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案模板

來源:文萃谷 6.41K

【知識目標】

蘭亭集序教案模板

一、瞭解古代書序體裁的特色*,學習本文在寫景敍事的借題發揮的特點

二、掌握常用實詞、虛詞用法

【能力目標】

一、分析理解對山水佳勝和宴會勝況描述與人生感悟之間的關係,品味作者於悲傷感慨中流露出來的對現實生活的流連珍惜之情

二、學習本文的情景交一融,敍議結合的創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聯繫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度,培養正確的生死觀。

【重點、難點】

一、瞭解古代書序體裁的特色*,學習本文在寫景敍事的借題發揮的特點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二、分析理解對山水佳勝和宴會勝況描述與人生感悟之間的關係,品味作者於悲傷感慨中流露出來的對現實生活的流連珍惜之情,培養正確的生死觀是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法 點撥法 多媒體輔助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材料導入〖展示課件〗

1.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一説303—361),字逸少,東晉人,世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是東晉也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書法家。曾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

多鑑前代名家書法,博採眾長,備精諸體,“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書法藝術影響之大,在書家之中,罕能與之相比擬,故有“書聖”之稱。

2.寫作背景

兩晉政治恐怖,統治集一團一內部互相傾軋,殘殺紛爭,土大夫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的生活。文學創作內容消沉,充滿出世人仙的情調。東晉時期,清談老莊玄理泛 濫一時。王羲之一反“清虛寡慾”的風氣和追求駢體的文風。情真意篤,樸素自然的優美散文《蘭亭集序》,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九年級日.王羲之與當時的文土名流在會稽山-陰-縣境內的蘭亭,為過修楔日,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集會,共有司徒(官名) 謝安及王羲之子侄凝之、渙之、元之、獻之等四十一人。會稽郡是當時北方土族聚居的名郡,山-陰-縣是江南風光秀美的地方。蘭亭在山-陰-縣(今浙江紹興縣)蘭渚山 麓的蘭溪江畔,是我國最早的蘭花產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鑑水綜碧.蘭花吐香。與會人士臨流嬉戲,興致勃一起,飲酒賦詩,各抒懷抱,王羲之、孫綽等二十六 人當場賦詩,共計三十七篇,編定為《蘭亭集詩》。王羲之帶着醉意,乘興揮毫,為這本詩集作序,寫成《蘭亭集序》。這就是被歷代書家推為“行書第一”的蘭亭 集序帖。王羲之書寫其序,真跡為唐太宗所得。太宗死,《蘭亭集序》真跡用以殉葬。今傳世所見者為摹寫本。

3.《蘭亭詩》(其一)

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寂闃無涯現,寓目理自陳。

大哉造化工.萬殊莫不均。羣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賞析:詩中的“仰視碧天際”對應《序》中“仰觀宇宙之大”“天朗氣清”。詩中“俯瞰淥水濱”對應《序)《)中“俯查品類之盛”“清流激湍”。詩中“無涯觀”萬殊”羣籟”對應《序》中‘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風暖日”。

這些景物並非客觀存在之景.而是貫注了詩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從詩中最後—句來看,宇宙萬物雖有差別,但它們給作者的感受都是嶄新的、可愛的。

二、檢測預習,掌握重點詞句

1.文言實詞

修楔:古代的一種風俗,臨水為祭,以消除不祥,如“修楔事也”。

絲竹管絃:代管絃樂器。如“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

靜躁:安靜與躁動。

殊:差別,不同

虛誕:虛妄的話。

2、古今異義

其次:古,這個地方,如“列坐其次”;今,居於次一等的。

品類:古.萬物,如“俯視品類之盛”;今,物品的種類。

俯仰:古,形容時間短暫,如“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今,低頭抬頭。

懷抱:古.思想抱負,如“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今,懷裏抱着。

3、詞類活用

極視聽之娛 極:副詞活用如動詞,盡情享受。

當其欣於所遇 欣:形容詞活用如意動詞,以…為欣。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興:一般動詞用如使動詞.使…興,即“使…產生”。

4、文言句式

引(之)以為流觴曲水,列坐(於)其次 (賓語“之”和介詞“於”省略。)

或取諸懷抱,晤言(於)一室之內 (省略句,介詞“於”省略。)

5、課文成語

崇山峻嶺:形容高大的山,高大的嶺。如“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遊目騁懷:放縱日力觀察事物.開暢胸懷欣賞風景。

放浪形骸:形容行為放一蕩,不拘任何約束,如“直醉得東倒兩歪,放浪形骸”。

情隨事遷:指思想感情隨着外界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三、探究思考

1、作者筆下的景物展現了一種怎樣的格調?

作者在第一段敍蘭亭盛會。寫景抒情,情景交一融,格調淡雅。

時間:“暮春之初”,三月江南。想那山間水渚,該有多少鮮花吐豔.但得寓作者之目者:惟山、水、林、竹、人、風而已。——色*調氣氛之清淡高雅

多層次寫景:蘭亭盛會.可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齊臻。

對比反襯:不寫絲竹管絃演奏的繁盛熱鬧,反襯飲灑賦詩,暢敍幽情,陶醉於自然之美的舒一爽優雅。——心境的淡雅。

信可樂——抒情高|潮。(樂景、樂聚、樂生)

2、文中是如何藉助景物描繪來表現觀賞感受的?

天宇清朗,和風吹拂,高山流水,竹木搖曳,宇宙萬物高曠深遠、生生不息。置身其間忘卻自我,與物同化,生命意識滲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此時此景,人世的是非榮辱,都變得虛幻微渺。煩慮頓消,心境澄明,“信可樂也”——這是思想境界的高雅。

3、第二部分忽然言悲,是不是顯得突兀?為什麼?

不突兀。蘭亭聚會,自然是樂事,但有聚必有散,世間“沒有不散的宴席”。宇宙萬物無窮浩淼,人生短暫聚少離多;不禁使人聯想人生之短促,死生的懸隔,更令人悲從中來。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多描述聚會歡樂後,因感人生無常而悲傷。作者深沉的'悲歎之中,暗含一着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呼應上文樂生(悲人生短暫、悲聚散無常——應珍惜人生)。

4、怎樣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國勢日衰的東晉時期,上大夫們大多意志消沉,不求進取,對作者也不能説沒有影響,因此文中出現了低沉的調子,例如以“修短隨化,終期於盡”説死,這是難以苛求的。

但王羲之的人生觀並不消極,悲歎是發自內心的執著思考。作者對生死觀的闡明,是他性*格曠達的表現。曹操在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歎。

“死生亦大矣”深沉至極。古今同悲,後人也會悲歎,這是警醒古今人類永恆課題。

但這種感傷藴含一着對生的執著追求。“固知—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與虛無主義劃清了界限。莊子的“—死生”、“齊彭殤”將人生歸之於虛無,消極悲觀。王羲之反對這種虛妄之言,將深沉的傷感託到新的層面,執著追求——珍愛人生,珍重友情,不虛度人生。

四、遷移拓展

閲讀下面短文,回答後面問題。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A、羲之之書晚乃善,B、則其所能,C、非天成也。然後 世未有能及者,D、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 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 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XX記。

1.本文作者是()

A、曾鞏B、王安石C、王君D、荀伯子

2.“蓋亦以精力自致者”,是從第二自然段中一抽一出來的,放回到A.B.C.D中哪一處? ()

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這句話中有三個“其”,

下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他(指王君)他的(指王羲之)這些

B.還是他的(指王君)學舍

C.大概這些那些

D.莫非他的(指王羲之)那些

4.分別比較下列每組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①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少年圖強之②羲之之書晚乃善/撰長書以為贄③羲之嘗慕張芝/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④嘗極東方,出滄海/不得極夫遊之樂也⑤而又嘗自休於此邪?/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⑥蓋亦以精力自致者/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

A.①②⑥lL①③⑤C④⑤⑥n①③④

5.選出下列語句的正確解釋

(1)雖一能不以廢()

A、即使只有一點才能,也不願被埋沒

D.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肯把它埋沒

C.雖然有才能,也不應該虛度光-陰-

D.雖然能始終如一,不半途而廢

(2)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A、況且我思念着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流傳下來的好風氣,

影響到後世,又該怎麼樣呢?

B、況且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流傳下來的教化和精神影響到

後世,那又會怎麼樣呢?

C、況且我認為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遺留下來的德性*和思

想表現在後世,又該怎麼樣呢?

D、況且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流傳下來的德性*和思想被後

世人繼承,好不好呢?

6。在下面四句中,表現本文主旨的——句是()

A、當取古人之長,補己之短。

B.術業有專攻,才能出成就。

C當愛人之善,揚人之長。

D、業精於勤,勤奮出人才。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後聯繫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