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竹影賞析參考

來源:文萃谷 2.56W

《竹影》賞析

語文課文竹影賞析參考

生平簡介

豐子愷豐子愷(1898~1975), 原名豐潤,又名豐仁,浙江桐鄉石門鎮人。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

具體請進入作者的詞條瞭解。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困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敍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五、分段意。

一、⑴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

二、(2-7)描寫小孩的童心並敍述獲得藝術教育的經過。

三、⑻寫“我”受到藝術教育後的感受。

六、竹影與童趣的區別

《童趣》與《竹影》

相同點:都是表現兒童的童心童趣。

不同點:一個是文言文,一個是現代文。

竹影中充滿童趣.敍述了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而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

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藴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説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説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竹影》是豐子愷散文作品中一篇內涵深刻、耐人尋味的佳作,全文敍述幾個小夥伴,藉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門汀上游戲,描畫映着的竹影,你一筆,我一畫,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孩子的遊戲,在成年人眼裏也許不屑一頤,但在豐子愷的眼裏就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也許,藝術和美就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竹影》為我們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遊戲,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愛。

熱門標籤