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13W
蘭亭序讀後感1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當我再讀起《蘭亭集序》這熟悉而深邃的詩篇,不禁浮想聯翩。名序一篇,流傳千載。

蘭亭序讀後感

有的人思緒隨文穿梭千載,看到了名流薈萃,與會諸者;有的人情節隨風凝結萬點,看到了流觴所至,即席賦詩。可是,我卻看到了在曲水流觴的背後,作者那一顆孤寂的心;可是,我卻聽到了在瑰瑋之文背後作者那透人肺腑的訴説。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詩人的第二種眼光一針見血,它不同於前人只看到了生命的長度,簡單的一致,他還看到了生命的寬度是不同的。不論以怎樣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長短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於結束。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後一切皆無。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

生命是一場單向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這些就好比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雜草和磐石。如果你一味的退讓,只是仰天長歎“一死生,齊彭觴”,那你的一生只能是“狹窄”地走過。痛苦不能只剩下痛苦,那是非常恐怖的,沒有什麼不可能。如果你能去清除它們,就相當於拓寬了你生命的寬度,你將走得更加順暢,這就是奮鬥的奧義。

回到現實,想要學業有成,事業有成,也只有多些認真,多些專注;少些浮躁,少些抱怨,才能成功。

所以,我們還是少一些空談,多做一些實事,畢竟走在一條寬敞的路上比走在一條狹窄的路上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吧!

蘭亭序讀後感2

輕輕地打開書本,我的心躍入了文字中,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會稽山陰。蘭亭。置身於崇山峻嶺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過,“叮咚叮咚”,他在和我説一個故事。一代書聖王羲之,在那裏寫下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的序文,一個個“飄若遊雲,矯若驚龍”的字,彷彿有了生命。

我想王羲之是一個“怕死”的人。因此,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完美的事物。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他“嘗極東方,寄情于山水之間”,又臨池學書,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王羲之陶醉於山水,書法之時,定是十分快然自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那麼,如此短暫的一生,不是更加迫近死亡了嗎?不是這樣的。對他來説,雖然時間匆匆而逝,但並不是什麼也沒有留下。正如流星一般,很快便消逝了,卻擦出極其奪目的光芒!珍惜時間,並不是珍惜時間本身,把時間當成寶貝一樣,而是珍惜生命,憐惜如何度過時間。無所事事的人感覺時間是漫長的,他們似乎有了更長久的生命。但是,他們就像紙上的一條長長的線,單薄而蒼白!

司馬遷説:“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告訴了我們如何看待死亡。而看了《蘭亭集序》之後,我明白了自己該如何活着。正如泰戈爾所説:“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想起自己以前,不知蹉跎了多少時光。以前坐在電腦旁邊,幾個小時不停地玩着遊戲,還津津有味,不亦樂乎;以前和同學們出外遊玩,吃喝打鬧,還以為年輕便是如此;以前坐在桌子旁,對着書本一籌莫展,還覺得時間是如此漫長……我真為自己感到羞愧!

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清晨的陽光灑進窗子,請不要用昨夜的夢拒絕她,我們就應用朗朗的讀書聲回報她燦爛的笑;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向你招手時,請不要輕易地把整個身心投入她的懷抱,我們就應友好地和她握握手;當你想親近大自然的時候,請不要帶着喧鬧同行,靜靜的一個人,大自然才會向你展示她的全部魅力……

“花開時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時間如白駒過隙,在時間的長河裏,我們是激起千層大浪,還是默默無聞,隨之而逝?完美的生命是易逝的,我們就應珍惜眼前,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

一條單薄而蒼白的線已經成了過去,此刻我們要用生命繪出一幅唯美的畫卷――一朵燦爛的夏花!

蘭亭序讀後感3

王羲之説過:“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確,人生匆匆,短短數十載而已。所以他才認為死和生同樣具有重大的好處,他本來就明白“一死生”“齊彭殤”是虛幻荒唐的、妄造的。讀那些文字,我感受到了他對自己生命的熱愛之情。正因為人生無常,所以才更加珍惜;正因為死生亦大,所以才有無盡的眷戀……

生活在當今社會,我們並沒有像王羲之那時的社會壓力,所以我們就應活得更自在。“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擁有了享受生活的權利,那麼就要好好地珍惜,不要等將要失去時才恍然大悟後悔莫及。

我們雖沒有王羲之那樣獨特的見解,但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去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那麼我想我們也是幸福的,因為冥冥之中我們已詮釋了自己生命的真諦,如果能夠這樣,那就足夠了。

昨日是已走過的,明天是即將走過的,唯有這天正在走過……生命數十載,説長不長,説短也不短,能一帆風順地走完這一程,固然最好;如若不能,我想只要你曾為之付出,拼搏過,曾珍惜過,那也必將是無怨無悔!

我們並不能夠去改寫歷史,也不能夠預知未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珍愛自己的生命,好好的活着,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去創造那無盡的回憶與歡樂。請珍惜這絕無僅有的機會去活出自己的精彩,去追求自己活着的好處……因為,只有懂得生命真諦的人,才能夠將短暫的生命延長!

蘭亭序讀後感4

高中就偏愛《蘭亭集序》這篇課文,當時讀來只覺得精短清透,字句順滑如潤卻無雕鑿之跡,稱得上是即興之作中的上乘作品。對於“蘭亭“這個文人雅集的地方,心中溢滿神祕的嚮往之情。遙想在山水環抱、詩酒交融的幽境裏灑墨揮毫,落出飄如浮雲,矯如驚龍的精緻書畫,是何等閒適風雅!

再讀《蘭亭集序》時,除了品嚐仍愛的清洗文風之外,更多追索的是文中的深層含義。蘭亭位於浙江紹興的蘭渚山下,生於得天獨厚的水鄉之地;又恰逢天朗無雲、草暖風微,羣賢畢至,大家一齊探討人生,是不由得對生命好處發出刨根追問,對人生的各種境遇作出總結歸納的。蘭亭,這樣一個巧致的名字,讓人聯想到一位蕙質蘭心的女子從煙雨江南中秉着骨竹傘款步過橋,抑或是輕裘緩帶的墨客騷人把盞臨風,倚亭望月,感歎吟詠……然而,作者對於生命根本的詰問不是如此悠閒唯美、附庸風雅的,而是苦悶的、反覆的、令人百思輾轉的。《蘭亭集》是與會的41位詩人的結集,也是41個人的思考結晶。

之後查了資料,探索到了蘭亭的真實境地:蘭亭門前,有“鵝池”兩字,各成風格,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倆共同書寫的。王羲之的一筆絕妙書法的精髓,就是從鵝的形體上,悟出真諦來的。順着小徑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歷史的斑跡顯現出來。內一石碑上書“蘭亭”二字,系清康熙手書。西側是“樂池”,臨池有“俯仰亭”。東側為流觴亭,亭內有“曲水邀歡處”一匾,正下懸唐名畫家李公麟的《蘭亭修禊圖》。一條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鏡,在竹影樹蔭下緩緩並帶着輕快的節奏逶迤流過,流得那樣灑脱自在。幾隻時而盤旋、時而俯衝的蝴蝶,幾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在這樣的環境中,發出的人生感歎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小問小論。對於我們學園林的人來説,如何開創一爿曲徑通幽宛自天開的富有人性化、情趣化且恬淡文雅的`園林天地,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古人往往是最好的老師,它告訴我們精神和性靈的力量是強大的。

在王羲之所處的魏晉時期,是一個政治恐怖、國家分裂、民不聊生的時段。魏晉的文章普遍受到了玄學文化及儒道釋三教合流的思想文化背景的廣泛影響,反映現實生活。文人們喜愛親近自然、逸情自然,探討自然觀和人生觀,以及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我最愛這兩句——“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這兩種人生態度都是值得欣佩欣賞的,是生命最美妙的音樂。若能在期望中存儲抱負,或在寄託中充實自己、找到人生的樂趣享受生命付出熱情,就是在用生命抒寫自己的故事傳奇,都值得欣慰。

蘭亭中這次文人聚集,沒有多麼高深的影響,但他們的真性情和高雅情趣確實是現代人望塵莫及的。靜坐在坦白寬廣的天地山水間,想想歡樂成過往,新戀換舊愛,美麗總是短暫的,似乎什麼都是無法永久停留。死死生生,人在追尋什麼?生的好處到底是什麼?王羲之真誠如水,向自然提出了追問,他只提出問題,答案沒有果斷得出,而是讓人去猜想、去揣度,餘味深長。他這種冷靜又熱情的人生態度、對生命好處的尋找實在令人感動。願自己有一天,也能在自然中有一番徹悟,有一番天真又深刻偏僻的追問。

蘭亭序讀後感5

死,我們害怕;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們也驚慌不已,所以我們儘可能地遠離,期望一向不會在某個轉彎路口,碰見它。

生,我們留戀;在年輕時,我們忘卻關注這個世界;年老後,我們多想一向睜着眼睛,多想看看這我即將遠去的花花世界。

可人總是這樣,在失去之時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珍惜眼前美景,只留下唉聲歎氣,抱怨當時的無知。

文中作者在蘭亭集會上情緒愉悦,此時的他卻突然領悟到,快樂時光的短暫。“死生亦大矣”證明了王羲之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我想每個人都期望“好景常在,好花常開”,王羲之也不例外,他也想留住此刻,盡情地享受在“生”的樂趣中,和志同道合的人暢談志趣抱負;但是同時代有的人卻隨着自己的性情、愛好,不受拘束,放縱無羈的生活,這是他們所追求的。當他們沉浸在自得、愉悦時,衰老卻在背後不知不覺地到來,於是,人們感歎人生無常。有心智生活的作者更是感到悲痛,他明白只有珍惜此刻的生命,因為他無法改變下一刻的事態變遷。

對人生的倔強執着,對死的厭惡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我們痛恨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哪怕是回頭看看走過的足跡的機會都沒有,它無情地朝着沒有盡頭的終點走去,一路上,留下多少人悲哀的淚水,痛苦的呻吟,它也不聞不問,只是冷酷的走着,把我們甩在一邊。

為什麼人會有生老病死?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掌控命運?好想永遠停留在此刻,這幸福的瞬間,然後把所以令人煩惱的東西都趕走,只留下完美的。

但我們只有無奈地搖頭。

有所觀察、品味、感悟,就足可充實我的人生!

蘭亭序讀後感6

《蘭亭集序》有感再次品讀《蘭亭集序》已是畢業之後的多年了。高中讀到《蘭亭集序》時就很喜歡,那時讀來只覺得字美詞優,圓潤濕涼如修竹般清新,理深義廣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聊發感慨,最難得是即興之作,實屬上乘作品。當時對於“蘭亭”這個文人雅集的地方,心中溢滿神祕的嚮往之情,什麼樣的一個地方能夠遍植蘭花,香氣四溢,歷經多年曆史滄桑而令更多人趨之若鶩?一個地方可以成就一個人,就像當年的黃州成就了被貶的蘇軾,亦或是黃州因蘇軾而有名,蘭亭這個本就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因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更加出名。

於是當時讀來傻傻、痴痴遙想在山水環抱、詩酒交融的幽境裏灑墨揮毫,落出飄如浮雲、矯如驚龍的精緻書畫,與趣味相投好友推杯換盞是何等閒適風雅、灑脱暢意!至於生死,似乎是那麼遙遠的字眼,可能因着一種恐懼,本能的去忽視了,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們也是驚慌不已,四散逃遠,儘可能地遠離,希望一直不會在某個轉彎路口,碰見它。

現在讀來又另有一種深意,曾經勘不破的困擾和痛惜似乎隨之解開,深有體會,也許正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增加感同身受,對於喜和悲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我們都留戀,紅塵往事、紛繁複擾;年輕時,我們忘卻關注這個世界,錯失了太多的美好時刻;對於朋友,也許付出的真心不夠,體會不出細水流長、肝膽相照的忠義,多年後環顧身旁,竟找不到一位毫不保留訴衷腸的知己,於是悲哀、孤單揮之不去,追悔莫及!對於人事,自不可事事計較,也不用為了應酬而去刻意結交,將時間、生命浪費在毫無結果的事情上。

於時光之前,所有人都是渺小卑微的,我們逃不出時間的無情碾壓。遙想當初,誰沒有過不知愁滋味的的童年時光,誰不曾走過青春的迷茫,誰沒有過年少輕狂,誰沒有經歷過考試中的起起落落?如今站在歲月的彼岸回望,那些爛漫純真的年月,那些滄桑的無數磨礪,都變成泛黃的記憶,留在內心深處,偶爾翻開時也許感動了時光,也感動了自己。那些曾經痛過的,哭過的,慢慢地傷口也就結疤了,不是不痛了,也不是遺忘了,只是隨着時光輾轉、歲月流逝,慢慢釋懷了。

也許體悟並不深刻,如今被認為是後人的我們,順着歷史的河流往前走,依稀能夠感受到古人的率真性情和高雅情趣,傾慕也好,神往也罷,我們能把握的是自己的這一世。無論是身處高位還是平凡如我,不管是錦衣玉食還是粗茶淡飯,守心自暖,不忘初夢,心不動,風奈何,人若不傷,歲月無恙就好。我們終會隨着花開花謝,緣起緣落,所有的浮浮沉沉,都會塵埃落定,自有安排;時光面前,一切終將釋懷,我們的腳步會走的不急不緩,從容不迫。現在的我會懷念過去,以後的我更會懷念現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