩點各自的三個座標;再進行對比,即可得出答案為D。只是在第一步劃出三個座標軸數值增大方向時,需要注意本題與一般的三角形座標圖有所不同:一般的三角形座標圖三個箭頭為順時針方向,而這裏為逆時針方向(如圖2所示)。

【答案】D

例2 根據土壤中粘土、粉砂、砂的比例,將某區的土壤分為子~亥十二種類型。某塊田地的土壤,粘土、粉砂、砂的比例分別為:10%、20%、70%,該土壤應該屬於哪一種類型( )

A.子 B.申 C.辰 D.戌

【解析】

這實際上是本文所述方法的變形運用。

如圖4,在①軸(砂)上過70%的座標點作③軸的平行線(注意:不是②軸的平行線,因為這樣與箭頭②的方向相反。如圖中虛線箭頭所示,雖與箭頭②平行但與箭頭②方向不一致)。在②軸(粘土)上過10%的座標點作①軸的平行線(注意:不是③軸的平行線)。在③軸(粉砂)上過20%的座標點作②軸的平行線(注意:不是①軸的平行線)。三條平行線的交點剛好落在申的位置。

【答案】B

鞏固練習

圖5反映的是我國西部地區某鄉人口數量、耕地面積和糧食單產三個方面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的具體情況,其中A點代表70年代,B點代表90年代。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該鄉在這20年中增長最快的是_______,增長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這20年中,該鄉耕地和人口的增長速度________(快、慢)於糧食單產,説明該鄉採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式農業經營方式。

(3)該鄉今後農業生產將要面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你認為該鄉應採取哪些措施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答案】

(1)耕地面積;人口持續增長導致對糧食的巨大需求,促使人們不斷開墾新的耕地。

(2)快 高中學習方法,粗放。

(3)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土地生產力下降。

(4)①繼續控制人口的增長,提高人口素質;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③對不適宜發展種植業的耕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